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世界经济的变化与调整
世界经济的变化与调整

世界经济的变化与调整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旭昌编著
  • 出 版 社: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63000585
  • 页数:292 页
图书介绍:
《世界经济的变化与调整》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什么是世界经济 1

——世界经济的主要发展阶段 3

——当代世界经济的基本格局 4

——经济国际化的形成 8

——世界经济的变化与调整 9

第二章 现化科技革命在世界经济变化与调整中的作用 11

第一节 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 11

劳动资料的革命性变革 11

——劳动对象的日新月异 15

——劳动者的素质不断提高 19

——“快”与“全”相结合 21

第二节 现代科技革命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4

生产力本身发展规律的作用 24

——生产关系反作用的影响 26

——经济和军备竞争的推动 27

——国际间技术交流的扩大 31

第三节现代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32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33

——改变了许多国家的经济结构 37

——加强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 39

第三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节模式的演变 41

第一节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41

凯恩斯主义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理论依据 42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44

当代世界各种矛盾的激化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 46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和作用 48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 48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的全面调节 5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53

第三节 当前资本主义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的新变化 56

国家调节社会经济新变化的主要特点 56

——国家调节社会经济新变化的主要原因 58

第四章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 63

第一节 高度集中经济体制的形成和特点 63

高度集中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 64

——高度集中经济体制形成的主要因素 64

——高度集中经济体制的主要优缺点 65

第二节 苏联对高度集中经济体制的探索性改革 67

赫鲁晓夫时期的探索性改革 67

——勃列日涅夫时期以推行新经济体制为主体的改革 68

——安德罗波夫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活跃 70

第三节 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行动 73

摆在苏联新一代领导人面前的经济状况 74

——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战略 77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和措施 78

——对苏联经济改革的前景预测 84

第四节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86

南斯拉夫自治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86

——南斯拉夫自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 88

——南斯拉夫自治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 93

——南斯拉夫自治经济体制的再调整 96

第五节 匈牙利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97

强调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98

——坚持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99

——实行经济方法为主管理经济的原则 102

第六节 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 104

罗马尼亚的经济体制改革 104

——波兰的经济体制改革 106

——保加利亚的经济体制改革 111

——民主德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116

——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体制改革 120

第七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趋同倾向及其原因 124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措施趋同的现象 124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趋同倾向的主要原因 126

第五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状和经济调整 128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类型及所取得的经济成就 128

发展中国家的类型 128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就 131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八十年代上半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32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困难 133

——发展中国家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139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八十年代的经济调整与改革 145

积极调整经济结构 145

——重视农业发展 147

——调整财政金融政策 缓和通货膨胀 149

——整顿国营企业 鼓励私有经济发展 151

——输出资金 提高投资效益 152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经济调整的前景 153

经济调整的积极影响 153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55

——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预测 156

第六章 两种经济制度国家经济调整方法的“趋同”倾向及原因 157

第一节 两种经济制度国家经济调整方法“趋同”的现象 157

经济形式趋向于多样化 157

——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互补充 159

——放宽和减少对企业的控制 160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161

第二节 两种经济制度国家经济调整方法“趋同性”的主要原因 162

利润最大化原则的驱动 162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迫切要求 163

——生产社会化的客观需要 164

——生产力多层次性的决定性影响 165

——经济国际化潮流的推动 166

第七章 东西南北国家间经济关系的变化与调整 168

第一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关系的变化与调整 168

美国霸权地位的由盛到衰 168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170

——日本迅速发展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号经济强国 175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竞争和协调 17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184

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与经济矛盾 184

——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 186

——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 189

第三节“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190

“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目的 190

——“南北对话” 191

——“南南合作” 192

第八章 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和新特点 194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的新特点 194

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量的增加 194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国际金融市场 197

——帝国主义国家相互间资本输出的扩大 197

——国际资本流动形式的比重发生变化 201

——石油美元参加了国际资本流动 203

第二节 国际资本流动中帝国主义国家跨国公司的作用加强 204

什么是跨国公司 204

——跨国公司经营的特点 205

——我们对跨国公司的态度 210

第三节 国际资本流动和跨国公司发展的原因 213

帝国主义国家“过剩资本”的增加 213

——生产国际化的推动 214

——国际竞争的推动 215

——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作用 217

第四节 国际资本流动和跨国公司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21

资本输出的两重性及其转化 221

——资本输出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222

——资本输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223

——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金融的影响 225

第九章 国际贸易和金融关系的发展与调整 227

第一节 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 227

国际贸易发展空前迅速 227

——各种类型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230

——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232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 235

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 235

——国际贸易中的限入措施 238

——国际贸易中的奖出措施 242

第三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244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44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247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250

第十章 世界经济的变化引起国际政治关系的调整 253

第一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变化与调整 253

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和对外战略的调整 253

——西欧的独立倾向和国际政治作用的加强 256

——日本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过渡 258

第二节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变化与调整 259

苏联对外战略的新变化 259

——东欧各国的独立自主倾向 262

第三节 第三世界联合反霸斗争 264

第十一章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变化和调整 26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对外经济交往的理论与实践 267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对外经济交往的理论 267

——列宁首创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开放的理论与实践 268

第二节 我国对外经济开放政策的变化与调整 271

实行对外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71

——对外经济开放在我国经历的曲折 273

——对外开放是三中全会后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75

第三节 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经济开放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282

坚持多种形式并举的对外经济开放 282

——实行以点带面滚动式的对外经济开放 285

——采取面向各种类型国家的对外经济开放 288

——保证社会主义方向的对外经济开放 29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