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象山哲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信二著
- 出 版 社:秀威资讯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9862213216
- 页数:388 页
绪论 1
第一章 历史向度中之象山 19
第一节 陆象山之生平 21
壹、《年谱》等史料记载中之象山 21
贰、从「象山成长史」见其史观与哲学问题意识的形成 31
一、象山哲学批判精神之形成 31
二、历史观与终身问题意识之确立 32
第二节 从儒学史至象山学的发展背景 34
壹、从儒学史见象山学术之脉络 35
一、象山思想史之脉络 35
二、象山心学之传承与源流 39
贰、「朱陆之争」及其「调和可能性」之分析 51
一、争议史实与源起 52
二、争议的持续发展 54
三、本文对「朱陆调和可能性」之分析 56
参、从象山哲学看儒佛两家之区别 69
一、宋明理学的时代背景 70
二、象山区分儒佛的动机与态度 72
三、象山区分儒学与佛学的判准 73
第三节 象山哲学之当代研究概况 80
壹、当代象山哲学研究之分类 82
一、本文对当代研究之分类方式、目的与原则 82
二、研究象山哲学之各类型文章细部整理 84
贰、心与本心理论之当代研究概况分析 96
一、有关方东美先生的观点 96
二、有关唐君毅先生的观点 100
三、有关牟宗三先生的观点 103
四、有关徐复观先生的观点 105
五、有关冯友兰先生的观点 107
六、有关张岱年先生的观点 110
七、有关劳思光先生的观点 112
八、有关曾春海先生的观点 115
九、有关张立文先生的观点 117
十、有关崔大华先生的观点 120
十一、有关李之鉴先生的观点 121
十二、有关林继平先生的观点 121
十三、当代研究象山学者间之争议 124
第二章 象山心学之精神——发明本心与日新日进 131
第一节 论象山哲学中之「本心」观念 134
壹、「本心」之意义 135
一、「本心」观念之立论位置 135
二、「本心」观念之特性 138
三、「本心」与「心」二概念之区别 139
四、象山「本心」观念之理论基础:从「心」推论至「本心」如何可能——「象山之背景哲学」 141
贰、「心即理」之意义 144
一、「理」之基础义:实理与实处观 145
二、「理」之应用义 148
三、「心即理」之意义 151
参、「本心」理论之应用与确证 154
一、「吾心」与「宇宙」之统合 154
二、文字与历史之还原 156
三、学问头柄之寻求 158
四、易简精神之追求 159
第二节 论象山哲学中之「日新」观念 162
壹、为何要探讨象山之「日新」观念 163
贰、象山「日新」观念之意义 165
一、有关「为学」与日新之关系 165
二、有关「进德」与日新之关系 167
参、「日新」与「本心」观念之关系 169
一、「日新之谓盛德」:从「日新」观念检视象山之「天人关系」之定位 170
二、「此天之所与我者」:从「天人关系」检视「日新」与「本心」观念 172
三、「志于道一也」:从「道之隐现性」观察「日新」与「本心」观念 173
肆、「日新」观念于整体象山哲学中之意义 176
一、从「立根本」思考:「日新」观念是寻求「可久可大」之学 177
二、从「天」与「人」之关系思考 178
三、从「人」与「自我」之关系思考 178
四、从「人」与「社会」之关系的考察 180
第三节 陆象山心学之精神 181
壹、象山心学之精神:以「日新」与「本心」两观念所彰显心学精神之特性与意义 182
贰、象山心学之功能:提供儒家哲学实践之基础 184
一、道德实践之「基础」的重视及其「表达型态」于当代之危机 184
二、象山哲学对道德成规例外情况之「抉择」标准 187
(一)区分「道德」之「基础」与其「应用」 187
(二)从道德之真实「基础」思索「成规之例外」的解决之道 189
参、象山心学之应用 192
一、象山哲学所继承者:在于孔孟学说一脉之精神 193
二、象山所创新者:透过「儒学对中原文明发展之意义」的观察 195
三、象山哲学非「禅学」——评「心学无用论」之误 201
第三章 象山哲学之方法 215
第一节 象山心学之方法 217
壹、「心」观念的方法论意义:创造性机制 218
一、对一般观念的研究与反省 218
二、创造性机制:一种「方法意识」下对「心」观念之重新诠释 219
(一)「心」的二层理解 220
(二)创造性机制:一种方法意识下对「心」观念的重新诠释 222
贰、「创造性机制」观念之应用 225
一、象山哲学对「人」之定位 225
二、象山哲学对「历史」之定位 226
三、象山哲学对「宇宙」之定位 229
参、「创造性机制」观念于儒家心学中的意义 231
第二节 象山之为学方法 234
壹、「明理」:象山学习理论之基础 235
一、对文本保有批判与怀疑之精神:「为善解书」与「心通意解」 235
二、从「为善解书」至处「优游涵泳之境」:从理性至理性范围之外——论「哲学机制」的观念 237
三、从空间至时间,从工具至生命:使「有限」能向「无限之生命自体」溯源的「哲学机制」观念 238
贰、明「一以贯之」之理 240
一、博览原则:「广览而详究之」 241
二、「一以贯之」原则 242
三、追求「真一、与「明理」原则 242
四、避免「内无益于身,外无益于人」的读书目标 244
参、明「学志」合一之理:「意愿」与「能力」之辩证 245
一、「立志」是「意愿」问题而非「能力」问题 246
二、在「意愿」之外:重视「从容不迫」与「不失己、不滞物」原则 247
三、注意「意愿」外的阻碍:社会气氛对人向学意愿之潜在影响 248
四、「意愿」的助力:「明大端、立大志」与「享心宽体胖之乐」 248
肆、对为学方法之检讨 249
一、「为学」为何无法收立竿见影之效:「立志」与「下工夫」 250
二、为何「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的冲突仍无法解决 251
三、从象山为学方法反思中西哲学表达类型之差异 252
(一)象山为学方法遵循孔学传统 252
(二)中国哲学虽从「为己之学」朝向「为人之学」发展,但仍无法完成一系统性理论之建构,满足当代哲学的要求 253
第四章 象山哲学之应用——对人与社会的处理 259
第一节 陆象山人观及其形成之理由:「开放」与「还原」的分析结构 262
壹、「学说根源」——思孟学派人观对象山的影响 263
一、「从其大体」之人 264
二、「修道以仁之人」:以「修身之人」做为士农工商各种社会性角色扮演之基础 266
贰、象山人观「预设之内涵」 268
一、「完整之人」与「全人」之可能性 268
二、象山人观之特性:「志高」与「宽松」原则并存 270
参、象山「选择」(形成)此一预设可能之理由 273
一、从哲学史之角度观察其人观哲学的形成 274
二、从「象山之创见」观察其人观哲学的形成 275
(一)象山人观具「开放」之特性 276
(二)象山人观具有「还原」之特性 278
肆、象山实践理论之工天:对「人观」理论的自我校正与完成 283
一、以「自知其非」(知非)工夫为学习之头柄 284
二、透过「三节 」与「三鞭」实践「仁」之目标 285
三、通过「克己」工夫避免「仁义」观念流于文字形式 286
四、「义利之辨」的工夫 287
五、透过克己工夫「尽去心之累者」,则心性情才是一 288
第二节 陆象山对「人」与「社会」的处理:论心学可为实学之基础与反思「心学无用论」 291
壹、何谓「象山实学」 293
贰、象山哲学为实学的条件 298
一、象山哲学具备解决自身问题之能力 298
二、象山的解决问题能力具备统合「理想」与「现实」两者之辩证特性 299
三、象山哲学具有其使「辩证特性」建基于自然背景中的哲学穿透力 301
参、象山哲学为实学的基础 304
一、象山如何以「宇宙」一观念,统合先秦儒学的各种关键观念 305
二、象山如何能使其理论紮根于自然,使其理论具有可立足于广大自然背景中的穿透力:一种有关儒学中「主观的最大化之判准」观念的提出 308
肆、反思心学无用论 312
一、从象山强调的「心通意解」反思「外在知解」的弊端 312
二、象山的「荆门之政 315
第五章 象山哲学对儒学研究方法之启示——哲学与人之主体的完成 319
第一节 个体的成长:创生之历程 322
壹、主体的自省 323
贰、方法的提出 324
一、方法意识之「基础」 325
二、方法意识之「应用」 326
参、整体的把握 329
第二节 伦理的成长:价值之实践 331
壹、自然理想之基础 331
贰、社会价值的实践 333
参、中庸精神之追求 334
一、从个人观点言 334
二、从社会观点言 335
第三节 哲学的成长:智慧之开显 336
壹、哲学的智慧 336
一、象山对哲学智慧的探讨:象山言「圣哲之所以为圣哲也」之目标 336
二、从「象山哲学」之特徵,观察儒学重「演绎之学」的特性 337
三、儒家以「为己之学」彰显其「生命存在之意义」 340
四、以「演绎法则」探求「为己之学」的内涵,并定位「人之存在意义」的儒学特徵 341
贰、统合之世界 342
参、自由的绝对 344
本书结论 349
参考书目 363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行政保留研究》门中敬著 2019
-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活动研究》应丽君 2018
- 《民商审判资讯 2004年 第1辑 (总第13辑)》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编 2004
- 《第一次玩泰国就上手》张然睿,宋小蕊编著 2013
- 《当代油画大家》陆权著 2013
- 《中国投资银行竞争力研究报告 2013》本社编 2013
- 《Dreamweaver CS3中文版课程设计案例精编》孙巧玲,郝锋主编 2013
- 《周时奋文存 中国最空间》周时奋著 2013
- 《中国粮油财富解码》陶玉德主编 2011
- 《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2013 2013版》吴江主编;刘燕斌,陈力副主编 2013
- 《行家这样藏玉器 不可不知的收藏智慧》青岛出版社编 2013
- 《最诗画 亲子江浙自助游 全彩》她品亲子课题组编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