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1册
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1册

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1册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章安大师灌顶记著述
  • 出 版 社:佛陀教育基金会
  • 出版年份:1995
  • ISBN:
  • 页数:838 页
图书介绍:
《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1册》目录

第一册 7

序分 7

通序 13

别序 22

壹、付法之由 22

贰、付法祖承 37

一、金口祖承 37

(一)正明付法 37

(二)明付法之益 57

二、今师祖承 60

(一)总举所传人法 60

(二)别明传授之人 62

(三)别明所传之法 80

1、正明所传之法 81

2、引教诫证 105

3、所传部处 147

正说 163

标章 163

壹、正标 163

贰、用十数意 164

叁、明十章功能 164

生起 165

壹、释生起义 166

贰、明通别 166

叁、明生起相 167

肆、结生起意 169

分别 170

壹、明分别意 170

贰、正明分别 171

料简 176

解释 188

壹、大意 188

一、略解 188

(一)来意 188

(二)生起 190

(三)对显 196

二、广解 199

(一)发大心 199

1、方言 199

2、简非 200

3、显是 248

(1)四谛 248

(2)四弘 331

(3)六即 412

(二)修大行 449

1、先明来意 449

2、举略摄广 450

3、释相 452

(1)常坐三昧 452

(2)常行三昧 486

(3)半行半坐三昧 527

(4)非行非坐三昧 570

(三)感大果 809

1、标牒 809

2、解释 809

3、料简 814

(四)裂大网 815

1、约观心自除疑网 816

2、为利他裂他疑网 816

(五)归大处 818

1、标牒 818

2、解释 818

(1)正明 818

甲一、略解 818

甲二、广解 823

(2)总结 835

第二册 839

贰、释名 839

一、结前生后 842

二、依章解释 843

(一)相待明止观 843

(二)绝待明止观 857

(三)会异 880

(四)会通三德 885

叁、释体相 923

一、初明来意 923

二、开章别释 925

(一)明教相 929

1、次第 930

(1)拙度 932

(2)巧度 937

2、圆顿 978

(1)明止 978

(2)明观 979

(3)止观同时 981

(二)明眼智 988

1、总释 988

2、正释 990

(1)次第 990

(2)不次第 996

(三)明境界 1013

1、初明来意 1013

2、释境界 1014

(1)明说境意 1014

(2)明境智离合 1045

(四)明得失 1099

1、约思议不思议双标得失 1099

2、别释得失 1099

(1)约性计明失 1099

(2)约破性明得 1105

肆、明摄法 1120

一、明来意 1120

二、开章别释 1122

(一)开章 1122

(二)别释 1125

1、六法别释 1125

(1)摄一切理 1125

(2)摄一切惑 1127

(3)摄一切智 1142

(4)摄一切行 1145

(5)摄一切位 1155

(6)摄一切教 1174

2、六法更互相摄 1188

伍、明偏圆 1195

一、正明来意 1195

二、开章 1197

三、正释 1199

(一)明大小 1199

1、先释小 1199

2、次释大 1206

(二)明半满 1220

(三)明偏圆 1222

(四)明渐顿 1226

(五)明权实 1254

陆、明方便 1291

一、通明渐顿二种方便 1291

二、别明今文方便 1295

(一)略立远近二种方便 1295

(二)明观境功能 1297

(三)正释 1297

1、具五缘 1302

(1)持戒清净 1304

甲一、列戒名 1304

甲二、明持相 1322

甲三、明犯相 1357

甲四、明忏净方法 1392

(2)衣食具足 1443

甲一、衣 1445

甲二、食 1459

(3)闲居静处 1471

(4)息诸缘务 1480

甲一、生活 1480

甲二、人事 1481

甲三、伎能 1485

甲四、学问 1487

(5)得善知识 1496

甲一、外护 1498

甲二、同行 1500

甲三、教授 1503

2、呵五欲 1519

(1)呵色欲 1521

(2)呵声欲 1530

(3)呵香欲 1531

(4)呵味欲 1533

(5)呵触欲 1535

3、弃五盖 1547

(1)贪欲盖 1551

(2)瞋恚盖 1552

(3)睡眠盖 1553

(4)掉悔盖 1556

(5)疑盖 1559

(6)弃盖法 1560

4、调五事 1600

(1)调食 1601

(2)调眠 1603

(3)三事合调 1605

(4)观心调五事 1614

5、行五法 1622

(1)欲 1629

(2)精进 1629

(3)念 1631

(4)巧慧 1631

(5)一心 1632

三、结示二十五法功用 1636

四、正明今文方便功深 1637

五、明证既见理无远近 1638

六、寄未见理前须立方便 1639

七、破执 1639

第三册 1641

柒、正修止观 1641

一、标牒 1641

二、正释 1641

(一)先明来意 1641

(二)开章可见 1671

(三)生起 1672

(四)判示 1685

(五)明互发 1686

1、次第不次第 1688

2、杂不杂 1703

3、具不具 1704

4、作意不作意 1707

5、成不成 1710

6、益不益 1711

7、难不难 1713

8、久不久 1713

9、更不更 1713

10、三障四魔 1714

(六)料简 1719

(七)依章别解 1782

1、观阴入界境 1782

(1)端坐观阴 1782

甲一、重明所观境 1782

甲二、明能观观法 1798

乙一、先明十乘观法 1798

丙一、列十乘 1798

丙二、生起次第 1799

丙三、举譬 1800

丙四、合譬 1803

丙五、称叹 1806

丙六、正解十法 1809

丁一、不思议境 1810

丁二、发真正菩提心 1906

丁三、善巧安心止观 1927

丁四、破法遍 2014

第四册 2727

丁五、识通塞 2727

丁六、道品调适 2779

丁七、对治助开 2865

丁八、知位次 3051

丁九、能安忍 3109

丁十、无法爱 3124

乙二、引法华大车以譬十法 3130

(2)历缘对境 3138

甲一、初序来意 3138

甲二、正释 3139

乙一、历缘 3139

乙二、对境 3144

丙一、先约眼色具足十法 3144

丙二、次例余五根 3158

(3)劝修 3159

2、观烦恼境 3169

(1)总标来意 3170

(2)别释 3173

甲一、略明其相 3177

甲二、明因缘 3192

甲三、明治异 3199

甲四、修止观 3205

3、观病患境 3282

(1)总明来意 3282

(2)正释 3293

甲一、明病相 3294

甲二、病起因缘 3304

甲三、明治法 3321

甲四、明损益 3351

甲五、明止观 3361

4、观业相境 3397

(1)先明来意 3397

(2)料简 3397

(3)开章别解 3399

甲一、相发因缘 3399

甲二、正发相 3402

甲三、料简 3429

甲四、止观 3439

第五册 3457

5、观魔事境 3457

(1)初明来意 3457

(2)开章别释 3462

甲一、辨同异 3462

甲二、明发相 3470

甲三、明妨乱 3490

甲四、明治法 3494

甲五、修止观 3497

6、观禅定境 3517

(1)先释来意 3517

(2)开章别释 3522

甲一、明开合 3522

甲二、明发禅因缘 3548

甲三、明诸禅发相 3555

乙一、明根本发 3555

丙一、欲界定 3556

丙二、未到地 3560

丙三、诸禅 3563

乙二、明特胜发 3602

乙三、明通明禅发 3617

乙四、明九想发 3632

乙五、明八背舍发 3651

乙六、明大不净发 3683

乙七、明慈心发 3711

乙八、明因缘发 3730

乙九、明念佛发 3822

乙十、明神通发 3831

甲四、修止观 3838

7、观诸见境 3867

(1)总释 3867

(2)开章别释 3879

甲一、明诸见人法 3879

乙一、邪人不同 3879

乙二、邪人执法不同 3916

甲二、明诸见发因缘 3927

乙一、明诸见发 3927

乙二、发法不同 3951

甲三、明过失 3962

乙一、正明过失 3963

乙二、并决真伪 3988

甲四、明止观 40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