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兽医基础  牧医专业用
兽医基础  牧医专业用

兽医基础 牧医专业用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黑龙江省中等农业学校教材编写组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72
  • ISBN:
  • 页数:332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养兔指导下一篇:国外食用菌 第2集
《兽医基础 牧医专业用》目录

绪言 14

第一篇 中兽医部分 1

第一章 脏腑 1

第一节 阴阳、气血、津液、经络 2

一 阴阳 2

二 气血 3

三 津液 4

四 经络 4

第二节 五脏六腑 5

一 心和小肠 5

二 肝和胆 6

三 脾和胃 7

四 肺和大肠 8

五 肾和膀胱 9

六 心包络和三焦 10

第二章 辨证论治 11

第一节 八纲辩证 12

一 正证和邪证 12

二 表证和里证 13

三 寒证和热证 14

四 虚证和实证 15

五 八证和八法的关系 15

第二节 六因辩证 17

一 风 17

二 寒 18

三 暑 18

四 湿 18

五 燥 18

六 火 19

第二篇 病理部分 20

第三章 疾病概论 20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20

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原因 21

一 疾病发生的内因 21

二 疾病发生的外因 22

三 内、外因的相互关系 24

第三节 社会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25

第四章 血液循环障碍 25

第一节 充血(动脉性充血) 26

一 充血发生的原因 26

二 充血的病理变化 26

三 充血对机体的影响 26

第二节 淤血(静脉性充血) 27

一 淤血发生的原因 27

二 淤血的病理变化 27

三 淤血对机体的影响 28

第三节 出血 29

一 出血的原因 29

二 病理变化 29

三 出血对机体的影响 29

第四节 贫血 30

一 贫血发生的原因 30

二 病理变化 31

三 贫血的后果 31

第五节 栓塞 31

一 血栓栓塞 31

二 空气栓塞 32

三 脂肪栓塞 32

第六节 梗死 32

一 贫血性梗死 32

二 出血性梗死 32

第七节 水肿 33

一 水肿发生的原因 33

二 病理变化 34

三 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34

第五章 组织内物质代谢障碍 34

第一节 萎缩 34

一 萎缩发生的原因 34

二 病理变化 35

三 萎缩对机体的影响 35

第二节 变性 36

一 什么叫变性 36

二 病理变化 36

三 变性对机体的影响 37

第三节 坏死 38

一 坏死发生的原因 38

二 坏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38

三 坏死对机体的影响 38

第六章 肥大与修复 38

第一节 肥大 39

一 真性肥大 39

二 假性肥大 39

第二节 创伤和骨折的愈合 40

一 创伤愈合 40

二 骨折的愈合 43

第三节 结缔组织化 45

一 对纤维素性渗出物的结缔组织化 45

二 对坏死组织的结缔组织化 45

三 对异物的结缔组织化 45

第七章 炎症 46

第一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46

一 炎症的基本形态学变化 46

二 炎症的全身变化 48

第二节 炎症的类型 49

一 变质性炎 49

二 渗出性炎 50

三 增生性炎 55

第八章 败血病 58

一 败血病发生的原因 58

二 病理变化 58

第九章 疾病过程中的常见病征 59

第一节 缺氧 59

一 什么叫缺氧 59

二 缺氧是怎样发生的 59

三 缺氧的病理变化 59

第二节 发热 60

一 发热是怎样发生的 61

二 发热时的病理变化 61

三 发热时机体的影响 62

第三节 脱水 62

第四节 黄疸 62

一 什么叫黄疸 62

二 黄疸的类型及其发生 62

第五节 酸中毒 65

一 代谢性酸中毒 65

二 呼吸性酸中毒 65

第六节 休克与虚脱 66

一 什么是休克和虚脱 66

二 休克和虚脱发生的原因 66

三 休克与虚脱的临床表现 66

附:肿瘤与畸型 67

第十章 尸体剖检技术 70

第一节 尸体剖检的注意事项 70

第二节 病料的采取、保存和寄送法 71

一 微生物学检查材料的采取 71

二 病理材料采取法 72

三 化学检验材料的采取 72

四 各种病料的保存法 72

五 各种病料送检法 73

附1病料送检单 74

附2各种传染病检验材料的采取法 75

第三节 尸体剖检术式 75

一 马的尸体剖检术式 75

二 牛(或羊)的胸腹腔剖开和器官摘出特点 88

三 猪的胸腹腔剖开和器官摘出特点 88

第四节 剖检记录及写法 89

附:病理剖检记录示范 90

第三篇 药理部分 93

第十一章 药理学的基本知识 93

第一节 药理学的概念及其内容 93

第二节 药理学的基础理论 93

一 中药的性能 93

二 药物的基本作用及其形式 95

第三节 用药时应注意的一些具体问题 97

一 给药的方法 97

二 给药的次数 97

三 药物的用量 98

四 其它 99

第四节 处方的开写 101

第十二章 常用中草药 103

第一节 中草药治病方法 103

一 汗法 103

二 吐法 103

三 泻法 103

四 清法 103

五 消法 103

六 和法 103

七 温法 103

八 补法 103

第二节 理气药 103

第三节 消食药 106

第四节 利水渗湿药 107

第五节 收敛固涩药 111

第六节 清热、凉血、解毒药 112

第七节 解表药 120

一 辛温解表药 121

二 辛凉解表药 122

第八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 124

一 温化寒痰药 124

二 清化热痰药 125

三 止咳平喘药 126

第九节 祛风止痛药 127

第十节 安神、镇静、镇痉药 130

第十一节 祛寒药 132

第十二节 理血药 133

一 活血药 133

二 止血药 137

第十三节 补养药 140

一 补气药 140

二 补血药 142

三 补阳药 143

四 补阴药 144

第十四节 平肝明目药 145

第十五节 开窍回苏药 146

第十三章 常用西药 148

第一节 抗微生物和抗寄生虫类药物 148

一 抗菌素 148

二 磺胺类药物 152

三、呋喃类药物 154

四 砷制剂 155

五 防腐消毒药 158

六 驱虫药 161

七 杀虫药 162

八 抗原虫药 162

第二节 主要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 163

一 强心药 163

二 止血药 166

三 补血药 167

四 补液药(输液) 167

第三节 主要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167

一 助消化药 167

二 健胃药 170

三 反刍兴奋药 172

四 胃肠制酵药 172

五 泻药 174

六 止泻药 177

第四节 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 179

一 全身麻醉药、镇静药、镇痉药、镇痛药 179

二 解热镇痛抗风湿药 183

三 兴奋药 186

四 局部麻醉药 188

第五节 主要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189

一 呼吸兴奋药 189

二 祛痰药 189

三 镇咳药 191

第六节 主要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的药物 192

一 利尿药 193

二 尿道防腐消毒药 193

三 子宫兴奋药 194

第七节 维生素和激素制剂 196

一 维生素类药物 196

二 激素类药物 197

第八节 滋补强壮药 201

第九节 主要用于局部组织的药物 203

一 刺激药 203

二 收敛药 204

三 保护药和吸附药 205

四 润滑药 206

第十节 药物常用剂型和制备方法 207

一 散剂 207

二 软膏剂 207

三 流浸膏或浸膏 208

四 片剂 208

五 舐剂 208

六 浸剂 208

七 煎剂 208

八 酊剂 208

九 酒剂 208

十 擦剂 209

十一 合剂 209

十二 溶液剂 209

十三 注射剂 209

第十四章 中药的采集、贮藏和炮制 213

第一节 采药 213

第二节 加工贮藏 214

第三节 炮制 215

一 火炒 215

二 浸泡 215

三 蒸和淬 215

附表一 常用西药配伍禁忌 216

附表二 市售常用成方制剂 218

第四篇 诊疗技术 221

第十五章 诊疗技术 221

第一节 问诊 221

一 发病时间及经过 222

二 发病前的饲养管理及使役 222

三 以往患过什么病 222

四 发病后表现的症状 222

第二节 望诊 223

一 看形态 223

二 看口腔 223

三 看结膜 225

四 看鼻腔 226

五 看呼吸运动 227

六 看饮食及咀嚼 228

七 看皮毛及营养 228

八 看粪 229

九 看尿 230

十 看腹围 230

第三节 触诊 231

一 脉博检查 231

二 颔下淋巴结检查 233

三 咽喉及食道检查 233

四 温度检查 234

五 反射检查 237

六 体表异常检查 238

七 胃检查 239

八 直肠检查 239

附:捶结术 241

第四节 叩诊 242

一 叩诊方法 242

二 正常叩诊音 242

三 胸廓叩诊 242

四 腹部叩诊 244

第五节 听诊 244

一 心脏听诊 245

二 肺及胸膜的听诊 248

三 胃肠听诊 250

第六节 实验室检查 252

一 血液检查 252

二 尿液检查 263

第七节 病志及记载方法 267

第十六章 治疗技术 269

第一节 保定法 269

一 马的保定 269

二 牛的保定 274

第二节 投药法 275

一 经口给药法 275

二 胶管投药法 275

三 导胃法 276

四 灌肠法 276

第三节 消毒法 276

一 各种器材的消毒 276

二 术部消毒 278

三 手、臂的消毒 278

第四节 注射法 278

一 皮下注射法 278

二 皮内注射法 278

三 肌肉注射法 278

四 静脉注射法 279

第五节 麻醉法 280

一 针刺麻醉 280

二 药物麻醉 283

第六节 组织切开、止血、缝合 287

一 软组织切开法 287

二 止血法 287

三 缝合法 288

第七节 绷带法 292

一 卷轴绷带 292

二 结系绷带 293

三 复绷带 294

四 石膏绷带 294

第八节 穿刺术 295

一 穿肠术 295

二 穿胸术 295

三 穿腹术 296

第九节 剖腹术 296

一 适应症 296

二 术前准备 296

三 手术方法 297

第十节 去势术 298

一 公马去势术 208

二 猪的去势 302

三 牛羊去势术 302

第十一节 临床常用疗法 302

一 奴夫卡因封闭疗法 302

二 自家血液疗法 303

三 补液疗法 304

四 水针疗法 304

五 冷却疗法与温热疗法 305

第十七章 新针疗法 306

第一节 马的针刺法 307

一 白针疗法 307

二 血针疗法 317

三 火针疗法 321

四 电针疗法 323

附:马常发病针治 324

第二节 猪的针刺疗法 325

一 针具 325

二 注意事项 325

三 白针常用穴位 326

四 血针常用穴位 328

附:猪常发病针治 33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