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地质学基础  下  物探系各专业用
地质学基础  下  物探系各专业用

地质学基础 下 物探系各专业用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叶俊林,李明敏,谢德凡合编
  • 出 版 社:武汉地质学院教材科
  • 出版年份:1984
  • ISBN:
  • 页数:273 页
图书介绍:
《地质学基础 下 物探系各专业用》目录

第四篇 地史 1

第十八章 古生物基础 1

第一节 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1

一、古生物学的目的和研究对象 1

二、生物与环境 1

三、生物进化的不可逆性 3

四、古生物学资料的利用 4

第二节 古生物的分类 5

一、古无脊椎动物 6

二、古脊椎动物 10

三、古植物 14

第十九章 地史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19

第一节 地层系统与地质年代 19

一、地层的概念 19

二、地层划分对比的根据 19

三、地层单位及地层表 23

第二节 岩相古地理分析 24

一、沉积相和相分析 24

二、主要的沉积环境类型及其沉积物 26

三、岩相古地理图 29

第三节 历史构造分析 29

一、历史构造的分析方法 29

二、稳定地区和活动地区的概念 31

第二十章 中国地史概况 34

第一节 前古生代 34

一、前古生代的地史特点及研究方法 34

二、前古生代的划分 35

三、华北地区的太古界、元古界及震旦系 35

四、华南地区的元古界及震旦系 40

五、前古生界中的矿产 42

第二节 早古生代 44

一、早古生代的生物界 44

二、中国东部的寒武系 46

三、中国东部的奥陶系 49

四、中国东部的志留系 53

五、早古生代地壳运动小结 56

六、早古生代的矿产 59

第三节 晚古生代 59

一、晚古生代的生物界 59

二、中国东部的泥盆系 63

三、中国东部的石炭系 66

四、中国东部的二叠系 69

五、晚古生代地壳运动小结 74

六、晚古生代的矿产 78

第四节 中生代 80

一、中生代的生物界 80

二、中国东部的三叠系 82

三、中国东部的侏罗系 86

四、中国东部的白垩系 89

五、中生代地壳运动小结 94

六、中生代的矿产 100

第五节 新生代 100

一、新生代的生物界 101

二、中国东部的第三系 102

三、中国东部的第四系 106

四、新生代地壳运动小结 109

五、新生代的矿产 109

第五篇 构造地质 111

第二十一章 岩层产状及地层接触关系 111

第一节 岩层的产状 111

一、岩层的原始产状 111

二、水平岩层 112

三、倾斜岩层 113

第二节 地形地质图的概念 118

第三节 地层的接触关系 118

一、地层及地层接触关系的概念 118

二、整合与不整合的概念 118

三、不整合的类型 119

四、不整合的观察与研究 120

第二十二章 岩石变形的力学基础 125

第一节 应力的概念 125

一、外力、内力与应力 125

二、应力分析 127

第二节 岩石变形分析 128

一、变形的形式和类型 128

二、岩石变形的阶段 129

第三节 岩石变形与应力的关系 131

一、应变椭球体的概念 131

二、应变椭球体在构造分析中的应用 133

第四节 影响岩石变形的因素 134

一、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内在因素 134

二、影响岩石变形的外界因素 134

第五节 构造应力场的概念 134

第二十三章 褶皱构造 135

第一节 褶皱的基本概念 135

一、褶皱的概念 135

二、褶皱的几何要素 136

第二节 褶皱的分类 136

一、褶皱的产状分类 136

二、褶皱的形态分类 139

三、褶皱岩层厚度变化的分类 141

四、褶皱的组合形态及其特征 143

第三节 褶皱的形成机制 145

一、纵弯褶皱作用 145

二、横弯褶皱作用 146

三、其它因素对褶皱作用的影响 146

第四节 褶皱的识别与研究 148

一、研究褶皱的意义 148

二、褶皱的认识和研究 150

第二十四章 断裂构造 157

第一节 节理 157

一、节理分类概述 157

二、构造节理的几何分类 158

三、构造节理的特征 158

四、节理与褶皱和断层的关系 161

五、节理的野外观测和资料整理 163

第二节 断层的几何要素 164

第三节 断层的分类 166

一、断层的形态分类 166

二、断层的组合类型 169

第四节 深大断裂 172

第五节 断层与褶皱的关系 173

一、在区域水平挤压作用下褶皱与断层的关系 173

二、在区域垂直运动作用下褶皱与断层的关系 175

三、在区域引张力作用下褶皱与断层的关系 175

第六节 断层的野外观测和研究 176

一、野外观测断层的内容 176

二、断层存在的标志和断层性质的判定 176

三、断层形成时代的确定 183

第七节 研究断裂构造的意义及物探方法的应用实例 184

一、断裂构造与矿产的关系 184

二、断裂构造与地震的关系 185

三、断裂研究中物探方法的应用 187

第二十五章 岩浆岩体构造 190

第一节 侵入体的原生构造 190

一、侵入体的原生流动构造 190

二、侵入体的原生破裂构造 192

第二节 火山岩的原生构造 193

一、火山岩的层状构造 193

二、火山岩的原生破裂构造 194

三、火山构造 195

四、恢复古火山机构的方法 196

第三节 侵入体接触关系的研究 197

一、侵入接触 197

二、沉积接触 197

三、断层接触 198

第四节 侵入体形态的恢复和剥蚀深度的确定 198

一、确定侵入体的边界 198

二、侵入体接触面产状的测定 198

三、顶棚围岩特征的研究 199

四、岩相带分布特征的研究 199

第五节 侵入体时代的确定 200

一、同位素地质年龄法 200

二、地质年代法 200

第二十六章 变质岩区构造 202

第一节 变质岩区构造的主要特征 202

第二节 变质岩区的小型构造 203

一、流劈理和片理 203

二、破劈理 203

三、折劈理 203

四、线理 203

五、香肠构造和构造凸镜体 204

第三节 构造置换作用与迭加褶皱的识别 205

一、构造置换作用 205

二、迭加褶皱的概念 205

三、迭加褶皱的识别 206

第四节 变质岩区地层层序的恢复 208

一、识别原岩层理 208

二、根据面理与层理的关系 209

第五节 变质岩区断层的识别 210

第二十七章 中国大地构造学说简介 212

第一节 地质力学 212

一、概述 212

二、构造体系的概念和特点 213

三、构造体系的类型和构造型式 213

四、巨型纬向构造体系 214

五、经向构造体系 216

六、扭动构造体系 217

第二节 多旋回构造学说 221

一、对活动带和稳定区的新认识 221

二、多旋回构造的概念 223

三、中国构造旋回的划分 224

四、中国主要构造单元的划分 225

第三节 中国板块构造研究 229

一、大陆上划分板块构造的依据 229

二、亚洲古板块构造的划分 229

三、显生宙中国板块构造演化简况 231

附录三 地史实习指导书 233

附录四 构造地质实习指导书 254

主要参改文献 27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