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旅游与中国文化
旅游与中国文化

旅游与中国文化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能船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百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06562060
  • 页数:417 页
图书介绍:
《旅游与中国文化》目录

第一章 旅游与中国区域地理文化 1

第一节 中国旅游区划 1

一、旅游区划的目的 1

二、旅游区划的原则 2

三、旅游分区 2

第二节 中国各旅游区地理文化特征 3

一、东北旅游大区 3

二、中原旅游大区 5

三、华东旅游大区 9

四、华中旅游大区 11

五、西南旅游大区 12

六、西北旅游大区 14

七、华南旅游大区 16

八、青藏高原旅游大区 18

九、内蒙古草原旅游大区 20

十、台港澳旅游大区 21

第三节 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21

第四节 中国主要自然保护区 23

一、自然保护区的涵义和设立目的 23

二、中国主要自然保护区 23

第二章 旅游与中国历史文化 26

第一节 中国历史文化概述 26

一、原始社会(前170万年前21世纪) 26

二、奴隶社会(前21世纪前476年) 27

三、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的春秋战国时期 28

四、秦至清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时期(前221年—1840年) 29

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年—1949年) 40

第二节 中国历史常识 44

一、朝代和国号名称的主要来由 44

二、帝王、皇族、皇戚称谓 44

三、帝王的谥号、庙号、尊号、年号、陵号 45

四、天干、地支、干支 46

五、四时、节气、候 46

六、阴阳、五行、八卦 47

七、生肖 47

八、科举制度 48

九、十三经、四书五经、三纲五常 48

十、避讳 49

第三章 旅游与中国名城 50

第一节 中国名城在旅游中的地位与作用 50

一、名城的古迹、园林为旅游提供大量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 50

二、名城的风物特产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保证 60

三、名城的城市建设是发展都市旅游的必备条件 61

第二节 中国主要历史文化名城 61

一、北京 61

二、南京 62

三、西安 64

四、广州 65

五、成都 67

六、昆明 68

七、开封 70

八、承德 71

九、曲阜 72

十、拉萨 73

[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74

第三节 中国现代主要著名大城市 75

一、北京市 75

二、天津市 77

三、上海市 78

四、重庆市 80

五、广州市 83

六、深圳市 83

第四章 旅游与中国民族民俗风情 85

第一节 概论 85

一、中国民族的族称和人口 85

二、中国民族的分布状况 85

三、中国民族的语言文字 85

第二节 民族民俗风情与民族民俗风情旅游 86

一、民俗风情的涵义与特征 86

二、民俗风情旅游 87

第三节 汉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 90

一、汉族 90

二、壮族 91

三、满族 92

四、回族 93

五、苗族 94

第四节 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95

一、维吾尔族 95

二、彝族 96

三、土家族 97

四、蒙古族 99

五、藏族 100

第五节 朝鲜族、纳西族、傣族 102

一、朝鲜族 102

二、纳西族 103

三、傣族 104

第五章 旅游与中国文学 106

第一节 中国著名文学家及其墓地、故居、纪念地 106

一、屈原 106

二、曹操 107

三、陶渊明 108

四、王羲之 109

五、王勃 109

六、孟浩然 110

七、李白 110

八、崔颢 112

九、杜甫 112

十、张继 114

十一、白居易 114

十二、柳宗元 115

十三、欧阳修 116

十四、苏轼 116

十五、范仲淹 118

十六、陆游 118

十七、元好问 119

十八、施耐庵 119

十九、罗贯中 120

二十、吴承恩 121

二十一、袁宏道 122

二十二、蒲松龄 122

二十三、吴敬梓 123

二十四、曹雪芹 124

二十五、姚鼐 124

二十六、鲁迅 125

二十七、郭沫若 127

二十八、茅盾 128

二十九、老舍 129

三十、闻一多 130

第二节 中国名胜楹联 131

第三节 镌刻在石头上的旅游景观——碑文 133

第六章 旅游与中国艺术 134

第一节 旅游与绘画艺术 134

一、绘画与中国画概述 134

二、中国画的种类 139

三、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144

第二节 旅游与书法、篆刻艺术 153

一、旅游与书法 153

二、书法的产生及书体的演变 155

三、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159

四、篆刻 163

第三节 旅游与雕塑艺术 168

一、雕塑艺术概述 168

二、中国雕塑与旅游 169

三、雕塑艺术的审美特性 171

第七章 旅游与中国宗教文化 175

第一节 中国佛教文化 175

一、建筑文化 175

二、绘画文化 180

三、雕塑文化 183

四、金石文化 185

五、佛教文学 185

六、音乐文化 187

第二节 中国道教文化 189

一、建筑文化 190

二、绘画文化 192

三、雕塑文化 193

四、道教文学 194

五、音乐、舞蹈文化 195

第三节 中国基督教文化 196

一、建筑文化 196

二、绘画、雕塑文化 197

第四节 中国伊斯兰教文化 200

一、建筑文化 200

二、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成就 203

第八章 旅游与中国古代建筑、园林文化 205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园林文化概述 205

一、中国古代建筑、园林的营造观念 205

二、中国古代建筑、园林的特点 206

三、中国古代建筑、园林的源流 208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园林常识 215

一、中国古代建筑常识 215

二、中国古代园林常识 221

第三节 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园林的专著 226

一、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 226

二、关于中国古代园林的专著 227

第四节 现存著名中国古建筑和古园林 228

一、中国现存著名古建筑 228

二、中国现存著名古园林 235

第九章 旅游与中国饮食文化 240

第一节 旅游与中国饮食文化的关系 240

一、旅游促进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240

二、“吃”是旅游的重要环节 241

第二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原始烹饪阶段 242

一、人类学会利用自然火由生食到熟食 242

二、种植业的出现为原始烹饪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43

三、养殖业的产生大大促进原始烹饪的发展 243

四、制陶业的诞生为原始烹饪提供了器具 244

第三节 中国古代四大菜系的形成 245

一、四大菜系的共性 245

二、四大菜系的特色 246

第四节 地方菜和特色菜系 247

一、京菜 247

二、浙菜 248

三、徽菜 248

四、素菜菜系 248

五、清真菜系 249

六、食疗菜系 249

第五节 中国烹饪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250

一、中国烹饪的现状 250

二、中国烹饪与西方烹饪的比较 251

三、中国烹饪的发展趋势 252

第六节 中国茶文化 252

一、茶文化的形成 252

二、茶文化的发展 253

三、茶文化的兴盛 255

四、茶的分类和品牌 257

第七节 中国酒文化 259

一、酒的起源与发展 260

二、酒的品类与名称 262

三、古代的酒俗与酒令 263

第十章 旅游与中国风物特产 267

第一节 中国风物特产在旅游中的作用 267

一、购物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环节 267

二、旅游带动了商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 268

三、保持风物特产的特色,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旅游者的需要 268

第二节 中国的陶瓷 268

一、陶瓷器的区别 268

二、陶瓷的欣赏与选择 269

三、各地名特陶瓷 270

第三节 中国的丝绸与刺绣 271

一、丝绸与丝绸之路 271

二、丰富多彩的中国刺绣 273

第四节 中草药 275

一、中草药的形成与发展 275

二、各地名贵中药 277

第五节 雕塑、金属、工艺品、漆器和编织工艺品 279

一、雕塑 279

二、金属工艺品 281

三、漆器 282

四、编织工艺品 282

第六节 文房四宝、风筝、扇子、年画和盆景 283

一、文房四宝 283

二、风筝 285

三、扇子 285

四、年画 286

五、盆景 287

第十一章 旅游与中国游览文化 289

第一节 多功能的游览价值观念 289

一、怡神养性,愉悦情怀 289

二、发展个体人格的理想手段 290

三、扩大阅历,结交名流,开阔眼界,增进学问 290

四、从政的重要方式 290

五、科技考察的必由之路 291

第二节 追求真善美的观赏心理 291

一、以求真而著称于世 291

二、以仁为发端的求善 292

三、很早注意对客观山水美的追求 292

第三节 比德山水、顺应自然的游观气质 293

一、比德山水的游观气质 294

二、顺应自然的游观气质 294

第四节 人杰地灵的游览心态 295

一、山以贤称,境缘人胜 295

二、山川景物因文章而传 296

三、崇气的永恒心态 297

第五节 “游亦有道,游道如海”的游览艺术 298

一、强调游览品评艺术 299

二、强调物我合一的游览境界 299

三、强调各领所见而不雷同 299

四、强调有所取必有所失的游览艺术 300

五、强调在变化中游览观赏 300

六、强调审美主体自身水平的提高 301

第六节 重视资源的保护 301

一、儒、道所倡导的保护资源的哲学思想——“不违农时”和“天而不人” 301

二、历代重视资源的保护 302

第七节 重视史料的保护 304

一、介绍全国范围内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及历史沿革的专书 304

二、各个地区性的山经地志更是不胜枚举 304

三、专以某山某水为记述对象的旅游志 304

四、学者们学术考察所留下的旅行记录 304

五、宗教徒探险求法的旅行记录 304

六、帝王们留下的旅行记录 304

七、古代外交人员留下的旅行记 304

八、文人们留下的诗文 305

第十二章 旅游与中国礼仪文化 306

第一节 中国礼仪文化概述 306

一、礼仪概念 306

二、中国礼仪的产生与发展 307

三、中国礼仪文化的特点 309

四、中国礼仪的基本原则 310

第二节 礼仪文化常识 311

一、中国礼仪文化常识 311

二、涉外礼仪常识 319

三、我国少数民族礼仪与禁忌 325

第十三章 旅游与中国节庆文化 326

第一节 旅游与民俗节庆文化 326

一、民俗节庆活动的文化探源 327

二、民俗节庆活动的主要特点与类型 329

三、重大的民俗节庆活动 329

第二节 旅游与现代节庆文化 337

一、现代旅游节庆活动产生的文化背景 337

二、现代旅游节庆活动的主要特点和类型 338

三、主要的现代旅游节庆活动举例 340

第三节 旅游与其他节庆文化 343

一、港、澳的节庆文化 344

二、台湾的节庆文化 347

三、中外交流带来的节庆文化 349

第十四章 旅游与中国台、港、澳地区文化 351

第一节 台湾省地区文化 351

一、概述 351

二、文化特色 353

三、主要旅游景点 357

第二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化 360

一、概况 360

二、文化特色 365

三、主要旅游景点 368

第三节 旅游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 370

一、概况 370

二、文化特色 373

三、旅游业简况与旅游景点 375

第十五章 旅游与中国国际交往 381

第一节 旅游与中外文化交流 381

一、旅游的文化特性 381

二、旅游在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与地位 383

第二节 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概述 384

一、日本 384

二、韩国 387

三、新加坡 388

四、泰国 389

五、马来西亚 391

六、菲律宾 392

七、印度尼西亚 394

八、法国 395

九、英国 398

十、德国 401

十一、俄罗斯 403

十二、美国 405

十三、加拿大 408

十四、澳大利亚 410

十五、埃及 411

十六、南非共和国 413

主要参考书目 4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