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城市犯罪空间
城市犯罪空间

城市犯罪空间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发曾著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64135386
  • 页数:38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探究五种空间盲区的概念、类型、特性与形成原因,分析空间盲区转化为犯罪载体的机制。在我国城市犯罪空间防控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空间防控的理论框架和理论模型,从行为角度认知空间防控,从国情出发认知空间防控的大环境。论证了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构建城市犯罪综合防控体系、城市空间环境的规划与设计、城市空间地域的防控管理、城市警务配置的空间重构等实施犯罪空间防控的途径,以及空间盲区综合治理的理念、途径与措施。以20个实际发生的案件为例,解析案例依附的犯罪空间,提出空间防控的针对性措施。
《城市犯罪空间》目录

1城市犯罪的根源 1

1.1犯罪辨析 1

1.1.1犯罪行为 1

1.1.2犯罪释义 8

1.1.3犯罪类型 11

1.1.4犯罪学 13

1.2城市犯罪根源的理论 18

1.2.1城市犯罪根源的综合观 18

1.2.2城市犯罪根源的传统理论 19

1.2.3城市犯罪根源的新理论 22

1.3影响城市犯罪的基础因素 29

1.3.1城市发展因素 29

1.3.2城市问题因素 33

2城市犯罪问题与城镇化 41

2.1我国的城镇化 41

2.1.1城镇化的实质与测度 41

2.1.2我国当代城镇化 43

2.1.3我国城镇化的若干问题 49

2.2快速城镇化对城市的负面影响 52

2.2.1对居民的负面影响 52

2.2.2对公共服务的负面影响 54

2.2.3对建设的负面影响 56

2.2.4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57

2.2.5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60

2.3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犯罪 62

2.3.1城市犯罪的土壤 62

2.3.2城镇化与犯罪的相关分析 67

2.3.3城市犯罪的特点 72

3城市犯罪的空间解析 77

3.1城市犯罪空间的研究轨迹 77

3.1.1起源——制图学派 77

3.1.2前进——芝加哥学派 78

3.1.3推动——犯罪地理学 79

3.1.4集成——环境犯罪学 80

3.1.5跨越——空间防控研究 80

3.2国外城市犯罪空间的学说 81

3.2.1犯罪行为与环境的学说 81

3.2.2犯罪区与目标区的学说 83

3.2.3犯罪预防与控制的学说 87

3.3城市空间环境对犯罪的影响 90

3.3.1空间环境的分异格局对犯罪的影响 90

3.3.2空间环境的布局形态对犯罪的影响 92

3.3.3空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犯罪的影响 96

3.4城市犯罪的空间分异 99

3.4.1繁华街区的犯罪 99

3.4.2生活居住区的犯罪 101

3.4.3对外交通运输区的犯罪 103

3.4.4其他功能区的犯罪 106

3.5城市犯罪的空间盲区 108

3.5.1城市犯罪的四种盲区 108

3.5.2空间盲区释义 112

3.5.3空间盲区综合治理的价值 114

4城市犯罪空间防控的认识论 117

4.1我国城市犯罪空间防控的研究 117

4.1.1历程:理念与行动 117

4.1.2凝练:概念与框架 121

4.2城市犯罪空间防控的理论模型 125

4.2.1犯罪机会的滋生环境 125

4.2.2犯罪机会的三角模型 129

4.2.3犯罪机会的控制 132

4.3城市犯罪空间防控的行为认知 136

4.3.1人的犯罪预防与犯罪控制行为 136

4.3.2人的恶性与善性 138

4.3.3人的非理性与理性 139

4.3.4人的社会性 140

4.4我国城市犯罪空间防控的大环境 141

4.4.1犯罪行为的差异性 141

4.4.2法律体系的求全性 143

4.4.3法制运行的公正性 146

4.4.4综合治理的持续性 147

5城市犯罪空间防控的实践论 150

5.1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150

5.1.1新型城镇化释义 150

5.1.2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要性 152

5.1.3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途径 153

5.1.4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控制 157

5.2构建城市犯罪综合防控体系 161

5.2.1构建综合防控体系的论证 161

5.2.2综合防控体系的构成 162

5.2.3空间防控在综合防控体系中的作用 167

5.3城市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 169

5.3.1功能分区规划 169

5.3.2建筑单体设计 171

5.3.3建筑组合设计 174

5.3.4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77

5.4城市空间地域的防控管理 180

5.4.1空间地域的功能组织 180

5.4.2创建平安和谐地域 183

5.4.3空间地域内人的教育管理 186

5.5城市警务配置的空间重构 190

5.5.1调整公安机构空间布局 190

5.5.2改革创新警务机制 194

6城市犯罪的空间盲区解析 204

6.1公共空间盲区 204

6.1.1公共空间盲区的概念、类型与特征 204

6.1.2公共空间盲区的形成 207

6.1.3公共空间盲区的转化 214

6.2非公共空间盲区 216

6.2.1非公共空间盲区的概念、类型与特征 216

6.2.2非公共空间盲区的形成 221

6.2.3非公共空间盲区的转化 225

6.3边际空间盲区 230

6.3.1边际空间盲区的概念、类型与特征 230

6.3.2边际空间盲区的形成 233

6.3.3边际空间盲区的转化 236

6.4移动空间盲区 239

6.4.1移动空间盲区的概念、类型与特征 239

6.4.2移动空间盲区的形成 242

6.4.3移动空间盲区的转化 246

6.5虚拟空间盲区 249

6.5.1虚拟空间盲区的概念、类型与特征 249

6.5.2虚拟空间盲区的形成 254

6.5.3虚拟空间盲区的转化 257

7城市犯罪空间盲区的综合治理 262

7.1公共空间盲区的综合治理 262

7.1.1综合治理的理念与途径 262

7.1.2交通性公共空间盲区综合治理的措施 265

7.1.3服务性公共空间盲区综合治理的措施 268

7.1.4休憩性公共空间盲区综合治理的措施 273

7.2非公共空间盲区的综合治理 276

7.2.1综合治理的理念与途径 276

7.2.2纯粹非公共空间盲区综合治理的措施 279

7.2.3间接非公共空间盲区综合治理的措施 283

7.2.4过渡非公共空间盲区综合治理的措施 288

7.3边际空间盲区的综合治理 292

7.3.1综合治理的理念与途径 292

7.3.2线型边际空间盲区综合治理的措施 293

7.3.3面型边际空间盲区综合治理的措施 297

7.3.4带型边际空间盲区综合治理的措施 301

7.4移动空间盲区的综合治理 304

7.4.1综合治理的理念与途径 304

7.4.2轨道移动空间盲区综合治理的措施 309

7.4.3道路移动空间盲区综合治理的措施 311

7.4.4离陆移动空间盲区综合治理的措施 315

7.5虚拟空间盲区的综合治理 318

7.5.1综合治理的理念与途径 318

7.5.2计算机虚拟空间盲区综合治理的措施 322

7.5.3电子音像与纸介质文图虚拟空间盲区综合治理的措施 324

7.5.4邮电通信虚拟空间盲区综合治理的措施 326

7.5.5凭证虚拟空间盲区综合治理的措施 328

8城市犯罪案例解析 331

案例01:中学生放学途中被抢致死案 331

案例02:银行内部抢劫案 332

案例03:酒店门前的黑社会凶杀案 334

案例04:火车站候车厅扒窃案 335

案例05:儿童公园情侣被抢案 337

案例06:生活小区连环杀人案 338

案例07:深夜自家楼道被劫案 339

案例08:家属区内的爆炸案 341

案例09:别墅入室盗窃杀人案 342

案例10:公安分局大楼的袭警杀人案 344

案例11:沿街盗割电缆案 346

案例12:出租屋内杀害女大学生、奸尸案 347

案例13:建筑工地抢劫、绑架、轮奸案 348

案例14:开发区轮奸少女案 350

案例15: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生产假冒化肥案 351

案例16:客运列车扒窃案 353

案例17:地铁站台盗窃案 354

案例18:长途客车连续强奸案 356

案例19:公共汽车自杀纵火案 358

案例20:航空班机上盗窃案 360

案例21:“熊猫烧香”病毒案 361

案例22:“逍遥仙境”黄色网站案 363

案例23:全国盗版图书第一案 364

案例24:电话团伙诈骗案 365

案例25:特大伪造凭证窝案 367

参考文献 369

后记 38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