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分册 增订本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霞珍,金光亮主编;邱幸凡,李妙珠副主编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37710333
- 页数:133 页
第一章 绪论 1
1.《内经》理论体系的建立,对中医学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1
2.为什么历代医家称《内经》为“医家之宗”? 1
3.对《内经》汇集编纂成书的时代有哪些不同的看法?你认为哪种看法比较合理?为什么? 1
4.《黄帝内经》的真正作者是黄帝吗?如果不是,为什么书名冠以“黄帝”二字? 1
5.从《内经》的内容反映出《内经》以前还有哪些医学著作? 2
6.书名《内经》的含义是什么? 2
7.《内经》包括哪两部分?共有多少篇? 2
8.《素问》一名的含义有哪些主要不同解释?你认为哪种解释较好,为什么? 2
9.《灵枢》书名的含义有哪些主要不同的解释?你认为哪种解释较好? 2
10.《素问》之名始于何时?有什么根据? 3
11.明确提出《内经》是《素问》和《灵枢》两书的总称,是什么时代?何人何书? 3
12.现代通用的《素问》本是否即原始的《素问》本? 3
13.《灵枢经》曾用过哪些书名?是何时何人更名为《灵枢》的? 3
14.现在通行的《灵枢经》是何时何人增修刊行的? 3
15.《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建立在哪些客观基础之上的? 3
16.何时何书何人首先提出“精气”说的? 3
17.历史上首先提出“元气”学说的是何时何人何书?元气与精气在本质上有何异同? 4
18.古代哲学“精气”说提出后,对中医学有什么影响? 4
19.《内经》理论的生命对立统一观是受古代的什么哲学思想影响的?试从生理病理方面说明。 4
20.为什么说人的生命活动过程,就是人体阴阳对立两方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地取得统一的过程? 4
21.《内经》是如何用阴阳对立统一失常来解释病理变化的? 5
22.《内经》提出的基本治疗原则和最终目的是什么? 5
23.从哪些方面可以说明人与自然的统一整体关系? 5
24.举例说明四时自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5
25.举例说明疾病与四时气候的关系。 5
26.为什么说“运动变化”是《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学术观点之一? 5
27.《内经》是如何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认识自然的? 6
28.切脉能诊病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6
29.为什么说“辨证论治”能反映出《内经》理论体系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观点? 6
30.如何理解《内经》“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现? 6
31.《内经》“四时五脏阴阳”的理论是根据什么观点建立的?它反映了些什么? 6
32.《内经》“四时五脏阴阳”的整体观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的? 6
33.五脏系统的具体结构层次如何? 7
34.五脏系统相互之间如何‘联系?运用什么理论加以阐明? 7
35.什么叫“四时阴阳”?它与气候变化有什么关系? 7
36.《内经》是如何阐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系统与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的相收受通应关系的? 7
37.为什么说“四时五脏阴阳”理论反映出生命活动与自然变化节律的同步性? 8
38.根据教学大纲,谈谈学习《内经》的目的要求是什么? 8
39.为什么在学习《内经》时,首先要利用工具书,读通原文? 8
40.学好《内经》首先要掌握的问题是什么? 8
41.在学习过程中,怎样才能掌握住《内经》理论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原则? 8
42.最早用分类方法研究《内经》的是何时何人何书?分类最全面的是何时何人何书? 8
43.现存最接近远古《内经》的是何书?是何时何人从何国影印回国的? 8
44.王冰对《内经》的注释有何特点和成就? 9
45.运气学说的七篇大论源出于何处?是何时何人补入《内经》的? 9
46.后世对马莳的《注证发微》如何评价? 9
47.《类经》的注释有何优点? 9
48.什么叫《素问遗篇》?伪出的遗篇是何时何人的何书上出现的? 9
49.张隐庵的《素问集注》、《灵枢集注》有何优点?为什么称谓“集证”? 9
50.《内经吴注》是何时何人注的?主要特点是哪些? 10
51.《素问识》和《灵枢识》是何人所著?有什么特点? 10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10
1.阴阳对立统一观念最早见于哪一本书?它是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对立统一观念的? 10
2.《易经》的阴阳对立观念是如何产生的? 10
3.阴阳学说的形成大约在什么时代?可从哪些记载中反映出“阴阳学说”已经形成? 10
4.阴阳学说被运用到中医学中,主要用以说明什么问题? 11
5.什么叫“五材说”?最早提出“五行”的文献是什么? 11
6.为什么说原始五行说肇始于古代的治理洪水? 11
7.为什么说“五行生胜”说的提出标志着五行学说的形成?“五行生胜”是何时何人提出的? 11
8.什么叫“五德终始论”?它和中医学的五行学说有何异同? 1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12
9.篇名“阴阳应象”的含义是什么? 12
10.为什么说“阴阳”是“天地之道”?为什么称它是“神明之府”? 12
11.“治病必求其本”的“本”,指的是什么? 12
12.你是如何理解“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的含义的? 12
13.“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的含义是什么? 12
14.试解释“反作”和“逆从”的含义。 13
15.试结合临床分析“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的病理。 13
16.“雨出地气,云出天气”的自然界现象,在人体生理上如何体现? 13
17.“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与阳升阴降的特性是否矛盾? 13
18.“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病之逆从也”一节原文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13
19.试解释“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腑”中清阳与浊阴的不同含义。 13
20.“阳为气,阴为味”的本义是什么? 14
21.试根据“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一节经文说明味、形、气、精之间的转化关系。 14
22.试分析本篇中关于药食气味厚薄的阴阳分类,并举例加以分析。 14
23.“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的含义是什么?后世有何发挥? 14
24.“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15
25.气味厚薄的“气味”与中药学中的四气五味含义相同吗? 15
26.“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的含义是什么?后世是如何发挥的? 15
27.“重寒则热,重热则寒”与真假寒热证是否相同?如何区别? 15
28.“重寒则热,重热则寒”的“重”字有哪二种解释? 16
29.对于“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你是如何理解的? 16
30.“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有何临床意义? 16
31.“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对后世有何影响? 16
32.“风胜则动”应如何解释最为确切?有何意义? 16
33.如何正确理解“热胜则肿”?它与上文“形伤肿”意义相同否? 16
34.试解释“濡泄”的病因、病机及治则。 16
35.试用“在天为气,在地成形”的观点解释本篇中的“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的含义。 16
36.怎样理解“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17
37.“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句中之“阴”、“阳”应如何解释? 17
38.“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对养生有何指导意义? 17
39.试结合上下文说明“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的含义。 17
40.“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在本文中如何解释? 17
41.“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对后世学术发展有何影响? 17
42.“春伤于风”为什么会“夏生飧泄”?临床如何治疗? 18
43.“夏伤于暑,秋为疟”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18
44.“秋伤于湿”为何“冬生咳嗽”? 18
45.“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生咳嗽”一段论述,对发病学说有何影响? 18
46.本篇提出的有关“阳升阴降”的理论,对治疗学的发展有何意义? 18
47.本篇中有关味、形、气、精、化相互转化关系的论述,说明了什么道理? 18
48.试解释“论理”、“列别”、“端络”、“会通”四个词的含义。 18
49.怎样理解“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的含义? 18
50.如何理解“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一节经文的意义? 19
51.解释“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一段经文,并说明其理论价值。 19
52.阐明本篇中五志太过则自伤,以及情志相胜的规律。 19
53.阐明本篇中五气太过则自伤,以及五气相胜的规律。 19
54.阐明本篇五味太过则自伤,以及五味相胜的规律。 19
55.本篇将五音与人体五脏等相配,在中医学上有什么意义? 19
56.试述本篇五变动的发病机理及其与五脏的关系。 20
57.试用形气转化理论解释本篇“风生木”、“热生火”、“湿生土”、“燥生金”、“寒生水”的含义。 20
58.“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的含义是什么? 20
59.“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的含义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0
60.怎样理解“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的道理? 20
61.试解释“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一节经文的含义? 20
62.本篇所勾画出的“四时五脏阴阳”的系统结构,反映出《内经》理论体系中的哪些学术观点? 21
63.阳胜病“能冬不能夏”,阴胜病“能夏不能冬”的论点应如何理解?反映了什么学术观点? 21
64.试述“阳胜病”、“阴胜病”的症状特点。 21
65.“能冬不能夏”、“病之形能也”中的“能”字各作何解释? 21
66.本篇提出不知调阴阳“则早衰之节也”,对指导养生有何意义? 21
67.何为“阴痿”? 21
68.结合上下文,理解本篇中“智者察同,愚者察异”的含义。 21
69.怎样理解“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的道理? 22
70.“天有精,地有形”的含义是什么? 22
71.怎样理解“惟圣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的含义?它对指导养生有何意义? 22
72.“谷气通于脾”的“谷气”指什么?此与“饮食入六腑”是否矛盾? 22
73.“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中的“阳之汗”、“阳之气”含义是什么? 22
74.“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这句经文阐明了什么观点? 22
75.“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治五脏者死半生也”这节经文阐明了哪些理论原则? 23
76.“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与上文的“天气通于肺”有无矛盾? 23
77.“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而上文言“谷气通于脾”者应如何理解? 23
78.“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与上文“地气通于嗌”应如何联系理解? 23
79.“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针刺治疗原则,如何在临床上运用? 23
80.何为“缪刺”?结合经文加以解释。 23
81.如何理解“以我知彼”的诊病原则? 23
82.“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24
83.试结合临床解释“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的意义。 24
84.结合临床解释“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的含义。 24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24
85.“天有八风,经有五风”,这里的“八风”、“五风”各指什么? 24
86.本篇的“邪气发病”含义是什么? 25
87.如何理解“得四时之胜”? 25
88.试述本篇四时八风之邪所伤五脏的一般规律。 25
89.本篇提出的四时不同邪气发病部位也各不相同,体现了什么观点? 25
90.上文说“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为什么下文又说“冬气者,病在四支”? 25
91.“夏气者,病在藏”的含义是什么? 25
92.阐明四时的多发病及其机理。 25
93.你对“冬不按跷,春不鼽衄,……冬不病痹厥”是如何理解的? 26
94.本篇的昼夜阴阳是根据什么原理划分的? 26
95.“夫言人之阴阳,……故以应天之阴阳也”有何重要意义? 26
96.试述五脏各自的阴阳属性。 26
97.“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句中的“收受”含义是什么? 26
98.本篇将五星(五大行星)与五行五脏系统联系起来,有何意义? 26
99.本篇将五畜、五谷分别归属于五脏系统,有何意义? 27
100.本篇中五脏各有其对应的数,如肝“其数八”,试解释这些数字的来历和含义。 27
101.为什么说脾为“阴中之至阴”? 27
102.本篇关于五脏阴阳属性的归属有何临床意义? 27
103.“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是谓得道”这段经文有何临床意义? 27
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28
104.“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然其要一也”句中“一”的含义是什么? 28
105.“天覆地载,……命曰阴中之阳”句中的“阴中之阴”和“阴中之阳”的含义是什么? 28
106.怎样理解“阳予之正,阴为之主”的含义? 28
107.解释“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的含义。 28
第三章 藏象学说 28
108.什么叫藏象、藏象学说?它有什么特点? 28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29
109.据《素问·六节藏象论》,说明藏象的概念。 29
110.什么叫“六节”?本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9
111.为什么说“心者,生之本”? 29
112.为什么说“肺者,气之本,魄之处”? 29
113.什么叫“主蛰”?为什么肾是“封藏之本”? 29
114.什么叫“罢极之本”?为什么肝为“罢极之本”? 29
115.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在生理功能方面有什么共同点? 29
116.心、肺、肾、肝太少阴阳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举例说明。 30
117.“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其含义是什么? 30
118.“其华在面”指的是什么?在诊断上有何意义? 30
119.“其充在脉”的含义如何?在诊断占有何意义? 30
120.“其华在毛,其充在皮”的含义为何?在诊断上有何意义? 30
121.“其华在发,其充在骨”的含义为何?在诊断上有何意义? 30
122.“其华在爪,其充在筋”的含义为何?在诊断上有何意义? 30
123.“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的含义为何?在诊断上有何意义? 31
124.“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有哪些解释? 31
125.《素问·六节藏象论》关于五脏的内容说明了什么?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举例说明。 31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31
126.本篇所说的“十二藏”、“相使”的含义是什么? 31
127.本篇中“官”字的含义是什么? 32
128.什么叫治节?为什么肺主治节? 32
129.什么叫谋虑?怎样说明肝主谋虑的功能? 32
130.“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的含义是什么? 32
131.“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在生理上说明了什么? 32
132.何谓决断?决断在生理和病理方面有何意义? 32
133.膻中指的是什么?膻中为什么出喜乐? 32
134.什么叫传导、变化?大肠的传导作用与哪些脏腑有关? 33
135.怎样理解小肠的受盛与化物功能? 33
136.什么叫“作强”、“伎巧”?为什么肾主“作强”和“技巧”? 33
137.何谓“决渎”?为什么三焦称决渎之宫? 33
138.怎样理解“藏津液”、“气化则能出焉”? 33
139.“主明则下安”,“主明则十二=宫危”和“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说明了什么? 33
素问·五藏别论第第十一 33
140.什么叫“奇恒之府”?其生理特点是什么? 33
141.五脏和六腑的生理特点有什么不同?胆在脏腑中有什么特点? 34
142.如何理解五脏藏精气的功能? 34
143.“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说明了什么? 34
144.《素问·五脏别论》篇脏腑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4
灵枢·天年第五十四 34
145.怎样理解“人生十岁,其气在下”? 34
146.人生十岁、二十岁、三十岁和四十岁的行动特点各是什么?为什么?对临床气,肾居下焦,故曰其气在下。 34
147.关系人寿天的因素有那些?决定因素是什么? 35
148.什么叫“基”?什么叫“楣”?“基”与“榍”在发育中的意义是什么? 35
149.《灵枢·天年》述胎儿在母体中发育过程是什么?有何临床意义? 35
150.《灵枢·天年》胚胎发生的原理是什么?有何临床意义? 35
151.《天年》以“使道隧以长”为人寿百岁条件之一,其原理是什么? 35
152.什么叫“神”?何谓“得神”?何谓“失神”?其预后如何? 35
153.为什么说胃是五脏六腑之海? 35
154.“五味各走其所喜”对后世医药学有何影响? 35
155.“胃之两焦”的含义是什么? 36
156.如何理解“别出两行”的含义? 36
157.“出三入一”指的是什么? 36
灵枢·海论第三十三 36
158.何谓四海?其输各在何处? 36
159.简述气海为病的病证病机。 36
160.血海有余和不足的病证是什么?其病机各是什么? 36
161.水谷之海有余不足的病证是什么?其病机各是什么? 36
162.“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的含义是什么? 37
163.怎样理解髓海不足的病证及其病机? 37
164.什么叫做“输”?“输’在生理上和治疗上有何意义? 37
灵枢·本输第二 37
165.“少阴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藏”这一段的含义是什么? 37
166.什么叫“中渎之府”?三焦为什么说“是孤之府”? 37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37
167.脾是怎样为胃行其津液的? 37
168.脾病为何会四肢不用呢? 38
169.“阳受之则入六府,阴受之则入五脏”的含义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38
170.太阴病与阳明病有何不同? 38
171.脾与季节的关系是怎样的?“脾不主时”指的是什么? 38
172.据《素问·太阴阳明论》,分析“阳道实,阴道虚”的道理。 38
173.《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为什么?反映了什么学术思想? 38
174.邪犯阴阳入脏腑的症状各是什么? 39
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39
175.依据本篇的内容,说明人体的精气是怎样输布的? 39
176.人体精气的输布与寸口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39
177.“浊气”的含义是怎样的? 39
178.“行气于府”的含义是什么? 39
179.什么叫“毛脉合精”?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39
180.“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说明了什么?对后世的治疗有何影响? 39
181.“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理论后世称作什么?对后世治疗水肿有何指导意义? 40
182.“食气入胃,浊气归心,……以决死生”一段在说明食物入胃后精气的输布的过程中,哪一脏是重要的?为什么? 40
183.如何理解“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 40
184.“生病起于过用”如何理解?在中医发病学上有何意义? 40
185.简析“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的道理。 41
186.简析“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的道理。 41
187.简析“,惊而夺精,汗出于心”的道理。 41
188.简析“疾走恐惧,汗出于肝”的道理。 41
灵枢·脉度第十七 41
189.“五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府不和则留为痈”,其含义是什么?为什么? 41
灵枢·大惑论第八十 42
190.目与五脏有什么内在联系? 42
191.“五藏六府之精气,……后出于项中”这一段对后世眼科有何影响? 42
192.《大惑论》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治疗眼科疾患有何指导意义? 42
193.眼与脑的关系如何? 42
灵枢·决气第三十 42
194.本文所指的精是什么?所指的气是什么?其作用各有哪些? 42
195.什么叫津、液?各具有什么生理功能? 42
196.什么叫做脉?其作用是什么? 42
197.试分析六气脱的病证病机。 43
198.六气的“部主”各为何?与目的关系是怎样的? 43
199.“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的含义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在治疗上有何指导意义? 43
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 43
200.怎样理解“五十而复大会? 43
201.“清者为营,浊者为卫”的“清”与“浊”指的是什么? 43
202.试述卫气运行与人睡眠的关系,有何临床意义。 43
203.如何理解“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44
204.简述“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的含义。 44
205.什么叫“太阴主内”和“太阳主外”? 44
206.什么叫“五十而复大会”?试说明大会的时间和部位。大会说明了什么? 44
207.老年人为什么夜不瞑?少壮之人为什么昼不瞑? 44
208.“卫出于下焦”有几种解释? 44
209.上焦所出的是何种气?怎样输布出去的? 44
210.“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应怎样理解? 45
211.“此气剽悍滑疾,见开而出”的含义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45
212.中焦生成的是什么气?怎样生成的? 45
213.为什么说“血之与气,异名同类”? 45
214.“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意义如何?试从生理、病理和治疗上说明。 45
215.“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就,而渗入焉”说明了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 45
216.“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的含义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45
灵枢·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一 46
217.怎样理解“三焦出气”的含义? 46
218.“其液别为五”之“五”指的是什么?“中热胃缓则为唾”的机理是什么? 46
219.怎样理解“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肾为之主外”的意义? 46
220.“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其“膏”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亏损后可发生哪些病变? 46
221.“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说明了什么?在治疗水肿病方面有何指导意义? 46
灵枢·邪客第七十一 47
222.什么叫“三隧”?其意义如何? 47
223.简述卫气的循行规律。 47
224.怎样理解“卫气者,出其悍气之剽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 47
225.“常从足少阴之分间”的含义是什么? 47
226.营卫之气与宗气的关系是什么? 47
227.本篇所论不瞑证的机理是什么?如何进行治疗? 47
灵枢·本神第八 48
228.刺法为什么必先本于神? 48
229.何为“流淫而不止”、“竭绝而失生”? 48
230.什么叫做神?伤神的原因有哪些?其病证及病理机制是怎样的?预后如何?为什么? 48
231.什么叫做魂?伤魂的原因、病证及病机是怎样的?预后如何?为什么? 48
232.什么叫做魄?伤魄的原因、病证及病机是怎样的?预后如何?为什么? 48
233.什么叫志?伤志的原因、病证和病机是怎样的?预后如何?为什么? 48
234.伤精的原因、病证及病机是怎样的? 48
235.伤神、伤魂、伤魄、伤志以及伤精五种病变在病机和病证方面的共同点有哪些?为什么? 49
236.肝藏血,血舍魂的意义是什么?其虚实病变是怎样的? 49
237.“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的意义和病机各是怎样的? 49
238.“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的意义及病机是怎样的? 49
239.“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的意义和病机是怎样的? 49
240.“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的意义和病机是怎样的? 49
241.依据《灵枢·本神》,试述《内经》情志过激伤五脏的规律。 49
242.试述五脏藏神的理论及其意义。 50
243.据《灵枢·本神》,简述人认知活动的过程。 50
灵枢·本藏第四十七 50
244.试述卫气、血气和志意的作用。 50
245.血气、精神、经脉、卫气、意志等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50
246.“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此人之常平也”一节说明了什么? 50
第四章 经络学说 50
247.什么是经络、经络学说?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50
248.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包括哪些内容? 51
249.什么是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51
250.如何理解“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含义? 51
灵枢·经脉第十 51
251.手太阴经脉主干和分支的起止循行是怎样的? 51
252.肺手太阴经脉的是动、所生病及气实、气虚的证候各如何? 51
253.手阳明经脉的主干、分支的起止循行是怎样的? 52
254.大肠手阳明经脉的是动、所生病及气实、气虚的证候各如何? 52
255.足阳明经脉的主干、分支的起止循行是怎样的? 52
256.胃足阳明经脉的是动、所生病及气实、气虚证候各如何? 52
257.足太阴经脉的主干、分支的起止循行是怎样的? 52
258.脾足太阴经脉是动、所生病证侯如何? 52
259.手少阴经脉的主干、直行、分支的起止循行是怎样的? 53
260.手少阴经脉的是动、所生病证候如何? 53
261.手太阳经脉的主干、分支的起止循行是怎样的? 53
262.小肠手太阳经脉的是动、所生病证候如何? 53
263.足太阳经脉主干、直行、分支的起止循行是怎样的? 53
264.膀胱足太阳经脉的是动、所生病证候如何? 53
265.足少阴经脉的主干、直行、分支的起止循行是怎样的? 53
266.肾足少阴经脉的是动、所生病证候如何? 53
267.手厥阴经脉的主干、分支的起止循行是怎样的? 54
268.心包络手厥阴经脉是动、所生病的证候如何? 54
269.手少阳经脉的主干、分支的起止循行是怎样的? 54
270.三焦手少阳经脉是动、所生病证候如何? 54
271.足少阳经脉的主干、直行、分支的起止循行是怎样的? 54
272.胆足少阳经脉的是动、所生病证候如何? 54
273.足厥阴经脉主干、分支的起止循行是怎样的? 54
274.肝足厥阴经脉的是动、所生病证候如何? 55
275.十二经诸病证的治则是什么? 55
276.如何理解经脉循行中的起、属、络、还、循的含义? 55
277.如何理解经脉循行中的横、行、上、下、出、入的含义? 55
278.如何理解经脉循行中的贯、交、夹、环、却的含义? 55
279.如何理解经脉循行中的过、直、合、抵、别的含义? 55
280.如何理解经脉循行中的系、连、散、屈、加、会的含义? 56
281.为什么说大肠手阳明经脉的所生病在津液? 56
282.为什么说胃足阳明经脉的所生病在血? 56
283.为什么说小肠手太阳经的所生病在液? 56
284.为什么说膀胱足太阳经脉的所生病在筋? 56
285.为什么说三焦手少阳经脉的所生病在气? 56
286.十二经脉中与耳部相关的经脉有哪些经? 56
287.十二经脉在循行中与目相关的有那些经? 57
288.十二经脉在循行中与鼻和舌相关的有哪些经? 57
289.十二经脉在循行中与齿部、缺盆部相关的有哪些经? 57
290.十二经脉在循行中与口唇部、咽喉部相关的有哪些经? 57
291.络脉与经脉的区别何在? 57
292.本篇所提出的诊络脉法是什么? 58
293.本篇关于刺络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58
294.手三阴经别络的循行及虚实病证各如何? 58
295.手三阳经脉之别络循行及虚实病证各如何? 58
296.试述足三阳经脉别络的循行及其虚实病证。 58
297.试述足三阴经脉别络的循行及其虚实病证。 58
298.任、督二脉之别络和脾之大络的循行、虚实病证各如何? 59
灵枢·营气第十六 59
299.“营气之道……是谓天地之纪”一段原文的要点是什么? 59
300.营气的运行与十二经流注有何异同? 59
301.手足三阴三阳经脉的表里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如何? 59
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 60
302.怎样看待手足三阴三阳经脉气血多少问题,有何临床意义? 60
灵枢·背腧第五十一 60
303.怎样确定五脏之腧、胸中大腧、膈腧的位置? 60
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 60
304.任脉、冲脉的循行、病变证候各如何? 60
305.督脉的循行、病变证候如何? 61
306.冲、任、督三脉在妇科及生殖病临床方面有何意义? 61
灵枢·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61
307.为什么说冲脉为“五脏六腑”之海? 61
308.本篇对冲脉的循行路线是怎样论述的? 61
灵枢·脉度第十七 62
309.本篇指出跷脉有哪些生理功能? 62
灵枢·寒热病第二十一 62
310.阴、阳跷脉的循行有什么特点?二脉阴阳偏盛与睡眠有什么关系? 62
第五章 病因病机学说 62
311.何谓病因病机?《内经》对病因、病机各是怎样分类的? 62
312.何谓病因、病机学说?《内经》病机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62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63
313.你对“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是怎样理解的? 63
314.结合原文试述顺应“苍天之气”的方法及意义。 63
315.你怎样理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63
316.《生气通天论》篇是怎样强调阳气的重要性的? 64
317.导致阳气失调为病的病因有哪些?试以原文说明之。 64
318.试据《生气通天论》原文,概括阳气的生理功能。 64
319.试述“因于寒”所产生的病证和机理。 64
320.试述“因于暑”所产生的病证和机理。 64
321.试述“因于湿”所产生的病证和机理。 65
322.你对“因于气,为肿”是怎样理解的?为什么? 65
323.试述“因于气”所产生的病证和机理。 65
324.“四维相代”为什么应理解为“寒、暑、湿、风(气)四种邪气更替伤人”? 65
325.结合有关原文,论述“煎厥”的症状和病因病机。 65
326.结合有关原文,说明“薄厥”的证候和病因病机。 66
327.试比较煎厥与薄厥的异同。 66
328.“汗出见湿,乃生痤痱”的含义和机理是什么? 66
329.“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的含义和机理是什么? 66
330.形成“”和“痤”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66
331.试述“汗出偏沮,使人偏枯“的含义和机理。 67
332.“汗出偏沮,使入偏枯”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67
333.你对“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是怎样理解的?其意义如何? 67
334.结合所学原文,简述“大偻”的症状和病因病机。 67
335.结合所学原文,简述“瘘”的证候和病因病机。 68
336.寒气“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的含义、症状、机理是什么? 68
337.怎样理解“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的含义及其机理。 68
338.“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的含义和机理是什么? 68
339.为什么说“故风者,百病之始也”? 69
340.依据《生气通天论》原文,简述阳气在一日之中的变化及其保养原则和方法。 69
341.《生气通天论》原文是怎样论述阳气病变预后的? 69
342.“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的含义是什么?它反映了阴阳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 69
343.何谓“阴不胜其阳”和“阳不胜其阴”?其产生的病证和病理各如何? 69
344.“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的含义和机理是什么? 70
345.怎样理解“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游为痔”的含义和机理。 70
346.如何理解“因而强力,肾气刀伤,高骨乃坏”的含义及其机理。 70
347.“因而大饮,则气逆”的含义和机理是什么? 70
348.为什么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70
349.“因于露风,乃生寒热”的含义和机理如何。 71
350.阐述“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的含义和机理。 71
351.阐述“夏伤于暑,秋为疟”的含义和机理。 71
352.阐述“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的含义和机理。 71
353.阐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的含义和机理。 72
354.为什么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有什么指导意义? 72
355.“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的含义和机理是针么? 72
356.“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的含义和机理是什么? 72
357.“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的含义和机理是什么? 72
358.“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的含义和机理是什么? 73
359.试述五味太过损伤脏腑的规律,并举例说明。 73
360.为什么要“谨和五味”?其对人体的意义是什么? 73
361.据《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之间的关系如何?举出阴阳盛衰的病变。 73
362.据《素问·生气通天论》阐述阳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74
灵枢·五变第四十六 74
363.人之体质与发病有何关系?试结合原文说明之。 74
灵枢·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74
364.邪气“著于阳明之经”成积的症状和机理是什么? 74
365.何谓缓筋?邪气“著于缓筋”成积的症状和机理是什么? 74
366.何谓伏冲之脉?邪气“著于伏冲之脉”成积的症状和机理是什么? 75
367.《灵枢·百病始生》所论的积是怎样形成的?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75
368.何谓阳络、阴络?阳络、阴络受伤的症状和机理是什么? 75
369.《灵枢·百病始生》关于积的论述,对后世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75
370.简述“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的机理。 75
371.试述“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的机理。 76
372.试论“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的机理及其意义。 76
灵枢·贼风第五十八 76
373.何谓“因加而发”?其发病的机理是什么?举原文说明。 76
374.何谓祝由?其治病的原理是什么? 77
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77
375.为什么说“百病生于气”? 77
376.简述“九气为病”的具体内容及其总机理。 77
377.“怒则气上”、“喜则气缓”的含义和机理是什么? 77
378.“悲则气消”、“恐则气下”的含义和机理是什么? 78
379.“寒则气收”、“炅则气泄”的含义和机理是什么? 78
380.“,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的含义和机理是什么? 78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79
381.为什么要“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79
382.怎样理解“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79
383.怎样理解“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79
384.怎样理解“诸气胰郁,皆属于肺”? 80
385.怎样理解“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80
386.怎样理解“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80
387.怎样理解“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80
388.怎样理解“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80
389.怎样理解“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81
390.怎样理解“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81
391.怎样理解“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81
392.怎样理解“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81
393.怎样理解“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81
394.怎样理解“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82
395.怎样理解“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82
396.怎样理解“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82
397.怎样理解“诸病跗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82
398.怎样理解“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82
399.怎样理解“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83
400.怎样理解“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83
401.何谓“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病机十九条”中是如何“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的? 83
402.病机十九条中哪些因素可以引起筋脉挛急方面的病变?其机理是什么? 83
403.病机十九条中火与热邪为病在病机上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83
404.火热邪气致病的特点是什么? 84
405.学习“病机十九条”有什么意义? 84
406.《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探求病机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84
407.结合《素问·至真要大论》原文,分析正治、反治法的原理及其运用。 84
408.何谓“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84
409.如何理解“热因热用”?并举例说明之。 85
410.如何理解“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并举例说明之。 85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85
411.何谓“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 85
412.试述百病在一日中的轻重变化规律及其机理。 85
素问·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86
413.五脏病的传变规律是什么?其预后如何? 86
414.何谓“别于阳者,知病从来;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其意义如何? 86
415.“肺痹”、“肝痹”、“脾风”的主症和病机是什么? 86
416.为什么疾病“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 87
第六章 病证 87
417.《内经》中病证的含义是什么?其记载的病证大约有多少种?学习病证理论有何意义? 87
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 87
418.什么叫“诸阳”?巨阳为什么能“为诸阳主气”? 87
419.“伤寒”的含义是什么?传变次序、时日和各阶段的病证是怎样的? 87
420.热病复发的原因、病机和预后是怎样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在饮食宜忌、生活起居方面要注意些什么? 88
421.你怎样理解“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藏者,故可汗而已”? 88
422.什么叫两感伤寒?发病规律是怎样的?预后如何? 88
素问·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88
423.试述劳风病的病因病机、病证和治则。 88
424.“以救俯倪仰”应怎样解释?说明了什么? 88
425.何谓阴阳交?其预后不良的道理何在? 89
426.试述风厥病、劳风病的病因病机、病证和治则。 89
427.《素问·评热病论》肾风、风水病的病因病机和症状各是什么?有何异同? 89
428.试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与临床意义。 89
429.简述劳风病青黄涕“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的道理。 89
430.风厥病与《素问·热论》太阳少阴两感证病位相同,但预后不同,原因何在? 89
431.《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的三死证及其机理是什么? 89
素问·咳论篇第三十八 90
432.肺咳的病因病机是怎样的?“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应怎样理解? 90
433.六腑咳是怎样引起的?其症状各如何?为什么? 90
434.“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的含义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90
435.《素问·咳论》五脏咳和六腑咳不同病机特点是什么? 90
436.解释《素问·咳论》内外合邪致咳的原理。 90
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90
437.试述“痛不可按,或按之则病止,或按之无益,或按之喘动应手”的机理。 90
438.简述寒邪引起疼痛的病机。 91
439.疼痛“卒然而止,或痛甚不休”的道理是什么? 91
440.“心与背相引而痛,或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或腹痛引阴股”等症状是怎样产生的? 91
441.痛久则成积,为什么? 91
442.疼痛不知人的病机是怎样的? 91
443.痛而呕,腹痛而后泄,或痛闭不通,为什么?此三种腹痛病位各在哪一脏腑? 91
444.望色怎样辨别出疼痛的寒热?为什么? 91
灵枢·论痛第五十三 92
445.人为何有耐痛、耐毒之不同?举原文说明。 92
素问·风论篇第四十二 92
446.风的含义是什么?风可以引起哪些病证? 92
447.“风者,善行而数变”,其“数变”指的是什么? 92
448.“寒热”的病机是怎样的? 92
449.“疠风”的病机是怎样的? 92
450.五脏风和胃风的共同症状是什么?其鉴别点各是什么? 93
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 93
451.依据原文,试述痹(肢体痹)的基本病因病机及其分型、证候。 93
452.依据《素问·痹论》原文,谈谈痹的分类和形成。 93
453.荣卫之气也能发生痹证吗? 93
454.痹证的治则和预后是怎样的? 93
455.痹证的症状有痛、不痛、不仁、寒、热、燥、湿的不同,为什么? 94
灵枢·周痹第二十七 94
456.众痹的病证特点和病因病机各是怎样的? 94
素问·瘘论论第四十四 94
457.什么是痿证?痿的含义有哪些? 94
458.试述五体痿的病因、病机。 95
459.五痿证的病因病机后世有何发展? 95
460.五脏气热致痿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95
461.何谓“各以其时受月”? 95
462.痿证治疗的三大原则是什么? 96
463.怎样理解“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 96
464.怎样理解“各补其荥而通其俞”的治痿原则? 96
素问·厥论第四十五 96
465.什么是厥证?试分析寒厥、热厥的病机、病证。 96
466.文中“阳气衰于下,阴气衰于下”的阳气、阴气所指是什么? 97
467.引起寒热厥证的阳衰阴衰的原因是什么? 97
468.本论热厥与后世热厥相同吗? 97
469.试分析昏厥的病因、病机。 97
470.昏厥的主症“腹满”和“暴不知人”是两种病还是一种病? 97
471.试分析六经之厥的症状, 98
472.十二经厥证,可见于现代临床哪些病证中? 98
灵枢·水胀第五十七 98
473.水肿、肤胀、鼓胀在证候特点上如何鉴别? 98
474.何谓“肠覃”、“石瘕”,其病机、病证各有何特点? 98
475.怎样理解肠覃、石瘕“可导而下行”的治则? 98
476.如何理解肤胀、鼓胀,先泻其胀之血络,后调其经的治法? 99
477.怎样理解“肾者胃之关”? 99
478.何谓“风水”?其病因、病机如何? 99
479.为什么说水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 99
素问·汤液厚醴论第十四 100
480.怎样理解“孤精于内,气耗于外”的含义? 100
481.如何理解水病“五脏阳以竭”的基本病机? 100
482.水肿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100
483.怎样理解“开鬼门,洁净府”的临床运用。 100
素问·奇病论第四十七 101
484.简述脾瘅的因机证治。 101
素问·病能论第四十六 101
485.《素问·病能论》为什么称“怒狂”为“阳厥”?其治法如何? 101
灵枢·痈疽第八十一 101
486.形成痈疽的病因、病机是什么?临床上痈与疽如何进行鉴别? 101
第八章 治则治法章 102
487.何谓治则?它包括哪些内容? 102
488.什么叫治法?它与治则有何关系? 102
素问·至真要大论 102
489.怎样理解“微者逆之,甚者从之”? 102
490.怎样理解“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等治疗法则? 102
491.如何理解“劳者温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等治疗法则? 103
492.何谓“上之下之”、“开之发之”?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103
493.何谓“摩之浴之”、“薄之劫之”? 103
494.何谓正治、反治?正治法、反治法分别适用于哪类病证? 103
495.“热因热用,寒因寒用”的含义是什么?举例说明之。 103
496.何谓“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试举例说明之。 104
497.运用反治法时,为什么要“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104
498.“其始则同,其结则异”是对何种治法的说明?其含义是什么? 104
499.正治法与反治法有无本质的不同?为什么? 104
500.运用反治法时应掌握哪些原则? 104
501.为什么会出现“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的变化?其“新病复起”的原因何在? 105
502.怎样理解?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105
503.何谓“求其属”?为什么要“求其属”? 105
素问·异法方宜论 105
504.“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其道理何在? 105
505.“东方之域”的人为什么易病痈疡?治取砭石的道理何在? 106
506.西方之人为什么易“病生于内”?治宜毒药的道理何在? 106
507.北方之人易发胀满病的机理是什么?为何治宜用灸? 106
508.南方之人为什么易病挛痹?治宜微针的道理是什么? 106
509.中央地域之人为什么易病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的道理是什么? 106
510.“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意义是什么? 106
511.如何理解“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106
素问·标本病传论 107
512.何谓标本?《内经》中的标本主要有哪几种含义? 107
513.怎样理解“病有标本”的含义? 107
514.何谓“刺有逆从”?结合有关原文说明之。 107
515.为什么“凡刺之方,必别阴阳”? 107
516.标本逆从治则的具体法则有哪些?举例说明之。 108
517.掌握标本逆从治则对临床有什么指导意义? 108
518.为什么说“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108
519.怎样理解“夫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 108
520.何谓“治反为逆,治得为从”?有什么临床意义? 108
521.“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道理何在?体现了中医疗学的什么原则? 109
522.“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强调了什么问题? 109
523.怎样理解“人有客气有同气”的含义? 109
524.“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的临床意义何在? 109
525.为什么“病发而有余”,治当“本而标之”? 109
526.何谓“病发而不足”?为什么治宜“标而本之”? 110
527.何谓“间甚”?怎样理解“并行”和“独行”? 110
528.为什么“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110
529.本篇对诊治疾病提出了哪些基本要求? 110
530.“标本相移”的含义是什么?举例说明。 110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11
531.为什么“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 111
532.怎样理解“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的含义? 111
533.如何理解“其剽悍者,按而收之”的含义?对临床有什么指导意义? 111
534.“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应当如何理解? 111
535.病变主要在上、中、下部位者,宜分别采取何种治法?这体现了《内经》治疗学的什么原则? 111
536.同为邪在体表,为什么治法有“渍形”与“发汗”的不同? 112
537.试对本篇论述的扶正祛邪法则加以归类整理。 112
538.结合本篇有关原文,谈谈如何因病位、病势不同而分别选用不同的祛邪方法。 112
539.怎样理解“其实者,散而泻之”的含义? 112
540.何谓“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举例说明之。 112
541.何谓“血实”?应采取什么方法治疗? 112
542.为什么强调要“定其血气,各守其乡”? 113
素问·五常政大论 113
543.何谓“君、臣、佐、使”?试举例说明之。 113
544.为什么制方要有一定法度?其目的是什么? 113
545.本篇提出的组方形式有几种?其依据是什么? 113
546.何谓奇方?其运用原则是什么? 113
547.何谓偶方?其运用原则是什么? 113
548.什么叫缓方?主要适用于哪类病证?为什么? 114
549.什么叫急方?主要适用于哪类病证?为什么? 114
550.如何理解“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之者,食而过之”? 114
551.本篇论述了哪几种服药方法?分别适用于什么病证? 114
552.“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隅,制大其服也”的意义是什么”。 114
553.何谓重方?适用于什么病证? 114
554.什么是反佐?反佐与反治是否相同? 115
555.为什么“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 115
556.为什么用药治病应有一定法度? 115
557.何谓大毒、常毒、小毒、无毒? 115
558.药物毒性与病邪、人体正气有什么关系? 115
559.结合原文,说明用药治病的法度。 115
560.怎样理解“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含义? 115
561.“不尽,行复如法”的含义是什么? 115
562.饮食调养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有何作用? 116
第七章 诊法 116
563.试从《内经》有关经文,概述你对“胃气”及其在预后疾病吉、凶的认识。 116
564、怎样判断脉象变化是顺、是逆? 116
565、什么是“脏真”?什么是‘真脏脉”? 117
素问·五脏别论 117
566.诊脉“独取寸口”的机理是什么? 117
567.“气口亦为太阴也”的“太阴”指什么? 117
568.依据《素问·五脏别论》,简述察五官测知内脏病证之道理。 117
569.《素问·五脏别论》为什么说“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 118
素问·脉要精微论 118
570.为什么说“诊法常以平旦”?它有何指导意义? 118
571.为什么说“大脉者,血之府也”? 118
572.试述《素问·脉要精微论》望色、闻声的方法及其意义。 118
573.默写并分析《素问·脉要精微论》:“大五脏者,身之强也……得强则生,失强则死”一段原文。 119
574.望日睛的意义如何? 119
575.五脏失守的表现和机理是什么? 119
576.你对《素问·脉要精微论》“脉应四时”是怎样理解的?有何意义? 119
577.为什么说“得守则生,尖守者死”? 120
578.如何理解“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120
579.何谓“尺肤诊”?其意义如何? 120
素问·平人气象论 120
580.《素问·平人气象论》“常以不病调病人……以调之为法”段的含义如何? 120
581.什么是“虚里”和虚里诊法?有何临床意义? 120
582.据《素问·平人气象论》内容,概述辨别四时五脏的平脉、病脉、死脉的要点是什么?为什么? 121
583.如何理解“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 121
584.“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的道理是什么? 121
585.“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的机理是什么? 121
586.为什么“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脉小弱经涩,谓之久病?” 121
587.为什么“脉滑,曰风:脉涩,曰痹”? 121
588.“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已死,是谓真藏见皆死”,其诊断机理怎样? 121
589.怎样理解“目裹下微肿”? 122
590.“肝不弦,肾不石”是什么脉?预后如何?为什么? 122
591.“真肝脉”的脉形、脉理如何? 122
592.“真心脉”的脉形、脉理如何? 122
593.“真肺脉”的脉形、脉理如何? 122
594.“真肾脉”的脉形、脉理如何? 122
595.“真脾脉”的脉形、脉理如何? 122
素问·玉机真脏论 123
596.真脏脉形成的机理如何?判断真脏脉的标准是什么? 123
597.依据《素问·玉机真脏论》,简述判断疾病治疗的难易。 123
598.何谓“五实”、“五虚”?其预后如何?为什么? 123
灵枢·五色 123
599.试从《灵枢·五色》概述察色要点。 123
600.依据《灵枢·五色》,概述怎样以五色判断疾病的性质? 123
素问·疏五过论 124
601.依据《素问·疏五过论》,概述临床诊断中容易发生的五种过错。 124
602.根据《素问·疏五过论》,谈谈怎样避免五过的发生。 124
第九章 养生学说 124
603.什么叫养生? 124
604.什么叫养生学说?其内容有哪些? 124
605.《内经》的养生学说有什么特点? 124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125
606.“上古天真论”的含义是什么? 125
607.如何理解“法于阴阳”的养生原则? 125
608.何谓“和于术数”? 125
609.在养生中怎样做到“食饮有节”? 125
610.在养生中为什么要强调“起居有常”? 125
611.何谓“不妄作劳”?为什么养生要遵循这一原则? 126
612.如何理解“形与神俱”? 126
613.何谓“虚邪贼风”? 126
614.在养生中,为什么要作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126
615.在养生中为什么要提倡“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126
616.根据本篇的有关原文,试述“朴”的意义? 127
617.本篇介绍了哪些具体的养生方法? 127
618.“醉以入房”有什么害处? 127
619.试述“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的危害性。 127
620.依据本篇的有关原文谈谈“妄”的各种表现。 127
621.试述真人的养生方法及其效果。 127
622.试述至人的养生方法及其效果。 128
623.试述圣人的养生方法及其效果。 128
624.试述贤人的养生方法及其效果。 128
625.女子的生殖能力与哪些条件有关? 128
626.人体生长发育到壮盛期表现出哪些生理特征?其机理如何? 128
627.男、女在进入衰老时各有什么持点? 129
628.肾精与其它脏腑之精有什么关系? 129
629.“五脏皆衰”有哪些主要临床表现?为什么? 129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129
630.“四气调神大论”的含义是什么? 129
631.春三月的气象、物候有什么特点? 129
632.春三月为什么要“生而勿杀,子而勿夺,赏而勿罚”? 130
633.春三月应当如何养生?为什么? 130
634.夏三月的气象、物候有什么特点? 130
635.夏三月为什么要“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130
636.夏三月应当如何养生?为什么? 130
637.秋三月的气象、物候有什么特点? 130
638.秋三月为什么要“收敛神气,无外其志”? 131
639.秋三月应当如何养生?为什么? 131
640.冬三月的气象、物候有什么特点? 131
641.冬三月为什么要“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131
642.冬三月应当如何养生?为什么? 131
643.违背春三月的养生法则会出现哪些病证?为什么? 131
644.违背夏三月的养生法则会出现哪些病证?为什么? 132
645.违背秋三月的养生法则会出现哪些病证?为什么? 132
646.违背冬三月的养生法则会出现哪些病证?为什么? 132
647.何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132
648.为什么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132
649.什么叫做“逆其根”?“逆其根”有哪些危害? 132
650.什么叫做“内格”? 133
651.何谓“天明则日月不明”?它对自然界会产生哪些影响? 133
652.何谓“交通不表”?交通不表对自然界会产生哪些影响? 133
653.本篇末提出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一段原文,反映了《内经》的什么学术思想? 133
- 《仁和寺本《黄帝内经太素》 中》钱超尘主编;王育林,刘阳副主编 2019
- 《形态学实验 组织学与胚胎学分册》郝利铭,邓香群 2018
- 《仁和寺本《黄帝内经太素》 下》钱超尘主编;王育林,刘阳副主编 2019
- 《黄帝内经 下》中华文化讲堂 2018
- 《图解黄帝内经养生一本通》《国医健康绝学》编委会编 2010
- 《中医基础课程考试辅导 中药学分册》刘兴仁,郭霞珍,李峰主编 2005
- 《仁和寺本《黄帝内经太素》 上》钱超尘主编;王育林,刘阳副主编 2019
- 《元古林书堂本 灵枢 仁和寺本 黄帝内经明堂》钱超尘主编 2019
- 《考研英语轻松记单词5500 词以类记分册》屠皓民 2018
- 《汪曾祺小说全编 下 增订本》汪曾祺著 2019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
- 《催化剂制备过程技术》韩勇责任编辑;(中国)张继光 2019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