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通运输
中国车用能源展望2012
中国车用能源展望2012

中国车用能源展望2012PDF电子书下载

交通运输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清华大学中国车用能源研究中心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030327963
  • 页数:353 页
图书介绍:清华大学中国车用能源研究中心通过开展跨学科的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充分利用各方技术资源和专家资源,与政府、学术机构、相关行业开展广泛合作并参与中国能源政策讨论,导引中国及全球未来车用能源发展的战略和政策,为中国及全球向可持续车用能源体系过渡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本书作为中心相关项目研究的最新成果,首先通过能源系统建模以形成未来能源与交通的设想;并研究所有能源供应链以评估能源生产技术路线及其商业化;同时分析从油井到车轮的能量路径及全面理解其多重含义。在上述基础上,对中国不同能源供应链的经济性,以及中国汽车能源需求增长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考虑燃料特征和规格以优化能源运送和推进系统的匹配的全面考虑上,从政策、经济、环境、社会和技术各个层面上的综合考虑能源供应链,并为中国未来车用能源发展的可持续政策进行了分析和建议。
《中国车用能源展望2012》目录

第1章 引论 1

1.1 车用能源的影响因素 1

1.1.1 经济发展 1

1.1.2 人口地理 1

1.1.3 技术进步 2

1.1.4 公共政策 2

1.2 可持续车用能源系统 2

1.3 本书主要内容 3

第2章 汽车发展与污染控制 5

2.1 汽车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 5

2.2 城市汽车污染物排放的计算 7

2.3 中国典型城市空气污染状况 9

2.3.1 北京 9

2.3.2 上海 11

2.3.3 广州 12

2.4 机动车污染控制与节能措施 12

2.4.1 新车排放控制 12

2.4.2 燃油品质 14

2.4.3 在用车排放控制管理 15

2.4.4 加速落后技术车辆淘汰 16

2.4.5 发展替代燃料 17

2.4.6 发展电动汽车 17

2.4.7 临时交通管理措施 18

2.5 挑战与展望 18

第3章 中国汽车保有量及交通服务量情景分析 22

3.1 历史及现状 22

3.2 汽车交通服务量预测模型 26

3.2.1 模型框架 26

3.2.2 汽车保有量预测模型 29

3.2.3 汽车交通服务量预测模型 37

3.3 情景分析 40

3.3.1 情景定义 40

3.3.2 汽车保有量 40

3.3.3 汽车客运交通服务量 43

3.3.4 汽车货运交通服务量 44

3.4 结论 45

第4章 汽车动力系统技术 48

4.1 中国机动车动力系统发展现状 48

4.1.1 中国汽车发展现状与动力技术构成 48

4.1.2 中国乘用车动力技术构成 50

4.1.3 中国商用车动力技术构成 55

4.1.4 两轮机动车电动化比例升高 57

4.1.5 动力系统电动化进入起步阶段 58

4.1.6 中国汽车燃料消耗现状 60

4.2 高效清洁汽车动力技术 63

4.2.1 高效发动机技术 64

4.2.2 智能启停技术 67

4.3 混合动力技术 72

4.3.1 串联式混合动力技术 72

4.3.2 并联式混合动力技术 76

4.3.3 混联式混合动力技术 79

4.4 纯电驱动技术 80

4.4.1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80

4.4.2 增程式纯电动汽车 81

4.4.3 纯电动汽车 83

4.4.4 燃料电池汽车技术 86

4.5 结论 88

第5章 石油基液体燃料 91

5.1 引言 91

5.2 发展现状和历史趋势分析 92

5.2.1 中国石油的整体流向 92

5.2.2 中国石油资源和原油产量 95

5.2.3 中国石油进口和战略储备 98

5.2.4 中国石油炼制规模和技术 99

5.2.5 中国石油消费总量和构成 102

5.2.6 国际与国内的石油价格 105

5.2.7 中国石油相关环境政策 107

5.3 未来展望和应对策略分析 108

5.3.1 中国石油未来发展问题的研究综述 108

5.3.2 中国石油消费及车用汽油、柴油消费的情景分析 112

5.3.3 中国石油的能源安全约束指标与石油缺口 119

5.3.4 中国石油的常规污染和温室气体减排 123

5.4 结论和建议 124

5.4.1 主要结论 124

5.4.2 政策建议 126

第6章 天然气基车用燃料 130

6.1 引言 130

6.2 车用天然气的资源供应能力分析 131

6.2.1 中国天然气的资源勘探开发 131

6.2.2 中国天然气的生产、消费和进口 133

6.2.3 中国天然气的储、运、配 138

6.2.4 煤制天然气SNG 139

6.2.5 未来天然气供需形势和车用的潜力 142

6.3 CNG汽车发展分析 145

6.3.1 基本技术描述 145

6.3.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45

6.3.3 技术性能评价 147

6.3.4 支撑条件分析 147

6.3.5 未来发展建议 149

6.4 LNG汽车发展分析 149

6.4.1 基本技术描述 149

6.4.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49

6.4.3 技术性能评价 149

6.4.4 支撑条件分析 150

6.4.5 未来发展建议 150

6.5 GTL发展分析 150

6.5.1 基本技术描述 150

6.5.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50

6.5.3 技术性能评价 151

6.5.4 支撑条件分析 151

6.5.5 未来发展建议 151

6.6 结论和建议 151

6.6.1 天然气的供应能力将持续快速增长 151

6.6.2 天然气汽车总体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152

6.6.3 亟须完善车用天然气定价机制和基础设施条件 152

6.6.4 重点推广CNG城市公交汽车和示范LNG重型车辆 152

第7章 煤基液体燃料 155

7.1 引言 155

7.2 煤基液体燃料的资源供应潜力分析 155

7.2.1 煤炭开发和利用现状 156

7.2.2 煤炭资源的产能约束和车用的潜力 161

7.3 煤基液体燃料的技术评价 161

7.3.1 技术发展现状 162

7.3.2 技术性能比较 163

7.3.3 WTT分析 166

7.3.4 碳税对成本的影响 169

7.3.5 六维度综合评价 170

7.4 煤基液体燃料的发展政策分析 172

7.4.1 各种技术路线的分析 173

7.4.2 综合发展政策建议 173

7.5 结论和建议 174

7.5.1 主要结论 174

7.5.2 政策建议 175

第8章 生物液体燃料 178

8.1 生物液体燃料发展现状 178

8.1.1 燃料乙醇增速缓慢,2010年利用量远未实现规划目标 178

8.1.2 生物柴油2010年利用量已超规划目标,但与累积产能差距显著 179

8.2 生物质原料资源潜力 179

8.2.1 生物质原料资源的选择 180

8.2.2 非种植类原料资源潜力较大,但面临多种竞争性用途 181

8.2.3 能源植物资源潜力不确定性较大,受多重约束影响 185

8.3 生物液体燃料技术发展与产业政策 193

8.3.1 非粮1.5代生物液体燃料技术 193

8.3.2 2代生物液体燃料技术 195

8.3.3 微藻产生物柴油 201

8.4 生物液体燃料发展情景 201

8.4.1 技术选择 201

8.4.2 情景设定 202

8.4.3 成本与技术扩散 203

8.4.4 主要约束条件 205

8.4.5 中国生物液体燃料发展潜力情景分析与评价 205

8.5 结论和建议 210

8.5.1 主要结论 210

8.5.2 建议 211

附录 212

第9章 车用电力能源 220

9.1 电力发展预测及电动汽车用能供需分析 220

9.1.1 中国电力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20

9.1.2 中国电力发展预测 223

9.2 电动汽车电能补充方式比较及对充电功率的需求 225

9.2.1 三种典型的电能补充方式 225

9.2.2 不同电能补充方式的功率需求 229

9.3 电动汽车与电网的相互影响及协调发展 230

9.3.1 由充电引起的电能质量问题 230

9.3.2 电动汽车双向能量转换技术 233

9.4 支撑电动汽车发展的电网基础设施及技术标准 236

9.4.1 基础设施建设与电力系统升级改造 236

9.4.2 电动汽车技术标准 238

9.5 结论和建议 239

第10章 车用氢能路径分析 241

10.1 中国氢气的生产 241

10.1.1 煤制氢 241

10.1.2 天然气制氢 242

10.1.3 石油制氢 242

10.1.4 工业过程副产氢 243

10.2 中国的氢气利用 245

10.2.1 合成氨生产消耗氢气 245

10.2.2 甲醇生产消耗氢气 245

10.2.3 成品油生产用氢气 246

10.2.4 商业氢气 247

10.3 中国氢气流动图谱 247

10.4 中国氢气作为交通能源的政策 249

10.4.1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基础研究规划 249

10.4.2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250

10.4.3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鼓励开发使用可再生能源 251

10.4.4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氢能及其应用技术 251

10.4.5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燃料电池和氢能技术 252

10.5 氢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开发及示范进展 252

10.5.1 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研发与产品 253

10.5.2 燃料电池轿车开发与产品 254

10.5.3 燃料电池系统开发 255

10.5.4 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 256

10.6 能量流动图谱分析 260

10.6.1 燃料经济性分析 261

10.6.2 车内能量流动分析 262

10.7 氢能汽车发展的情景分析 262

10.8 结论和建议 263

第11章 车用燃料技术路线全生命周期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 265

11.1 国内外车用燃料全生命周期研究情况 265

11.2 车用燃料全生命周期分析模型 266

11.2.1 阶段划分和功能单位 266

11.2.2 计算方法与逻辑 267

11.3 燃料与车辆路线 269

11.3.1 石油基燃料路线 269

11.3.2 天然气基燃料路线 271

11.3.3 煤炭及煤基燃料路线 273

11.3.4 生物燃料路线 274

11.3.5 车用电力路线 280

11.3.6 车用氢能路线 281

11.3.7 其他相关技术 282

11.4 多种车用燃料路线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 284

11.4.1 从矿井到加油泵 284

11.4.2 从加油泵到车轮 285

11.4.3 动力-燃料技术组合 287

11.5 未来展望 296

11.5.1 从矿井到加油泵 296

11.5.2 从矿井到车轮 299

11.6 结论和建议 300

11.6.1 主要结论 300

11.6.2 政策建议 301

第12章 车用能源情景分析 304

12.1 车用能源模型 304

12.1.1 模型总体框架 304

12.1.2 汽车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305

12.1.3 车用能源供应模型 305

12.1.4 车用能源集成与优化模型 306

12.2 参考情景 313

12.2.1 情景主要假设 313

12.2.2 情景结果 317

12.2.3 情景要点总结 322

12.3 电动汽车发展情景 322

12.3.1 情景主要假设 323

12.3.2 情景结果 323

12.3.3 情景要点总结 327

12.4 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情景 328

12.4.1 情景主要假设 328

12.4.2 情景结果 329

12.4.3 情景要点总结 334

12.5 生物燃料发展情景 335

12.5.1 情景主要假设 335

12.5.2 情景结果 336

12.5.3 情景要点总结 339

12.6 综合政策情景 339

12.6.1 情景主要目标与假设 339

12.6.2 情景结果 341

12.6.3 情景要点总结 348

第13章 政策建议:中国车用能源可持续转型之路 34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