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当代社会史  第2卷  1956-1966
中国当代社会史  第2卷  1956-1966

中国当代社会史 第2卷 1956-1966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静如主编;吴汉全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43880597
  • 页数:4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简述了1956~1966年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从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阶级阶层、社会组织和社会群体、家庭、社会生活和社会习俗、社会意识和社会心理、社会问题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描述了中国社会的情况。
《中国当代社会史 第2卷 1956-1966》目录
标签:主编 社会

第一章 经济 1

第一节 工业 1

一 第一阶段(1956—1957):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

二 第二阶段(1958—1960):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与工业“大跃进”运动 12

三 第三阶段(1960—1965):“八字方针”的提出和工业经济的恢复和调整 29

第二节 农业 38

一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 39

二 1956—1957年间农业的较大发展 42

三 1958—1960年间农业发展中的曲折 47

四 1960—1966年间农业生产的恢复 57

第三节 交通运输 64

一 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 64

二 全国运输 68

第四节 财政金融 72

一 下放财权 73

二 精简银行机构、下放银行人员、下放信贷计划管理权限 77

三 财政金融的调整 79

第五节 对外贸易 84

一 进口贸易 84

二 出口贸易 88

三 中国和苏联及东欧国家的经济贸易 90

四 对外贸易的经验与教训 92

第六节 城市建设 92

一 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起步 93

二 城市“大跃进”的严重失误 102

三 纠正城市“大跃进”的积极举措 109

四 城市建设中的问题 126

第二章 政治 131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131

一 八大召开的历史背景 131

二 八大的筹备经过 133

三 八大会议的重要内容 135

四 八大的历史意义 147

第二节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48

一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149

二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形成过程 152

三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主要内容 155

四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的重要意义 163

第三节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68

一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历史背景 168

二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由来 170

三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历史意义 175

第四节 外交 178

一 中国与苏联的关系 179

二 中国同亚洲国家的外交关系 184

三 中国与西亚北非国家的关系 190

四 中国同撒哈拉以南各国的关系 192

五 中国同东欧国家的关系 194

六 中国同美国的关系 199

第三章 科技教育文化 201

第一节 科技 201

一 科技发展概况 201

二 科技发展成就 205

三 科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6

第二节 教育 207

一 1956—1966年教育事业的概况 207

二 1956—1966年教育事业的成就 213

第三节 文化 217

一 1956年—1966年文化政策的演变 218

二 1956年—1966年文化事业的主要成就 222

第四章 阶级阶层 224

第一节 工人阶级 224

一 工人阶级数量大起大落 224

二 工人阶级内部结构的分化 227

三 工人阶级文化水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 230

四 工人阶级高昂的生产热情 232

第二节 农民阶级 234

一 在农民中的扫盲运动和思想教育运动 235

二 农民阶级高昂的生产热情 237

三 农民对错误思想及方针的抵制 239

第三节 知识分子阶层 242

一 知识分子阶层概况 243

二 党和政府对待知识分子政策的演变 250

第四节 其他阶层 258

一 防卫阶层 258

二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262

三 社会底部阶层 265

第五章 社会组织和社会群体 273

第一节 社会组织 273

一 政治性社会组织 273

二 其他社会组织 296

第二节 社会群体 305

一 知识青年 305

二 流民 310

第六章 家庭 313

第一节 家庭结构 313

第二节 家庭功能 316

一 生物功能 316

二 经济功能 317

三 抚育、抚养和赡养功能 318

四 教育功能 318

五 娱乐功能 319

六 情感交往功能 319

第七章 社会生活和社会习俗 320

第一节 物质生活 320

一 增产节约运动 322

二 票证 325

三 “四大件” 327

四 服饰、发型 328

第二节 精神生活 330

一 文化革命 331

二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333

三 新民歌 333

四 学雷锋 334

五 集体舞 335

六 电影 335

七 科、教、文、卫 336

第三节 社会习俗 339

一 生育礼俗 339

二 婚姻礼俗 340

三 丧葬礼俗 345

第八章 社会意识和社会心理 347

第一节 社会意识形态 347

一 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 347

二 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 366

第二节 社会心理 371

一 赶超心理和急躁冒进心理 371

二 个人崇拜心理 381

第九章 社会问题和社会保障 385

第一节 社会问题 385

一 人口问题 385

二 物资紧缺问题 399

三 民族问题 406

第二节 社会保障 416

一 社会灾害及其预防与救济 416

二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427

主要参考文献 435

后记 44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