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哲学的脉络构造理论分析
中国哲学的脉络构造理论分析

中国哲学的脉络构造理论分析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欧崇敬著
  • 出 版 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04
  • ISBN:986755308X
  • 页数:415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的脉络构造理论分析》目录

第一篇 中国哲学的历程与脉络构造 1

第一章 中国哲学史写作方法论 3

〈前言〉 3

第一节 哲学史的史观与解释方法研究 4

第二节 中国哲学史的新分类方式与哲学文献的当代价值 20

第三节 哲学史观与史料诠释方法的选取问题析论 27

〈结语〉 33

第二章 中国哲学与知识体系的构成基础 35

第一节 从一种新的方向去看待商周文明与思想发展 35

第二节 从文明构成的各种基础考察观念产生的源头 45

第三节 中国文字与中国哲学的首度转化时代 49

第四节 从生命内涵思考的哲学源头 56

第五节 中国知识与学术形构过程中的基础内涵 65

第三章 中国哲学史的第二个时代,以及两汉到明清的文明史观 79

第二篇 先秦哲学的脉络构造理论分析 127

第四章 从《庄子·内篇》的概念与字词使用脉胳论其哲学架构中的两重特质 129

〈前言〉 129

一、从〈内篇〉引用的国别、人物看各篇的叙述背景 131

二、从句法与叙述习惯说明〈内七篇〉的两重向度 135

三、从内七篇各篇的动植物名、数词、自然物名看其间的关系 140

四、〈内篇〉中各别存在的特殊概念 143

五、其他概念在〈内篇〉中的相关讨论 144

六、从〔有、无、忘、化、用、一、通、待〕看〈内篇〉的特质 151

七、由十四组概念在〈内篇〉中的使用习惯分析其与各派哲学的关系 158

八、由生命存在问题探究分析〈内篇〉文本 165

〈结语〉 175

第五章 《文子》古今本之哲学脉络构造与稷下学派的承继关系 177

第一节 第一个老子学派的创造转化哲学家 177

第二节 老学中的首度社会存有论建造者:《文子》及其知识学的贡献 185

第六章 稷下黄老的脉络构造理论分析 191

第一节 范蠡与黄老学派的开创 191

第二节 《黄帝四经》的哲学价值:社会存有论的《老子》发展 195

第三节 〈太一生水〉特殊概念的创造转化 205

第四节 《申子》与宋荣的政治哲学 209

第五节 《尹文子》的哲学当代价值 213

第六节 彭蒙与田骈、邹衍的哲学思想 217

第七节 《慎子》由存有学、社会存有论到政治哲学的体系建构 221

第八节 〈伊尹·九主〉的出土价值 226

第九节 《鶡冠子》的哲学价值及其转化叙述 229

〈结语〉 235

第七章 《易》的发展历程与脉络构造: 237

〈前言〉 237

第一节 作者与时代的争论及解决 238

第二节 今本《易传》与帛书本的哲学涵意 252

第三节 《周易古经》与《易传》的创作者之流派归属及其可被诠释的理论基础方向——并对《易》属「儒道」争议作一、反省及突破地论述 264

第三篇 中国佛学的基础脉络构造分析 269

第八章 中国佛学的脉络构造与诠释方法——创造转化说及文本形成编制脉络与构造的讨论 271

〈前言〉 271

第一节 「主流发展结构」与「主要诠释文本编制的形成」 274

第二节 中国佛学的发展结晶成就与诠释方法论的二个较大的分期 281

第三节 大乘佛学创造转化的内在原因探索 289

第四节 第五个时期的创造转化诠释方法论之研究 294

〈结语〉 301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佛学的脉络发展构造与历程:中国佛学的基础形构 303

〈前言〉 303

第一节 东汉明帝到东晋中期 304

第二节 自鸠摩罗什到慧远、僧肇及《起信论》 309

第三节 反省两晋南北朝影响中国佛学建构的主要经典与原创的中国佛教哲学源头 330

第四节 《维摩诘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阿含经》、《成实论》及论师、《阿毗昙论》及论师的佛教哲学发展脉络构造 348

第五节 《十地经》、《十地经论》、《摄大乘论》与《楞伽经》、《金刚经》的内涵及其在中国佛学的地位 364

第六节 中观哲学在中国的存有学发展脉络构造 377

〈结语〉中国式佛教哲学出现的时代 389

参考书目 39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