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共江西地方史  第1卷
中共江西地方史  第1卷

中共江西地方史 第1卷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著
  • 出 版 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210026428
  • 页数:58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党中央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为准绳,反映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的活动,反映党领导下江西人民群众30年可歌可泣的奋斗历程。
《中共江西地方史 第1卷》目录

第一编 中共江西地方组织的建立和第一次大革命时期(1919.5—1927.7) 1

第一章 近代的江西社会 1

第一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江西 1

一、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1

二、江西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三、江西人民的深重苦难 6

第二节 近代江西人民的革命斗争 7

一、江西人民响应太平军 7

二、江西人民早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9

三、江西人民响应辛亥革命 13

第三节 江西无产阶级的成长 15

一、江西近代工矿企业的发展 15

二、江西无产阶级的成长及其社会状况 17

三、江西无产阶级早期的革命斗争 19

第二章 江西人民的觉醒 22

第一节 五四运动在江西的开展 22

一、南昌、九江等地的声援活动 22

二、南昌、九江六三阶段的斗争 25

三、抵制日货的斗争 26

四、爱国运动遍及全省 28

第二节 爱国运动在江西持续开展 30

一、声援“济南血案”和江西各界联合会的成立 30

二、声援“福州惨案” 31

三、救济南浔铁路和禁止米谷出口 33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在江西的开展 35

一、改造社的成立和《新江西》的创办 35

二、新文化运动在江西各地的开展 37

三、江西青年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39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江西组织的建立 4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2

一、袁玉冰等在江西传播马克思主义 42

二、马克思主义在全省的传播 44

三、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争论 47

第二节 江西地方党、团组织的建立 50

一、中共安源路矿支部的建立 50

二、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江西的建立 52

三、中国共产党江西地方组织的建立 54

第三节 江西工人运动的兴起 58

一、全省工人运动的勃兴 58

二、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60

三、南昌党、团组织在工人中的活动 64

第四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在江西的形成和全省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67

第一节 国民党江西各级党部的建立 67

一、国民党在江西的早期活动 67

二、国民党在江西的重建 69

三、革命新局面在江西的形成 71

第二节 江西声援五卅运动 74

一、南昌的声援 74

二、九江的声援 77

三、全省其他各地的声援 79

四、江西当局对声援活动的破坏 82

第三节 全省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农民运动的兴起 84

一、全省工人运动的发展 84

二、安源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87

三、全省农民运动的兴起 88

第五章 北伐军进军江西和群众运动的高涨 92

第一节 北伐军在江西战场的胜利 92

一、江西人民迫切希望北伐军进军江西 92

二、北伐军入赣作战 94

三、北伐军对南昌的两次争夺战 97

四、北伐军攻克赣东和南浔铁路沿线的决战 101

五、北伐战争在全省的胜利 103

第二节 工人运动的新高涨 105

一、全省工会组织的大发展 105

二、全省工人为改善政治经济权益而斗争 106

三、九江军民收回英租界 108

第三节 农民和青年、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 110

一、全省革命高潮中的农民运动 110

二、全省农村革命大风暴 112

三、全省革命高潮中的青年和妇女运动 113

第六章 反对蒋介石和国民党右派的斗争 115

第一节 蒋介石在江西的反革命活动 115

一、扩充军事实力和寻求靠山 115

二、指使江西国民党右派篡夺党政大权 118

三、纵容江西国民党右派破坏全省工农运动 121

第二节 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 123

一、同国民党省党部的斗争 123

二、各界人民的请愿活动 125

三、“四二”暴动和反对国民党右派斗争的胜利 126

第三节 大革命低潮中江西共产党人的抗争 129

一、江西大革命运动转入低潮 129

二、革命低潮中共产党人的抗争 131

三、中共江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134

第二编 江西十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8—1937.7) 137

第七章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37

第一节 大革命失败后江西的形势 137

第二节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 140

一、九江会议关于南昌起义的建议 141

二、南昌起义的准备 143

三、南昌起义的胜利 146

四、南昌起义部队在赣东、赣南的活动 148

第三节 湘赣边秋收起义和江西各地武装暴动 154

一、八七会议决议在江西的传达贯彻 154

二、湘赣边秋收起义 156

三、赣北武装暴动 158

四、赣西万安、东固暴动 159

五、赣东北武装暴动 161

六、赣南武装暴动 163

第四节 中共江西地方组织的发展及其艰苦斗争 166

一、大革命失败后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166

二、中共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169

三、省委对武装割据的指导和在白区的工作 171

四、省委机关遭破坏 176

第八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79

第一节 历史性的进军 179

一、井冈山武装割据的客观条件 179

二、历史性的进军和三湾改编 180

第二节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84

一、茶陵、遂川、宁冈三县红色政权的建立 184

二、袁王部队大陇升编 186

三、边界各县党组织的重建 189

第三节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曲折发展 190

一、井冈山会师和中共湘赣边界特委的建立 190

二、军事斗争的胜利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192

三、土地革命的深入 194

四、挽救“八月失败”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195

五、边界党的“二大”和红色政权理论 198

六、红四、五军会合和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 199

第四节 井冈山斗争的坚持 201

一、第三次反“会剿”斗争的失利 201

二、恢复边界红色政权的斗争 202

三、红五军转战湘赣边界 203

四、边界特委第四次执委会和湘赣边割据的新局面 204

五、井冈山斗争的基本经验及其伟大意义 205

第九章 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208

第一节 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208

一、“东井冈”的开辟和红二团的成立 208

二、红四团的成立和东固、于兴割据区域的发展 212

第二节 红四军游击赣西南和三县红色政权的建立 214

一、红四军转战赣西南 214

二、前委瑞金会议和争取江西计划 217

三、于兴宁三县红色政权的建立 220

第三节 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222

一、红四军入闽后赣西南的艰苦斗争 222

二、二七会议和赣西南统一领导机构的建立 225

三、赣西南革命武装和苏维埃区域的发展 228

第四节 攻打吉安的胜利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231

第十章 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236

第一节 游击斗争的开展和弋横苏区的开辟 236

一、暴动队伍转入游击斗争 236

二、弋阳、横峰红色政权的建立 237

三、方胜峰会议的决策 238

第二节 贵余万苏区的开辟和信江苏区的形成及发展 241

一、贵余万暴动的胜利 241

二、中共信江特委和信江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242

三、信江苏维埃区域的发展 244

第三节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247

一、红军攻占景德镇和红十军的组建 247

二、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249

三、中共赣东北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252

第四节 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54

一、苏区的发展和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254

二、中共闽浙赣省委和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256

第十一章 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258

第一节 二七会议后赣西苏区的发展 258

一、湘赣边境工农兵暴动委员会的成立 258

二、赣西苏区的发展 260

三、红七军在赣西苏区的活动 261

第二节 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263

一、赣西、湘东南苏区的汇合 263

二、中共湘赣省委的成立 265

三、湘赣省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269

第十二章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272

第一节 湘鄂赣边游击斗争的开展 272

一、幽居会议和中共湘赣边特委的恢复 272

二、红军湘鄂赣边境支队的游击战争 274

三、红五军转战湘鄂赣边 275

第二节 湘鄂赣边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276

一、中共湘鄂赣边境特委“九二”会议的召开 276

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278

第三节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279

一、日益高涨的群众革命运动和根据地的扩大 279

二、革命武装的发展和红十六军的组建 281

三、湘鄂赣边区党组织的发展和中共湘鄂赣省委的成立 282

四、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284

第十三章 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286

第一节 第一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286

一、敌我态势和苏区反“围剿”的准备 286

二、赣西南苏区反“围剿”的胜利 290

三、湘赣、湘鄂赣、赣东北苏区反“围剿”的胜利 293

第二节 第二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295

一、反“围剿”前赣西南党的状况 295

二、敌我态势和苏区反“围剿”的准备 298

三、中央苏区反“围剿”的胜利 300

四、湘赣、湘鄂赣、赣东北苏区反“围剿”的胜利 303

第三节 第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304

一、敌我态势和苏区反“围剿”的准备 304

二、中央苏区反“围剿”的胜利 307

三、湘赣、湘鄂赣、赣东北苏区反“围剿”的胜利 310

第四节 中央苏区的形成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在瑞金的成立 313

第十四章 江西苏维埃运动的蓬勃发展 318

第一节 苏区江西省的建立和发展 318

一、中共苏区江西省委的成立 318

二、宁都起义 红军攻打赣州 319

三、江西省苏代会、党代会的召开和苏区的发展 324

第二节 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327

一、敌我态势和反“围剿”的前期战役 327

二、中央苏区反“围剿”的胜利 330

三、湘赣、湘鄂赣、闽浙皖赣苏区反“围剿”的胜利 331

第三节 闽赣省、粤赣省、赣南省的建立 334

一、闽赣省的建立 334

二、粤赣省的建立 336

三、赣南省的建立 338

第四节 湘赣、湘鄂赣、闽浙皖赣苏区的发展 340

一、湘赣苏区的发展 340

二、湘鄂赣苏区的发展 343

三、闽浙皖赣苏区的发展 346

第十五章 土地革命的深入和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 350

第一节 土地革命的深入 350

一、根据地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 350

二、轰轰烈烈的分田运动及其成果 354

第二节 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发展 356

一、根据地的经济政策 356

二、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58

三、工业和交通邮电建设 360

四、商业和反封锁斗争 363

五、苏区的财政金融事业 365

第三节 根据地文化建设的成就 368

一、新型的教育事业 368

二、红色文艺运动 372

三、苏区的新闻出版事业 374

四、群众体育和卫生运动 376

第四节 根据地的群众组织和群众运动 378

一、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 378

二、共青团组织和青少年工作 379

三、妇女组织和妇女解放斗争 381

四、贫农团等群众组织及其活动 383

第十六章 江西苏区的曲折斗争 385

第一节 王明“左”倾错误在江西苏区的贯彻 385

一、赣南会议和宁都会议 385

二、反“江西罗明路线”的错误斗争 391

第二节 肃反中的“左”倾错误 394

一、赣西南苏区的肃反扩大化错误 394

二、湘赣、湘鄂赣、闽浙皖赣苏区的肃反扩大化错误 395

第三节“左”倾土地政策的贯彻 397

第十七章 江西苏区的丧失 401

第一节 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 401

一、敌我态势和“左”倾教条主义对反“围剿”的错误指导 401

二、中央苏区反“围剿”的失败 403

三、闽浙皖赣、湘赣、湘鄂赣苏区反“围剿”的失败 406

第二节 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失利 410

一、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组建 410

二、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失利 411

三、方志敏在狱中的斗争 414

第三节 红六军团西征 415

一、红六军团的组建 416

二、红六军团西征 417

第四节 主力红军战略转移 418

一、中共中央对红军长征的布置 418

二、主力红军从江西苏区突围长征 420

三、国民党对江西苏区的摧残 421

第十八章 江西三年游击战争 424

第一节 红军的战略转变和游击战争的开始 424

一、中共中央对坚持江西苏区斗争的部署 424

二、中央苏区边境游击斗争的开始 425

三、留守红军的战略转变 427

第二节 赣粤边的游击战争 429

一、长岭会议和粉碎第一次“清剿” 429

二、北山事件与反“搜山”斗争 431

三、两广事变后游击战争的发展 433

第三节 湘赣边的游击战争 434

一、湘赣边初期的游击战争 434

二、棋盘山会议和湘赣边游击战争的坚持 436

第四节 湘鄂赣边的游击战争 438

一、湘鄂赣边游击战争的开始 438

二、湘鄂赣边游击战争的艰苦阶段 440

第五节 闽浙皖赣边的游击战争 442

一、闽浙皖赣边游击战争的开始 442

二、皖浙赣边新游击根据地的建立 443

三、中共皖浙赣省委的成立和皖浙赣边游击战争的发展 445

第六节 闽赣边和汀瑞边的游击战争 446

一、闽赣边的游击战争 447

二、汀瑞边的游击战争 449

第三编 江西党组织在抗日战争中(1937.7—1945.8) 451

第十九章 江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新四军的组建 451

第一节 江西的国共和谈 451

一、抗战爆发前后江西的政治状况 451

二、各游击区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及江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453

第二节 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456

一、游击队下山改编 456

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 459

三、新四军驻赣机构及其工作 461

第二十章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坚持斗争 468

第一节 中共江西地方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468

一、各地党组织的调整 468

二、中共江西省委的重建 471

第二节 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472

一、日军对江西的野蛮侵略 472

二、抗日救亡团体的活动 474

三、出版界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478

第三节 积极开展统战工作 480

一、致力于上下层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 480

二、支援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作战 482

三、动员民众参战支前 484

四、开展武装斗争 485

第二十一章 反共逆流中的共产党人 488

第一节 国民党当局制造反共摩擦 488

一、从大港惨案到新四军办事处被封闭 488

二、江西省委及其组织遭全面破坏 491

第二节 反共逆流中共产党人的抗争 493

一、上饶集中营的斗争 493

二、马家洲集中营的斗争 499

三、赣南地区党组织的斗争 502

第二十二章 江西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508

第一节 新四军五师一部挺进赣北 508

一、新四军五师一部进入瑞阳边 508

二、新四军五师一部进入彭湖边 510

第二节 迎接八路军南下支队 512

一、八路军南下支队开辟五岭战略基地 512

二、进军粤北、赣南接应南下支队 513

第四编 江西党组织在解放战争中(1945.8—1949.10) 516

第二十三章 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516

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的江西时局 516

一、国内局势的新变化 516

二、江西政治日趋黑暗 517

三、江西经济一蹶不振 519

四、中共组织亟待发展 521

第二节 学生爱国民主运动的日益高涨 521

一、抗议美军暴行的游行示威 522

二、从“五二一”学运到抗议“九龙事件” 523

第三节 社会各界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526

一、城市工人的罢工斗争 526

二、农民抗粮、船民“罢运”斗争 528

三、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斗争 529

第二十四章 江西地下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533

第一节 中共湘赣边工委挺进江西腹地 533

一、中共湘赣边工委的建立 533

二、中共湘赣边工委进入赣南 534

三、中共湘赣边工委进入赣西南 535

四、中共湘赣边工委进入赣东等地 536

第二节 中共南昌城工部恢复城市工作 538

一、中共南昌城工部的初创与发展 538

二、中共南昌城工部领导的学运、统战和武装活动 539

三、中共南昌城工部迎接解放的斗争 541

第二十五章 江西各地的武装斗争 544

第一节 皖浙赣工委进军赣东北 544

一、中共皖南地区前进工委成立 544

二、前进工委先遣队进入婺源 545

三、中共皖浙赣工委成立 546

四、中共皖浙赣大工委挺进浙赣线 547

第二节 赣南支队转战粤赣边 549

一、中共五岭地委成立 549

二、粤赣湘边总队一部入赣 551

三、粤赣湘边总队主力开辟赣南、湘南 552

四、粤赣湘边纵队赣南支队转战赣南 554

第三节 地下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 556

一、武夷支队的武装斗争 556

二、湘赣边工委在赣西南、赣东等地的武装斗争 557

第二十六章 解放江西全境的伟大胜利 560

第一节 人民解放军驰骋江西 560

一、二野四、五兵团和四野十五兵团的渡江战役 560

二、二野四、五兵团驰骋赣东北四野十五兵团进军赣西北 562

三、二野四兵团解放南昌 565

四、四野十五兵团横扫赣南 566

五、江西人民对解放战争的支援 568

第二节 江西人民政权的建立 571

一、南昌市军管会的成立 571

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军区的成立 572

三、赣东北区党委、行政公署、军区的成立 574

四、赣西南区党委、行政公署、军区的成立 575

第三节 清剿江西残匪的斗争 576

一、江西的匪情 576

二、清剿土匪的巨大胜利 577

后记 58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