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光电干扰防护系统技术
光电干扰防护系统技术

光电干扰防护系统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叶盛祥主编;杨虎,谢德林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15118·248
  • 页数:497 页
图书介绍:
《光电干扰防护系统技术》目录

第1章 概论 1

1.1 光电干扰防护系统技术的基本概念 2

1.1.1 含义和特点 2

1.1.2 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4

1.1.3 工作对象和应用 5

1.1.4 作用和地位 7

1.1.5 光电干扰防护系统总体技术 7

1.2 宽光谱多波长综合应用技术 8

1.2.1 微光夜视技术 8

1.2.2 可见光技术 11

1.2.3 红外技术 23

1.2.4 激光技术 28

1.2.5 紫外光技术 34

1.3 光电干扰防护系统技术发展趋势 34

参考文献 38

第2章 光电侦察告警技术 39

2.1 可见光侦察告警技术 40

2.1.1 电视技术 40

2.1.2 光电吊舱 47

2.1.3 微光侦察装备 51

2.2 红外侦察告警技术 52

2.2.1 用途与分类 53

2.2.2 组成和工作原理 54

2.2.3 主要技术指标 55

2.2.4 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 55

2.2.5 红外侦察告警设备 58

2.3 激光侦察告警技术 61

2.3.1 用途与分类 62

2.3.2 组成和工作原理 64

2.3.3 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 66

2.3.4 激光侦察告警设备 73

2.4 紫外侦察告警技术 77

2.4.1 用途与分类 77

2.4.2 组成和工作原理 78

2.4.3 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 79

2.4.4 紫外侦察告警设备 81

2.5 光电综合侦察告警技术 81

2.5.1 用途与分类 82

2.5.2 组成和应用 83

2.5.3 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 84

2.5.4 光电综合侦察告警设备 85

参考文献 86

第3章 光电干扰技术 87

3.1 压制式有源干扰技术 87

3.1.1 分类与特点 87

3.1.2 干扰机理 88

3.1.3 组成和工作原理 89

3.1.4 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 90

3.1.5 压制式有源干扰设备 92

3.2 欺骗式有源干扰技术 95

3.2.1 特点 95

3.2.2 分类、组成和工作原理 96

3.2.3 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 99

3.2.4 欺骗式有源干扰设备 100

3.3 光电无源干扰技术 109

3.3.1 烟幕干扰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109

3.3.2 烟幕干扰原理 110

3.3.3 烟幕干扰技术指标 110

3.3.4 烟幕器材种类 111

3.3.5 烟幕干扰测试技术 111

3.3.6 烟幕干扰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 115

3.4 光电引信干扰技术 116

3.4.1 定义、用途、特点和分类 116

3.4.2 组成和工作原理 117

3.4.3 主要技术指标 119

3.4.4 关键技术 120

3.4.5 发展方向 120

参考文献 120

第4章 光电防护技术 122

4.1 烟幕技术 122

4.1.1 烟幕的形成和作用 123

4.1.2 烟幕遮蔽效应 125

4.1.3 烟幕发生器 127

4.1.4 烟幕器材 129

4.1.5 发展方向 131

4.2 隐身技术 133

4.2.1 分类 133

4.2.2 可见光隐身技术 134

4.2.3 红外隐身技术 138

4.2.4 激光隐身技术 146

4.3 光电假目标技术 148

4.3.1 定义 149

4.3.2 分类 149

4.3.3 组成与应用 150

4.3.4 发展方向 151

4.3.5 装备实例 152

4.4 其他光电防护技术 153

4.4.1 抗激光加固技术 153

4.4.2 可调谐/多波长技术 156

4.4.3 其他技术 158

参考文献 158

第5章 光电干扰防护效能评估技术 160

5.1 概述 160

5.1.1 效能研究问题 160

5.1.2 效能研究内容 161

5.1.3 效能研究方法 161

5.2 激光损伤机理 162

5.2.1 激光对人眼的损伤 163

5.2.2 激光对材料的损伤 166

5.2.3 激光对光电探测器的损伤 170

5.3 评估准则 179

5.3.1 信息准则 179

5.3.2 功率准则 180

5.3.3 实践准则 182

5.4 评估方法 183

5.4.1 计算机仿真评估法 184

5.4.2 半实物仿真评估法 184

5.4.3 全实物仿真评估法 186

5.4.4 单发命中概率评估法 186

5.4.5 干扰效果的模糊综合评估法 189

5.5 光电干扰防护系统评估实例 190

5.5.1 美国的半实物仿真 190

5.5.2 干扰红外导弹的半实物仿真 191

5.5.3 脉冲激光对CCD图像跟踪系统干扰效果评估 194

5.5.4 激光压制干扰效果量化评估 195

5.5.5 红外烟幕干扰效果评估 197

5.5.6 红外隐身效果评估 200

参考文献 202

第6章 光电干扰防护系统总体技术 203

6.1 总体技术涉及的主要问题 203

6.1.1 综合应用研究 203

6.1.2 技术指标分析 205

6.1.3 确定总体参数 205

6.1.4 分系统指标分配 206

6.2 光学工程技术 207

6.2.1 基本概念 207

6.2.2 主光学系统结构技术 217

6.2.3 光束质量改善和稳定技术 232

6.2.4 光束整形技术 238

6.2.5 光学薄膜技术 244

6.3 精密机械结构技术 251

6.3.1 优化设计原则 252

6.3.2 跟踪架选型和配置 252

6.3.3 轴系结构设计 255

6.3.4 主光路机械结构设计 265

6.3.5 照准架与底座设计 268

6.3.6 其他装置 270

6.4 电气信息技术 273

6.4.1 跟踪控制技术 273

6.4.2 目标探测技术 276

6.4.3 显控与智能管理技术 278

6.4.4 电磁兼容 280

6.5 视轴稳定技术 284

6.5.1 视轴稳定方法 284

6.5.2 视轴稳定工作原理 286

6.5.3 视轴稳定关键技术 288

6.5.4 视轴稳定系统 290

6.6 多传感器集成融合技术 295

6.6.1 多传感器集成耦合技术 295

6.6.2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 296

6.6.3 电视与红外传感器目标数据融合 299

参考文献 301

第7章 捕获跟踪瞄准技术 303

7.1 基本概念 303

7.1.1 ATP定义 303

7.1.2 跟踪和瞄准误差 303

7.2 ATP主要技术问题 308

7.2.1 捕获的主要技术问题 308

7.2.2 跟踪系统的主要技术问题 309

7.2.3 瞄准的主要技术问题 312

7.2.4 捕获跟踪瞄准的切换过程 312

7.2.5 提高跟踪瞄准精度的基本途径 313

7.3 ATP设计 314

7.3.1 跟踪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314

7.3.2 建立系统模型 316

7.3.3 光电成像跟踪伺服系统设计方法 318

7.3.4 Bode图设计方法 320

7.4 先进控制技术 325

7.4.1 复合轴控制技术 326

7.4.2 自适应控制技术 328

7.4.3 多重积分补偿控制技术 331

7.4.4 顺馈和反馈复合控制技术 332

7.4.5 双模控制和非线性控制技术 334

7.4.6 扰动观测器的控制技术 335

7.4.7 智能控制技术 337

7.5 捕获跟踪瞄准技术的发展方向 349

参考文献 349

第8章 目标探测技术 350

8.1 概述 350

8.1.1 发展概况 350

8.1.2 研究内容 351

8.1.3 应用 352

8.2 目标特征和数理模型 352

8.2.1 目标特征分析 352

8.2.2 目标特性函数 356

8.2.3 目标数理模型 358

8.3 目标探测技术 360

8.3.1 光电探测器 360

8.3.2 提高探测系统成像质量的方法 372

8.3.3 探测目标分割技术 378

8.3.4 目标识别的基本方法 386

8.3.5 目标跟踪技术 390

8.4 目标探测能力分析 395

8.4.1 红外探测能力 395

8.4.2 激光探测能力 396

8.4.3 电视探测能力 397

8.5 目标探测系统 399

8.5.1 主要功能和技术要求 399

8.5.2 系统组成 400

8.5.3 系统工作描述 400

8.5.4 目标探测系统的发展趋势 405

参考文献 406

第9章 光电测角测距技术 407

9.1 光电测角技术 407

9.1.1 光栅莫尔条纹理论基础 408

9.1.2 光电测角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419

9.1.3 光栅读数头 420

9.1.4 光栅信号提取和处理技术 424

9.1.5 光电信号细分技术 425

9.1.6 增量式光电测角系统 428

9.1.7 绝对式光电测角系统 428

9.1.8 其他形式测角系统 428

9.1.9 测角精度 429

9.1.10 光电测角技术的发展方向 431

9.2 光电测距技术 433

9.2.1 基本原理 433

9.2.2 分类、组成和要求 433

9.2.3 脉冲式测距技术 434

9.2.4 相位式测距技术 436

9.2.5 光电被动测距技术 438

9.2.6 测距精度 441

9.2.7 红外激光测距系统 443

9.2.8 光电测距技术的发展方向 445

参考文献 446

第10章 显控和智能管理技术 447

10.1 概述 447

10.1.1 用途 447

10.1.2 组成与功能 447

10.1.3 特点 448

10.2 工作原理 449

10.2.1 硬件平台 450

10.2.2 软件开发环境 452

10.3 内外接口关系 453

10.4 智能管理关键技术 454

10.4.1 硬件软化/软件硬化设计技术 454

10.4.2 Windows操作系统下实时控制程序技术 454

10.4.3 速度顺馈技术 455

10.4.4 长时间目标位置预测技术 459

10.4.5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460

10.4.6 程序可靠性检测技术 463

10.5 智能管理技术发展趋势 463

10.5.1 适应不同用户群的设计思想 463

10.5.2 智能化与人机交互的有机结合 463

10.5.3 综合数据网的信息共享技术 464

10.5.4 特殊环境下的加固防护技术 464

10.5.5 电气系统设计的发展方向 464

10.6 1553B通信 466

10.6.1 数据通信系统结构 466

10.6.2 数据总线通信方式 466

10.6.3 数据总线通信规程 467

参考文献 468

第11章 质量保证和检测技术 469

11.1 质量保证措施 469

11.1.1 质量保证5项技术 469

11.1.2 质量保证大纲 479

11.1.3 环境例行试验 480

11.2 零件和部件检测 481

11.2.1 大型零件检测 481

11.2.2 三轴误差检测与校正 484

11.2.3 多传感器光轴误差检测 486

11.2.4 视轴稳定度检测 487

11.2.5 电视、红外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精度检测 488

11.3 系统检测 489

11.3.1 时间检测 489

11.3.2 作用距离检测 490

11.3.3 跟踪误差/跟踪精度检测 490

11.3.4 瞄准误差/瞄准精度检测 491

11.3.5 测角精度检测 492

11.3.6 测距精度检测 493

11.3.7 虚探率和漏探率检测 493

11.3.8 激光干扰效果测试及评定方法 493

参考文献 49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