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东亚儒学史的新视野
东亚儒学史的新视野

东亚儒学史的新视野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俊杰著
  • 出 版 社: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 出版年份:2004
  • ISBN:9570172452
  • 页数:436 页
图书介绍:
《东亚儒学史的新视野》目录

《儒学史研究的新视野》 1

一、东亚儒学史研究的新视野:儒家诠释传统研究刍议 1

一、引言 1

二、东亚儒家经典诠释传统研究之目标 5

三、东亚儒家经典诠释传统研究方法刍议 11

四、东亚儒家经典诠释传统的研究方向 20

五、结论 30

引用书目 33

二、从儒家经典诠释史观点论解经者的「历史性」及其相关问题 39

一、问题的提出 39

二、儒家诠释学的特质与经典诠释者的「历史性」 41

三、解经者的「历史性」是开发经典潜藏涵义的催化剂 49

四、经典与解释者的对话是创造经典之永恒性的活水源头 60

五、结论 66

引用书目 68

三、儒家论述中的历史叙述与普遍理则 73

一、引言 73

二、儒家的历史叙述是证立普遍理则的手段 75

三、儒家历史叙述与普遍理则之间的紧张性:经典中的「道」与圣人 80

四、解经以求「道」的两种方法及其问题 88

五、结论:兼论儒家经典诠释的关键点 99

引用书目 101

四、试论儒学的宗教性内涵 105

一、引言 105

二、儒家传统中的宗教性:涵义与渊源 108

三、儒学的「宗教性」之特质 114

四、两项质疑及其回应 117

五、结语 119

引用书目 121

《日本儒学与经典诠释》 125

五、伊藤仁斋对孟子学的解释:内容、性质与涵义 125

一、背景与问题 125

二、仁斋孟子学之内涵 128

三、仁斋孟子学的性质与方法 153

四、仁斋孟子学的思想史涵义 160

五、结论 164

引用书目 166

六、中井履轩的孟子学:善性的「扩充」与「道」之人间性的重建 171

一、引言 171

二、中井履轩释盂的方法:历史的解读方法 174

三、中井履轩对孟子性善论的再诠释:「扩充」而不是「克治」 184

四、中井履轩对孟子的「道」的解释:「道」的人间性的重建 191

五、中井履轩孟子学的思想史定位 197

六、结论 202

引用书目 205

七、中井履轩对朱子学的批判:从《四书》的再诠释出发 209

一、引言 209

二、朱子学脉络中「心」与「理」之关系 211

三、中井履轩批判朱子学的途径与方法 221

四、中井履轩批判朱子学的内容:「心」、「理」及其关系的重建 227

五、结论:丸山论旨的再思考 234

引用书目 237

八、山田方谷对孟子养气说的解释 241

一、引言 241

二、山田方谷的孟子学解释:以孟子「知言养气」说为中心 242

三、从孟子学诠释史脉络看山田方谷的盂子学 248

四、从日本儒学史脉络看山田方谷的孟子学 257

五、结论 262

引用书目 263

九、二十世纪初期日本汉学家眼中的文化中国与现实中国 265

一、引言 265

二、日本汉学家眼中的文化中国 269

三、日本汉学家眼中的现实中国:事实与解释 278

四、日本汉学家的中国观:洞见与局限 289

五、结论:日本汉学研究方法的再思考 296

引用书目 301

《儒家身体思维探索》 313

十、传统中国的思维方式及其价值观:历史回顾与现代启示 313

一、前言 313

二、传统中国的「联系性思维方式」及其内涵 314

三、「联系性思维方式」的三种表现 322

四、传统中国「联系性思维方式」下的价值观 326

五、儒学与现代民主政治 330

六、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人权理念 333

七、结论 335

引用书目 336

十一、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身体政治论」:特质与涵义 341

一、引言 341

二、中国古代「身体政治论」的特殊面向:一个比较思想史的观点 344

三、中国古代「身体政治论」论述中的思想涵义 352

四、结论 363

引用书目 365

十二、古代儒家政治论中的「身体隐喻思维」 369

一、前言 369

二、古代政治思想史所见的身体隐喻及其涵蕴的问题 371

三、「自我转化」是「世界转化」的起点:古代儒家的身体观与政治观 377

四、孟子与荀子的身体隐喻中的政治意涵 388

五、余论:身体与政治组织的空间性与时间性 390

引用书目 394

十三、「身体隐喻」与古代儒家的修养工夫 397

一、前言 397

二、「具体性思维方式」中的「身体隐喻」:「四体不言而喻」 398

三、作为实践场域的身体及其在空间的展现 404

四、作为内在整体性概念的身体及其工夫论:「心」、「气」、「形」的分野及其统一 410

五、结论 422

引用书目 423

名词索引 425

人名索引 42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