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工程建设全书
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工程建设全书

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工程建设全书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2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郑刚,熊向清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工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800122891
  • 页数:1154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土地调查与评价下一篇:全员塑形法
《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工程建设全书》目录

目录 1

上编 企业文化建设 1

第一篇 企业文化概述 1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1

企业文化 2

企业哲学 9

企业价值观 11

企业精神 12

二、企业文化的由来 15

经验型管理阶段 15

科学管理阶段 18

行为科学管理阶段 23

现代管理科学阶段 27

企业文化管理阶段 32

三、企业文化的功能与特征 41

企业文化的功能 42

企业文化的特征 53

四、中国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57

中国近代企业管理时期的企业文化雏型 57

中国三十年建设时期企业文化的培育 64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企业文化建设 67

一、确立科学的企业哲学 73

企业哲学的概念 73

第二篇 企业文化的内容 73

企业哲学中的主客体关系 75

西方企业哲学的发展 79

中国企业哲学的发展 83

建立“以人为中心”企业哲学的实践 86

二、树立明确的企业目标 88

企业目标的作用 88

企业目标体系 89

社会主义企业目标选择 90

建立与实施目标 92

三、建立现代的企业价值观 93

企业价值观的基本概念 93

现代企业价值观 94

企业价值观的作用 95

培养现代的企业价值观 97

四、树立高尚的企业精神 99

企业精神的内涵和作用 99

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关系 100

企业精神的培育 101

五、构建崇高的企业道德 102

道德及企业道德 103

企业道德建设的内容 105

塑造高尚的企业道德 106

六、塑造清新的闲暇文化 108

职工闲暇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109

现代企业职工闲暇文化的建设 113

一、企业文化的构建 115

构建企业文化的指导思想 115

第三篇 企业文化的操作艺术 115

构建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原则 118

构建企业文化的程序 121

塑造企业文化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125

二、正确处理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几种关系 128

政治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128

经济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130

社会环境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131

国外企业文化对我国企业文化的影响 133

正确处理企业内部的几种关系 136

三、突出本企业的文化优势 139

坚持继承、吸收、借鉴、努力创新 140

突出本企业的物质文化优势 141

突出本企业的精神文化优势 144

突出本企业的行业特色 147

突出本企业的经营之道 149

四、发挥组织的文化功能 153

加强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 153

发挥工会的主力军作用 156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作用 158

发挥董事长、经理(厂长)的作用 164

五、动员职工的文化热情 166

发挥企业职工的主人翁精神 166

发挥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 168

针对职工需要,激发职工的参与热情 170

针对职工个性特点,激发职工的参与热情 173

激励职工参与积极性的几种方法 174

一、掀起宣讲企业文化的攻势 181

宣传动员,提高认识 181

第四篇 企业文化的贯彻实施 181

领导垂范 183

树立榜样 184

培训骨干 185

营造气氛,展开宣传攻势 186

提出构想,齐抓共管 188

二、与典章制度结合 188

典章制度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关系 189

重视礼仪庆典的文化功能 191

强化责任制度 193

正确运用规章制度 194

三、与激励机制挂钩 196

正确引导需要 196

运用目标动力 200

讲究奖惩激励艺术 202

树立共同理想 205

实施民主激励 207

四、与生产经营融合 209

企业经营观念的变化 209

形成正确独特的经营哲学 212

明确生产经营目标 213

讲求经营之道 216

追求经营美 217

产品应是工艺品 218

五、与职工培训接轨 221

提高职工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221

我国企业职工培训的经验 223

企业职工培训的特征与原则 225

职工培训的方式 227

职工培训的内容 231

六、与心理机制贯通 232

非理性主义管理学开辟的新领域 232

注重情感投资 234

重视心理调适 237

培养团体意识 240

争取社会心理认同 242

一、企业家的文化素质 245

企业家的才识 245

第五篇 企业家与企业文化 245

企业家的精神风貌 252

企业家的情感 258

企业家的品德 263

二、企业家的企业文化意识 266

三、企业家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 276

企业文化的塑造者 276

企业文化的组织者 281

企业文化的支持者 286

四、管理观念科学化、现代化 288

科学决策观念 288

民主观念 292

时效观念 297

人才观念 299

市场观念 301

人,企业活力的源泉 307

第六篇 企业职工与企业文化 307

一、企业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307

企业文化的人本特征 308

企业文化的内核 312

二、企业职工的主体功能 316

企业职工的需要、行为与企业文化 318

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必须重视职工的主体功能作用 321

领导对人的观念 326

硬管理下的情感投资 327

三、企业职工的精神风貌 328

企业职工精神风貌的基本内容 328

企业职工精神风貌的主要特点 330

企业职工的精神风貌与企业形象 330

四、企业职工的文化意识 335

努力提高企业职工的文化素质,是培养企业职工文化意识的有效措施 335

五、企业职工形成企业文化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342

企业职工形成企业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342

企业职工的企业文化意识的内容 345

企业职工形成企业文化意识的方法 348

一、行业企业文化建设概要 351

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351

第七篇 行业企业文化建设 351

行业精神 352

行业文化建设实现的方法 354

二、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型文化 356

工业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新转变 357

生产经营型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360

生产经营型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363

生产经营型企业文化建设实例 367

三、商业企业的流通经营型文化 369

社会主义商业概况 369

商业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372

商业企业流通经营型文化建设实例 380

四、金融企业的金融经营型文化 381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381

金融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384

提高职工素质 386

加强会出工作,树立良好形象 387

五、三资企业的合作经营型文化 388

“三资”企业的概念与特点 389

塑造企业文化是“三资”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390

塑造“三资”企业文化的目的 392

塑造“三资”企业文化的原则与要求 394

塑造“三资”企业文化的实践 397

六、乡镇企业的文化特色 399

我国乡镇企业的概况 399

乡镇企业文化的现状 401

乡镇企业文化的形成和特征 402

乡镇企业发展的趋势 404

建立新型的乡镇企业文化 405

一、市场经济与企业文化 409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409

第八篇 关系企业文化的几大要素 409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418

二、企业精神文明与企业文化 422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本质联系 422

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具体联系 436

三、中国文化传统与企业文化 445

中国文化传统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445

四、企业民主与企业文化 453

企业民主促进共同价值观的形成 455

企业民主提高组织的凝聚力 456

企业民主增强职工的合作态度 460

企业民主密切领导者与职工之间的关系 462

五、政府职能与企业文化 463

六、企业公关与企业文化 467

企业公共关系与企业价值观 468

企业公共关系与企业目标 472

企业公共关系与企业形象 475

一、企业形象的内涵 479

第一篇 企业形象概述 479

企业形象的概念 479

中篇企业形象设计 479

企业形象的构成要素 480

企业形象的分类 482

企业形象的发展的四个阶段 483

二、企业形象的功能 484

企业形象的特征 484

企业形象的功能 485

企业形象的评价 486

塑造企业形象的原则 487

塑造企业形象的策略 488

三、什么是CI 490

CI的定义 490

CI的基本内涵 491

CI战略的基本特征 493

CI的主要功能 494

四、CI在欧美、日本 495

CI的产生 495

CI在欧美 496

CI在日本 497

五、CI在中国 499

中国导入CI的状况 499

中国企业导入CI的紧迫性 501

导入CI的重要意义 502

中国企业实施CI战略面临的困难 503

目前中国企业实施CI战略的误区 504

探索中国特色的CI理论 505

中国特色的企业形象 506

中国最先适合CI导入的企业 507

积极创造条件,加快CI战略的导入和全面推进 507

第二篇 企业形象设计的程序 515

一、通过CI提案组建CI机构 515

确立CI观念 516

导入发起与CI机构设立 518

完成CI提案书 520

二、企业实态调查与研析 528

确定调研总体计划 529

企业环境调查 531

企业内部调查 531

企业营运分析评估 532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调研 535

调查资料的研析 539

完成调研报告书 544

CI创意技法 545

三、开发设计、创意制作 545

总概念报告书的企划 547

开发设计视觉识别系统 550

办理有关法律行政管理手续 557

四、实施管理、效果测评 558

内部传播与员工教育 559

推行理念与设计系统 561

组织对外发布 567

落实CI管理 569

导入效果测评与方案改进 571

一、MI设计内涵结构 573

什么是MI 573

第三篇 企业形象设计之一:MI 573

为什么要导入MI 574

MI的三个要素 575

MI内涵结构 580

二、MI设计的地位和功能 583

MI是CI的灵魂 583

理念识别(MI)与行为识别(BI) 585

理念识别(MI)与视觉识别(VI) 586

理念识别(MI)的导向作用 587

理念识别(MI)的凝聚功能 588

理念识别(MI)的激励功能 590

理念识别(MI)的规范功能 591

理念识别(MI)的传播功能 593

三、理念识别(MI)设计方法与步骤 594

企业形象、实态的考察与评估 594

突出企业个性,设定企业本质 598

如何实施理念识别 604

企业理念不明确 609

MI游离于CI系统 609

四、理念识别的误区 609

企业理念雷同 610

企业理念脱离时代 610

企业理念的简单化处置 611

企业理念不持续 612

第四篇 企业形象设计之二:BI 613

一、BI设计的内涵 613

BI设计的前提 614

BI的设计思想 616

二、BI设计的功能 619

BI设计的内部整合功能 619

BI设计的外部表达功能 621

三、BI设计的原则 624

以人为本,塑造“企业人” 624

刚柔相济,规范“企业人”行为 626

注重整体,创造风格 626

四、BI设计的领域 628

教育与培训 628

企业制度与员工行为规范 632

英雄人物与传奇故事 635

典礼和仪式 641

媒体策划 646

赞助社会公益事业 649

五、BI设计实务初探 651

第五篇 企业形象设计之三:VI 657

一、VI设计的内涵 657

VI视觉识别的导入 658

视觉识别的基本内容 659

VI设计的基本原则 660

二、VI设计的功能 662

识别功能 663

应变功能 663

传播功能 664

三、VI基本要素的设计 669

企业名称 669

企业标志 674

企业的标准字 683

企业标准色 686

企业造型角色 689

企业象征图案 692

四、VI应用要素设计 694

招牌、旗帜、标识系列 694

办公用品系列 695

建筑环境系列 696

员工服饰系列 698

交通工具系列 699

商品包装系列 700

展示展览系列 703

一、企业内部传播 708

企业内部传播的重要性 708

第六篇 企业形象的传播 708

企业内部传播的目标和任务 709

企业内部传播的内容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714

企业内部传播的原则 715

企业内部传播的方法和手段 716

企业内部传播的障碍和消除障碍的对策 722

二、新闻媒介传播 723

企业内部传播的特点 723

企业内部传播的选择原则 726

企业与新闻媒介联系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727

制造新闻 729

三、政府机关传播 731

政府公众的特殊性 731

政府机关传播应遵循的原则 732

政府机关传播的方法和手段 733

四、社会公众传播 735

顾客传播 736

社区公众传播 742

一、CI与公关策划 747

企业PR的概说 747

第七篇 企业形象设计的相关问题 747

公共关系策划 748

公共关系策划的功能 749

公共关系策划的基本原则 750

企业公共关系策略 750

二、CI与广告策划 753

企业广告策划的CI依托 753

企业广告策划的CI开发 754

企业广告策划的CI渗透 757

企业广告策划的CI构思与表现 763

企业广告策划中的传媒策划 767

企业广告策划书的写作技巧 769

导入CI的营销策划 770

三、CI与营销策划 770

营销环境分析和市场调查预测 773

CI与目标市场 776

导入CI的产品决策 781

CI与价格决策 788

CI与营销渠道策划 793

CI与促销组合 795

名牌的涵义 801

一、名牌效应 801

第八篇 企业名牌战略 801

名牌的演进过程 802

名牌效应 804

二、创名牌之路 808

创名牌的准备 809

创名牌的实施 815

运用法律保名牌 830

三、保名牌之策 830

录求发展保名牌 835

中国名牌战略的现状 839

四、中国名牌战略的现状和趋势 839

中国名牌战略的趋势 841

天坛家具五连冠 843

附录:中国名牌企业名录 843

“华星”高级电子琴面市的启示 844

“长发”货真价实赢信誉 846

“三环”环环紧扣创名牌 846

“零缺陷”荣事达兴业之道 847

锦艺“红豆”更相思 848

张家港创名牌 849

亨联的企业形象 850

西安民生百货大楼的经营艺术 851

洁银牙膏的营销战略 853

银燕厂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树立企业形象 854

欣欣向荣的“鑫阳”公司 855

台湾金宝公司的“无品牌”策略 855

生产优质产品创出中国名牌 857

从CIS看亚细亚商场 860

“小天鹅”展翅的奥秘 863

“白加黑”成功的秘诀 865

以人为本 868

盛开的“雪莲” 870

沃尔顿的经营之道 871

三定四创建设市场三高六增苦练内功 873

可口可乐的经营策略 875

“电脑绅士”——奥尔森 876

实施名牌战略推动企业发展 877

吉列刀王的教训 879

外销产品的名称要适应外国人的口味 880

日本一公司“买走了美国的一部分灵魂” 881

机绣产品精心包装的启示 881

“欧米茄”如何塑造统一世界形象 882

“凤凰”怎样飞遍全球 883

韩国“大宇文化”对我们的启示 884

“本田”如何走向世界 889

为有源头活水来 890

追求卓越——“宝钢”企业文化的形成及其特色 891

驰聘商海“诚”为先 894

IBM的服务精神 894

万家乐何以乐万家 896

“开开”奇迹 898

春兰战歌 902

发展自己奉献社会 905

“阿迪达斯”的经营绝招 911

三 911

沪东造船厂怎样使“怨声”变成“谢声” 912

“请给我张裕葡萄酒” 913

借冕增誉 913

善用公关拓市场 914

竹园宾举办“竹文化”活动重塑企业形象 915

“雪豹”的“皇帝”意识 916

美心酒家如何吸引“回头客” 916

抓时机巧宣传 917

以茶为媒兴信阳 918

“雄狮”是怎样“顶”进国际市场 919

“广告大王”的连续攻击术 920

“空中飞车”如何能一举成功? 920

“21金维他”成功的公关绝招 921

“借鸡孵蛋”——灯会刮起“银河风” 922

60厂庆的公关效应 923

“蓓英”借助三条特大号牛裤名声大振 924

第一万复印机送给谁 924

圈圈绒绒编结大竞赛 925

别具一格的开业庆典 926

一次悬奖解题的轰动效应 926

“速捷”公司的推销策略——试用加服务 927

别出心裁包装促销 928

注入情感的销售策略 928

四 928

“稳得福”与“Wonderful” 929

起死回生的广告 930

此时无词胜有词 931

惠而不费的广告 931

利用广告电影打开国外销路 932

走出深巷后的震荡 933

无声胜有声 934

广告别出心裁产品享誉不衰 934

IBM广告战 935

“黑妹”的魅力 936

足智多谋的台湾新光人寿保险公司 937

宝钢的文化创新 939

第一篇 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策划的典型评析 939

下编一步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 939

形象设计的经验及评析 939

“一汽文化”的整体结构 940

嘉陵机器厂的“嘉陵精神” 944

独具特色的“黄鹤精神” 946

发光发热的“北煤”精神 947

长安机器厂的企业精神 948

同仁堂的企业道德 949

情系农家 951

荣事达的哲学大视野 952

燕化的管理哲学 955

“娃哈哈”的经营观念 957

长城集团的高、精、尖经营观念 958

海尔集团的“日清日高管理法” 960

“渤海人”的环保意识 962

以解决平民住房为己任 963

上海“中行”的“微笑工程” 964

无私奉献的企业道德 964

“505”的质量意识 967

“一分钱精神”出效益 968

亲和一致情义服务 969

“财神爷”讲节约 971

追求精工精品的企业目标 971

松下电器公司的企业文化 972

松下的经营哲学 974

普一甘公司的价值体系 975

松下的企业目标 976

朝日啤酒公司的社会责任感 977

丰田生产方式和改进目标 977

波音公司服务的新概念 978

三岛食品公司的“三好主义”价值观 978

克雷研究公司的经营理念 979

热情周到的维修服务 979

泰国大利公司办好企业的法宝 980

上海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经验 983

第二篇 企业文化建设操作艺术的典型评析 983

围绕宝钢特色建造宝钢文化 984

茅台酒厂企业文化建设记事 986

形成企业精神的基础与条件 988

凤凰文化的诞生 991

“北煤”精神的提炼过程 994

全员塑形活动 995

孔府宴酒厂的“人和”文化 996

“天人合一”的管理模式 998

建立企业与职工共同体 999

贯彻优质服务精神的有效途径 1000

以企业规章保障企业文化 1001

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1002

鞍钢精神的形成与完善 1003

营造命运共同体 1007

寻觅企业文化与业务经营的最佳结合点 1009

培养职工的共同价值观 1009

全方位、多层层的“一冶文明” 1011

国有企业的观念转变 1012

市场经济条件下鞍钢的观念转变 1014

“胜利精神”与胜利的思想政治工作 1015

以思想政治工作促企业文化建设 1018

以团建活动促文化建设 1019

企业党组织的风范堡垒作用 1020

乡镇企业党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1021

在经营实践中树立服务意识 1023

甩掉“混”字,树立“干”字,强化“严”字 1024

狠抓服务促文化 1025

融文化建设于企业管理之中 1027

本田公司在经营中贯彻文化意识 1028

富士公司培训员工的参与意识 1031

IBM公司的事业和理念 1032

美国公司的仪式典仪 1033

松下公司的晨诵仪式 1034

玛丽凯公司重奖榜样 1035

第三篇 企业文化贯彻实施的典型评析 1037

将观念变革贯彻到机制变革中去 1037

让信念化为现实 1038

长虹人的产业报国精神 1040

以观念转变带经营转变 1043

让行业精神开花结果 1043

贯彻企业精神的有效途径 1045

消除“失落”感振奋积极性 1047

让职工乐于接受企业精神 1048

企业文化的激励机制 1051

生于改革用于改革的四通文化 1053

振兴石化科投先行 1055

靠科技振兴靠人才发展 1056

化科技意识为科技成果 1058

古井之魂 1059

没有“三废”的化工厂 1059

索尼公司的命运共同体建设 1061

美国联合包裹运输公司的可靠服务 1063

“3M”公司的企业文化贯彻机制 1064

美国的“IBM”道路 1066

松下精神:晨会吟涌身体力行 1067

松下人永不停步 1070

德国BMW公司的理念与出击 1071

奔驰公司是怎样为用户服务的 1073

意大利中小企业的经营理念与活力 1074

佳能领先的文化基础 1075

为客服务要说到做到 1077

第四篇 企业家精神风貌的典型评析 1079

用真情温暖每一位员工 1079

厂长经理心中要有职工群众 1081

职工是领导的“上帝” 1084

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 1085

书记的理论修养 1088

睿智宏图成大业 1089

党委书记的风采 1091

清正廉洁的“大老板” 1093

艰苦创业廉洁治厂 1095

厂长重科技,产品插翅膀 1096

岁月有值,人生无愧 1097

松下的形象——没有谎言,没有私心 1098

松下善听部下意见 1099

松下的三大品行 1101

企业家不能偏听偏信乱发脾气 1104

企业家不能一心为赚钱 1105

企业家的创新开发意识 1106

追赶时代潮流的艾科卡 1107

IBM总裁的用户观 1108

经营之神住在小木屋 1109

企业家要甘心吃苦 1109

希尔顿的微笑意识 1110

企业家要把眼光放远,放大 1111

李秉喆的人才信条 1112

土光敏夫的人才观与用人术 1113

库特善用东方人情味 1114

企业家的奋进拼搏 1115

第五篇 提高职工文化素质的典型评析 1117

事业成败在于人 1117

惠普公司的人才观 1118

尊重人才结硕果 1119

爱护人、培养人、尊重人 1120

合资企业党旗红 1121

让政府满意客户实惠 1122

确保主人掌大权 1122

厂长的金牌意识 1123

宝钢的“双休日学校” 1124

独特的“40+4”培训制度 1125

椰风集团的军事化训练 1127

邯钢人当家做主新观念 1129

建立新型的企业人际关系 1132

树典型的艺术 1134

发挥共产党员的感召力 1136

拆“隔心墙”架“连心桥” 1137

振奋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1138

以危机激发改革意识 1139

人比产品更重要 1139

奔驰公司的职工培训 1140

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方法 1141

工人参加管理的六条原则 1143

比奇公司的“劳动生产率会议”制度 1143

美国柯达公司的职工建议制度 1144

美国一些公司实行职工“自我管理” 1145

从销售人员看日本企业的员工培训 1146

理解、尊重和爱护科技人才 1149

美国的“内部企业家” 1151

美国企业的参与管理形式 1152

日本企业的内部“留学”制度 1153

松下员工谈松下的奖与罚 115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