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转型、战略转换与消除贫困 以甘肃省为例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永丽,李秀萍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71998
- 页数:298 页
第一章 扶贫开发的国际视野 1
第一节 贫困的界定与测度 1
一 贫困的界定 1
二 贫困的类型 5
三 贫困的标准 7
四 贫困的测度 9
第二节 国际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的演进 15
一 贫困理论 15
二 反贫困理论 19
第三节 国际扶贫开发的实践 21
一 小额信贷与贴息贷款 22
二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25
三 早期儿童开发与健康 28
四 基础教育 29
五 社会保障 30
六 财政分权与扩大参与 32
七 减贫战略报告 34
第四节 国际扶贫开发的模式与经验 36
一 国际扶贫开发模式 36
二 国际扶贫开发经验 40
第二章 中国扶贫开发的历程与实践 45
第一节 中国贫困的现状 45
一 中国对贫困的界定 45
二 中国对贫困的测度 46
三 中国的贫困状况 48
第二节 中国扶贫开发的历程 49
第三节 中国扶贫开发的实践与成就 53
一 中国扶贫开发的实践 53
二 中国扶贫开发的成就 58
第三章 甘肃省扶贫开发的历程与实践 62
第一节 甘肃省情简介 62
一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62
二 “3341”项目工程实施情况 64
第二节 甘肃省贫困状况及其成因 65
一 甘肃省贫困的成因 65
二 甘肃省贫困状况演变及扶贫开发历程 69
第三节 甘肃省扶贫开发的实践与成就 72
一 甘肃省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 72
二 “1236”扶贫攻坚行动与双联行动 78
三 甘肃省扶贫开发的成就 85
第四节 甘肃省扶贫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96
一 生态环境与自然条件相对恶劣 96
二 贫困人口数量大且人力资本匮乏 97
三 个体贫困凸显且分布零散 98
四 农民收入水平低,贫困程度深 98
五 贫困发生率、返贫率居高不下,相对贫困凸显 101
六 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开放程度较低 102
七 教育与医疗卫生水平相对落后 103
八 地区发展不平衡,扶贫成本攀升 103
第五节 甘肃省贫困与反贫困的新特征 104
一 偏低的贫困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农村贫困的严重性 104
二 农村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105
三 致贫原因更加复杂 106
四 新的贫困群体出现导致反贫困需求的多样化 106
五 一些扶贫政策对贫困问题产生了负面影响 107
第四章 对甘肃省扶贫开发效果的评价与反思 109
第一节 甘肃省扶贫开发的主要模式 109
一 张哈模式 109
二 麻安模式 110
三 唐坪模式 110
四 东沟模式 111
第二节 对甘肃省扶贫开发实践的评价与反思 112
一 对甘肃省扶贫模式的评价 112
二 对甘肃省扶贫模式的反思 113
第五章 富民产业与反贫困 116
第一节 产业发展与贫困、反贫困的关系 116
一 农业发展与反贫困 116
二 非农产业发展与反贫困 118
第二节 甘肃省富民产业培育在扶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120
一 富民产业的内涵 120
二 富民产业培育在扶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121
第三节 富民产业的选择 122
一 富民产业的选择原则与标准 122
二 评价方法 124
三 评价指标体系 125
四 甘肃省富民产业综合评价及结果 130
第四节 甘肃省富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36
一 产业链条短,富民产业缺乏竞争力 136
二 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富民产业发展缺乏力度 137
三 技术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 137
四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发展环境欠佳 138
五 支撑体制机制不完善,富民产业发展受制 138
第五节 产业扶贫措施 139
一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40
二 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141
三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中小型加工制造业快速增长 142
四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建筑业综合实力 143
五 打造农村六大富民增收产业 144
六 优化农村富民产业空间布局 147
第六章 劳动力流动与反贫困 155
第一节 甘肃省农村劳动力现状与特征 155
一 农村劳动力的规模及结构 155
二 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 158
三 甘肃省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和特征 160
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与反贫困 162
一 劳动力流动与农民增收 162
二 劳动力流动与人地关系改善 163
三 劳动力流动与人力资源开发 164
四 劳动力流动与发展能力提升 165
五 劳动力流动与城镇化进程 166
第三节 劳动力流动与农村反贫困的实证分析 167
一 样本村农户贫困的原因 168
二 劳动力流动与反贫困的实证分析 170
第四节 加快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175
一 创新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175
二 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农业劳动力综合素质 177
三 以科技进步促进劳动力转移 178
第七章 农村金融综合改革与反贫困 180
第一节 农村金融发展与反贫困 180
一 农村金融反贫困的含义 180
二 农村金融反贫困的运行机制 180
三 农村金融反贫困的方式 182
四 农村金融发展对反贫困的意义 183
第二节 甘肃省农村金融反贫困现状 185
一 甘肃省农村贫困人口及脱贫人口规模 185
二 甘肃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186
三 甘肃省农村金融反贫困现状 188
第三节 甘肃省农村金融反贫困存在的问题 190
一 农村信用社自身存在缺陷,金融服务不到位 190
二 村级互助资金会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91
三 农业保险发展滞后 191
四 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相对不足 192
五 农村资金外流现象严重 193
第四节 促进甘肃省农村金融反贫困的建议 194
一 完善农村金融扶贫瞄准机制 194
二 建立农村资金回笼激励机制 194
三 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完善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195
四 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 197
五 加快农业保险发展 198
第八章 能力建设与反贫困 200
第一节 能力建设的内涵与反贫困的意义 200
一 能力建设的内涵 200
二 能力建设对甘肃反贫困的重要意义 202
第二节 甘肃省贫困地区能力建设现状 205
一 全国能力建设现状 205
二 甘肃省贫困人口能力建设现状 206
第三节 提高甘肃能力建设的政策建议 209
一 提高贫困地区政府治理贫困能力 210
二 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211
三 提高农民自组织能力 213
四 提高农民自主创业能力 213
五 加大企业及非营利组织内源扶贫力度 213
第九章 参与式整村推进与扶贫模式创新 215
第一节 参与式扶贫的内涵及其实施步骤和方法 215
一 参与式扶贫的内涵 215
二 参与式扶贫的理念 217
三 参与式扶贫的实施方法和步骤 219
第二节 参与式方法在甘肃农村扶贫实践中的运用与创新 220
一 甘肃省参与式整村推进的实施背景 220
二 甘肃省扶贫模式的重大创新——参与式整村推进 221
第三节 参与式扶贫方法在甘肃贫困地区运用效果的评价方法和框架 223
一 样本选取 223
二 参与式扶贫方法在甘肃运用效果的评价框架 229
第四节 参与式扶贫方法在甘肃农村扶贫实践中应用的社会效果及其评价 231
一 在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以及农户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 231
二 激发了村民的民主意识,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 232
三 村民由封闭走向开放,村庄面貌和村民的精神风貌有了较大改观 235
四 村民合作意识提高,发展愿望强烈 237
五 为国家“以工哺农”政策的实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找到了恰当的切入点和有效的运行机制 239
六 通过以点带面,对甘肃省农村制度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强的带动作用 241
第五节 参与式扶贫方法在甘肃农村扶贫实践中应用的经济效果及其评价 243
一 样本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244
二 样本农户的综合能力发展水平评价 250
第六节 进一步完善参与式扶贫方法的对策与措施 254
一 在扶贫理念上,进一步突出村民的主体地位 255
二 在扶贫方法上,进一步创新与完善参与式扶贫的运行机制 257
三 在扶贫内容上,实现由以经济资源开发为主向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转换 259
四 在后续管理方面,强化能力建设小组的职能 261
五 在扶贫战略上,逐渐加大救济、救助与社会保障式扶贫的力度 263
第十章 城镇化与反贫困 265
第一节 中国的结构转型与人口转变 265
一 中国人口转变 265
二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 270
三 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中国劳动力的城乡转移 274
第二节 扶贫新模式——区域发展与城镇化 275
一 城镇化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点的形成 276
二 城镇化发展丰富了传统反贫困战略的内容与形式 277
三 城镇化发展实现了反贫困主体的多元化 277
四 城镇化发展加快了农村人口流动转移 278
第十一章 中国反贫困战略调整 279
第一节 中国贫困地区的分布以及贫困特征的演变 279
一 中国贫困地区的分布 279
二 中国贫困特征与贫困性质的变化 282
第二节 对我国农村反贫困战略的反思 286
一 贫困村、贫困户发展能力建设不足,边缘化问题突出 286
二 人力资本开发不足,可持续性不强 287
三 开发扶贫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带来新问题 288
四 贫困人口的发展权利、参与机会和选择空间有限 288
五 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不足,原生态民族文化遭到冲击 290
第三节 新时期农村反贫困战略的调整 290
一 贫困标准的测定 290
二 反贫困目标 291
三 反贫困理念 291
四 反贫困体制 291
五 反贫困模式 292
六 反贫困内容 292
七 反贫困途径 293
八 反贫困机制 293
参考文献 297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高校转型发展系列教材 素描基础与设计》施猛责任编辑;(中国)魏伏一,徐红 2019
- 《社会资本与村庄治理转型的社区机制》张国芳等著 2019
- 《战略情报 情报人员、管理者和用户手册》(澳)唐·麦克道尔(Don McDowell)著 2019
- 《BCG经营战略 成熟市场的销售变革》(日)杉田浩章著 2019
- 《柏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描摹本 第2册 头手足结构》杨建飞主编 2019
-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 2018-2019 数字中国战略下的政府管理创新》何毅亭主编 2019
- 《认知语言学视野的抽象方位结构研究》曹爽著 2019
- 《经济转型时期中国环境规制政策问题研究》冯卓著 2019
- 《在不如意的人生里改变自己》李秀娟编著 2019
- 《化学化工材料与新能源》张军丽著 2018
- 《中学历史教师素养研究》李漱萍著 2019
- 《酒店英语》陈慧丽,崔秀红主编 2019
- 《甜西瓜给你》巫念顾,魅丽文化 2020
- 《逆行》(中国)池总渣,魅丽文化 2019
- 《说话的艺术 这样说人人都喜欢听》李秀娟 2019
- 《贵州蓝皮书 贵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报告》郭丽主编 2019
- 《谈医录:盱江医学文史资料辑注》左国春,徐荣丽编著 2020
- 《战斗》张永钢 2019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