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物权法研究  第3版  上
物权法研究  第3版  上

物权法研究 第3版 上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利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300168999
  • 页数:760 页
图书介绍:在《物权法研究》(第三版)上卷中,作者对物权和债权的关系及发展趋势、物权和财产权的关系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作者详尽分析了物权法的各项基本原则,认为物权的请求权是一种特殊的请求权类型;对于物权变动,作者认为,我国《物权法》并未采纳物权行为理论,而是采纳了债权意思表示加登记或交付的模式;在所有权编中,作者对所有权的一般原理、所有权的取得、所有权的类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对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相邻关系、共有中的基础理论和新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探讨。
《物权法研究 第3版 上》目录

第一编 物权法总论 3

第一章 物权概述 3

第二章 物权法概述 93

第三章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142

第四章 物权的保护 187

第二编 物权的变动 247

第五章 物权变动的一般原理 247

第六章 不动产登记 297

第七章 动产交付 370

第三编 所有权 393

第八章 所有权的一般原理 393

第九章 所有权取得的方式 417

第十章 国家、集体和私人所有权 502

第十一章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556

第十二章 相邻关系 657

第十三章 共有 691

第四编 用益物权 763

第十四章 用益物权概述 763

第十五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 806

第十六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 856

第十七章 宅基地使用权 946

第十八章 地役权 968

第十九章 准用益物权 1027

第五编 担保物权 1077

第二十章 担保物权的一般原理 1077

第二十一章 抵押权 1156

第二十二章 质权 1301

第二十三章 留置权 1387

第六编 占有 1445

第二十四章 占有 1445

主要参考书目 1513

第三版后记 1522

修订版后记 1523

后记 1524

第一编 物权法总论 3

第一章 物权概述 3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3

第二节 物权和债权的关系 17

第三节 物权与财产权的关系 32

第四节 物权的效力 41

第五节 物权的分类 55

第六节 物权的客体 60

第七节 物权的取得和行使 87

第二章 物权法概述 93

第一节 物权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93

第二节 我国《物权法》制定的过程和意义 101

第三节 物权法的性质 107

第四节 物权法的体系 114

第五节 物权法的适用 121

第六节 物权法的价值和功能 125

第七节 物权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132

第三章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142

第一节 平等保护原则 142

第二节 物权法定原则 153

第三节 公示公信原则 168

第四节 一物一权原则 178

第四章 物权的保护 187

第一节 物权保护概述 187

第二节 物权确认请求权 190

第三节 物权请求权 204

第二编 物权的变动 247

第五章 物权变动的一般原理 247

第一节 物权变动的含义 247

第二节 物权变动模式探讨 250

第三节 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269

第四节 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281

第六章 不动产登记 297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的概念和特征 297

第二节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沿革 307

第三节 登记的效力 312

第四节 登记机构 319

第五节 登记请求权 326

第六节 登记机构的审查义务 329

第七节 登记的查询 334

第八节 更正登记和异议登记 338

第九节 预告登记 350

第十节 登记机构的责任 362

第七章 动产交付 370

第一节 动产交付概述 370

第二节 有关交付的特殊规则 374

第三节 船舶、航空器等特殊动产物权的变动 382

第三编 所有权 393

第八章 所有权的一般原理 393

第一节 所有权的概念 393

第二节 财产所有权的本质 397

第三节 所有权的内容 399

第四节 所有权权能的分离 405

第五节 所有权的限制 407

第九章 所有权取得的方式 417

第一节 征收 418

第二节 善意取得 431

第三节 遗失物的拾得和埋藏物、隐藏物的发现 457

第四节 孳息的取得 475

第五节 抛弃和先占 477

第六节 添附 483

第七节 货币所有权的取得 499

第十章 国家、集体和私人所有权 502

第一节 国家所有权 502

第二节 集体所有权 527

第三节 私人所有权 542

第四节 社会团体所有权 551

第十一章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556

第一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 556

第二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制度的历史发展 567

第三节 专有权 576

第四节 共有权 589

第五节 共有部分的范围 598

第六节 车位、车库的归属和使用 608

第七节 共同管理权 615

第八节 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 621

第九节 管理规约 640

第十节 物业服务 645

第十一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制度中的相邻关系 651

第十二章 相邻关系 657

第一节 相邻关系的概念和性质 657

第二节 相邻关系的种类 665

第三节 相邻关系中约定的效力 680

第四节 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 683

第五节 侵害相邻权的救济 687

第十三章 共有 691

第一节 共有的概念及形态 691

第二节 共有的分类 694

第三节 按份共有 697

第四节 共同共有 721

第五节 因共有财产而产生的共同债务 729

第六节 准共有 732

第七节 共有财产的分割 734

第八节 共有关系中的优先购买权 750

第一编 物权法总论 3

第一章 物权概述 3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3

一、物权的概念 4

二、物权的特征 8

第二节 物权和债权的关系 17

一、概述 17

二、物权和债权的区别 19

三、物权和债权的关系的发展趋势 27

第三节 物权与财产权的关系 32

一、大陆法中的财产权概念 32

二、英美法中的财产权概念 34

三、我国《物权法》采纳物权概念的必要性 37

第四节 物权的效力 41

一、物权的效力概述 41

二、排他效力 43

三、优先效力 46

四、追及效力 53

五、物权请求权 54

第五节 物权的分类 55

一、所有权和他物权 56

二、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58

三、动产物权、不动产物权、以权利为客体的物权 58

四、主物权和从物权 59

五、强制登记的物权和自愿登记的物权 59

第六节 物权的客体 60

一、物权客体的概念和特征 60

二、物权客体的分类 65

三、特殊的物权的客体 78

第七节 物权的取得和行使 87

一、对物权取得的限制 87

二、对物权行使的限制 88

第二章 物权法概述 93

第一节 物权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93

一、物权法的概念 93

二、物权法的调整对象 97

第二节 我国《物权法》制定的过程和意义 101

一、物权法的制定过程 101

二、制订物权法的意义 103

第三节 物权法的性质 107

一、物权法是私法而非公法 108

二、物权法主要是强行法 109

三、物权法是普通法 110

四、物权法具有固有法的特点 110

五、物权法既是行为规范也是裁判规则 112

六、物权法是实体法兼具程序规范 114

第四节 物权法的体系 114

一、我国《物权法》的体系建构 115

二、物权法体系的新发展 118

第五节 物权法的适用 121

一、基本法律优先于一般法律 122

二、特别法优先于普通法原则 123

三、新法优先于旧法原则 124

四、上位法优先于下位法原则 124

五、法律文本优先于法律解释规则 125

第六节 物权法的价值和功能 125

一、确认产权 126

二、物尽其用 128

三、保护物权 130

第七节 物权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132

一、物权法与合同法 132

二、物权法与侵权责任法 135

三、物权法与房地产法 137

第三章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142

第一节 平等保护原则 142

一、平等保护原则的概念 142

二、平等保护原则的价值 145

三、平等保护原则的适用 152

第二节 物权法定原则 153

一、物权法定原则的概念 153

二、物权法定原则的意义 157

三、物权法定原则的缓和 160

四、违反物权法定原则的后果 163

第三节 公示公信原则 168

一、公示原则 168

二、公信原则 173

第四节 一物一权原则 178

一、一物一权原则的内涵 178

二、我国《物权法》是否承认一物一权原则 183

第四章 物权的保护 187

第一节 物权保护概述 187

一、物权保护的方法 187

二、物权请求权与其他责任的竞合 189

第二节 物权确认请求权 190

一、确认物权的请求权的概念 190

二、确认物权请求权的特点 191

三、关于确权的主体 193

四、确权之诉与权利的推定规则 197

五、确认物权的请求权与诉讼时效 199

六、取得时效问题的探讨 200

第三节 物权请求权 204

一、物权请求权概述 204

二、返还原物的请求权 215

三、排除妨害的请求权 225

四、消除危险的请求权 231

五、恢复原状的请求权 233

六、停止侵害的请求权 239

七、物权请求权的适用 241

八、物权的请求权可否适用消灭时效 242

第二编 物权的变动 247

第五章 物权变动的一般原理 247

第一节 物权变动的含义 247

一、物权的设立 247

二、物权的变更 248

三、物权的转让 249

四、物权的消灭 250

第二节 物权变动模式探讨 250

一、物权变动模式 250

二、物权行为理论评述 252

第三节 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269

一、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概述 269

二、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 272

第四节 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281

一、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的概念 281

二、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的几种情况 283

第六章 不动产登记 297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的概念和特征 297

一、登记的概念与特征 297

二、登记簿与权属证书 303

三、登记申请 306

第二节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沿革 307

第三节 登记的效力 312

一、不动产登记的效力 312

二、区分登记的效力与合同的效力 315

第四节 登记机构 319

一、登记机构的性质 319

二、建立统一的登记制度 322

三、关于登记费用的收取 324

第五节 登记请求权 326

第六节 登记机构的审查义务 329

第七节 登记的查询 334

第八节 更正登记和异议登记 338

一、更正登记 338

二、异议登记 342

第九节 预告登记 350

一、预告登记的概念 350

二、预告登记的适用范围 353

三、商品房预售登记 354

四、预告登记的性质 357

五、预告登记的效力 358

六、预告登记的失效 361

第十节 登记机构的责任 362

一、当事人提供虚假材料申请登记的责任 362

二、登记机构的责任 363

第七章 动产交付 370

第一节 动产交付概述 370

一、动产交付的概念 370

二、交付方式的分类 373

第二节 有关交付的特殊规则 374

一、简易交付 375

二、指示交付 376

三、占有改定 378

第三节 船舶、航空器等特殊动产物权的变动 382

一、特殊动产物权变动适用登记对抗主义 382

二、特殊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 385

三、特殊动产的交付不能产生对抗登记的效力 388

第三编 所有权 393

第八章 所有权的一般原理 393

第一节 所有权的概念 393

第二节 财产所有权的本质 397

第三节 所有权的内容 399

一、占有权能 400

二、使用权能 401

三、收益权能 402

四、处分权能 404

第四节 所有权权能的分离 405

一、所有权人有权在自己的财产之上依法设定他物权 405

二、他物权的设定并不导致所有权的消灭 406

三、他物权的行使不得损害所有权人的利益 407

第五节 所有权的限制 407

一、对所有权进行限制是当代所有权制度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407

二、对所有权进行限制的原因 412

三、征用制度 413

第九章 所有权取得的方式 417

第一节 征收 418

一、征收的概念 418

二、征收与征用的区别 421

三、征收的条件 422

第二节 善意取得 431

一、善意取得制度的概念 431

二、善意取得制度的基本功能 433

三、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 436

四、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437

五、善意取得的效力 449

六、赃物与善意取得 452

第三节 遗失物的拾得和埋藏物、隐藏物的发现 457

一、遗失物的拾得 457

二、漂流物的拾得、埋藏物和隐藏物的发现 472

第四节 孳息的取得 475

第五节 抛弃和先占 477

一、抛弃所有权 477

二、先占 478

第六节 添附 483

一、添附的概念和特点 483

二、添附与其他相近概念的区别 485

三、添附的三种形态 487

四、确定添附物归属的原则 494

五、添附制度与侵权制度 496

第七节 货币所有权的取得 499

第十章 国家、集体和私人所有权 502

第一节 国家所有权 502

一、国家所有权的概念 502

二、物权法规定国家所有权制度的意义 504

三、国家所有权的主体 506

四、国家所有权的客体 510

五、物权法关于国有财产范围的规定 512

六、国家所有权的保护 524

第二节 集体所有权 527

一、集体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 527

二、农村集体所有权 530

三、城镇集体所有权 539

四、集体组织所有权的保护 541

第三节 私人所有权 542

一、私人所有权的概念 542

二、私人所有权的范围 545

三、私人所有权的行使 547

四、对私人所有权的保护 548

第四节 社会团体所有权 551

一、社会团体所有权的概念 551

二、几类典型的社会团体财产 553

第十一章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556

第一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 556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 556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特征 559

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一种特殊的物权 562

四、业主身份的认定 565

第二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制度的历史发展 567

一、国外建筑物区分所有制度的历史发展 567

二、我国建筑区分所有制度的发展 572

第三节 专有权 576

一、专有权的概念 576

二、专有部分所有权的行使 579

三、专有部分的范围 580

四、专有部分范围的具体认定 583

五、住改商应当符合一定的条件 587

第四节 共有权 589

一、共有权的概念和特点 589

二、共有权的性质 592

三、持有份 594

四、共有权的行使 596

第五节 共有部分的范围 598

一、共有部分的确定标准 598

二、共有部分范围的类型 599

第六节 车位、车库的归属和使用 608

一、车位、车库的归属 608

二、占用业主共有道路或者其他场地增设的车位 612

三、车位、车库首先应当满足业主的需要 613

第七节 共同管理权 615

一、共同管理权的概念 615

二、共同管理权的行使方式 618

第八节 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 621

一、业主大会 621

二、业主委员会 633

第九节 管理规约 640

一、管理规约的概念和特征 640

二、管理规约的效力 643

三、管理规约的修改 645

第十节 物业服务 645

一、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的关系 645

二、物业服务企业 648

三、物业服务合同 649

第十一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制度中的相邻关系 651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中的相邻关系具有特殊性 651

二、侵害相邻关系的责任 654

第十二章 相邻关系 657

第一节 相邻关系的概念和性质 657

一、相邻关系的概念 657

二、相邻关系的性质 661

三、相邻关系的立法模式 663

第二节 相邻关系的种类 665

一、因用水、排水产生的相邻关系 665

二、因通行所产生的相邻关系 667

三、因建造、修缮建筑物以及铺设管线所形成的相邻关系 670

四、因通风、采光而产生的相邻关系 671

五、保护环境所产生的相邻关系 675

六、因挖掘土地、建造建筑物等发生的相邻关系 679

第三节 相邻关系中约定的效力 680

第四节 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 683

一、依据法律、法规和习惯处理相邻关系 683

二、团结互助、兼顾各方的利益 684

三、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685

四、公平合理 685

五、依法给予补偿 686

第五节 侵害相邻权的救济 687

第十三章 共有 691

第一节 共有的概念及形态 691

第二节 共有的分类 694

一、历史上的共有形态 694

二、我国《物权法》规定的两种共有 696

第三节 按份共有 697

一、按份共有的概念 697

二、应有部分的效力 700

三、按份共有人的权利和义务 705

四、分管协议 713

五、约定不明视为按份共有 719

第四节 共同共有 721

一、共同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721

二、共同共有人的权利和义务 723

三、共同共有的形式 724

第五节 因共有财产而产生的共同债务 729

第六节 准共有 732

第七节 共有财产的分割 734

一、共有财产分割的概念 734

二、分割共有财产的原则 735

三、分割请求权 739

四、分割的方式 743

五、协议分割和裁判分割 745

六、分割的效力 748

第八节 共有关系中的优先购买权 750

一、共有人优先购买权的概念和功能 750

二、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的性质 752

三、共有人优先购买权行使中的若干问题 756

四、共有人优先购买权的保护 76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