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业人口区域分布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祥晶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6114605
- 页数:338 页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缘起 1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3
三、立论基础 5
四、研究方法 11
第二节 对象区域、章节结构、主要观点和创新点 13
一、对象区域 13
二、章节结构 14
三、主要观点 15
第二章 研究述评 17
第一节 国外研究 17
一、在业人口分布的研究 17
二、在业人口分布的相关研究 21
第二节 国内研究 22
一、在业人口分布和演变的研究 22
二、在业人口分布的相关研究 27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34
一、研究成就与不足 34
二、在业人口分布的经济学观点 36
第三章 中国在业人口区域分布 38
第一节 对象界定、数据及测度指标 38
一、对象界定 38
二、在业人口的数据和区域分布的测度指标 42
第二节 1982年在业人口区域分布 45
一、在业人口区域分布 45
二、产业人口区域分布 48
三、职业人口区域分布 54
四、本节结论 62
第三节 1990年在业人口区域分布 63
一、在业人口区域分布 63
二、产业人口区域分布 66
三、职业人口区域分布 73
四、本节结论 84
第四节 2000年中国在业人口区域分布 87
一、在业人口区域分布 87
二、产业人口区域分布 91
三、职业人口区域分布 97
四、本节结论 109
第五节 综述本章研究 114
第四章 中国在业人口区域分布演变 118
第一节 中国在业人口区域分布变动 118
一、数据和指标 118
二、在业人口集中指数 121
三、省域在业人口变动 122
四、区域在业人口变动 131
第二节 中国产业人口区域分布变动 133
一、产业人口集中指数 133
二、省域产业人口变动 135
三、省域产业人口变动分析 143
四、产业人口区域变动 151
第三节 中国职业人口区域分布变动 156
一、职业人口集中指数 156
二、省域职业人口变动 158
三、省域职业人口变动分析 165
四、区域职业人口变动 175
第四节 综述本章研究 179
第五章 中国在业人口区域分异的成因分析 181
第一节 在业人口区域分异的影响因素 181
一、在业人口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 181
二、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 195
第二节 中国在业人口区域分异成因的实证分析 196
一、自然环境与在业人口区域分异 196
二、经济条件与在业人口区域分异 208
三、社会因素与在业人口区域分异 212
第三节 中国在业人口区域分异成因的综合分析 216
一、中国在业人口区域分异成因的回归分析 216
二、中国在业人口区域分异成因的通径分析 220
第四节 综述本章研究 223
第六章 中国在业人口区域分异内在合理性评价 225
第一节 在业人口区域分布的评价方法 225
一、相关领域区域分异的评价 225
二、在业人口区域分异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229
第二节 中国在业人口区域分异评价 232
一、中国在业人口区域分异评价 232
二、中国产业人口区域分异评价 234
三、中国职业人口区域分异评价 238
第三节 中国在业人口区域分异的内在合理性 245
一、方法和指标 246
二、在业人口区域分异的合理性评价 248
三、环境、经济因子贡献率 253
第四节 综述本章研究 256
第七章 结论和结语 258
第一节 结论 258
一、主要结论 258
二、本书结论的实践意义 261
三、研究的不足 262
第二节 结语:“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争论与反思 263
附表 265
附表1 1982—2005年中国省域在业人口总体增长量和增长率 265
附表2 1982—2005年中国省域在业人口总体规模(万人) 266
附表3 1982—2005年中国省域在业人口总体密度 267
附表4 1982—2005年中国省域产业人口规模之一:第一产业人口规模及排序 268
续附表4 之二:第二产业人口规模及排序 269
续附表4 之三:第三产业人口规模及排序 270
附表5 1982—2005年三次产业人口增长量及增长率(之一:第一产业人口) 271
续附表5 之二:1982—2005年第二产业人口增长量及增长率 272
续附表5 之三:1982—2005年第三产业人口增长量及增长率 273
附表6 中国省域三次产业人口密度及排序(之一:1982年) 274
续附表6 之二:1990年中国省域三次产业人口密度及排序 275
续附表6 之三:2000年中国省域三次产业人口密度及排序 276
续附表6 之四:2005年中国省域三次产业人口密度及排序 277
附表7 中国省域职业人口增长量及增长率(之一:专业技术人员) 278
续附表7 之二:办事人员及有关人员增长量及增长率 279
续附表7 之三: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增长量及增长率 280
续附表7 之四:商业、服务业人员增长量和增长率 281
附表8 中国省域职业人口规模及排序(之一:专业技术人员规模及排序) 282
续附表8 之二: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规模及排序 283
续附表8 之三: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规模及排序 284
续附表8 之四:商业、服务业人员规模及排序 285
附表9 中国省域“四类”职业人口密度及排序(之一:1982年) 286
续附表9 之二:1990年 287
续附表9 之三:2000年 288
续附表9 之四:2005年 289
附表10 1982年(一)中国省域在业人口总体和三次产业人口密度 290
附表11 1982年(二)中国省域在业人口总体和三次产业人口区位熵 291
附表12 1982年(三)中国省域在业人口总体和三次产业人口比例(%) 292
附表13 1982年(四)中国省域职业人口密度 293
附表14 1982年(五)中国省域职业人口区位熵 294
附表15 1982年(六)中国省域职业人口比例 295
续附表15 1982年(六)中国省域职业人口比例 296
附表16 1990年(一)中国省域在业人口总体和三次产业人口密度 297
附表17 1990年(二)中国省域在业人口总体和三次产业人口区位熵 298
附表18 1990年(三)中国省域在业人口总体和三次产业人口比例 299
附表19 1990年(四)中国省域职业人口密度 300
附表20 1990年(五)中国省域职业人口区位熵 301
附表21 1990年(六)中国省域职业人口比例1 302
续附表21 1990年(六)中国省域职业人口比例2 303
附表22 2000年(一)中国省域在业人口总体和三次产业人口密度 304
附表23 2000年(二)中国省域在业人口总体和三次产业人口区位熵 305
附表24 2000年(三)中国省域在业人口总体和三次产业人口比例(t1)和(t2) 306
附表25 2000年(四)中国省域职业人口密度 307
附表26 2000年(五)中国省域职业人口区位熵 308
附表27 2000年(六)中国省域职业人口比例(t1) 309
续附表27 2000年(六)中国省域职业人口比例(t2) 310
附表28 中国省域省会城市海拔高度 311
附表29 中国省域离海岸线的距离 312
附表30 1991年中国省域地貌类型数据 313
附表31 1991年中国省域耕地质量等级数据 314
附表32 1978—2000年中国省域经济发展水平 315
附表33 1982—2000年中国省域的经济产业结构 317
附表34 1982—2000年中国省域劳动年龄人口数 318
附表35 1990—2000年中国省域省内和省际迁移人口数 319
附表36 1982—2000年中国省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20
附表37 1982—000年中国省域工业总产值 321
附表38 1982—2000年中国省域人均基本建设投资 322
参考文献 323
后记 337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行政保留研究》门中敬著 2019
-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活动研究》应丽君 2018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