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哲学史  两汉魏晋南北朝卷  与世界哲学对话及重估一切价值的创造转化
中国哲学史  两汉魏晋南北朝卷  与世界哲学对话及重估一切价值的创造转化

中国哲学史 两汉魏晋南北朝卷 与世界哲学对话及重估一切价值的创造转化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欧崇敬著
  • 出 版 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02
  • ISBN:9570420421
  • 页数:439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史 两汉魏晋南北朝卷 与世界哲学对话及重估一切价值的创造转化》目录

一、〔导论篇〕:中国哲学史的第二个时代,以及两汉到明清的文明史观 1

二、〔道家篇〕:从黄老道家到魏晋玄学与重玄学学派的开端 51

〈前言〉 53

第一节 《淮南子》的文明哲学与创造转化 55

〈结论〉 71

第二节 《阴符经》的创造转化与历史地位 72

第三节 《河上公注老》与严遵的《道德指归》 75

(一)《河上公注老》对后代道教的影响力 75

(二)《道德指归》 77

第四节 玄学的各时期发展:新道家玄学的二百年历史进程 79

(一)〈正始玄学〉 79

(二)〈竹林玄学〉到〈东晋玄学〉 81

第五节 何晏:玄学·魏晋新道家的首位先驱 83

第六节 王弼的〔贵无〕玄学理论 86

第七节 向秀、裴頠与杨泉、欧阳建的玄学思想 92

(一)〈向秀〉的「逍遥与自生」论及其从〔贵无〕走向〔崇有〕的过渡性地位 92

(二)〈裴頠〉的「崇有论述」与玄学第二时期主题 97

(三)杨泉〈物理论〉的科学思考与玄学的批判 99

(四)〈欧阳建〉的「言尽意论」 101

第八节 郭象:崇有玄学的高峰与《庄子》误读转化者 103

第九节 孙盛、罗含、戴逵、郑鲜之的〔神形问题〕 109

第十节 张湛《列子注》与《刘子》的创造转化叙述 113

(一)〈张湛〉 113

(二)《刘子》一书的道家思想 114

第十一节 重玄学家与《内观经》、《升玄内教经》到《无上秘要》的重玄思想 118

(一)重玄学家的「玄之又玄」脉络的《老子》注解与《升玄内教经》 118

(二)〈内观经〉的创造转化与其他相关于重玄学经典的简述 122

(三)《无上秘要》的重玄思想 126

三、〔儒家篇〕:经学的儒家时代 129

〈前言〉 131

第一节 陆贾的《新语》作为汉代第一位儒门哲人的文本解读 131

第二节 汉初的第二位儒门哲学家:贾谊的政治哲学《新书》与《贾长沙集》 135

第三节 董仲舒在汉代的首次儒家创造转化成就:一个影响中国二千年的新儒家建国文明哲学 139

(一)〔思想大要〕 139

(二)〔董仲舒的思想体系〕 142

第四节 韩婴《韩诗外传》与刘向《新序》、《说苑》的哲学价值 150

(一)韩婴 150

(二)刘向的《新序》与《说苑》及其图书分类的成就 152

第五节 《礼记》与《大戴礼记》的社会存有论与创造转化 155

(一)〈前言〉 155

(二)《大戴礼记》的哲学人类学创造转化 156

(三)《礼记》的哲学创造转化 160

第六节 《盐铁论》会议的知识论战:反自由主义、反科学哲学、中央计画经济的抬头 163

第七节 西汉儒家经学的发展与士族垄断集团形成:〔一个非理性结构形成的关键时代〕 167

第八节 桓谭与王充 178

(一)桓谭「形神问题」与「反神祕主张」的哲学主张者 178

(二) 王充:经验主张与无神论的启蒙式儒学论述 180

第九节 扬雄的新儒学体系 184

第十节 东汉经学与《白虎通》 189

(一)王莽时期与东汉初期经学 189

(二)《白虎通》会议 191

(三) 东汉后期经学 192

第十一节 王符、仲长统、何休、荀悦、徐干的治世思想 194

(一)王符 194

(二) 仲长统的《昌言》 195

(三) 何休:今文经学的《公羊传解诂》 196

(四) 荀悦的《申鉴》 196

(五) 徐干《中论》 198

第十二节 《纬书》与「谶纬」的时代与哲学转向道教神学的关键 200

第十三节 汉末魏晋南北朝的经学发展 205

第十四节 何承天〈达性论〉、〈报应论〉与范缜〈神灭论〉及其时代各家的形神问题争论 210

四、〔易学篇〕:象数易学的创造转化并与世界哲学对话 213

第一节 第二个八百年中的易学三百年历程 215

第二节 两汉象数易学的创造转化?意识构造的解明:讯号在意识中的两端性与端点性 221

第三节 自两汉《易》而展开的存有学三进路说明:儒门易、象数易诸家方法学成就的中国存有图像与构造分析:中国科学理论构造成立基础的后设说明 237

第四节 象数存有学的表述与「无镜哲学」:处于「哲学与自然之镜」后的存有学世界对话与价值重估 248

五、〔农学、律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篇〕:创造转化的论述 257

第一节 中国时代的科学发展及其哲学观念 259

(一)前言 259

(二)两汉科学发展的历史叙述 260

第二节 《黄帝内经》的创造转化:道家理论的医学应用创造者 264

第三节 《黄帝内经》的创造转化 270

(一)《灵枢经》 270

(二)《素问经》 272

六、〔道教篇〕:道教哲学基础构成的时代 277

〈前言〉 279

第一节 《参同契》气学与内丹的典范地位 281

第二节 《太平经》的宗教哲学 286

第三节 《老子想尔注》的宗教哲学及其创造转化 293

第四节 《黄庭内外景经》与魏华存及「上清经派」:中国「内在知觉现象学」的创立与建构:并论同时期兴起的「灵宝经派」及葛玄 299

(一)历史叙述 299

(二)《黄庭内外景经》的创造转化 306

第五节 《抱朴子》的内容及其创造转化的哲学表现 309

(一)历史叙述:葛洪与丹鼎道派的丹道理论 309

(二)《抱朴子》的创造转化 314

第六节 《养性延命录》与陶弘景的上清派及茅山派 316

(一)历史叙述 316

(二)《养性延命录》的创造转化 319

七、〔佛学篇〕:译经基础构成与创造力养成的阶段 323

第一节 东汉明帝到东晋中期:安世高到竺法护的佛学第一阶段译经过程 325

(一)〈前言〉 325

(二)从东汉末年安世高到三国时期 326

(三)两晋的译经与佛教发展到鸠摩罗什的译经前 328

第二节 自鸠摩罗什到〔净土宗、三论宗、涅槃宗、真谛译经、《起信论》、成实宗、毗昙宗、地论宗、摄论宗〕 332

(一)鸠摩罗什与僧肇、慧远 332

(二)《华严经》与《涅槃经》的译介与南北朝佛教 333

(三)《大乘起信论》的全新中国式佛教时代及其创造转化:一个旧佛学时代的结束与一个新佛教哲学时代的开始 348

第三节 反省两晋南北朝影响中国佛学建构的主要经典与原创的中国佛教哲学源头 354

(一)经典反省与〔道生哲学的转化〕及「中国佛学中心议题的发展」 354

(二)《涅槃经》、《般若经》、《中论》与竺道生哲学的转化叙述 357

(三)《法华经》、《华严经》、《起信论》、《楞伽经》、《金刚经》的中国佛学原创建构历程之地位 366

(四)其他重要印度「论」著的流传;《摄大乘论》、《十地经论》 373

八、〔美学篇〕:中国美学理论的基础形构时代 377

第一节 中国美学的初期:〔从战国末到东汉末〕 379

(一)前言 379

(二)〔〈洞箫赋〉、〈长笛赋〉及二篇〈筝赋〉、〈弹琴赋〉〕等六赋的美学思想。 381

(三)〔结语〕 386

第二节 魏晋时期的美学理论 387

一、建安时期:曹丕《典论·论文》与刘卲《人物志》 387

(一)前言 387

(二)《典论·论文》 388

(三)刘卲《人物志》:「主体性知觉现象描述理论」的创造转化者 389

二、正始与玄学的关键人物与美学的代表哲学家 395

(一)前言 395

(二)阮籍《阮嗣宗集》中的庄子学美学理论创造转化表现 395

(三)嵇康〈琴赋〉与〈声无哀乐论〉的道家新音乐哲学建构 400

三、两晋的美学理论及书法、绘画理论 405

(一)前言 405

(二)陆机的〈文赋〉 406

(三)陶渊明的美学意境 407

(四)西晋的书法与绘画的美学理论 409

四、南北朝的美学与艺术理论 411

(一)文学理论与文艺美学的几个流派 411

(二)《文心雕龙》的创造转化 414

(三)《诗品》的转化与价值 415

(四)魏晋南北朝的绘画理论:〔顾恺之、宗炳、王微、谢赫、姚最〕等五位画论者 417

(五)南朝的〔画法论〕:王僧虔〈书赋〉、袁昂〈古今书评〉、庾肩吾〈书品〉 419

参考书目 4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