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做有思想的新闻
做有思想的新闻

做有思想的新闻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人民日报社地方部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1506580
  • 页数:3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人民日报记者的一部新闻文集,其中收录的100余篇文章,都是围绕记者成名之作的业务研讨、心得体会文章,是一部生动的新闻业务参考书。
《做有思想的新闻》目录

第一篇 把握宏观揽全局贴近基层抓“活鱼”——如何抓住新闻 2

1.注重头条选题的新闻性&胡跃平(2004年2月4日) 2

2.记者要多到群众中去发现问题——《罗家铺村村民的困惑》采写体会&吴兴华(2004年4月27日) 4

3.学好才能写好——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采写说起&王慧敏(2004年7月12日) 6

4.“软硬兼施”抓新闻&刘杰(2004年8月25日) 8

5.围绕时代主题捕捉典型事件&何勇(2005年4月18日) 10

6.这次“我抓住了”&阎晓明(2005年6月21日) 12

7.到现场,并感动自己——《大山里的爱心班车》背后的故事&任江华(2006年5月19日) 14

8.珍惜新闻资源 用好重点新闻&郅振璞(2008年1月18日) 16

9.回归新闻 发现新闻&庞革平(2008年3月24日) 18

10.着眼全局抓新闻&顾兆农(2008年7月7日) 20

11.从新闻发布会上挖出的“新闻”——采写《低碳生活——哈尔滨市民新时尚》的体会&袁泉(2008年12月29日) 22

12.为受访者乐和忧——两篇新闻特写的采写经历&戴岚(2010年2月26日) 24

13.抓到一条独家“活鱼”&陈伟光(2010年6月23日) 27

第二篇 精耕细作文风新 不甘平庸争一流——如何做深做透 30

1.思想的张力——驻站山西一年的思考&罗盘(2004年2月6日) 30

2.写头条就是“赶考”&汪波(2004年3月15日) 33

3.提炼主题的“三级跳”&张帆(2004年8月30日) 35

4.软新闻求深 硬新闻求新&宋光茂(2004年9月7日) 37

5.厚实些 扎实些 平实些——“唠唠农家嗑”随想&郑有义(2005年8月23日) 39

6.“硬新闻”的一份试卷——《来自辽宁阜新的报道》采写体会&徐元锋(2005年12月22日) 42

7.用镜头丰富报道&陈娟(2006年9月15日) 45

8.“百宝匣”里有乾坤——“喜看西藏新变化”系列报道写作体会&徐锦庚(2006年9月20日) 47

9.立体化与历史感——《农民日记见证乡村变迁》采写体会&马跃峰(2008年12月8日) 49

10.报网互动,打赢一场新闻时效争夺战——首发报道“邓玉娇案”庭审的经过&田豆豆(2009年6月19日) 52

11.深入,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孟海鹰(2011年2月23日) 55

12.走基层的苦与乐&侯琳良(2011年2月23日) 57

第三篇 胸有大局握椽笔 见微知著谱华章——如何高屋建瓴 62

1.要善于在田埂上找感觉&阎晓明(2004年3月9日) 62

2.头条还是要说事&张帆(2004年8月16日) 64

3.喜看小村上头条&陈伟光(2004年8月20日) 66

4.“政策零距离”是头条的第一要素——兼谈《浙江有保有压破解发展瓶颈》的采编&鲍洪俊(2004年10月15日) 68

5.有“异质”才有新意——兼谈《油气开发给南疆少数民族送来“福气”》采写体会&王慧敏(2007年3月21日) 71

6.关键是事实过硬——读《从“大粮仓”到“大厨房&张忠(2007年4月28日) 74

7.大局观的聚焦&李忱(2007年7月25日) 76

8.信息公开 激情报道 震撼世界——汶川抗震救灾报道之我见&王弢(2008年7月30日) 78

9.找准定位树立党报影响力&宣宇才(2009年1月19日) 82

第四篇 深思提炼抓要害 求真求新塑精品——如何打磨精品 86

1.巨龙巨龙,你擦亮眼&龚永泉(2004年7月14日) 86

2.我学会了写出心中的感动——采写《“生命禁区”的守护者》有感&朱虹(2004年11月23日) 88

3.三推敲推出“三重唱”&刘杰(2005年4月21日) 90

4.在“挤劲”和“钻劲”交织的时候&钱江(2006年4月20日) 92

5.跟踪一个好故事&徐元锋(2007年3月16日) 94

6.得益于形式创新——《一个法援人的日记》采写体会&何聪(2007年4月18日) 96

7.不拘一格攻头条——《深圳15万注册义工服务社会》采写后记&张忠 胡谋(2007年11月30日) 98

8.汇聚“三响”成“一响”——浅说“叫得响”的报道&李战吉(2008年3月31日) 100

9.何为“叫得响”的新闻&朱竞若(2008年4月1日) 104

10.追求和劲头&龚永泉(2008年4月2日) 106

11.48小时的携手苦战——《在一起,人民有了主心骨》采写经过&禹伟良 李波(2010年4月21日) 108

12.“大手笔”先得脚板勤&费伟伟(2011年5月24日) 111

13.尝试“有思想的新闻”——谈《天津迈向新高地》的理念及写法创新&陈杰(2011年6月13日) 113

14.咬不透的文 嚼不烂的字&刘波(2011年8月11日) 115

第五篇 深入挖掘重细节 可信可学最动人——如何报道典型 118

1.对增强典型报道可读性的一点感悟&刘裕国(2004年5月28日) 118

2.投入的“快”一次——《人民的好卫士任长霞》采写体会&王明浩(2004年7月13日) 120

3.泪飞最是感人处——《百姓心中的丰碑——追记公安局长的楷模任长霞》采访札记&戴鹏(2004年9月11日) 122

4.逼近事物本质的进程——三写诸暨“枫桥经验”感悟&袁亚平(2004年10月27日) 128

5.以充分事实和充沛感情支起重大典型——采写曾呈奎的体会&宋学春(2005年7月28日) 132

6.版面上的“吉祥三宝”——从龚永泉的《擦鞋者说》说开去&顾兆农(2006年3月22日) 135

7.持平常之心 让细节生辉——《申纪兰的根与本》采写体会&安洋(2007年5月9日) 137

8.只有感动作者,才能打动读者——《章金媛:79岁的我还有两个梦》采写后记&邓建胜(2007年10月10日) 140

9.寻找郭明义,寻找闪耀人性光辉的细节&孔祥武(2010年10月11日) 142

10.好稿是磨出来的&李波(2010年10月11日) 146

11.我登上了珠峰大本营&孙海涛(2010年11月9日) 149

第六篇 冷静深入求真相 客观准确正视听——如何做好调查性报道 152

1.不敢忘记自己的身份——《如此调水为哪般》采写后记&张志峰(2007年5月31日) 152

2.新闻生产力是这样产生的——从无锡水危机报道看编采互动&汪晓东(2007年7月17日) 154

3.当考验来临的时候——“黑砖窑”事件报道亲历记&鲍丹(2007年8月6日) 157

4.让调查更有深度——《三江源:不考核GDP,考什么?》采写体会&刘鑫焱(2007年12月27日) 160

5.面对敏感的舆情,保持大报的清醒——洛阳烈士陵园“被毁事件”采访始末&曲昌荣(2008年1月28日) 162

6.深入调查,还事实真相!&曹树林 曲昌荣(2008年11月11日) 166

7.在追寻中逼近事实真相——《一栋大楼的变身之迷》的采写体会&申琳(2009年4月30日) 168

8.用客观与公正赢得尊重——南京“徐宝宝事件”采写体会&申琳(2009年11月19日) 172

第七篇 有理有据平众议 善破善立促改进——如何开展舆论监督 180

1.替人民说话必受人民欢迎——《银川:出租车新规定为何起风波》采写前后&杜峻晓(2004年9月2日) 180

2.批评报道如何让被批评方服气?——从“永州市交警支队遭遇评比尴尬”连续报道的编采互动说起&贺广华(2005年6月3日) 183

3.擎起舆论监督的利剑&何勇(2006年4月26日) 186

4.问题报道中的平衡策略&曾华锋(2006年5月18日) 188

5.写出问题担起责——采写《7个水库拦截百公里河流》有感&汪志球(2006年12月12日) 190

6.坚持客观立场 正确引导舆论——“重庆出租车停运事件”报道经过与体会&余继军 侯露露(2009年3月12日) 192

7.那一刻,记者架起沟通的桥梁&朱虹(2009年8月9日) 195

8.把握激情与理性的尺度——“特岗教师”欠薪连续报道采写体会&吴齐强(2010年1月18日) 199

9.起于喧嚣止于理性——“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系列报道回顾&赵鹏(2010年7月23日) 202

10.追寻关键事实 把握报道分寸——参与“紫金矿业污染事件”报道的一些体会&余荣华(2010年7月23日) 205

11.监督报道“秤”出了什么?&朱磊(2010年9月16日) 208

第八篇 及时准确抢现场 冷静思考挖纵深——如何报道突发事件 212

1.紧逼盯人抢出来的新闻——《重庆川东北一矿井发生天然气“井喷”》采写经过&范伟国(2004年2月24日) 212

2.突发事件试身手——回味陈家山矿难报道&王乐文(2005年4月28日) 214

3.暴风雨中的坚守&江宝章(2005年10月13日) 216

4.在感动中前行&田丰(2008年7月1日) 218

5.危险,阻挡不了记者奔赴现场的脚步&杨彦(2008年7月1日) 220

6.面对灾情,记者要像抢险的战士一样&刘裕国(2008年7月9日) 223

7.责任在肩不畏险&王伟健(2008年7月9日) 228

8.雪域高原的一场舆论遭遇战——拉萨“3.14”事件报道回顾及体会&徐锦庚(2008年8月27日) 230

9.“求快”而不“失准”&匡科(2009年1月20日) 233

10.从报网融合谈突发性事件报道&李增辉(2009年1月20日) 237

11.突发事件报道的三重困境和三种考验&曹红涛(2009年1月20日) 239

12.突发新闻报道之“四快”&侯露露(2009年1月20日) 242

13.雪灾报道带来的三点体会&贺勇(2010年2月20日) 245

14.雪灾报道锻炼了我&韩立群(2010年3月3日) 247

15.“跑”赢的一场报道硬仗——新疆抗雪灾系列报道点评&张凤来(2010年3月29日) 249

16.暂忘茶滋味——“玉树抗灾”采访六日记&周东平(2010年4月23日) 251

17.焦急中的坚守&刘鑫焱(2010年6月4日) 254

18.责任,让我们奋然前行——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采访体会&王乐文(2010年8月26日) 257

19.重大突发事件中的深度报道&龚达发(2010年10月27日) 260

第九篇 深入一线不缺席 精心策划叫得响——如何做好重大主题报道 268

1.怎样把《经典中国》写得更好些&钱江(2004年9月24日) 268

2.在打磨重点稿中锻炼提高——采写《经典中国》“重庆篇”有感&崔佳(2004年10月8日) 270

3.“小分队”也能发挥“主力兵团”作用&郑少忠(2005年9月21日) 272

4.既当指挥员 又当服务员——组织《社会公德》栏目报道小结&施娟(2006年2月24日) 274

5.把握新闻的“虚”与“实”——采写《潮起北部湾》体会&李红梅(2006年8月11日) 276

6.驻站记者要善于抓住重大问题——《福建全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采写体会&蔡小伟 赵鹏(2007年3月16日) 278

7.好东西要捂——《一湖清水向长江》采访随感&贺广华(2007年12月19日) 280

8.处处留心皆新闻&胡洪江(2009年3月23日) 283

9.“西部采访,让我们补上了一课”&谢卫群(2009年11月4日) 286

10.一次别具意义的采访&王建新(2009年11月4日) 289

11.有幸两次参加国庆报道——参加国庆60周年庆典报道的点滴感受&赖仁琼(2009年11月9日) 294

12.三赴“灾区”,在感动中成长&孔样武(2010年2月12日) 296

13.不断发掘灾区新闻这块“富矿”&魏贺(2010年2月12日) 298

14.抓拍两会上最动人的表情&贺勇(2010年3月25日) 300

15.扬长避短跑两会&彭波(2010年3月25日) 303

16.代表为民代言 记者为民立言&刘文波(2010年3月25日) 305

17.感受玉树新生&禹伟良 颜珂(2010年8月2日) 308

18.很累,也很幸福&钱伟(2011年3月21日) 311

19.“四勤”跑两会&赵梓斌(2011年3月21日) 314

20.永远保持着饥饿感&冀业(2011年3月21日) 317

21.让体验贯穿整个活动&罗昌爱(2011年6月14日) 319

22.报道“追寻”,体验并记录着&刘志强(2011年6月14日) 321

第十篇 求索应有过人处 国脉民瘼最关情——如何做有思想的新闻人 324

1.我写“驻站手记”&刘成友(2004年4月1日) 324

2.责任与热情&辛阳(2004年6月7日) 326

3.学然后知不足&周志忠(2004年7月1日) 328

4.软新闻硬新闻都是新闻&万秀斌(2004年12月12日) 330

5.必须重视和发掘稿件源头的潜力——两篇独家新闻采写后记&郑德刚(2006年1月9日) 333

6.培养“拨云见日”的能力——对人民日报驻站记者职业特点的点滴思考&宣宇才(2008年4月22日) 335

7.从“爬格子”到“趴桌子”——从记者到编辑的点滴感受&宋光茂(2008年12月3日) 339

8.珍重,并期待再相逢&郑盛丰(2010年8月7日) 341

9.把文章写在大地上&王方杰(2010年8月8日) 343

10.不放过一处疑点——编辑室值班一月感悟&卞民德(2010年9月13日) 346

11.坚守也是一种魅力&王楚(2010年12月15日) 348

12.先有热爱,后有新闻&王汉超(2011年8月15日) 350

跋 思想的劳动是美丽的&米博华 352

编后记 35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