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社会学
社会学

社会学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蔡宏进著
  • 出 版 社:双叶书廊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05
  • ISBN:9867433254
  • 页数:238 页
图书介绍:
《社会学》目录
标签:社会学 社会

第一篇 绪论 1

第一章 社会学概说 3

一、社会学的要义与目的 4

二、社会学涵盖的范围 5

三、社会学的性质 5

四、社会学的功用 8

五、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8

六、社会学的架构与分枝 9

七、社会学的看法或观点与学派 10

八、社会学的萌起与历史 11

第二篇 社会中的要素 15

第二章 社会的基本元素:人口 17

一、人口的意义与内涵 18

二、为何要了解人口的性质 18

三、如何了解人口 19

四、台湾与世界人口的概况 22

五、人口研究的复杂性与奥妙 23

六、人口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4

七、人口的社会经济关联 25

八、人口政策 26

九、人口研究的政策涵义 26

第三章 男女有别与黑白之分:两性与种族的研究 29

一、定义、定位与重要概念 30

二、两性的差异与互补性 32

三、社会的性别组合与失衡问题 34

四、妇女的自由运动 34

五、多元社会的族群与弱势团体 35

六、族群间的歧视、对立与冲突 36

七、族群的整合与和谐之道 37

八、少数或弱势团体的适应类型 38

九、台湾的族群纷争与融合 40

第三篇 社会的产出 43

第四章 修练有方:人的社会化 45

一、修练的意义与重要性 46

二、修练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46

三、向谁学习或修练 47

四、修练的要点与秘诀 48

五、修练的连续过程 49

六、课业学习障碍的可能经验与排除之道 50

七、如何学习做人 51

八、如何学习做事 54

九、修练与学习的挫折与克服之道 56

第五章 出招与接招:社会互动 59

一、社会互动的意义与性质 60

二、社会互动的重要性 60

三、互动方式与类型 61

四、合作互动的价值、原则与应用 62

五、交换性的互动原理 64

六、社会互动网络 66

七、高手过招:符号性或象征性互动 68

八、重要的符号性或象征性互动理论 69

九、互动发展过程 71

十、社会互动的影响因素 71

第六章 人类的结合:社会团体与组织 73

一、结合的意义与必要性 74

二、结合的种类 75

三、结合体具备的要素 76

四、一种理想的结合模式:科层组织 78

五、社会中的多种重要非正式组织或团体 78

六、结合的动态过程 80

七、组织的变迁与发展 82

八、组织的管理 83

九、组织的处理 84

十、组织的改造 84

十一、组织的整合 85

十二、组织的成效 86

第七章 社会的综合产物:文化 87

一、文化的定义 88

二、文化的重要类别 88

三、文化的系统性、结构性与基础 89

四、文化的差异 90

五、文化的整合 91

六、文化的动态与变迁 91

七、东西文化的差异与接近 92

八、当代文化特性:大量生产及高度消费 93

九、台湾文化的历史基础 94

十、台湾乡村文化的特质及其与都市文化的比较 95

十一、当前台湾文化建设的重点 96

第八章 高低与尊卑:社会阶层化 99

一、社会阶层化的意义与衡量 100

二、社会阶层的基本性质 101

三、社会流动或阶层的变化 101

四、社会阶层化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102

五、尊卑与高低的由来: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103

六、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的影响或后果 103

七、社会阶层化理论 104

八、社会阶层化研究的新议题 105

九、社会阶层的研究方法 105

十、台湾的新社会阶层结构 106

十一、台湾社会趋向平等与不平等的性质 107

十二、台湾两代之间的社会流动 108

第九章 歧途与矫正: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 109

一、偏差行为与变态的意义 110

二、偏差行为的性质 110

三、偏差行为的类型 111

四、犯罪的偏差行为 112

五、偏差行为的形成原因 113

六、偏差行为的影响或后果 114

七、偏差行为的社会差异 114

八、社会对偏差行为的控制 115

九、偏差行为内控失效的研究 116

十、偏差行为外控失效的研究 117

十一、台湾的社会变迁与偏差行为及社会控制的改变 118

第十章 集体动作与行为 121

一、意义与性质 122

二、促成集体行为的因素 122

三、史美舍对引发集体行为社会特征的论点 123

四、群众、大众与公众 125

五、群众的类型 126

六、舆论及其对集体行为的影响 127

七、社会运动 128

八、台湾的民主运动 132

九、台湾的农民运动 132

十、台湾的环境保护运动 133

十一、台湾其他的社会运动 134

第四篇 社会的延续:社会制度 135

第十一章 社会制度概要及医疗保健制度 137

一、社会制度的意义与共同性质 138

二、社会制度形成的原因与过程 138

三、社会制度的功能与反功能 139

四、社会制度的差异性及可比较性 140

五、人类社会的重要制度及其变迁 142

六、社会制度在社会发展上的应用 143

七、医疗制度 144

八、保健制度 147

第十二章 家庭制度 151

一、家庭制度的意义与性质 152

二、婚姻与离婚 152

三、家庭的结构与功能 154

四、家庭的变迁与问题 156

五、家庭的发展与改善 157

六、家庭生命周期 158

七、家庭伦理 159

八、台湾新兴的婚姻及家庭型态 160

九、家庭的社会工作与服务 161

十、家庭的社会福利制度与政策 162

第十三章 经济制度 165

一、经济制度的意义与性质 166

二、经济活动要素的制度 166

三、历史上经济活动的类型与制度 167

四、生产制度的内涵 169

五、分配制度的内涵 169

六、服务制度的内涵 170

七、消费制度的内涵 170

八、工作、职业与休闲制度 172

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制度 172

十、小结 173

十一、经济发展计划与执行的制度 174

十二、重要的农业经济发展制度 174

十三、重要的工业经济发展制度 175

十四、各种金融制度 176

十五、国际贸易制度 176

十六、后工业化时期的服务业发展制度 177

第十四章 政治制度 179

一、政治、政治社会学及政治制度的意义 180

二、政治制度中的权力要素 180

三、政治制度的类型 181

四、政治组织的制度 185

五、民意机关的制度 185

六、政治制度的变迁与发展理念 187

七、政党的对立与冲突 188

八、政治失序与失能 188

九、国际政治与战争 189

十、台湾的政治改革 190

第十五章 教育与宗教制度 193

一、教育与教育制度的意义 194

二、教育制度的结构与功能 194

三、教育制度的变迁与问题 196

四、教育制度衍生的相关制度 197

五、留学的制度 199

六、对当前台湾大学生的若干观察 200

七、宗教与宗教制度的意义 201

八、宗教制度的结构与功能 201

九、宗教制度的变迁 203

十、世界八大宗教的教义 205

十一一、台湾寺庙的制度 206

第五篇 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09

第十六章 社区与人文区位学 211

一、社区的意义、范围与重要性 212

二、社区的社会性质与类型 212

三、社区的结构 213

四、社区的变迁 214

五、社区发展 215

六、社区问题 217

七、乡村社区与都市社区性质的比较 219

八、乡村社区与都市社区的相互关系 220

九、社区的在地化与全球化过程与性质 221

十、社区更新、社区重建与社区总体营造的概念 222

十一、人文区位学研究 223

参考书目 227

一、中文书目 227

二、英文书目 230

中英索引 23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