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珺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4117615
  • 页数:469 页
图书介绍:产业集聚与地区经济不平衡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经济现象。虽然这两个重要的经济现象已经先后为学界所关注,就目前的研究来说,很少有文献能把二者较好整合在一个框架下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本课题的研究正是对这一问题长期思考的结果。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目录

第1章 导论 1

1.1 选题背景、研究的问题与意义 1

1.2 总体框架与研究方法 7

1.3 基本观点与政策建议 13

1.4 创新点与内容安排 18

第2章 产业集聚与地区协调发展文献综述 24

2.1 产业集聚现象和理论发展 24

2.2 产业集聚理论 26

2.3 经济发展与地区差距 39

2.4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集聚 46

第3章 产业集聚与区域发展的历史演变 52

3.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分布 52

3.2 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 64

3.3 综合分析(1949~2007年) 75

第4章 产业集聚与专业化分工的现状 80

4.1 工业集聚和扩散的现状 80

4.2 省区的专业化现状 108

第5章 中国产业集聚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阶段分析 121

5.1 产业集聚、地区分工与区域协调 121

5.2 专业化集聚阶段 128

5.3 多样化扩散阶段 141

5.4 专业化扩散阶段 157

第6章 汽车产业集聚与扩散分析 162

6.1 基本问题与研究思路 162

6.2 空间分布特征 168

6.3 产业集聚与扩散的特征 171

6.4 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原因 174

6.5 产业集聚与扩散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183

6.6 结论与政策建议 187

第7章 IT(电子信息)产业集聚与扩散分析 190

7.1 基本问题与研究思路 190

7.2 空间分布特征 195

7.3 产业集聚与扩散的特征 198

7.4 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原因 200

7.5 产业集聚与扩散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207

7.6 结论与政策建议 218

第8章 纺织产业集聚与扩散分析 221

8.1 基本问题与研究思路 221

8.2 空间分布特征 225

8.3 产业集聚与扩散的特征 228

8.4 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原因 231

8.5 产业集聚与扩散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240

8.6 结论与政策建议 244

第9章 陶瓷产业集聚与扩散分析 247

9.1 基本问题与研究思路 247

9.2 空间分布特征 250

9.3 产业集聚与扩散的特征 253

9.4 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原因 255

9.5 案例分析:佛山陶瓷产业的集聚与扩散 262

9.6 结论与政策建议 266

第10章 家具产业集聚与扩散分析 269

10.1 基本问题与研究思路 269

10.2 空间分布特征 273

10.3 产业集聚与扩散的特征 275

10.4 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原因 277

10.5 产业集聚与扩散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80

10.6 结论与政策建议 284

第11章 东、中、西三大区域的产业集聚与协调发展 286

1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思路 286

11.2 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 290

11.3 三大区域产业分工与集聚的动因分析 299

11.4 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趋势 315

11.5 结论与政策建议 324

第12章 广东省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28

12.1 基本问题与研究思路 328

12.2 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 334

12.3 广东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动因分析 342

12.4 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趋势 358

12.5 结论和政策建议 363

第13章 港澳珠江三角洲都会区:产业分工、集聚经济与协调发展 373

13.1 基本问题与研究思路 373

13.2 港澳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 378

13.3 港澳珠三角产业分工与协调发展的动因分析 389

13.4 港澳珠三角协调发展的趋势 397

13.5 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404

第14章 沪苏浙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11

14.1 基本问题与研究思路 411

14.2 沪苏浙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 415

14.3 沪苏浙产业分工与一体化发展的动因分析 425

14.4 沪苏浙区域协调发展的趋势 438

14.5 结论与政策建议 439

主要参考文献 443

后记 4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