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经络输穴 1
经络输穴总论 1
第一章 经络 1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结构 2
一、十二经脉 2
二、奇经八脉 5
三、十五络(附:孙络) 5
四、十二经别 7
五、十二经筋 7
六、十二皮部 8
第二节 经络与器官、组织的联系 8
第三节 经络的功能与应用 9
第二章 输穴 11
第一节 输穴的分类 11
一、十四经输穴 11
二、奇穴 13
三、阿是穴 13
第二节 特定穴 14
一、五输穴 14
二、原穴、络穴 14
三、俞穴、募穴 14
四、八会穴、郄穴 14
五、交会穴 14
六、下合穴 14
七、八脉交会穴 15
第三节 十四经输穴主治纲要 15
第四节 输穴的定位与取法 25
一、输穴的定位 25
二、取穴法 25
经络输穴各论 28
第一章 十二经脉 28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28
一、中府 30
二、云门 30
三、天府 30
四、侠白 31
五、尺泽 31
六、孔最 32
七、列缺 32
八、经渠 33
九、太渊 33
一○、鱼际 33
一一、少商 34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 36
一、商阳 38
二、二间 38
三、三间 38
四、合谷 39
五、阳溪 39
六、偏历 40
七、温溜 40
八、下廉 40
九、上廉 41
一○、手三里 41
一一、曲池 41
一二、肘髎 41
一三、手五里 42
一四、臂臑 42
一五、肩髃 42
一六、巨骨 43
一七、天鼎 43
一八、扶突 44
一九、禾髎 44
二○、迎香 44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 47
一、承泣 47
二、四白 49
三、巨髎 49
四、地仓 49
五、大迎 50
六、颊车 50
七、下关 50
八、头维 51
九、人迎 51
一○、水突 52
一一、气舍 52
一二、缺盆 52
一三、气户 52
一四、库房 53
一五、屋翳 53
一六、膺窗 53
一七、乳中 53
一八、乳根 54
一九、不容 54
二○、承满 54
二一、梁门 55
二二、关门 55
二三、太乙 55
二四、滑肉门 55
二五、天枢 55
二六、外陵 56
二七、大巨 56
二八、水道 56
二九、归来 57
三○、气冲 57
三一、髀关 57
三二、伏兔 57
三三、阴市 58
三四、梁丘 58
三五、犊鼻 58
三六、足三里 58
三七、上巨虚 59
三八、条口 59
三九、下巨虚 60
四○、丰隆 60
四一、解溪 60
四二、冲阳 61
四三、陷谷 61
四四、内庭 61
四五、厉兑 62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 65
一、隐白 67
二、大都 67
三、太白 68
四、公孙 68
五、商丘 68
六、三阴交 69
七、漏谷 69
八、地机 69
九、阴陵泉 70
一○、血海 70
一一、箕门 71
一二、冲门 71
一三、府舍 71
一四、腹结 72
一五、大横 72
一六、腹哀 72
一七、食窦 72
一八、天溪 73
一九、胸乡 73
二○、周荣 73
二一、大包 73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 76
一、极泉 77
二、青灵 77
三、少海 77
四、灵道 78
五、通里 78
六、阴郄 79
七、神门 79
八、少府 79
九、少冲 80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81
一、少泽 83
二、前谷 84
三、后溪 84
四、腕骨 84
五、阳谷 85
六、养老 85
七、支正 85
八、小海 86
九、肩贞 86
一○、臑俞 86
一一、天宗 87
一二、秉风 87
一三、曲垣 87
一四、肩外俞 88
一五、肩中俞 88
一六、天窗 88
一七、天容 89
一八、颧髎 89
一九、听宫 89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 92
一、睛明 92
二、攒竹 94
三、眉冲 94
四、曲差 95
五、五处 95
六、承光 95
七、通天 95
八、络却 96
九、玉枕 96
一○、天柱 96
一一、大杼 96
一二、风门 97
一三、肺俞 98
一四、厥阴俞 98
一五、心俞 98
一六、督俞 99
一七、膈俞 99
一八、肝俞 99
一九、胆俞 100
二○、脾俞 100
二一、胃俞 100
二二、三焦俞 101
二三、肾俞 101
二四、气海俞 101
二五、大肠俞 102
二六、关元俞 102
二七、小肠俞 102
二八、膀胱俞 102
二九、中膂俞 103
三○、白环俞 103
三一、上髎 103
三二、次髎 103
三三、中髎 104
三四、下髎 104
三五、会阳 104
三六、承扶 104
三七、殷门 105
三八、浮郄 105
三九、委阳 105
四○、委中 106
四一、附分 106
四二、魄户 106
四三、膏肓俞 107
四四、神堂 108
四五、譩? 108
四六、膈关 108
四七、魂门 108
四八、阳纲 109
四九、意舍 109
五○、胃仓 109
五一、肓门 109
五二、志室 110
五三、胞肓 110
五四、秩边 110
五五、合阳 110
五六、承筋 111
五七、承山 111
五八、飞阳 111
五九、跗阳 111
六○、昆仑 112
六一、仆参 112
六二、申脉 113
六三、金门 113
六四、京骨 113
六五、束骨 113
六六、通谷 114
六七、至阴 115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 120
一、涌泉 122
二、然谷 122
三、太溪 122
四、大钟 123
五、水泉 123
六、照海 123
七、复溜 124
八、交信 124
九、筑宾 124
一○、阴谷 125
一一、横骨 125
一二、大赫 126
一三、气穴 126
一四、四满 126
一五、中注 127
一六、肓俞 127
一七、商曲 127
一八、石关 127
一九、阴都 128
二○、通谷 128
二一、幽门 128
二二、步廊 128
二三、神封 129
二四、灵墟 129
二五、神藏 129
二六、彧中 130
二七、俞府 130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 133
一、天池 134
二、天泉 135
三、曲泽 135
四、郄门 136
五、间使 136
六、内关 136
七、大陵 137
八、劳宫 137
九、中冲 137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 139
一、关冲 141
二、液门 141
三、中渚 141
四、阳池 142
五、外关 142
六、支沟 143
七、会宗 143
八、三阳络 143
九、四渎 143
一○、天井 144
一一、清冷渊 144
一二、消泺 144
一三、臑会 145
一四、肩髎 145
一五、天髎 145
一六、天牖 146
一七、翳风 146
一八、瘈脉 146
一九、颅息 147
二○、角孙 147
二一、耳门 147
二二、和髎 147
二三、丝竹空 148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 150
一、瞳子髎 152
二、听会 152
三、上关 153
四、颔厌 153
五、悬颅 153
六、悬厘 153
七、曲鬓 154
八、率谷 154
九、天冲 154
一○、浮白 155
一一、头窍阴 155
一二、完骨 155
一三、本神 155
一四、阳白 156
一五、头临泣 156
一六、目窗 156
一七、正营 157
一八、承灵 157
一九、脑空 157
二○、风池 157
二一、肩井 158
二二、渊腋 158
二三、?筋 158
二四、日月 159
二五、京门 159
二六、带脉 160
二七、五枢 160
二八、维道 160
二九、居髎 161
三○、环跳 161
三一、风市 161
三二、中渎 162
三三、膝阳关 162
三四、阳陵泉 162
三五、阳交 163
三六、外丘 163
三七、光明 163
三八、阳辅 164
三九、悬钟 164
四○、丘墟 164
四一、足临泣 165
四二、地五会 165
四三、侠溪 165
四四、足窍阴 166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 169
一、大敦 171
二、行间 171
三、太冲 172
四、中封 172
五、蠡沟 172
六、中都 173
七、膝关 173
八、曲泉 173
九、阴包 174
一○、五里 174
一一、阴廉 174
一二、急脉 175
一三、章门 175
一四、期门 175
第二章 奇经八脉、十五络和奇穴 177
第一节 督脉 177
一、长强 178
二、腰俞 179
三、腰阳关 179
四、命门 180
五、悬枢 180
六、脊中 180
七、中枢 180
八、筋缩 181
九、至阳 181
一○、灵台 181
一一、神道 181
一二、身柱 182
一三、陶道 182
一四、大椎 182
一五、哑门 182
一六、风府 183
一七、脑户 183
一八、强间 184
一九、后顶 184
二○、百会 184
二一、前顶 185
二二、囟会 185
二三、上星 185
二四、神庭 185
二五、素髎 186
二六、水沟 186
二七、兑端 186
二八、龈交 186
第二节 任脉 190
一、会阴 190
二、曲骨 191
三、中极 192
四、关元 193
五、石门 193
六、气海 193
七、阴交 194
八、神阙 194
九、水分 194
一○、下脘 195
一一、建里 195
一二、中脘 195
一三、上脘 196
一四、巨阙 196
一五、鸠尾 196
一六、中庭 196
一七、膻中 197
一八、玉堂 197
一九、紫宫 197
二○、华盖 197
二一、璇玑 198
二二、天突 198
二三、廉泉 198
二四、承浆 199
第三节 冲、带、阳跷、阴跷、阳维、阴维脉 201
一、冲脉 201
二、带脉 202
三、阳跷脉 203
四、阴跷脉 205
五、阳维脉 206
六、阴维脉 207
第四节 十五络穴 208
一、手太阴——列缺 208
二、手少阴——通里 208
三、手厥阴——内关 208
四、手太阳——支正 209
五、手阳明——偏历 209
六、手少阳——外关 209
七、足太阳——飞扬 209
八、足少阳——光明 209
九、足阳明——丰隆 210
一○、足太阴——公孙 210
一一、足少阴——大钟 210
一二、足厥阴——蠡沟 210
一三、任脉——尾翳 211
一四、督脉——长强 211
一五、脾之大络——大包 211
第五节 奇穴 211
一、头面部 211
(一)太阳 211
(二)印堂 212
(三)鱼腰 212
(四)金津、玉液 212
二、背腰腹部 212
(一)百劳 212
(二)新设 212
(三)喘息 213
(四)气喘 214
(五)痞根 214
(六)腰眼 214
(七)精宫 214
(八)十七椎穴 214
(九)腰奇 215
(一○)维胞 215
(一一)三角灸 215
(一二)气门 215
三、上肢部 216
(一)十宣 216
(二)二白 216
(三)中泉 216
(四)八邪 216
(五)四缝 217
(六)大骨空 227
(七)小骨空 217
(八)中魁 217
(九)肘尖 217
四、下肢部 218
(一)环中 218
(二)新建 218
(三)百虫窠 218
(四)髋骨 219
(五)鹤顶 219
(六)膝眼 219
(七)八风 219
(八)独阴 219
(九)里内庭 219
下篇 针灸治疗 222
针灸治疗总论 222
第一章 刺法 222
第一节 针具 222
第二节 毫针刺法 224
一、练针与针具选择 224
二、体位选择 225
三、定穴与消毒 228
四、押手与进针法 228
五、进针角度与深浅 229
六、行针与得气 231
七、针刺补泻的基本方法 231
八、留针与出针 233
九、异常现象的处理 233
一○、针刺禁忌 234
第三节 其他针法 235
一、三棱针刺法 235
二、皮肤针刺法 235
三、揿针刺法 235
四、指针法 235
五、火针法 236
第二章 灸法 236
第一节 灸用材料 236
第二节 常用灸法 237
一、艾炷灸 237
(一)直接灸 237
(二)间接灸 238
二、艾条灸 239
三、温针 239
第三节 其他灸法 240
一、太乙针灸 240
二、雷火针灸 240
三、温灸器 240
四、灯草灸 240
第四节 注意事项 241
附:拔罐法 241
一、火罐种类 241
二、拔罐方法 242
三、适应证与注意事项 243
第三章 针灸处方 243
第一节 针灸准则 243
第二节 针灸补泻的应用 244
第三节 配穴准则 246
第四节 特定穴的应用 246
一、五输穴的应用 247
二、原、络穴的应用 248
三、俞、募穴的应用 249
四、八会穴、郄穴的应用 250
五、交会穴的应用 251
六、下合穴的应用 256
七、八脉交会穴的应用 256
第五节 奇穴、阿是穴的应用 257
第四章 脏腑、经络证治 257
第一节 肺与大肠 258
第二节 脾与胃 260
第三节 心与小肠 263
第四节 肾与膀胱 265
第五节 心包与三焦 267
第六节 肝与胆 269
针灸治疗各论 271
第一章 内科病证 271
一、中风 271
二、感冒 274
三、中暑 276
四、咳嗽 276
五、哮证 278
六、喘证 279
七、呕吐(附:呃逆) 280
八、噎膈(附:反胃) 282
九、泄泻 283
一○、痢疾 284
一一、便秘 285
一二、脱肛 287
一三、便血 287
一四、遗尿 288
一五、尿闭 289
一六、淋证 290
一七、遗精 291
一八、阳萎 292
一九、肺痨 292
二○、失眠(附:健忘) 294
二一、惊悸(附:怔忡) 295
二二、癫、狂、癎 296
二三、眩晕 297
二四、疟疾 298
二五、黄疸 299
二六、水肿 300
二七、疝气 302
二八、脚气 303
二九、头痛 304
三○、胁痛 305
三一、胃痛 306
三二、腹痛 307
三三、腰痛 309
三四、痹证 310
三五、痿证 312
第二章 妇、儿科痛证 313
一、月经不调 313
二、痛经 314
三、经闭 315
四、崩漏 317
五、带下 318
六、滞产 319
七、乳少(附:回乳) 320
八、子宫脱垂 321
九、急惊风 321
一○、慢惊风 322
一一、疳疾 323
第三章 外科、五官科病证 324
一、破伤风(附:脐风) 324
二、丹毒 325
三、风疹 326
四、疔疮 326
五、痄腮 327
六、乳痈 328
七、肠痈 329
八、瘰疬 330
九、瘿气 331
一○、扭伤(附:落枕) 331
一一、耳鸣、耳聋(附:聋哑) 333
一二、目赤肿痛(附:夜盲) 334
一三、鼻渊 335
一四、鼻衄 335
一五、牙痛 336
一六、咽喉肿痛、喉蛾 337
附篇 参考资料 339
一、针灸经文选读 339
(一)《灵枢·小针解篇》 339
(二)《灵枢·官针篇》 341
(三)《素问·刺禁论》 343
(四)《素问·缪刺论》 344
二、针灸歌赋选要 347
(一)《玉龙歌》 347
(二)《百证赋》 351
(三)《四总穴歌》 353
(四)《回阳九针歌》 354
(五)《行针指要歌》 354
(六)孙思邈《十三穴歌》 354
(七)马丹阳《十二穴主治杂病歌》 355
(八)《八脉交会八穴主治歌》 357
(九)《十二经证治主客原络歌》 359
(一○)《禁针穴歌》 362
(一一)《禁灸穴歌》 362
三、刺针手法选要 363
(一)杨氏八法 363
(二)烧山火、透天凉 364
(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 364
四、子午流注 364
五、灵龟八法(附:飞腾八法) 377
六、周身体表名位图解 387
七、经络探测仪的运用 397
八、电针的运用 401
九、耳针的运用 403
一○、知热感度测定法的运用 406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 2020
- 《二十面体和5次方程的解的讲义》(德)菲利克斯·克莱因著 2019
- 《图解针灸穴位速查手册》睢明河主编 2018
- 《最新国家标准 针灸穴位使用详解 第2版》睢明河 2018
- 《老北大讲义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 2019
-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刘师培著 2019
- 《针灸学 本科中医药类 第3版》赵吉平,李瑛主编;常小荣,倪光夏,崔瑾等副主编 2016
- 《中医名家学说及医案选讲义 宋·元·明·清》北京中医学院各学家说教研组编 1961
- 《解析数学讲义 第二卷 关于几何的应用》(法)古尔萨著 2019
- 《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 第2版 下册》谢惠民等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