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文学理论  第3版
文学理论  第3版

文学理论 第3版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文忠主编;江守义,李伟,陈文忠,章池编写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66405487
  • 页数:39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四编内容,第一编为文学本体,包括文学本质特征(第一章),文学作品结构(第二章),文学作品类别(第三章);第二编为文学创作,包括文学创作过程(第四章),文学创作风格(第五章);第三编为文学接受,包括文学欣赏(第六章),文学批评(第七章);第四编为文学史,包括文学发生发展(第八章),文学发展进程(第九章),文学史研究(第十章)。
上一篇:一千零一夜下一篇:坊巷贵裔
《文学理论 第3版》目录

绪论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功能一、文学理论的性质 1

二、文学理论的体系 5

三、文学理论的作用 12

四、文学理论的学习 16

第一编 文学本体 23

第一章 文学本质特征 23

第一节 文学的社会特性 23

一、“文学”辨析 23

二、文学的社会地位 27

三、文学的社会特性 29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特性 33

一、文学审美特性的内涵 33

二、文学的特殊对象 37

三、文学的审美形式 44

第三节 文学的媒介特性 53

一、文学艺术的分类 53

二、文学是语言艺术 56

三、汉语与汉语文学 63

第二章 文学作品结构 69

第一节 文学作品结构层次 69

一、“二分法”与“层次论” 69

二、中西作品层次论 73

三、文学作品的结构层次 75

第二节 文学语言 76

一、文学语言的艺术地位 76

二、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77

第三节 文学形象 80

一、文学形象的艺术地位 80

二、文学典型 81

三、文学意境 86

四、文学象征 89

第四节 文学意蕴 92

一、文学意蕴的艺术地位 92

二、文学意蕴的特点 93

三、文学意蕴与文学主题 95

第三章 文学作品类别 98

第一节 文学体裁的划分和意义 98

一、文学体裁的划分 98

二、文学体裁的意义 99

第二节 叙事文学 100

一、叙事文学的界定和种类 100

二、叙事主体 102

三、叙述内容 105

四、叙事话语 108

第三节 抒情文学 112

一、抒情文学的界定和种类 112

二、抒情文学的特征 113

三、抒情文学的手法 116

第四节 戏剧文学 119

一、戏剧文学的界定和种类 119

二、戏剧文学的特征 120

三、戏剧文学的重要类别 123

第五节 影视文学 128

一、影视文学的界定和种类 128

二、影视文学的特征 129

三、影视文学的结构 130

第二编 文学创作 135

第四章 文学创作活动 135

第一节 文学创作基础 135

一、文学创作主体 135

二、文学创作客体 143

三、文学创作的双向建构 146

第二节 文学创作过程 148

一、文学创作的准备阶段 149

二、文学创作的构思阶段 152

三、文学创作的传达阶段 156

第三节 文学创作型态 160

一、文学观念与创作型态 160

二、文学创作的两种基本型态 163

第五章 文学创作风格 169

第一节 风格的审美特性 169

一、文学风格的界定 169

二、文学风格的形成 173

三、文学风格的特征 180

四、文学风格的功能 183

第二节 风格的审美形态 184

一、抒情风格的形态 185

二、叙事风格的形态 200

第三节 风格的文化形态 209

一、风格文化形态的划分 209

二、文学流派与流派风格 209

三、地域文化与地域风格 213

四、民族文化与民族风格 215

五、时代风貌与时代风格 218

第三编 文学接受 223

第六章 文学欣赏 223

第一节 文学的传播与接受 223

一、文学传播的意义与发展 223

二、文学接受的性质与层次 225

第二节 文学欣赏性质 226

一、文学欣赏的特点 226

二、文学欣赏的条件 229

三、文学欣赏的意义 232

第三节 文学欣赏过程 234

一、文学欣赏的准备 234

二、文本解读的层次 237

三、文学欣赏的再创造 243

四、文学欣赏的差异与共鸣 246

第四节 文学欣赏效果 249

一、文学欣赏与文学功能 249

二、文学功能的多样性 251

三、文学功能的整体性 255

第七章 文学批评 257

第一节 文学批评性质 257

一、文学批评的界定 257

二、文学批评的基础 258

三、文学批评的意义 262

第二节 文学批评标准 265

一、文学批评标准的界定 265

二、文学批评标准的形成 265

三、文学批评标准的内涵 268

四、文学批评标准的普遍性与具体性 271

第三节 文学批评方法 272

一、文学批评方法的构成 272

二、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 273

三、文学批评的基本模式 277

四、文学批评的论述方法与阐释循环 280

第四编 文学史 287

第八章 文学发展规律 287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起源 287

一、文艺起源的诸种学说 287

二、文艺起源的合力作用 290

三、原始文学的特点 292

第二节 文学艺术的进步 294

一、文学艺术进步的理解 294

二、文学艺术进步的规律 296

第三节 文学发展的社会根源 300

一、文学发展与物质生产 300

二、文学发展与社会政治 303

三、文学发展与精神文化 306

第四节 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 310

一、文学传统的继承与革新 310

二、民族文学的影响与超越 313

三、杰出作家的创造性贡献 317

第九章 文学发展进程 321

第一节 文学体裁的演变 321

一、文学体裁演变进程 321

二、文学体裁演变方式 323

三、文学体裁演变动因 325

第二节 文学思潮的演进 328

一、文学思潮的性质 328

二、文学思潮的演进 331

三、文学思潮史研究 337

第三节 文学地域的拓展 338

一、文学地域拓展的进程 338

二、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 343

第四节 文学文化形态的变迁 347

一、文学的文化形态 347

二、大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354

第十章 文学史研究 363

第一节 文学史的性质 363

一、文学史的形成 363

二、文学史的性质 367

三、文学史的任务 371

四、文学史的形态 374

第二节 创作史:文学作品生成史 376

一、个体创作史 377

二、流派演变史 378

三、国别文学史 381

第三节 作品史:文学结构演变史 382

一、作品史划分 382

二、文体史 383

三、主题史 384

四、风格史 385

第四节 接受史:艺术生命延续史 388

一、接受史的提出 388

二、接受史的途径 389

后记 393

修订版后记 395

第三版后记 39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