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制度变迁与转轨国家的金融发展
制度变迁与转轨国家的金融发展

制度变迁与转轨国家的金融发展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滑冬玲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6108680
  • 页数:26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转轨国家的金融发展实践出发,分析转轨国家金融发展理论的不足,得出制度质量是影响转轨国家金融发展绩效关键因素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制约中国金融发展的制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完善制度框架、提高制度质量促进中国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制度变迁与转轨国家的金融发展》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 导论 4

第一节 选题意义 4

一 本书选题的意义 4

二 转轨国家金融发展理论中引入制度分析的必要性 6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7

一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理论 7

二 制度与金融发展的前期研究成果 9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18

一 本文的研究方法 18

二 本书的结构安排 18

三 本书的研究对象 19

第二章 转轨国家金融发展的理论及实践 25

第一节 转轨国家的金融发展理论——金融深化理论及其扩展 25

一 金融深化理论——第一代金融深化模型 25

二 金融深化理论的扩展 27

第二节 金融深化理论的发展 29

一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深化理论——第二代金融深化理论 29

二 金融深化理论的最新进展 31

第三节 转轨国家金融改革的必要性及主要措施 33

一 转轨国家金融改革的必要性 33

二 转轨国家金融改革的主要措施 35

第四节 转轨国家金融改革的绩效 39

一 转轨国家金融改革绩效的衡量指标 39

二 转轨国家金融改革的成就 57

第五节 金融深化理论解释转轨国家金融发展实践的困境 59

一 转轨国家金融改革绩效的国别差异 59

二 转轨国家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0

第六节 对金融深化理论的反思 70

一 金融深化理论忽视了转轨国家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 70

二 金融深化理论忽视了交易成本分析 71

三 金融深化理论忽视了产权分析 71

四 金融深化理论忽视了资源最优配置的约束条件 71

第三章 转轨国家金融发展的新制度分析 73

第一节 转轨国家金融发展理论中引入制度分析的必要性 73

一 制度不合理是转轨国家金融压制产生的主要原因 73

二 制度在金融研究中的重要性 76

第二节 转轨国家金融发展的前提 82

一 转轨国家实现金融发展的途径 82

二 合理的制度安排是转轨国家金融发展的前提 83

三 金融发展的实质 87

第三节 转轨国家制度变迁与金融发展 88

一 转轨国家制度变迁的特点 88

二 转轨国家制度变迁对金融发展的影响 90

第四节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转轨国家金融发展 93

一 初始条件对金融发展的影响 93

二 结构改革对金融发展的影响 96

三 宏观经济稳定政策对金融发展的影响 100

第四章 转轨国家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及经验总结 104

第一节 实证研究的数据来源和指标选择 104

一 指标选择 104

二 数据来源 106

第二节 实证分析结果 106

一 相关系数分析 107

二 回归分析 109

三 国别分析 112

四 实证分析结论 116

第三节 转轨国家金融改革的经验 117

一 转轨国家金融发展应该以市场导向的金融制度安排为前提 117

二 成功的结构改革能够推进转轨国家的金融发展 122

三 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转轨国家金融改革的顺利实施 130

四 根据初始条件选择局部制度变迁方式 143

第五章 中国与其他转轨国家金融改革绩效的对比分析 145

第一节 中国金融改革的历程 145

一 金融机构恢复阶段(1978—1983年) 146

二 中央银行制度建立和银行业务扩展阶段(1984—1993年) 146

三 金融体制调整阶段(1994—1997年) 147

四 金融改革深化阶段(1998年以来) 148

第二节 中国金融改革的绩效 154

一 总体金融发展指标 154

二 金融稳定性 155

三 经济货币化程度 159

四 经济信用化程度 160

五 经济证券化程度 162

第三节 中国金融改革绩效的对比分析 167

一 中国与其他转轨国家金融改革绩效的比较 167

二 金融改革的潜在成本和绩效评价 169

三 金融改革的薄弱环节 176

第六章 转轨国家金融发展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启示 178

第一节 中国金融改革滞后的原因分析 178

一 尚未建立市场导向的制度框架 178

二 中国结构改革缓慢 189

三 宏观经济稳定政策使用不当 195

第二节 构建市场导向的制度框架 207

一 延续制度变迁的渐进方式 208

二 建立归属明确、保护有效的产权制度 209

三 完善信息披露法律法规 216

四 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 218

五 完善投资者保护法律法规 219

六 提高执法质量 219

第三节 加快结构改革 220

一 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220

二 建立完善的行业进入与退出机制,加快企业重组 221

第四节 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227

一 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227

二 推动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28

三 减少财政政策的使用,转变财政政策的取向 230

四 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制定和管理方面的协调 234

参考文献 237

后记 26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