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胶印新技术
胶印新技术

胶印新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齐福斌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11392217
  • 页数:364 页
图书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的发展使胶印印刷和设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胶印新技术不断出现,如何掌握和应用这些新技术,改进和提升我国胶印印刷和设备的技术和水平,已经成为广大胶印印刷和设备企业的决策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迫切需要。而要掌握和应用这些新技术,就必须首先了解、掌握这些新技术的内容、原理和使用方法。
《胶印新技术》目录

第1章 概述 1

1.1 胶印技术的发展 1

1.1.1 胶印技术的发明 1

1.1.2 胶印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2

1.2 胶印新技术概览 5

1.3 胶印技术的发展趋势 7

1.3.1 高效 7

1.3.2 低碳 8

1.3.3 数字化 9

1.4 CIP3/PPF、CIP4/JDF数据接口 10

第2章 胶印印刷新领域 11

2.1 承印材料不断扩大 11

2.1.1 塑料片材印刷和电晕处理 11

2.1.2 厚纸板和瓦楞纸板印刷 11

2.1.3 覆膜 12

2.1.4 在线冷烫印和金属箔印刷 12

2.2 UV印刷和复合油墨印刷技术 13

2.2.1 UV胶印印刷 13

2.2.2 复合油墨印刷技术和复合胶印机 14

2.3 LED-UV和H-UV印刷技术 16

2.3.1 LED-UV印刷技术 17

2.3.2 H-UV印刷技术 19

2.4 无水胶印 20

2.5 组合印刷 20

2.6 连线加工 21

2.7 新型同心圆网点 21

第3章 单张纸给纸和定位新技术 25

3.1 无轴传动给纸机 25

3.2 分离头新技术 25

3.3 双张检测装置 26

3.4 纸张输送新技术 27

3.4.1 输送带和压轮组成的摩擦式输纸 27

3.4.2 真空(负压)输纸带输纸 28

3.4.3 变速输纸 29

3.5 纸张缓冲机构 31

3.6 纸张定位新装置 31

3.7 无侧规技术 32

3.8 不停机续纸(换纸堆) 34

3.9 纸张规格变化预设 35

3.10 卷筒纸-单张给纸机 36

第4章 单张纸胶印机递纸新技术 39

4.1 上摆式递纸机构 41

4.2 定心下摆式递纸机构 42

4.2.1 三菱胶印机定心下摆式递纸机构 42

4.2.2 曼罗兰R-700胶印机定心下摆式递纸机构 45

4.2.3 海德堡胶印机定心下摆式递纸机构 45

4.2.4 高宝两次加速定心下摆式递纸机构 46

4.2.5 摆动牙排和传纸滚筒吹风装置 46

4.3 滚筒递纸机构 47

4.3.1 旋转滚筒递纸机构 47

4.3.2 止动滚筒递纸机构 50

4.3.3 吸气滚筒递纸机构 50

第5章 单张纸胶印机印刷和传纸新技术 52

5.1 印刷滚筒排列形式和特点 52

5.1.1 胶印机系统布局和滚筒排列形式 52

5.1.2 单色机组型多色机组成和特点 55

5.1.3 双色机组型多色机组成和特点 58

5.1.4 卫星型多色机组成和特点 60

5.2 印刷滚筒新结构 61

5.2.1 印版滚筒独立(直接)驱动 61

5.2.2 解决甩角装置 62

5.2.3 叼纸牙开闭和自动调整装置 63

5.2.4 DriveTronic Plate-Ident预套准系统 63

5.3 自动换版 64

5.3.1 停机自动换版 64

5.3.2 不停机自动换版 67

5.3.3 同步换版技术 67

5.4 套印调整及对角调整新机构 68

5.4.1 套印调整 68

5.4.2 对角调整新机构 69

5.5 滚筒气动离合压机构 70

5.6 印刷压力和滚筒轴承 72

5.6.1 印刷压力 72

5.6.2 印刷滚筒轴承 76

5.7 纸张传递装置 78

5.7.1 滚筒传纸 79

5.7.2 链条传纸 80

5.7.3 传纸滚筒防蹭脏和风量导向系统 80

5.8 滚筒自动清洗 81

5.9 票证印刷机组特点 84

第6章 输墨系统新技术 86

6.1 输墨系统的发展趋势 86

6.2 卷筒纸胶印机输墨系统的特点 87

6.3 供墨新技术 90

6.3.1 油墨预置 90

6.3.2 传统供墨装置的墨量自动控制 91

6.3.3 快速更换油墨墨斗 96

6.3.4 分合式传墨辊 96

6.3.5 传墨辊提前停止供墨 96

6.3.6 数字式供墨装置 96

6.4 无墨键输墨装置 97

6.4.1 分类 97

6.4.2 应用实例 98

6.5 匀墨着墨新技术 101

6.5.1 可改变墨路和着墨率的匀墨装置 101

6.5.2 水/墨辊压力自动调整装置 102

6.5.3 相位窜墨、按需窜墨 103

6.5.4 着墨辊窜动 103

6.5.5 匀墨系统冷却 104

6.6 输墨装置的自动控制 105

6.6.1 供墨量自动控制系统组成 105

6.6.2 不同供墨装置的供墨量自动控制 106

6.6.3 海德堡胶印机CPC和CP Tronic控制系统 107

6.6.4 曼罗兰胶印机PECOM印刷电子控制与组织管理系统 114

6.7 自动上墨装置 118

6.8 墨辊自动清洗 120

6.9 彩虹印刷供墨装置 120

第7章 润湿系统新技术 121

7.1 润湿系统发展趋势和卷筒纸胶印机润湿系统的特点 121

7.2 接触式间歇传水润湿装置 122

7.2.1 常规润湿装置的改进 122

7.2.2 翼片辊润湿装置 122

7.3 接触式连续传水润湿装置 123

7.3.1 毛刷辊润湿装置 123

7.3.2 水膜传水润湿装置 124

7.4 喷雾润湿装置 126

7.4.1 海德堡气流喷雾润湿装置 126

7.4.2 曼罗兰UNISET-75高速甩射润湿装置 127

7.4.3 高速喷射润湿装置 127

7.4.4 史密斯高速喷雾润湿装置 129

7.5 从着墨辊输入润版液的润湿装置 129

7.6 可改变水路和着水方式的润湿装置 130

7.7 其他润湿装置 132

7.7.1 其他接触式润湿装置 132

7.7.2 其他非接触式喷雾润湿装置 133

7.8 醇类润湿与无醇润湿 133

7.9 着水辊速度变化 134

第8章 单张纸胶印机收纸和防蹭脏新技术 135

8.1 平稳收纸装置 135

8.1.1 平纸器 135

8.1.2 印张减速 136

8.1.3 印张平稳传输 138

8.1.4 印张平稳下落 139

8.2 防蹭脏装置 140

8.2.1 收纸滚筒防蹭脏 141

8.2.2 其他防蹭脏技术 143

8.3 不停机收纸装置 144

8.3.1 手动不停机收纸装置 145

8.3.2 自动不停机收纸装置 145

8.4 双收纸装置 147

第9章 自动控制和印刷质量在线检测 148

9.1 胶印机的自动控制系统 148

9.2 数字化油墨预置 151

9.3 程序化操作和不停机换活件 151

9.3.1 程序化操作 151

9.3.2 不停机换活件 151

9.4 套准检测和控制 153

9.4.1 离线套准检测和开环控制系统 153

9.4.2 在线套准检测和开环控制系统 154

9.4.3 在线套准检测和闭环控制系统 154

9.5 色彩检测和控制 155

9.5.1 色彩检测方法 156

9.5.2 开环和闭环色彩控制系统 156

9.6 印刷图文检测和控制 158

9.7 在线印品质量检测和控制系统 159

9.7.1 高宝在线印品质量检测及相关控制系统 159

9.7.2 曼罗兰印品质量在线检测系统及相关控制系统 164

9.7.3 海德堡在线印品质量检测系统 165

9.7.4 小森在线印品质量检测系统 165

9.7.5 三菱色彩控制系统MCCS 166

9.7.6 利优比印刷密度控制系统Color Mission 166

9.8 在线印品质量检测和控制装置简介 166

9.8.1 国内在线印品质量检测和控制装置 167

9.8.2 国外在线印品质量检测和控制装置 167

第10章 单张纸多色双面胶印机 169

10.1 带翻转机构的单张纸多色双面胶印机 169

10.1.1 三滚筒型翻转机构 169

10.1.2 倍径单滚筒型翻转机构 171

10.2 无翻转机构(专用)单张纸多色双面胶印机 172

10.2.1 B-B型双面胶印机 172

10.2.2 双面交替印刷型双面胶印机 172

10.2.3 双面分别印刷型双面胶印机 173

10.2.4 反面单色印刷型双面胶印机 175

10.3 两类单张纸多色双面胶印机的比较 175

10.3.1 带翻转机构的单张纸多色双面胶印机的特点 175

10.3.2 无翻转机构(专用)单张纸多色双面胶印机的特点 176

10.3.3 主要应用范围 177

10.4 压印、传纸滚筒防粘脏处理 177

10.5 交替型多色双面胶印机套印问题的解决办法 179

10.5.1 双面交替型印刷机套印不准可能性最大 179

10.5.2 解决套印不准的基本方法 180

10.5.3 三菱公司纸张预变形技术 180

10.5.4 秋山公司套准措施 182

第11章 单张纸胶印机上光干燥装置 183

11.1 上光装置 184

11.1.1 印刷机组上光 184

11.1.2 专用上光机组 184

11.1.3 上光机组的配置 186

11.1.4 单张纸胶印机双面上光干燥 188

11.1.5 其他上光 189

11.2 干燥装置 189

11.2.1 上光方式和干燥装置 189

11.2.2 红外(IR)干燥 190

11.2.3 热风干燥 193

11.2.4 UV干燥 194

11.2.5 电子束干燥 196

11.2.6 海德堡干燥监控系统 197

第12章 单张纸胶印机连线多功能装置 198

12.1 印后连线加工装置 198

12.1.1 连线分切装置 198

12.1.2 连线打号码、压凸、打孔 199

12.1.3 连线模切、压痕 200

12.1.4 连线模切压痕定位 201

12.2 在线冷烫印和金属箔印刷 201

12.2.1 冷烫印类型 201

12.2.2 冷烫印工作原理 202

12.2.3 在线冷烫印优劣势 203

12.3 其他多功能装置和辅助装置 204

第13章 卷筒纸胶印机印刷装置新技术 205

13.1 提高效率的途径 205

13.1.1 多纸卷多纸路 205

13.1.2 直接平印——用较少机组印刷较多颜色 207

13.1.3 不停机印刷机组自动转换技术 207

13.2 印刷装置结构的多样性 207

13.2.1 B-B型机组单元 207

13.2.2 卫星(有压印滚筒)型机组单元 210

13.2.3 典型卷筒纸胶印机的组成和发展趋势 212

13.2.4 报纸机、半商业机、商业机的主要区别 218

13.2.5 纵进纸和横进纸 218

13.2.6 “页”和用“页”表示机器规格 219

13.3 窄缝和无缝滚筒 220

13.3.1 窄缝印版滚筒 220

13.3.2 窄缝胶皮滚筒 220

13.3.3 无缝滚筒 221

13.4 可变印刷尺寸技术 221

13.4.1 更换插件 222

13.4.2 采用套筒技术更换滚筒 222

13.4.3 调整纸带 222

13.5 印版位置自动识别和预套准系统 224

13.5.1 印版位置自动识别系统 224

13.5.2 预套准系统 224

13.6 三圈偏心轴承 224

13.7 无轴传动 225

13.7.1 无轴传动的主要优点 225

13.7.2 无轴传动的主要缺点 226

13.7.3 无轴传动的形式 226

13.8 扇形变形控制装置 228

13.9 滚筒压力遥控调整装置 230

第14章 卷筒纸折页机新技术 231

14.1 折页上部纸带分切、转向及控制 231

14.1.1 多纸带进入三角板前控制 231

14.1.2 纸带分切、移位、三角板纵折 232

14.1.3 纸带分切、转向和直接折页 234

14.2 多三角板纵折 235

14.3 窄纸带分拆装置 236

14.4 折页机的自动调整技术 237

14.4.1 折页机自动调整装置 237

14.4.2 横折折缝位置自动调整 237

14.4.3 十六开纵折折缝位置自动调整 239

14.4.4 存页/不存页折页自动转换 239

14.4.5 不停机扎针伸缩时间调整 243

14.4.6 直径可变的传页滚筒 243

14.5 叼牙折页机和折页过程 243

14.5.1 叼牙(无扎针)折页机 244

14.5.2 叼牙折页滚筒 245

14.5.3 叼牙折页机折页过程 245

14.5.4 高宝F3-578L叼牙折页机 246

14.6 灵活多变的折页机技术 251

14.6.1 折页机类型和用途 251

14.6.2 纵折纵切装置和横切横折装置 252

14.6.3 冲击式折页机 254

14.6.4 滚折式折页机 257

14.6.5 折页机台数及配置 267

14.6.6 折页滚筒长度和折页机台数 268

14.6.7 双十六开折页装置 269

14.7 折页开本及折页方法 271

14.7.1 最基本的折页方式和开本 274

14.7.2 二十四开折页和开本 274

14.7.3 长丝缕折页 275

14.7.4 特殊开本的折页 276

14.8 折帖分流和收帖装置 276

14.8.1 折帖分流 276

14.8.2 收帖装置和配置 276

14.9 综合折页机技术 277

第15章 卷筒纸导纸、烘干、冷却新技术 279

15.1 导纸系统 279

15.1.1 导纸系统的作用和结构 279

15.1.2 纸带横向位移装置 280

15.1.3 纸带翻面装置 280

15.1.4 改变纸带前进方向装置 281

15.2 自动穿纸装置 281

15.3 烘干、冷却必须匹配 282

15.4 烘干装置 283

15.4.1 烘干装置的基本要求 283

15.4.2 煤气火焰烘干装置 283

15.4.3 高速热风烘干装置 284

15.4.4 火焰和热风混合式干燥装置 288

15.4.5 低温烘干系统 289

15.4.6 烘干箱的配置 289

15.4.7 红外(IR)烘干 289

15.4.8 UV烘干系统 289

15.4.9 电子束烘干 290

15.5 冷却装置 291

15.5.1 冷却辊的作用 291

15.5.2 冷却辊排列和结构 291

15.5.3 冷却辊的水路与流量和温度 292

15.5.4 冷却前先涂硅油技术 294

第16章 卷筒纸胶印机多功能装置 295

16.1 裁单张纸机 295

16.1.1 裁单张纸机的用途 295

16.1.2 裁单张纸机 295

16.2 预折纸装置 298

16.2.1 纸带分切和位移导纸辊 298

16.2.2 犁式折纸装置 300

16.2.3 加装两种装置 302

16.3 装订装置 302

16.3.1 加胶(加水)装置 302

16.3.2 封面输送和装订 303

16.4 上光、加湿、加硅装置 304

16.5 粘卡装置 304

16.6 模切、压痕 305

16.6.1 平压平模切压痕机组 305

16.6.2 圆压圆模切压痕机组 306

16.7 复卷 307

16.8 报纸邮发系统技术 308

16.9 组合印刷 309

16.9.1 各种印刷方式的特点 309

16.9.2 组合印刷的组合方式 311

16.9.3 组合印刷的主要优势和存在问题 312

16.9.4 多功能组合印刷机 313

16.10 其他 313

第17章 卷筒纸胶印给纸和张力控制系统 314

17.1 卷筒纸胶印给纸和张力控制系统的组成 314

17.1.1 典型塔式报纸卷筒纸胶印机给纸和张力控制系统组成 314

17.1.2 典型水平商业卷筒纸胶印机给纸和张力控制系统组成 315

17.2 卷筒纸给纸系统 316

17.2.1 卷筒纸给纸机发展趋势和组成 316

17.2.2 送纸装置 317

17.3 卷筒纸给纸机分类和主要相关机构 317

17.3.1 按纸卷数分类 318

17.3.2 按纸卷卡紧方式分类 318

17.3.3 按纸卷驱动方式分类 321

17.3.4 按纸卷制动方式分类 322

17.3.5 按接纸方式分类 323

17.3.6 按纸幅宽分类 323

17.4 零速自动接纸机 323

17.4.1 零速自动接纸给纸机的组成及功能 323

17.4.2 零速自动接纸过程 325

17.5 高速自动接纸机 326

17.5.1 高速自动接纸机的组成 327

17.5.2 转臂式高速自动接纸过程 331

17.6 纸卷制动和给纸机张力控制系统 332

17.6.1 芯轴制动纸卷受力和给纸张力控制系统 332

17.6.2 气动制动器结构和张力控制 333

17.6.3 调速电动机制动和张力控制 335

17.6.4 磁粉制动器结构和张力控制 335

17.6.5 非理想纸卷展开和突发张力变化控制 338

17.7 送纸装置 339

17.7.1 二级张力控制装置 339

17.7.2 导纸装置 342

17.8 影响张力的因素 342

17.8.1 纸速 342

17.8.2 主动辊表面速度 343

17.8.3 纸张性质 343

17.8.4 纸的湿度 344

17.8.5 印刷速度及操作水平 344

17.9 书刊机的张力控制系统 344

17.10 商业机的张力控制系统 346

17.11 报纸机的张力控制系统 348

第18章 胶印机安全防护技术 351

18.1 发达国家印刷机械安全标准体系 351

18.2 我国印刷机械安全标准体系 352

18.3 安全防护技术 353

18.4 寻求操作方便和高度安全的统一 355

第19章 绿色低碳胶印机技术 356

19.1 低碳和绿色环保 356

19.2 印刷工业的污染 357

19.3 低碳胶印技术 357

19.4 印刷工业可持续发展 362

参考文献 36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