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雷云主编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213009451
  • 页数:431 页
图书介绍: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目录

代绪论 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几个问题 1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 1

二、怎样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体系 4

三、关于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括 6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 9

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13

六、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 16

第一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0

一、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过程 20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科学预见 20

(二)列宁初步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 25

(三)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29

(四)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0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逐步形成 35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酝酿 35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37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40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42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表现形式 42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总的科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45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48

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53

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必由之路 54

(一)走自己的路就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54

(二)走自己的路是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58

(三)走自己的路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61

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必胜之路 64

(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64

(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国家的独立富强创造了社会条件 67

(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人民的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保证 69

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创新之路 72

(一)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72

(二)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75

(三)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78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8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81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81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重要文献中对我国社会所处历史阶段的阐述 8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客观依据 87

(一)历史依据 87

(二)现实依据 89

(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教训 91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9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 93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94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 99

(一)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 99

(二)使党和政府的决策有了科学依据 100

(三)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认识武器 102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05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05

(一)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105

(二)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10

(三)发展生产力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 112

二、坚持生产力标准 114

(一)生产力标准的提出和发展 114

(二)正确理解和运用生产力标准 116

(三)生产力标准与道德评价的关系 119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21

(一)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121

(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124

(三)发展教育是科技进步的基础 126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上) 129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130

(一)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历史探索 130

(二)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 135

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3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 143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框架和功能 156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四个重要环节 163

(一)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 163

(二)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和价格改革 167

(三)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169

(四)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170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中) 173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173

(一)政治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173

(二)当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 175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177

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79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治制度 179

(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182

(三)从制度上和设施上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85

三、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88

(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188

(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政治的原则区别 193

(三)加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是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内容 195

四、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 199

(一)改革机构、精兵简政是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 199

(二)机构改革是深化经济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202

(三)机构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坚决而有步骤地进行 204

第七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下) 207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07

(一)精神文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207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210

(三)改革开放呼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14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正确方向 217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塑造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217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220

(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23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226

(一)坚持一切着眼于建设 226

(二)高度重视理论建设,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230

(三)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234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软硬”结合、“虚实”并举 237

第八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 241

一、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 242

(一)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42

(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245

(三)我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49

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 252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种不同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 252

(二)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 256

三、积极发展对外关系,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260

(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60

(二)建立和平、稳定、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262

(三)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264

(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66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269

一、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 270

(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270

(二)人民民主专政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权保障 275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 281

(四)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南 284

二、始终一贯和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89

(一)四项基本原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89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排除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干扰 290

(三)防止思想僵化,给四项基本原则注入新时代内容 294

第十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 302

一、“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的确立 302

(一)“三步走”战略的提出及其基本含义 302

(二)“三步走”战略的客观依据 303

二、“三步走”战略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 314

(一)“三步走”战略中每一步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 314

(二)目前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走好第二步 318

(三)抓住时机,加速经济发展 323

三、以部分富裕带动共同富裕 327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 327

(二)以部分富裕带动共同富裕的必然性 329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334

一、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 335

(一)必须坚持和发挥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 335

(二)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338

二、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346

(一)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依靠力量 346

(二)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352

(三)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55

三、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358

(一)人民军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和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358

(二)增强国防观念,加强军队建设 360

第十二章 实行“一国两制”,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363

一、“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的形成过程和基本依据 364

(一)从“武力统一”到“和平统一” 364

(二)从基本形成到完全形成 366

(三)“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 369

(四)提出“一国两制”的基本依据 371

二、“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378

(一)香港问题的基本解决 378

(二)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 381

(三)台湾与大陆统一的进展 384

(四)台湾与大陆统一的障碍 388

三、“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 391

(一)对列宁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挥 391

(二)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 393

(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 395

第十三章 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397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十四年伟大实践的基本经验 398

(一)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398

(二)十四年的伟大实践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404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408

(一)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408

(二)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412

三、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415

(一)两个基本点的内在统一和不可分割性 415

(二)正确处理防止和反对错误倾向的问题 419

四、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 424

(一)没有政治稳定就没有一切 424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才有巩固的团结和稳定 427

后记 4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