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顾颉刚全集  13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12
顾颉刚全集  13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12

顾颉刚全集 13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12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顾颉刚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665 页
图书介绍:
《顾颉刚全集 13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卷12》目录

现代初中教科书 本国史 3

编辑大意 3

第一编 总说 5

一 历史与地理 5

二 历史演进的各方面 7

三 构成中国历史的诸民族 9

四 史期的区分 12

第二编 上古——秦以前(公元前二二一以前) 16

一 社会的进化和建国的雛型 16

二 洪水的传说 17

三 君位世袭和神权政治 20

四 封建制度和家族主义 23

五 诸侯兼併和当时的社会 26

六 思想的激起和贵族的倾覆 30

第三编 中古——从秦初到五代之末(公元前二二〇——公元九六〇) 35

一 秦的统一和中央政府的确立 35

二 长城与匈奴 39

三 郡国并行的因果 42

四 尊重儒术的影响 46

五 域外交通的发展 50

六 政治中心的坠落 53

七 复古的失败 56

八 一姓再兴和表章气节 59

九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创兴 62

十 清议和黨锢 65

十一 三国并立的扰攘 68

十二 外族内侵的动机 71

十三 五胡乱华和南北对抗 74

十四 思想的转变和六朝的风尚 78

十五 异族同化和新的四裔 83

十七 外教的继来和佛教的蜕化 88

十八 方镇的专横和朋黨的倾轧 92

十九 五代的纠纷和当时的社会 95

第四编 近古——从宋初到明末(公元九六一——一六四四) 99

一 群雄的削平和澶渊之盟 99

二 西夏勃兴和推行新法 103

三 书院的建设和学派的蔚起 107

四 金兴辽亡和宋室南渡 113

五 蒙古的兵力和亚欧的交通 117

六 元朝的政治与特种文学 121

七 君主淫威的膨大 125

八 海上交通 129

九 明代的思想与士风 134

十 天主教的影响 140

十一 流寇的釀成 143

十二 北族的侵扰和满洲的兴起 146

第五编 近世——清朝(公元一六四五——一九一一) 151

一 康雍干三朝的力征经营 151

二 奖励黄教和特开词科 158

三 考据之学与时势 162

四 鸦片战争 168

五 太平天国和捻回 173

六 光绪年间外交的失败 178

七 维新运动 182

八 民教冲突和枝节的改革 186

九 日俄战争和门户开放 190

十 立憲与革命 193

第六编 现代——中华民国(公元一九一二以后) 198

一 民国成立和蒙藏的態度 198

二 两度帝制的倏现 202

三 法律争执和南北交閧 207

四 最近的外交局势 211

五 文学革命和国语运动 217

国史讲话 225

一 宋代的统一 225

二 契丹勢力的南渐(上) 232

三 契丹勢力的南渐(中) 240

四 契丹勢力的南渐(下) 247

五 西夏的始末 253

六 女真的勃兴(上) 261

七 女真的勃兴(下) 268

八 蒙古的立国(上) 277

九 蒙古的立国(下) 286

十 蒙古领土的扩张(一) 296

十一 蒙古领土的扩张(二) 303

十二 蒙古领土的扩张(三) 310

当代中国史学 321

凡例 321

引论 322

上编 近百年中国史学的前期 326

第一章 史籍的撰述 326

第一节 当代史的撰述 326

第二节 旧史的补作与改作 327

第三节 旧史表志的补订 330

第四节 学术史的撰述 334

第五节 谱牒与方志 334

第六节 地理学的著述 337

第二章 史料的整理与辑集 339

第一节 当代史料的整理与结集 339

第二节 正史的补注与校订 340

第三节 旧史料的辑佚 341

第四节 古史史料的整理 343

第三章 金石学的兴起与研究 345

第一节 碑志学的结集与研究 345

第二节 金文的结集与研究 346

第三节 吴大澂与孙诒让 347

第四章 元史与西北地理的研究 349

第一节 元史史料的整理与元史的改作 349

第二节 洪钧及其元史译文证补 351

第三节 西北地理的研究与撰述 352

第四节 域外史地史料的整理与撰述 353

第五章 经今文学的兴起与贡献 354

第一节 经今文学与辨伪学 354

第二节 廖平与康有为 356

中编 新史料的发现和研究 358

第一章 甲骨文字的发现与著录 358

第一节 私人的收藏与集录 358

第二节 中央研究院与河南博物馆的殷虚发掘 360

第三节 外人的收藏与集录 362

第二章 铜器群的发现与考释 364

第一节 新郑与浑源铜器群的发现与考释 364

第二节 洛阳铜器群的发现与考释 365

第三节 寿县铜器群的发现与考释 366

第四节 安阳铜器群的发现与著录 367

第五节 濬县铜器群的发现著录及其他 368

第三章 考古学的发掘和古器物学的研究 369

第一节 史前遗址的发现和研究 369

第二节 日人的考古学侵略 371

第三节 古器物学的研究 372

第四章 西北文物的发现与著录 377

第一节 中外考察团在西北考古的成绩 377

第二节 汉晋简牍的发现与著录 382

第三节 敦煌石室所藏典籍的发现与著录 383

第四节 宗教典籍美术遗物的发现及其他 385

第五章 内阁大库军机处档案与太平天国史料的发现与著录 388

第一节 内阁大库军机处所存档案的整理与著录 388

第二节 太平天国新史料的发现与著录 389

下编 近百年中国史学的后期 392

第一章 史籍的撰述与史料的整理 392

第一节 近代史的撰述与史料的整理 392

第二节 通史的撰述 394

第三节 文化史及专门史的撰述 395

第四节 断代史研究的成绩 397

第五节 沿革地理的研究与成绩 404

第六节 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成绩 407

第七节 旧形式史籍的撰述与整理 409

第二章 甲骨文字与金文的研究 411

第一节 契文举例与殷虚书契考释 411

第二节 王国维郭沫若等的研究与贡献 411

第三节 甲骨文断代研究的发见与文字考释 413

第四节 金文的研究与断代 414

第五节 铜器的收藏与结集 417

第三章 元史蒙古史中外交通史的研究 418

第一节 元史蒙古史研究的成绩 418

第二节 中外交通史的研究 420

第四章 俗文学史与美术史的研究 421

第一节 小说史的研究 421

第二节 剧曲史的研究 423

第三节 其他俗文学史的研究 424

第四节 美术史的研究 425

第五章 古史的研究与古史辨 427

第一节 古史研究兴起的背景 427

第二节 古书著作年代的考订 428

第三节 古代民族史的研究 431

第四节 古史辨与古史传说的研究 434

第五节 古史辨与古书的研究 438

中国史学入门 445

序言&何啟君 445

三版前言&何啟君 452

一 中国民族史概要 454

1.打破两个错误的观念 454

2.中华民族的形成、壯大和发展 455

(1)商 455

(2)周、秦 456

(3)汉 460

(4)三国、两晋、南北朝 461

(5)隋、唐、五代 462

(6)宋、辽、金 463

(7)元 464

(8)明 465

(9)清 466

3.各民族神话中的祖先 468

(1)盘古开天辟地 468

(2)三皇五帝的各种说法 469

(3)夏、商、周的传说和历史 472

二 经书、子书和战国古书 475

1.最早的中国文字 475

2.经书漫谈 475

(1)诗经 476

(2)尚书 476

(3)礼经 477

——仪礼 477

——周礼 478

——礼记 478

(4)春秋经 478

——左传 479

——公羊传 479

——榖梁传 479

(5)孝经 479

(6)论语 480

(7)孟子 480

(8)尔雅 481

(9)易经 481

(10)经书杂论 482

3.说说诸子百家 483

(1)墨子 484

(2)杨子 486

(3)庄子 486

(4)老子 487

(5)韩非子 488

(6)法家 489

(7)管子 490

(8)阴阳家 490

(9)名家 491

(10)杂家 491

(11)诸子杂论 492

4.经书、子书以外的战国古书 494

(1)竹书纪年 494

(2)穆天子傅 495

(3)国语 496

(4)战国策 496

(5)逸周书 497

(6)世本 497

(7)山海经 497

(8)楚辞 500

三 中国史书 502

1.二十四史 503

2.史记 505

3.汉书、后汉书 508

4.史书续谈 511

四 杂史 517

五 经学、汉学 531

六 清代古学整理、考据学 545

七 史料学与考古学的结合 554

八 略谈中国古代社会 577

九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 590

十 中国宗教史略 603

十一 中国哲学史略 612

十二 中国历代京都和北京小史 631

后记&何启君 654

修订再版后记&何启君 656

校订后记&王煦华 659

三版校订后记&王煦华 66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