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传病害与检疫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章正主编;林石明,肖悦岩,章桂明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109144484
- 页数:623 页
第一篇 植物种传病害检疫概论第一章 植物检疫的法规建设 3
1.1 植物检疫的起源与任务 3
1.1.1 植物检疫的起源 3
1.1.2 植物检疫的任务与特性 4
1.2 植物检疫的法规建设与发展 5
1.2.1 单项植物检疫法规 5
1.2.2 综合性植物检疫法规 6
1.3 植物检疫的国际组织和区域组织 8
1.3.1 植物检疫的国际组织 8
1.3.2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vention,IPPC) 8
1.3.3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 9
1.3.4 区域性植物保护组织(Regional Plant Protection Organization,RPPO) 11
第二章 中国植物检疫纪要 15
2.1 近代中国植物检疫之萌动 15
2.2 国民政府时期的植物检疫(1912—1948) 16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植物检疫法制建设 18
2.3.1 对外贸易部主管时期的植物检疫单项法规和规章(1949—1964) 18
2.3.2 农业部主管时期的植物检疫法律法规及规章(1965—1998) 21
2.3.2.1 植物检疫单项法规和规章 21
2.3.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发布和实施 22
2.3.2.3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立法过程和发布实施 25
2.3.2.4 《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与《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条例》的区别要点 27
2.3.2.5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 28
2.3.3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主管时期的植物检疫法规规章(1998—2001) 30
2.3.4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时期的植物检疫法规规章(2001—2009) 31
2.3.5 国际植保植检双边合作 36
2.3.5.1 国际植保植检双边协定 36
2.3.5.2 国际植保植检双边协定或植物检疫单项议定书备忘录(1978—2009) 37
2.3.6 回顾与反思——植物检疫的历史经验 43
2.3.6.1 植物检疫的体制问题 44
2.3.6.2 植物检疫法规保护面的发展和变迁 45
2.3.6.3 植物检疫任重道远 48
第三章 植物种传病害与检疫 50
3.1 植物种传病害 50
3.1.1 植物种传病害的定义 51
3.1.2 植物种传病害的范畴 51
3.1.2.1 植物种传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52
3.1.2.2 植物种传原核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 53
3.1.2.3 植物种传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 54
3.1.2.4 植物种传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 55
3.2 植物种传病害的经济重要性 55
3.2.1 植物种传病原物的洲际传播 55
3.2.2 植物种质资源世界性交流的影响 56
3.2.3 植物种传病害与作物损失 57
3.2.3.1 种传病害对粮食作物所造成的损失 57
3.2.3.2 种传病害对纤维作物所造成的损失 59
3.2.3.3 种传病害对油料作物所造成的损失 60
3.2.4 植物危险性病害传播的历史事件 61
3.2.4.1 棉花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tum f.sp.vasin fectum)传入中国 61
3.2.4.2 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传入中国 61
3.2.4.3 稻胡麻叶疫病(Cochliobolus miyabeanus)对孟加拉国的危害 62
3.2.4.4 烟草霜霉病(Peronospora hyocyami f.sp.tabacina)传入欧洲 62
3.2.4.5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Tilletia indica)传入美洲 63
3.2.4.6 苜蓿黄萎病(Verticillium albo-altrum)传入美洲 63
3.2.4.7 栗疫病(Cryphonectria parascitica)入侵美洲 64
3.2.4.8 榆疫病(Ceratocystis ulmi)入侵北美洲 64
3.2.4.9 咖啡锈病(Hemileia vastatrix)入侵斯里兰卡 65
3.2.4.10 甘薯黑斑病(Ceratocystis fimbriata)入侵中国 65
3.3 植物种传病原物与病害循环 66
3.3.1 植物种传病原物的侵染循环类型 66
3.3.1.1 病原物由胚内侵染发展为系统侵染 66
3.3.1.2 病原物由胚内侵染发展为局部侵染 67
3.3.1.3 病原物存在于胚外组织的侵染循环 67
3.3.1.4 病原物存在于种子表面发展为系统侵染 68
3.3.1.5 病原物由菌核或病残体进行局部侵染 68
3.3.1.6 病原物由休眠菌丝体发展为系统侵染 68
3.3.1.7 病原物由器官专化性休眠体进行专化性侵染 68
3.3.2 植物种传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在病害循环中的作用 69
3.3.2.1 种传为主体的单一传播途径的病害循环 69
3.3.2.2 种传兼气传的病害循环 69
3.3.2.3 种传兼土传的病害循环 70
3.3.2.4 种传兼昆虫介体传播的病害循环 71
3.3.2.5 种传兼线虫介体传播的病害循环 73
3.3.2.6 种传病原体与多种传播途径相结合的病害循环 73
第四章 植物种传真菌 77
4.1 卵菌门 77
4.1.1 卵菌纲 77
4.1.1.1 腐霉菌目 77
4.1.1.2 指梗霜霉目 78
4.1.1.3 霜霉菌目 80
4.2 子囊菌门 83
4.2.1 子囊菌纲 83
子囊菌纲粪壳亚纲 83
4.2.1.1 炭角菌目 83
4.2.1.2 黑痣菌目 84
4.2.1.3 肉座菌目 85
4.2.1.4 间座壳目 87
4.2.1.5 小囊壳目 88
4.2.1.6 蛇口壳目 89
4.2.1.7 粪壳目 89
子囊菌纲座囊菌亚纲 89
4.2.1.8 座囊菌目 89
4.2.1.9 球腔菌目 90
4.2.1.10 格孢腔菌目 91
子囊菌纲锤舌菌亚纲 93
4.2.1.11 柔膜菌目 93
4.3 担子菌门 94
4.3.1 锈菌纲 95
4.3.1.1 锈菌目 95
4.3.2 黑粉菌纲 98
黑粉菌纲黑粉菌亚纲 98
4.3.2.1 黑粉菌目 98
4.3.2.2 条黑粉菌目 100
黑粉菌纲外担子菌亚纲 100
4.3.2.3 外担子菌目 100
4.3.2.4 腥黑粉菌目 101
4.3.3 担子菌纲 102
担子菌纲伞菌亚纲 102
4.3.3.1 锈革孔菌目 102
4.3.3.2 伞菌目 103
4.4 无性型真菌 104
4.4.1 丝孢菌 104
4.4.1.1 丝孢目 104
4.4.1.2 瘤座孢目 111
4.4.2 腔孢菌 114
4.4.2.1 球壳孢目 114
4.4.2.2 黑盘孢目 118
第五章 植物种传病毒总论 122
5.1 植物种传病毒的重要性 123
5.1.1 植物种传病毒作为初侵染源 123
5.1.2 植物种传病毒的季节传递 123
5.1.3 植物种传病毒的远距离传播 123
5.1.4 植物种传病毒的暴发危险性 124
5.2 植物种传病毒的特性 124
5.2.1 植物种传病毒的特点 124
5.2.2 植物种子带毒部位——种表、种胚 124
5.2.3 植物种传病毒直接或间接侵入种胚的方式 124
5.2.4 病种的外观和活力 125
5.2.5 种传实生苗的外观 125
5.2.6 连续种传使病毒—寄主向更加适应演化 125
5.3 影响种传的因素 125
5.3.1 温度 125
5.3.2 寄主种类 126
5.4 种传机制 126
5.4.1 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学变化阻碍病毒进入种子 126
5.4.2 病株的生长、发育限制种传 127
5.4.3 限制病毒移动和复制说 128
5.4.4 病毒钝化 128
5.4.5 寄主基因型决定种传 129
5.4.6 病毒种传决定簇 129
5.5 植物种传病毒检验技术 130
5.5.1 目测和田间观察 130
5.5.2 生长试验 131
5.5.3 侵染试验 131
5.6 植物种传病毒防治 134
5.6.1 去除病种 134
5.6.2 种子处理 135
5.6.3 种子健康检验和种子检疫 136
附录1 种传寄主的种传病毒、类病毒和种传率 137
附录2 几种食用豆和豆科牧草的主要种传病毒及其生物学性状简介 153
第六章 植物种传原核生物病害 167
6.1 原核生物的分类 167
6.1.1 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 167
6.1.2 柔膜菌纲的分类 174
6.1.2.1 植原体和螺原体属的成立 175
6.1.2.2 植原体和螺原体属内的分类 175
6.2 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症状 177
6.2.1 植物病原细菌的症状 177
6.2.2 植原体和螺原体的症状 178
6.3 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传播 179
6.3.1 植物病原细菌的传播 179
6.3.2 植原体和螺原体的传播 180
6.4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鉴定 180
6.4.1 植物病原细菌的鉴定 180
6.4.2 植原体和螺原体的鉴定 181
6.5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检疫 182
6.5.1 植物病原细菌的检疫 182
6.5.2 植原体和螺原体的检疫 182
第七章 植物检疫性种传线虫病害 185
7.1 概说 185
7.1.1 植物线虫的为害及其经济重要性 185
7.1.2 植物检疫性线虫 186
7.2 检疫性种传植物线虫 189
7.2.1 剪股颖粒线虫(Anguina agrostis) 190
7.2.2 水稻茎线虫(Ditylenchus angustus) 192
7.2.3 菊花叶线虫(Aphelenchoides ritzemabosi) 195
7.3 植物种苗传播的检疫性线虫 198
7.3.1 鳞球茎(起绒草)茎线虫(Ditylenchus dipsac) 198
7.3.2 腐烂(马铃薯)茎线虫(Dity 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 200
7.3.3 草莓拟滑刃线虫(腋芽线虫)(Aphelenchoides fragariae) 203
第八章 种子健康检测技术 207
8.1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207
8.1.1 PCR及其衍生技术 207
8.1.1.1 常规PCR 207
8.1.1.2 实时荧光PCR 208
8.1.1.3 PCR-RFLP 208
8.1.1.4 AP-PCR 209
8.1.1.5 REP-PCR 209
8.1.1.6 AFLP-PCR 209
8.1.2 DNA片段分析与指纹图谱技术 210
8.1.2.1 基因组RFLP 210
8.1.2.2 RNA指纹图谱 210
8.1.2.3 蛋白质指纹图谱 210
8.1.2.4 脂肪酸指纹图谱 210
8.1.3 生物芯片检测技术 211
8.1.3.1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 211
8.1.3.2 蛋白芯片检测技术 211
8.1.4 DNA杂交技术 212
8.1.5 DNA测序及比对 212
8.2 血清学检测技术 212
8.2.1 ELISA检测技术 213
8.2.2 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技术 213
8.3 其他现代检测技术 214
8.3.1 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 214
8.3.2 生物大分子红外光谱检测技术 214
8.3.3 生物质谱检测技术 214
8.3.4 纳米标记检测技术 215
8.3.5 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 215
8.3.6 基于人工智能化的自动化检测技术 215
8.3.7 小结 215
8.4 种子健康常规检测技术 218
8.4.1 种子健康常规检测的目的和任务 218
8.4.2 种子健康常规检测的范围 218
8.4.3 种子健康常规时限性检测技术 219
8.4.3.1 直观检查 219
8.4.3.2 漏斗分离法 219
8.4.3.3 洗涤检查法 220
8.4.3.4 染色检验法 220
8.4.3.5 吸水纸法 220
8.4.3.6 琼脂平板法 221
8.4.3.7 试植育苗检验 222
8.4.3.8 致病性测定 222
8.4.4 隔离试种检查 223
8.5 光学显微技术的应用 223
附录 主要选择性或半选择性培养基及配制 227
第九章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242
9.1 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定性研究 242
9.1.1 国际组织和各国的基本做法 242
9.1.2 确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基本原则 243
9.2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理论基础与应用 244
9.2.1 影响外来种成为有害生物的非生物学和生物学因素 245
9.2.1.1 影响外来病原物定植的非生物因素 245
9.2.1.2 影响外来病原物定植的生物学因素 246
9.2.2 人类的干预作用 248
9.2.2.1 外来病原物随同规模化引种而传播 248
9.2.2.2 外来病原物随同科研资源的流通而传播 249
9.2.2.3 外来病原物随同国际贸易而传播 250
9.2.3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形成与应用标准 251
9.2.3.1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结构布局 252
9.2.3.2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运作程序 252
9.2.3.3 有害生物风险管理的结论 258
9.2.3.4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文件 258
9.3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应用——小麦矮腥黑穗病在中国定植风险的区划分析 260
9.3.1 起因 260
9.3.2 生物学基础与定植风险分析要点 261
9.3.2.1 小麦矮腥黑穗病病害循环 261
9.3.2.2 定植可能性分析要点 261
9.3.3 冬孢子萌发侵染的模式判别 263
9.3.3.1 非积雪地区TCK萌发侵染模型 263
9.3.3.2 积雪地区TCK萌发侵染模型 266
9.3.4 TCK存活与定植风险区划 267
9.3.5 定植风险分析的计算机模型 268
9.3.6 关于侵染数限 268
9.4 限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RNQP)风险评估 270
9.4.1 定义 270
9.4.1.1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270
9.4.1.2 种植用植物 270
9.4.1.3 预期用途 270
9.4.1.4 不可接受的经济影响 270
9.4.1.5 “限定的”含义 271
9.4.2 RNQP与其他有害生物的比较 271
9.4.2.1 与QP的比较 271
9.4.2.2 与非限定有害生物的比较 271
9.4.3 RNQP风险分析 271
9.4.3.1 第一阶段:RNQP风险分析的起因 271
9.4.3.2 第二阶段:有害生物风险评估 272
9.4.3.3 第三阶段:有害生物风险管理 276
9.4.4 植物检疫措施的监控与审查 279
9.4.5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文件化 279
第二篇 检疫性植物种传病害第十章 粮食作物种传病害 283
10.1 水稻种传病害 283
10.1.1 水稻种传病害风险评估 283
10.1.2 检疫性水稻种传病害 284
10.1.2.1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Burkholderia glumae) 285
10.1.2.2 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ea) 287
10.1.2.3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oryzea pv.oryzicola) 290
10.2 麦类种传病害 293
10.2.1 麦类种传病害风险评估 294
10.2.2 检疫性麦类种传病害 296
10.2.2.1 小麦矮化腥黑穗病(Tilletia controversa) 296
10.2.2.2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Tilletia indica) 306
10.2.2.3 小麦叶疫病(Alternaria triticina) 312
10.2.2.4 小麦基腐病(Ramulispora herpotrichoides) 314
10.2.2.5 麦类条斑病(Cephalosporium gramineum) 317
10.3 玉米种传病害 322
10.3.1 玉米病害风险分析 322
10.3.2 检疫性玉米种传病害 328
10.3.2.1 玉米晚枯病(Cephalosporium maydis) 329
10.3.2.2 玉米霜霉病(Peronosclerospora spp.) 329
10.3.2.3 玉米褐条霜霉病(Sclerophthora rayssiae) 332
10.3.2.4 玉米内州萎蔫病(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nebraskensis) 333
10.3.2.5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Pantoea stewartii subsp.stewartii) 334
10.3.2.6 玉米褪绿矮缩病毒(Maize chlorotic dwarf virus,MCDV) 336
10.3.2.7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 336
第十一章 油料作物种传病害 338
11.1 大豆种传病害 338
11.1.1 大豆种传病害风险评估 338
11.1.2 检疫性大豆种传病害 341
11.1.2.1 大豆疫病(Phytophthora sojae) 341
11.1.2.2 大豆茎溃疡病(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phaseolorum var.aulivora和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phaseolorum var.meridionales) 344
11.1.2.3 大豆猝死综合征[北美大豆猝死综合征和南美大豆猝死综合征Fusarium virguli forme(北美种)和F.tucumaniae(南美种)] 347
11.1.2.4 大豆茎褐腐病(Phialophora gregata) 348
11.1.3 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大豆拟茎点种腐病(Phomopsis longicolla) 349
11.2 大豆种传病毒病害 352
11.2.1 大豆种传病毒病害风险评估 353
11.2.2 检疫性大豆种传病毒病害 354
11.2.2.1 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ngspot virus,TRSV) 354
11.2.2.2 番茄环斑病毒(Tomato ringspot virus,ToRSV) 357
11.2.2.3 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 360
11.2.3 潜在的检疫性大豆种传病毒病害 360
11.2.3.1 烟草线条病毒(Tobacco streak virus,TSV) 361
11.2.3.2 大豆轻型花叶病毒(Soybean mild mosaic virus,SMMV) 363
11.2.3.3 豇豆轻型斑驳病毒(Cowpea mild mottle virus,CPMMV) 365
11.3 花生种传病害 367
11.3.1 花生种传病害风险评估 368
11.3.2 检疫性花生种传病害 369
11.3.2.1 花生黑腐病 Cylindrocladium parasiticum 369
11.3.2.2 花生根腐病(Phymatotrichopsis omnivora) 371
11.3.2.3 花生黄萎病(Verticillium albo-atrum和V.dahliae) 371
11.3.3 限定的非检疫性花生种传病害——花生黑壳病(Chalara elegans Nag Raj&Kendrick) 371
11.4 花生种传病毒病害 373
11.4.1 花生种传病毒病害风险评估 373
11.4.2 检疫性花生种传病毒——花生矮化病毒(Peanut stunt virus) 374
11.4.3 潜在的检疫性花生种传病毒 377
11.4.3.1 花生丛簇病毒(Peanut clump virus,PCV) 377
11.4.3.2 印度花生丛簇病毒(Indian peanut clump virus,IPCV) 378
11.5 向日葵种传病害 381
11.5.1 向日葵种传病害风险评估 382
11.5.2 检疫性向日葵种传病害 383
11.5.2.1 向日葵白锈病(Albugo tragopogonis var.helianthi) 384
11.5.2.2 向日葵茎溃疡病(Diaporthe helianthi) 385
11.5.2.3 向日葵黄萎病(Verticllium dahliae) 387
11.5.3 限定的非检疫性向日葵种传病害 388
11.5.3.1 向日葵黑斑病(Alternaria helianthi) 388
11.5.3.2 向日葵霜霉病(Plasmopara halstedii) 390
第十二章 经济作物种传病害 394
12.1 棉花种传病害 394
12.1.1 棉花种传病害的确定 394
12.1.2 棉花种传病害风险评估 395
12.1.3 检疫性棉花种传病害 395
12.1.3.1 棉枯萎病(F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 fectum) 395
12.1.3.2 棉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及V.albo-atrum) 397
12.1.3.3 棉根腐病(Phymatotrichopsis omnivora) 401
12.2 烟草种传病害 403
12.2.1 烟草种传病害的确定 404
12.2.2 烟草种传病害的风险评估 405
12.2.3 检疫性烟草种传病害 406
12.2.3.1 烟草霜霉病(Peronospora hyocyami f.sp.tabacina skalicky) 406
12.2.3.2 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ngspot virus,TRSV) 410
12.2.3.3 番茄环斑病毒(Tomato ringspot virus,ToRSV) 412
第十三章 蔬菜种传病害 416
13.1 十字花科蔬菜种传病害 416
13.1.1 十字花科蔬菜有害生物风险评估 416
13.1.2 十字花科蔬菜检疫性种传病害 418
13.1.2.1 十字花科蔬菜黑胫病菌(Leptos phaeria maculans) 419
13.1.2.2 十字花科蔬菜细菌性黑斑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maculicol.) 420
13.1.3 限定的非检疫性十字花科蔬菜种传病害 422
13.1.3.1 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icola) 422
13.1.3.2 十字花科蔬菜细菌性黑腐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 424
13.2 豆科蔬菜和食用豆种传病毒病害和细菌性病害 427
13.2.1 豆科蔬菜和食用豆类种传病毒病害风险评估 428
13.2.1.1 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ng spot virus,TRSV) 432
13.2.1.2 南方菜豆花叶病毒(Southern bean mosaic virus,SBMV) 432
13.2.1.3 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 435
13.2.1.4 豇豆重型花叶病毒(Cowpea severe mosaic virus,CPSMV) 436
13.2.1.5 蚕豆染色病毒(Broad bean stain virus,BBSV) 439
13.2.1.6 番茄黑环病毒(Tomato black ring virus,ToBRV) 441
13.2.1.7 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黑吉豆皱叶病毒(Urd bean leaf crinkle virus,ULCV) 443
13.2.2 豆科蔬菜和食用豆类种传细菌性病害 446
13.2.2.1 菜豆细菌性萎蔫病(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pv.Flaccumfaciens) 446
13.2.2.2 菜豆晕疫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phaseolicola) 448
13.2.2.3 豌豆细菌性枯萎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pisi) 449
13.3 葫芦科蔬菜种传病害 452
13.3.1 葫芦科蔬菜种传病害风险评估 454
13.3.2 检疫性葫芦科蔬菜种传病害 455
13.3.2.1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 455
13.3.2.2 葫芦科蔬菜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V.albo-atrum) 459
13.4 葫芦科蔬菜种传病毒 460
13.4.1 葫芦科蔬菜种传病毒风险评估 460
13.4.2 检疫性葫芦科蔬菜种传病毒 461
13.4.2.1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 461
13.4.2.2 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ngspot virus,TRSV) 463
13.4.3 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甜瓜坏死斑病毒(Melon necrotic spot virus,MNSV 464
13.5 茄科蔬菜种传病害 466
13.5.1 茄科蔬菜种传病害风险评估 467
13.5.2 检疫性茄科蔬菜种传病害 468
13.5.2.1 番茄亚隔孢壳茎腐病(Didymella lycopersici) 469
13.5.2.2 番茄溃疡病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michiganensis) 471
13.5.2.3 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菌——丁香假单胞杆菌香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 475
13.6 茄科蔬菜种传病毒和类病毒 477
13.6.1 茄科蔬菜种传病毒风险评估 477
13.6.2 检疫性茄科蔬菜种传病毒 477
13.6.2.1 番茄黑环病毒(Tomato black ring virus,TBRV) 478
13.6.2.2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PSTVd) 479
13.6.3 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482
13.6.3.1 烟草线条病毒(Tobacco streak virus,TSV) 482
13.6.3.2 番茄丛矮病毒(Tomato bushy stunt virus,TBSV) 485
13.7 伞形花科蔬菜种传病害 487
13.7.1 伞形花科蔬菜种传病害风险评估 487
13.7.2 检疫性伞形花科蔬菜作物种传病害 489
13.7.2.1 欧芹壳针孢叶斑病——欧芹壳针孢(Septoria petroselini) 490
13.7.2.2 草莓潜环斑病毒(Strawberry latent ringspot virus,SLRSV) 491
13.7.2.3 欧芹黄萎病(Verticillium albo-atrum) 493
13.7.2.4 鳞球茎茎线虫病(Ditylenchus dipsaci) 493
第十四章 饲料作物种传病害 496
14.1 豆科牧草种传病害 496
14.1.1 豆科牧草种传病害风险评估 496
14.1.2 检疫性豆科牧草种传病害 497
14.1.2.1 苜蓿细菌性萎蔫病(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Insidiosus) 497
14.1.2.2 苜蓿黄萎病(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Berthod) 498
14.1.2.3 苜蓿疫霉根腐病(Phyto phthora medicaginis) 500
14.2 豆科牧草种传病毒 502
14.2.1 豆科牧草种传病毒风险评估 503
14.2.2 检疫性豆科牧草种传病毒——蚕豆染色病毒(Broad bean stain virus,BBSV) 505
14.2.3 潜在的检疫性豆科牧草种传病毒 506
14.2.3.1 白三叶草花叶病毒(White clover mosaic virus,WCMV) 506
14.2.3.2 三叶草黄花叶病毒(Clover yellow mosaic virus,CYMV) 508
14.2.3.3 紫花苜蓿暂变性线条病毒(Lucerne transient streak virus,LTSV) 509
14.3 禾本科牧草种传病害 512
14.3.1 禾本科牧草种传病害风险评估 512
14.3.2 检疫性禾本科牧草种传病害 514
14.3.2.1 鸭茅蜜穗病菌(Rathayibacter rathayismith)Zgurskaya et al 514
14.3.2.2 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ehn) 515
14.3.2.3 剪股颖粒线虫(Anguina agrostis) 515
14.3.3 潜在的检疫性禾草种传病害 515
第十五章 林木种传病害 519
15.1 针叶树木种传病害 519
15.1.1 针叶树木种传病害概述 520
15.1.2 针叶树木种传病害风险评估 522
15.1.3 检疫性针叶树木种传病害 526
15.1.3.1 松脂溃疡病(Gibberella circinata) 526
15.1.3.2 松球果锈病菌(Cronartium conigenum) 528
15.1.4 潜在的检疫性针叶树木种传病害 529
15.1.4.1 松链孢壳枯萎病(Sirococcus conigenus) 529
15.1.4.2 球果僵化病(松子不孕病)(Caloscypha fulgens) 531
15.1.4.3 南方松球果锈病(Cronartium strobilinum) 533
15.1.5 限制的非检疫性针叶树木种传病害 534
15.1.5.1 松树梢枯病(Sphaeropsis sapineas) 534
15.1.5.2 云杉球果锈病(Chrysomyxa pirolata) 535
15.2 阔叶树木种传病害 539
15.2.1 中国温带阔叶树木概况 539
15.2.2 中国温带阔叶树木种传病害风险评估 541
15.2.3 检疫性温带阔叶树木种传病害 543
15.2.3.1 栎枯萎病(Ceratocystis fagacearum) 543
15.2.3.2 杨树叶锈病菌(Melampsora meduae) 544
15.2.3.3 栗疫病(Cryphonectria parasiticar) 546
第十六章 热带作物种传病害 550
16.1 热带作物概况 550
16.1.1 橡胶 550
16.1.2 咖啡 550
16.1.3 可可 551
16.1.4 棕榈科 551
16.2 热带作物种传病害风险评估 552
16.3 检疫性热带作物种传病害 553
16.3.1 橡胶南美叶疫病(Mycrocyclus ulei) 553
16.3.2 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Corynespora cassicola) 555
16.3.3 咖啡浆果炭疽病(Colletotrichum kahawae Colletotrichum kahawae) 557
16.3.4 可可丛枝病(Moniliophthora perniciosa) 559
16.3.5 椰子红环腐线虫(Bursaphelenchus cocophilus) 560
16.3.6 椰子死亡类病毒(Coconut cadang-cadang viroid) 563
16.3.7 椰子败生类病毒(Coconut tinangaja viroid) 565
16.3.8 油棕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elaeidis) 566
16.3.9 椰子致死黄化植原体(Coconut lethal yellowing phytoplasma) 568
第三篇 植物检疫治理 575
第十七章 植物的隔离检疫 575
17.1 引种与植物检疫 575
17.1.1 国际植物种质资源的流通状况 575
17.1.2 中国的引种检疫情况 575
17.2 植物隔离检疫站的性质和任务 578
17.2.1 植物隔离检疫站的任务 578
17.2.2 植物隔离检疫站地点的选择条件 578
17.2.2.1 入境植物隔离检疫站的设置条件 578
17.2.2.2 中间植物隔离检疫站地点的选择条件 579
17.2.2.3 植物隔离检疫站的技术配备 579
17.2.3 植物隔离检疫站的基本结构 579
17.2.3.1 主体结构 579
17.2.3.2 隔离检疫温室 580
17.2.3.3 检疫隔离网室和繁殖温室 581
17.2.3.4 运转设施的维修保养和应急备用的通用设施 581
17.2.4 引进植物性繁殖材料的条件 581
17.2.5 植物隔离检疫圃的预防措施 582
17.2.6 检疫隔离温室的管理 582
17.2.7 引进的植物性繁殖材料的释放 583
17.3 中国的植物隔离检疫设施 584
17.3.1 有害生物风险评估 584
17.3.2 国内不同类型植物隔离检疫圃的设置及其防范水平 585
17.3.2.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隔离检疫圃 585
17.3.2.2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下称中国检科院)植物隔离检疫圃 586
17.3.2.3 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大连植物隔离检疫圃 587
第十八章 植物检疫处理 589
18.1 物理处理 589
18.1.1 热处理 589
18.1.1.1 湿热处理 589
18.1.1.2 热水处理 590
18.1.1.3 干热处理 590
18.1.1.4 低温处理 590
18.1.2 辐照处理 590
18.2 化学熏蒸处理 592
18.2.1 熏蒸主要因素 592
18.2.1.1 选择合适的熏蒸剂 593
18.2.1.2 密闭 593
18.2.1.3 熏蒸剂气体扩散和穿透 593
18.2.1.4 吸着和解吸 593
18.2.1.5 投药剂量和熏蒸浓度 594
18.2.1.6 密闭时间和CT值 594
18.2.1.7 熏蒸温度 594
18.2.1.8 湿度 595
18.2.1.9 货物装载量及堆放形式 595
18.2.2 主要熏蒸剂 595
18.2.2.1 溴甲烷(CH3Br) 595
18.2.2.2 磷化氢(PH3) 596
18.2.2.3 环氧乙烷(C2H4O) 597
附录 5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5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物名录 610
病原名称中文索引 612
病原学名索引 618
- 《浙江海岛植物原色图谱》蒋明,柯世省主编 2019
- 《植物百科彩色图鉴 第2卷》植物百科彩色图鉴编委会主编 2012
- 《花草工坊 101种天然植物护肤清洁用品DIY》(美)简·贝丽(Jan Berry) 2018
- 《伟大的植物》(晋)嵇含 2019
- 《怎样才能不杀死你的植物》(英)妮卡·萨瑟恩 2019
- 《校园植物图鉴》杨照渠主编 2019
- 《会说话的植物》刘佳辉 2018
- 《彩叶地被植物》(中国)杭州市临安区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市临安区林业局(农业局) 2018
- 《景天多肉植物图鉴》二木,张秋涵著 2019
- 《植物百科彩色图鉴 第3卷》植物百科彩色图鉴编委会主编 2012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