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第三代”诗歌研究
“第三代”诗歌研究

“第三代”诗歌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波著
  • 出 版 社: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66600967
  • 页数:322 页
图书介绍: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第三代”诗歌运动(1984~1989)是继朦胧诗运动之后的又一次先锋诗潮。从1984至1989年,正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型阶段,政治上“溽热”、“潮湿”,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思想文化上达到了“文革”之后一个自由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样一种相对开放和自由的文化背景中,持续时间并不长的“第三代”诗歌运动,在诗学意义上有其重要的价值,在非诗学意义上也有一些值得阐释之处。本书将重点对第三代诗歌及诗人进行研究。
《“第三代”诗歌研究》目录
标签:诗歌 研究

序 1

绪论 1

一、“第三代”诗歌的命名与兴起 1

二、“第三代”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12

三、研究范围、现状与方法 22

第一章“第三代”诗歌的诗学资源 33

第一节“影响的焦虑”:对朦胧诗的继承与超越 34

一、由朦胧诗开始的旅程 34

二、“写什么”与“怎么写”之间的转换 39

三、突破一种“影响的焦虑” 44

四、从“呐喊”主义到“日常生活” 47

第二节 现代主义的中国实践:“第三代”诗歌对西方的接受 52

一、中国“嬉皮士”的出场 52

二、冲破“伊甸园之门” 56

三、有意或无意的模仿之路 61

四、从“西方思潮”到“中国经验” 65

第三节“自我”的创造:时代语境下的“第三代”诗歌 69

一、改革开放背景下“现代派”的崛起 70

二、思想解冻中的语言狂潮 75

三、力比多贯注的年轻群体 79

第二章 文化形态中的“第三代”诗歌运动 85

第一节“在路上”的“灿烂”:“第三代”诗人的生活现场 86

一、诗人聚会:诗意的传达与交流 86

二、流浪与行走途中的诗人 90

三、段子式的笑话与诗歌的姻缘 96

第二节 平民的狂欢:“第三代”诗人的心态分析 104

一、青春与激情:“充满犯罪感的乐趣” 105

二、平民意识的崛起 109

三、焦虑与狂躁叠加的“极端”心态 113

四、旁观者心态 117

第三节“第三代”诗歌的反叛与解构策略 120

一、反叛精神的张扬 121

二、主体意识的觉醒 126

三、解构的生成与抒情的放逐 131

四、口语与书面语:反叛和解构的载体 136

第三章 众声鸣唱:“第三代”诗歌群落扫描 141

第一节“文化潮”的转向:在传统与历史中寻求诗意 142

一、返观传统的经验抒写 142

二、在史诗与大诗中接近历史 148

三、“非非主义”:“反文化”的文化潮 153

第二节“生活流”的彰显:回归日常与当下的生活之诗 159

一、俗世美学的批判性呈现 160

二、“莽汉主义”:从生活体验开始 165

三、想像与俗世的对接 172

第三节 身体、黑夜与性意识:女性主义诗歌的崛起 177

一、性别经验的彰显 177

二、身体的觉醒与性意识的凸显 181

三、黑夜意识的出场 184

四、女性写作的日常化 188

第四章 生存与延续:“第三代”诗歌的传播学考察 192

第一节 朗诵和书信传播中的缪斯体验 193

一、几种特殊的传播方式 193

二、朗诵:诗歌传播的形象之魂 197

三、书信:私密交流的诗歌传播 203

第二节“第三代”诗歌与民刊传统 208

一、80年代诗歌民刊的产生 208

二、“第三代”诗歌民刊的发展形态 214

三、“第三代”诗歌民刊的价值与局限 221

第三节 正规出版形态下的“第三代”诗歌 226

一、“第三代”诗歌正规出版的演变 227

二、报刊杂志之于“第三代”诗歌的价值 230

三、诗歌社团、流派结辑选本:巩固的立场 234

四、“第三代”诗歌综合选本的意义 237

第五章“第三代”诗歌的转型与影响 243

第一节 无奈的告别:经济大潮裹挟下的困惑与选择 244

一、诗歌群体的解散:一个案例 244

二、诗歌大潮退却后的困惑 248

三、商业浪潮裹挟下的选择 253

第二节 艰难的守望:“第三代”诗人的持续性写作 258

一、进入个人化写作的时代 258

二、向成熟写作的转型 263

三、新世纪的“归来” 269

第三节 价值的“中间物”:“第三代”诗歌的影响与反思 274

一、“第三代”诗歌的经典化过程 274

二、“第三代”诗歌的精神遗产 277

三、“第三代”诗歌的影响缺陷 281

四、超越与被超越的现实 285

结语 290

附录一:论孟浪的“漂流式写作” 294

附录二:从“非非”到“废知”——杨黎诗歌论 302

参考文献 315

后记 3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