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京城保姆  农村进城务工女性社会网络研究
京城保姆  农村进城务工女性社会网络研究

京城保姆 农村进城务工女性社会网络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春霞,吴加志,洪眉著
  • 出 版 社:北京:九州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0818257
  • 页数:279 页
图书介绍:本文以从事家政服务行业的农村进城务工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我国经济社转型过程中,农村进城务工女性的生存状态及其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并进一步阐释其他社会行动主体在社会互动中与她们形成的各类社会关系,由差异化的社会关系引发不同行动策略,从而构建出城市家政服务社会生态网络的不同形态。
《京城保姆 农村进城务工女性社会网络研究》目录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问题 1

一、研究缘起 2

(一)农村女孩刘燕的经历 2

(二)家政服务员遇到的诸多问题 3

(三)农村进城务工女性研究的不足 6

二、研究背景 8

(一)改革开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8

(二)“民工潮”中的女性 10

三、研究问题与意义 12

(一)研究问题 13

(二)研究意义 13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5

一、国内外关于农民工问题的研究 15

(一)国内关于农民工问题的研究 17

(二)国外关于农民进城务工问题的研究 20

二、国内外关于家政服务员的研究 22

(一)社会支持理论 23

(二)社会分层理论 24

(三)社会性别理论 25

三、农民工与社会网络 25

(一)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建构 26

(二)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动态变迁 27

(三)城乡社会网络的交融 27

四、文献评述 28

(一)理论研究与经验事实脱离 29

(二)研究视角的单一性 29

(三)缺乏前后一致的机制分析 30

(四)研究方法的不足 30

(五)小结 30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31

(一)研究目的 32

(二)研究内容 32

(三)研究框架 33

(四)主要概念的界定 36

二、研究方法 38

(一)方法论 38

(二)具体研究方法 40

(三)资料收集与分析 42

(四)比较研究 43

三、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44

四、研究创新 45

(一)研究视角新 45

(二)研究内容新 46

(三)研究方法新 46

第四章 家政服务员的乡土社会网络与城市社会网络 47

一、家政服务员的基本状况 47

(一)性别 47

(二)文化程度 48

(三)年龄 49

(四)家庭人口 50

(五)来源地 50

(六)民族 51

(七)工作时间 51

(八)休假 52

(九)回家 53

(十)保险 53

(十一)权利意识 54

(十二)收入 55

(十三)满意度 56

(十四)服务方式 56

二、家政服务员的乡土社会网络 57

三、家政服务员的城市社会网络 60

四、城乡差别与家政服务员的未来 63

第五章 内生性社会网络及其作用形式 66

一、从差序格局到内生性社会网络 66

二、外部环境与内生性社会网络 68

(一)研究对象的外部环境 68

(二)内生性社会网络的先赋性 70

三、内生性社会网络选择的影响因素 70

(一)内生性社会网络的制度背景 71

(二)特殊生命历程对社会网络的影响 73

(三)“关键人物” 76

(四)内生性社会网络与外延性社会网络的混合使用 77

四、利用社会网络的从业原因 78

(一)城市体验与网络选择 78

(二)家庭策略与网络支持 80

五、内生性社会网络的作用 81

(一)社会交往 81

(二)工作流动 83

(三)婚恋选择 84

(四)社会身份与网络使用 85

六、内生性社会网络的影响因素 86

(一)生活方式与内生性社会网络 86

(二)选择集合与内生性社会网络 87

(三)福利保障与内生性社会网络 87

(四)个人经历与内生性社会网络 87

第六章 外延性社会网络及其作用形式 88

一、外延性社会网络的建构 88

(一)文化程度与外延性社会网络的选择 88

(二)年龄、婚姻、工作时间与外延性社会网络的选择 89

(三)个人生活史与社会网络 90

二、外延性社会网络选择的影响因素 90

(一)人际交往与社会网络建构 91

(二)职业史的影响 93

(三)社会分层与社会网络的交合 96

(四)对城市生活的期待 97

(五)家务劳动的价值问题 100

三、外延性社会网络的作用形式 103

(一)社会交往 103

(二)社会支持 104

(三)职业史与从业动机 106

(四)愿望和要求 107

(五)职业认同与未来打算 108

第七章 社会歧视与网络依赖 110

一、社会歧视发生的背景 110

(一)相关反歧视保障制度的缺失 111

(二)“农村人”还是“城市人” 112

(三)社会歧视与网络依赖 113

二、关于农民工被歧视现象的研究 114

(一)关于社会歧视的定义 114

(二)农民工被歧视的制度根源 115

(三)深层次的文化歧视 116

三、家政服务员受到的歧视 118

(一)家政的性质:“不可见”(invisible) 118

(二)文化上的负面标签 119

(三)性别歧视 119

(四)为家政服务“正名”与立法 121

四、社会网络成为疏解歧视的主要方式 121

五、家政服务员的网络使用特性 123

(一)网络维持的积极性 123

(二)社会网络维持方式 125

(三)网络再生产方式 126

(四)弱势地位与网络依赖 128

(五)职业限制与社会网络 130

(六)从业动机与家人知情 132

六、社会歧视与社会网络的关系 138

第八章 家政服务员所处的外部网络环境 139

一、同行之间的经验支持 140

二、家政公司和NGO的服务支持 143

三、政府机构的制度支持 146

(一)高层和相关法律制度的支持 146

(二)出台行业标准、规范家政市场 148

(三)政府牵头的家政服务培训 149

四、雇主与家政服务员的关系 150

(一)矛盾型 150

(二)理性型 151

(三)依赖型 152

(四)互动型 152

(五)雇主的感受 155

五、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156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157

一、结论 157

(一)乡土社会网络对农村女性进城务工起决定性作用 157

(二)社会网络是家政服务员最重要的社会资源 158

(三)内生性社会网络与外延性社会网络同样重要 158

(四)社会歧视导致网络依赖 160

(五)外部环境影响家政服务员的社会网络建构 160

二、相关建议 161

(一)宏观层面:加大政策支持和立法支持力度 161

(二)中观层面:强化行业管理和推进社区支持 161

(三)微观层面:创造条件丰富家政服务员的社会网络 162

三、关于调查结果的说明和不足之处 162

参考文献 164

附录 177

后记 27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