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韩锦生等主编
- 出 版 社: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810410067
- 页数:462 页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1
一、哲学 1
二、哲学基本问题 4
三、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15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15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 20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27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 27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32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35
第一节 物质 35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物质观 35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6
三、物质和物质形态 38
第二节 运动 40
一、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方式 40
二、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43
三、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46
四、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47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 50
一、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50
二、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51
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53
第四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55
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55
二、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56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重要意义 59
第三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60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 60
一、意识产生的自然前提 60
二、意识产生的社会基础 63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 67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67
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69
三、意识和思维模拟 71
第三节 意识的作用 75
一、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 75
二、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 78
第四章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81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81
一、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81
二、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84
三、辩证联系观点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85
第二节 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87
一、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 87
二、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 89
三、发展和新生事物的不可战胜性 92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95
一、两种发展观的对立 95
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97
三、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 100
第五章 对立统一规律 105
第一节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05
一、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05
二、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108
第二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12
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112
二、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115
第三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19
一、矛盾的普遍性 119
二、矛盾的特殊性 121
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27
第六章 质量互变规律 131
第一节 质、量、度 131
一、质 131
二、量 133
三、度 134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36
一、量变和质变 136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37
第三节 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140
一、质量互变的普遍性 140
二、量变、质变的复杂性 142
第七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149
第一节 肯定和否定 149
一、事物自身运动中的肯定和否定 149
二、辩证的否定 152
三、唯物辩证法否定观的意义 154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 155
一、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155
二、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波浪式或螺旋式上升运动 157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重要意义 159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60
一、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160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表现形式的特殊性 163
三、掌握否定之否定特殊性的重要意义 164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诸范畴 166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166
一、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166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67
三、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169
四、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171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172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172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72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176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177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177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80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182
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 183
一、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183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系关系 184
三、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187
第五节 现象和本质 189
一、现象和本质的含义 189
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190
三、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193
第九章 认识和实践 195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95
一、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对立 195
二、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 197
三、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区别 199
四、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201
第二节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作用 205
一、实践的特点和形式 205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207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210
一、由实践到认识 210
二、由认识到实践 214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216
第四节 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219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219
二、归纳和演绎 220
三、分析和综合 221
四、抽象和具体 223
第十章 真理 226
第一节 客观真理 226
一、真理 230
二、真理和谬误 234
第二节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234
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含义 234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235
第三节 实践在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中的作用 240
一、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40
二、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的关系 244
第四节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 246
一、认识论和思想路线的一致性 246
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47
第十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 250
第一节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50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50
二、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252
三、历史唯心主义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根源 255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 256
一、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社会条件 256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及其意义 261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 264
第三节 人类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 267
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对立统一 267
二、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272
三、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274
第四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78
一、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78
二、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80
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83
第十二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286
第一节 生产力、生产关系 286
一、生产力 286
二、生产关系 294
第二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98
一、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 298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299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304
第三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305
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05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意义 308
第十三章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311
第一节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 311
一、经济基础 311
二、上层建筑 314
三、社会形态 318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20
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320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326
第三节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328
一、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28
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意义 330
第十四章 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性 332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内在动力 332
一、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 332
二、社会形态的历史发展 335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37
第二节 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344
一、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 344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选择性 346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的统一 349
第三节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52
一、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 352
二、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 353
三、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357
第十五章 阶级、国家和社会革命 361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361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361
二、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366
三、阶级分析方法 369
第二节 国家 371
一、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371
二、国家的职能 374
三、国家的类型和形式 376
第三节 社会革命 378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378
二、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 381
三、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 382
第四节 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385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 385
二、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 347
三、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389
第十六章 社会意识 392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392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92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395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构成 401
一、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401
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404
三、社会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406
第三节 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 407
一、意识形态诸形式的特点和作用 407
二、意识形态诸形式的关系 414
第十七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417
第一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417
一、历史唯心主义英雄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的对立 417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20
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 423
四、人民群众创造力量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424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425
一、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个人 425
二、历史人物的历史性特征 427
三、无产阶级领袖及其作用 431
第三节 个人和群众的关系 433
一、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433
二、无产阶级领袖和群众的关系 438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440
第十八章 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444
第一节 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的发展 444
一、社会前进发展的总趋势 444
二、社会文明的发展 447
第二节 人类的解放 450
一、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 450
二、人的全面发展 453
三、人类解放是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 457
四、共产主义与人类解放 458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第一性原理方法及应用》李青坤著 2019
- 《计算机组成原理解题参考 第7版》张基温 2017
- 《幸福的哲学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 3》周国平 2019
- 《高等院校保险学专业系列教材 保险学原理与实务》林佳依责任编辑;(中国)牟晓伟,李彤宇 2019
- 《刑法归责原理的规范化展开》陈璇著 2019
- 《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第2版 视频版》郑红,倪嘉波,刘亨荣编;陈冬梅责编 2020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庄友谊 2020
- 《通信电子电路原理及仿真设计》叶建芳 2019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问题探幽》陈冬生,王枫桥责编 2019
- 《断陷湖盆比较沉积学与油气储层》赵永胜等著 1996
- 《高考快速作文指导》张吉武,鲍志伸主编 2002
-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杨淑芝主编 2008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二编 16》王强主编 2017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黄遵宪集 4》陈铮主编 2019
- 《孙诒让集 1》丁进主编 2016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激光加工实训技能指导理实一体化教程 下》王秀军,徐永红主编;刘波,刘克生副主编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