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哲学思想史  先秦篇
中国哲学思想史  先秦篇

中国哲学思想史 先秦篇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光著
  • 出 版 社:台湾学生书局
  • 出版年份:1996
  • ISBN:9571507695
  • 页数:801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思想史 先秦篇》目录

第一章 书经和诗经的哲学思想 1

一、绪论 1

二、人生 3

1.人 3

2.心 7

3.道心·人心 12

4.善德 15

5.敬天法祖 19

6.命·礼 22

三、天 27

1.宇宙的最高主宰 27

2.天的本体 31

3.天有位格 33

4.天·道·太极 35

四、结论 38

第二章 易经的哲学思想 41

一、绪论 41

二、卦的变化 45

1.卦的构造 46

甲、卦 46

乙、爻 48

丙、卦的成素 49

2.卦的变 50

甲、彖 50

乙、六十四卦 51

丙、爻的位置 54

3.象 56

4.数 60

5.辞 64

三、宇宙的变易 66

1.太极的变化 66

甲、太极的意义 66

乙、太极的本体 70

丙、道与气 73

A、道 74

B、形·气·器 77

丁、性 80

2.阳阴两仪 81

甲、乾坤 82

乙、天地 84

丙、阴阳 87

3.阴阳的变化 91

甲、变化的程序 91

乙、变化的原因——刚柔·动静 94

丙、变化的原则——循环·恒·时中 98

四、生生之谓易 101

1.注疏 101

2.生生的变化 108

3.化生万物 111

4.生命洪流 118

5.神奇莫测 122

五、人事的变化 127

1.人事与天道 127

甲、人和天地相结合为一体 127

乙、吉凶与天道 128

丙、圣人与天道 130

2.人 132

甲、人之性 132

乙、命 135

丙、知识 139

3.德 140

甲、元 141

乙、亨 142

丙、利 144

丁、贞 145

戊、中正 146

4.人生观 147

甲、天人相合的人生观 148

乙、动的积极人生观 149

丙、中庸的人生观 150

丁、仁的道德生活 152

六、结论 155

第三章 老子的哲学思想 159

一、绪论 159

二、道 162

1.道为一实体之名 163

甲、道为天道人道 164

乙、道为形上至高实体的名词 166

2.道为最先最高的实体 167

甲、最先的实体 167

乙、最高的实体 170

丙、道为一个实体 172

3.道之本体 174

甲、道为无 175

乙、有物混成 178

丙、其中有象 179

丁、其中有物 181

?、其中有精 182

己、其中有信 184

4.道之动 186

甲、自化 187

乙、常 187

丙、反 189

丁、妙 190

5.道生万物 193

甲、生 194

乙、道生一 195

丙、一生二 196

丁、二生三 198

戊、三生万物 199

6.德 200

三、生活之道 203

1.自然 204

2. 无为 207

甲、不要在人性之上,加上人为的因素 207

乙、贵静不贵动 209

3.无欲 211

甲、无欲的意义 212

乙、虚 213

4.上德 215

甲、上德不德 216

乙、柔·退 217

5.上知 219

第四章 孔子和弟子们的哲学思想 225

一、绪论 225

二、论人 229

1.人 229

甲、孔子以人为伦理人 229

乙、礼记以人为天地之秀气 232

2.人性 236

甲、孔子论性 236

乙、大学·中庸论性 238

3.命 241

甲、孔子论命 241

乙、中庸·礼记论命 243

4.心 247

甲、孔子论心 247

乙、大学·中庸论心 249

5.情 251

甲、论语论情 251

乙、中庸论情 252

丙、礼记论情 253

三、生命哲学 258

1.生命哲学 258

甲、生命与仁 258

乙、生命的发育 263

丙、生命与天 267

2.仁之为德 269

甲、仁德的意义 269

乙、仁和中庸 281

丙、仁和礼 289

丁、仁和诚 299

四、生活的快乐 305

1.仁与生活 305

甲、仁为生活的精神 305

乙、人生的快乐 308

丙、生活的价值 310

丁、人生的至善 314

2.仁与家庭生活 315

甲、父母为生命之根由,礼以配天 316

乙、父子一体 318

丙、祭祖 320

3.仁与政治生活 322

甲、政治的责任 322

乙、行政为施教 325

丙、大学的政治哲学 327

4.仁与知识生活 331

甲、语意问题 331

乙、思 334

第五章 墨家的哲学思想 341

一、绪论 341

二、兼爱论 345

1.人 345

甲、人之为人 346

乙、宗教人 351

丙、命 354

2.天 357

甲、天至高至贵 358

乙、天志——义之本 360

丙、天操赏罚 362

丁、天为法仪 364

3.义·利 365

甲、义 365

乙、利 367

4.兼爱 372

甲、兼爱的根由 372

乙、兼爱的意义 374

丙、兼爱的目的 379

三、名学 382

1.知识 384

甲、种类 384

乙、感觉 385

丙、心知 386

2.名言 390

3.论理法则 397

甲、法 397

乙、三表法 402

丙、故 403

丁、界说——定义 405

4.墨辩 408

甲、辩 408

乙、正名 410

丙、坚白论 411

丁、白马论 413

?、指物论 415

己、同异论 418

四、结论 420

第六章 孟子的哲学思想 423

一、绪论 423

二、论人 427

1.人性 428

甲、大体·小体 428

乙、人性 430

2.心 434

甲、心 434

乙、才 436

丙、情·欲 437

丁、命 438

3.气 442

甲、气 442

乙、气和志的关系 444

三、生活 445

1.性善 446

甲、性由心而显 446

乙、心天然向善 448

丙、善为人所内有 449

2.存心 453

甲、存心的意义 453

乙、寡欲 456

丙、尽心·养气 457

3.仁 461

甲、仁义礼智 461

乙、仁道 472

四、认识论 480

1.认识的分类 480

2.词 484

3.辩 485

第七章 庄子的哲学思想 493

一、道 494

1.道为无有 494

2.一 497

3.道的本体 500

4.气 504

甲、泰初之气 505

乙、天地阴阳之气 508

5.原则之道 511

6.道的变化程序 514

7.道的变化原则 517

甲、天 518

乙、通 522

丙、往·返 526

8.造物者 529

二、人 532

1.人 532

甲、本体 532

乙、性 534

丙、心 538

丁、情 541

戊、形 543

己、命 545

2.知识 548

甲、知 548

乙、名学 551

丙、相对论 555

丁、以明 558

戊、至知 560

3.仁义 563

甲、仁义为下德 564

乙、仁义随时而变 569

丙、上德 571

4.生活 575

甲、外世 575

乙、天真自然 578

丙、最高境界 582

第八章 荀子的哲学思想 589

一、绪论 589

二、心论 594

1.人 595

2.心 597

3.心知道 600

4.心为主宰—志·情 602

5.人心·道心 608

三、知识论 609

1.知识 611

2.名 615

甲、名的意义 615

乙、名的种类 617

丙、制名 620

3.解蔽 623

甲、论理方面错误的原因 624

乙、心理方面的错误 627

4.正名 630

四、性论 632

1.性 632

甲、性 632

乙、情欲 636

2.性恶 639

甲、证明 639

乙、善恶 642

丙、伪 646

3.礼乐 650

甲、礼乐的意义 650

A、礼 650

B、乐 653

乙、礼乐的性质 654

五、人生论 660

1.天论 660

甲、荀子的宗教信仰 661

乙、命 663

丙、自然之天 665

2.道德论 672

甲、乐观——养欲 672

乙、五伦 674

丙、仁 675

丁、诚 677

戊、中 678

第九章 战国时各家哲学思想的演变 683

一、名家 683

1.传述 684

2.名实 688

甲、正名 689

乙、名和指 690

丙、名实的关系 693

3.辩者的诡辩 697

甲、名与名的关系 700

乙、通变论 702

丙、齐物论 706

二、道家 708

1.列子 709

甲、庄子书内的列子思想 710

乙、道 712

A、形上本体之道 712

a、本体 713

b、生化 715

B、人生之道 718

a、齐是非·忘得失 718

b、道化 720

丙、人 722

A、人的意义 722

B、生死 723

C、命 725

2.先秦其他道家 729

甲、杨朱 729

A、以生命为重 730

B、为我主义 733

C、悲观的纵欲主义 735

乙、法家的道家思想 739

A、道 739

B、君道无为 741

三、法家 743

1.法治主义 744

甲、任法 744

乙、严刑峻法 746

丙、法治·术治·权治·势治 748

2.法的观念 751

甲、法为一国人民行动规律 751

乙、法是国家公布的法令 753

丙、法是定分的 755

丁、法有刑罚 758

3.法的性质 760

甲、法由人君而立 760

乙、法合於理又合於人心 762

丙、法有一致性 764

丁、法有常性 765

戊、法随时代而变 766

4.法的效力 768

甲、法为禁恶 768

乙、任法则可无为而治 771

四、儒家的阴阳五行 773

1.阴阳 774

2.气 779

3.五行 784

4.五德 790

5.伦理观念的演进 79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