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农田水利学
农田水利学

农田水利学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沙玉清编著
  •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1935
  • ISBN:
  • 页数:311 页
图书介绍:
《农田水利学》目录

第一编 基本的原理和方法 1

第一章 农田水利学 3

农田水利学 3

研究的目的和对象 3

知识的范围 4

第二章 农田的性质 5

农田的坡度 5

平田六缓坡田 5

急坡田 5

农田坡度的利弊 6

田区的形状 7

田区的面积 7

田区的方向 8

第三章 土壤和水的关系 9

土壤的机械的组成分 9

土壤的分类 9

土壤的重量 10

假比重 11

真比重 11

孔隙率 11

容水量 13

土壤水的三种形态 14

吸着水 14

毛管水 15

重力水 17

土壤水与地下水 17

土壤水对于植物的最适量 19

第四章 土工 21

土工 21

工作的种类 21

土工上的注意点 21

坡度 22

取土工 23

装土工 26

运土工 26

积土工 27

土方的计算 28

土工费 34

土工费的节约 39

第五章 水的循环 40

水的循环 40

我国的降水量 41

蒸发量渗透量迳流量 41

耗水量 44

流路 44

河流 44

流域 44

迳流量及迳流系数 45

流量 47

水位 47

比降 48

断面 49

第六章 水的运动 51

渠内水的运动 51

平均流速与最大表面流速 52

流速公式 53

流量 54

流量的实测法 57

水的滚流 63

滚流量 63

堰板测流法 66

水的射流 66

射流量 68

第七章 渠工 71

沟渠 71

渠的横断面 71

理想和实用的横断面形 71

梯形断面 71

断面的计算法 74

渠的纵断面 78

流速和冲刷力的关系 78

浮游物 79

理论上的比降 79

实际上的比降 80

渠的曲度 81

渠道曲折的原因 81

曲度的设计 82

渠的构造 82

堤岸的断面形 82

第八章 渠的附属建筑物 84

渠的附属建筑物 84

三合土渠床 84

渡槽 84

隧洞 85

跌水 85

急水槽 87

倒虹吸管 87

第九章 取水 89

取水 89

涵洞取水法 89

虹吸取水法 90

虹吸管 90

虹吸管取水量的计算 91

机器取水 92

机器的组织 92

戽水部 92

简便戽水机 95

新式的戽水机 97

抽水机的必要条件 97

抽水机的种类 98

离心抽水机和螺旋抽水机 98

原动部 98

原动力的比较 100

戽水部与原动部的配合 100

抽水机的马力计算法 103

第二编 灌溉 105

第一章 降水的利用 107

降水的利用 107

降水的生产力 107

降水的储蓄 108

沟洫 108

沟洫蓄水的原理 108

沟洫和治水的关系 108

沟洫的断面 109

沟洫的配列 109

沟洫的保护 110

蓄水池 110

蓄水窖 110

梯闸谷坊 110

第二章 灌溉 113

灌溉的意义 113

灌溉的目的 113

湿润灌溉 114

培肥灌溉 114

灌溉的方法 114

第三章 灌溉的水质 116

毒质 116

肥分 116

含有物 116

水的温度 116

水质和植物种类的关系 117

第四章 灌溉用水量的表示法 118

水量的单位 118

用水量的表示法 118

用水量的计算式 119

第五章 用水量的消费 120

决定用水量的要素 120

用水量消费的原因 123

叶面蒸发量 123

科间蒸发量 125

漏泄量 126

全消费量 128

稻田的用水消费量 131

第六章 灌溉的必要水量 136

必要水量 136

有用雨量 136

必要水量的计算 136

设计上的注意点 137

第七章 培肥灌溉的用水量 138

培肥灌溉的用水量 138

用水量的计算法 138

设计上的注意点 138

用水量和灌溉方法的关系 138

灌溉用水量的实例 139

第八章 用水量的决定 142

用水量决定的方法 142

计算法 142

实测法 143

折衷法 144

第九章 用水量的分配和测量 147

分配制度 147

轮流分配制度 147

平均分配制度 147

分配制度的比较 148

测量的目的 148

测量的地点 149

第十章 灌溉的用水渠 150

用水渠 150

用水渠必要的条件 150

渠的耗水量 150

用水渠的等级 151

干渠 151

干渠的位置 151

干渠的流速和比降 152

干渠的断面 152

支渠 152

支渠的位置 153

支渠的断面 153

支渠的比降 153

小渠 153

小渠的断面和比降 153

第十一章 灌溉的浇水法 155

浇水的方法 155

浇水的组织 155

闸留法 156

浸润法 157

潴留法 159

滞流法 160

溢流法 162

导管法 164

撒布法 166

第十二章 灌溉的水源 167

水源应有的条件 167

水源的种类 167

水源的工程 168

第十三章 引水工 169

进水工程 169

进水工程的地点 169

拦河堰 170

堰的高度 171

回水曲线 176

进水门 177

虹吸管引水 179

第十四章 蓄水工 180

蓄水库 180

蓄水库的集水量 180

蓄水库的容积 180

蓄水库的位置 181

埧 181

土埧 182

石埧 186

三合土埧 186

铁筋三合土埧 186

第十五章 凿泉工 187

泉 187

泉的水质 187

泉的地点 187

探泉的方法 187

试凿 189

蓄泉 189

第十六章 浚井工 190

井 190

井的地点 190

水源的试验 191

井的构造 191

露天宽井 191

圆筒浅井 192

深井和自流井 193

第十七章 戽水工 196

戽水的灌溉 196

戽水机的选择 196

戽水的设计 196

机器灌溉的效益 200

第三编 排水 201

第一章 排水 203

排水的意义 203

排水的目的 203

排水的功效 203

应行排水的农田 205

农田过湿的现象 206

土地过湿的原因 206

第二章 排水量 208

排水量 208

地下水位的测定 208

排水量的表示法 208

排水量的计算 209

决定排水量的注意点 213

第三章 排水口 214

排水口 214

排水口的位置 214

水门 214

排水口的补救法 214

第四章 排水的方法 216

排水法的种类 216

自然排水法 216

明沟和暗沟的比较 217

明沟的利点 217

明沟的缺点 218

第五章 明沟排水 219

排水沟的特性 219

排水沟的等级 219

排水沟的配列 220

排水沟配列的要点 220

拦水沟 221

排水沟的断面 221

排水沟的比降 222

排水小沟的功用 222

小沟的间隔 222

小沟的深度 222

第六章 暗沟排水 223

暗沟排水 223

简易暗沟排水 223

简易暗沟的构造 224

第七章 完全暗沟排水 230

完全暗沟排水 230

土管 230

土管排水的等级 231

土管的吸水力 231

土管的保存年限 231

土管的方向 231

土管的深度 233

土管的间隔 233

土管的比降 235

排水的面积 236

土管的长度 237

土管的配列法 238

土管的埋设 241

土管的合流点 242

沈泥窖 243

看井 243

漏井 243

第八章 机器排水法 246

机器排水 246

第四编 放淤及洗碱 249

第一章 放淤 251

放淤的目的 251

河沙的价值 251

河水的挟沙量 252

河沙淤地的能力 253

放淤和治水的关系 253

放淤和沿河低田的关系 254

埃及的实例 254

第二章 放淤工 255

放淤的方法 255

设计的基据 255

取水和排水 256

引水口 256

引水池和量水门 257

引水渠 257

引水渠的开挖和保护 258

引水支渠 258

围堰和平田 258

水门 259

排水沟 259

第三章 洗碱 260

土碱的来源 260

土碱的种类 260

土碱含量的许可限度 261

我国碱地的含碱量 261

土碱对于植物的关系 262

洗碱的方法 263

碱地的利用 266

第五编 垦泽 267

第一章 垦泽 269

垦泽的意义 269

垦泽的类别 269

第二章 湖沼的垦泽 270

湖沼的种类 270

排水的方法 270

圩田 271

筑圩的方法 271

第三章 沙洲的垦泽 275

沙洲的垦泽 275

沙垦和治水的关系 275

河沙的沈淀与冲刷 275

调查事项 276

沙垦的方法 276

筑堤的方法 276

排水的方法 277

第四章 海滩的垦泽 278

海滩的垦泽 278

盐垦的方法 278

调查事项 278

堤塘 279

排水的方法 279

排水闸门 280

第五章 垦地的改良 283

垦地改良的意义 283

改良工作的步骤 283

垦地土壤的物理的性质 283

垦地土壤中的化学的成分 283

垦地的盐分除去法 285

垦地适应的作物 285

第六编 农田水利的事业 287

第一章 我国的农田水利事业 289

历史上的伟迹 289

近代的努力 293

在世界上所占的地位 296

第二章 事业的经营和管理 298

经营的方法 298

农田水利区域的组织 298

选举权的标准 299

管理法 299

集款法 300

发行债券 300

灌溉权的性质 300

灌溉权的种类 300

事业失败的原因 301

成功的要素 302

第三章 国家应有的政策和设施 303

国家应有的政策和设施 303

附录 305

第一表 度量衡比较表 307

第二表 中国各地每月平均雨量及最多最少雨量比较表 31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