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北京历史纲要  上
北京历史纲要  上

北京历史纲要 上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曹子西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40201088
  • 页数:25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从远古时期至元代之前北京的历史概况。
《北京历史纲要 上》目录

绪论 北京历史演变的轨迹、特点和分期 1

第一章 远古至秦统一前的北京 27

第一节 远古时期的北京 27

一、北京地区最早的开拓者 27

北京人 27

新洞人 29

二、北京地区的古代人类 30

山顶洞人 30

东胡林人 30

上宅和北埝头遗址 30

雪山遗址 31

三、北京远古的传说 32

涿鹿之战和阪泉之战 32

幽州、幽都、幽陵 32

一、夏商时期北京地区的居民 36

夏家店下层文化 36

第二节 夏商时期的北京 36

古燕国的历史考察 38

二、夏商时期北京地区的经济 40

农业和畜牧业 40

手工业 40

第三节 西周春秋时期的燕蓟古城 41

一、武王灭商与周初封燕 41

周初分封与燕国的建立 41

琉璃河商周遗址与燕国始封地 42

燕地古城遗迹 45

燕与蓟 46

二、西周时期燕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47

青铜器 47

漆器 49

玉石蚌器 49

西周带字甲骨 50

三、西周时期的奴隶殉葬墓 50

四、春秋战国之际的山戎遗迹 52

一、战国初年的燕国 54

第四节 战国时期燕都蓟城的兴盛与衰落 54

二、燕国的强盛 56

燕王哙让子之 56

燕昭王励精图治 58

燕国的疆域 61

燕国的长城 61

三、燕国的衰落与秦灭燕 63

田单破燕 63

燕国在燕赵战争中的失败 64

荆轲刺秦王 65

四、燕地蓟城的经济发展 65

农业 66

治铁业 67

青铜器、金银器 69

城市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69

五、燕地各族间的友好往来 70

郡县设置与政区 72

一、燕地蓟城的形势和变化 72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燕地蓟城 72

第一节 秦统一后的燕地蓟城 72

修驰道,巡碣石 73

筑长城,防匈奴 75

秦统治的急政和崩溃 76

二、燕蓟地区的反秦斗争 76

诸郡县群起响应陈胜、吴广起义 76

武臣取燕赵称王,韩广至蓟称燕王 77

项羽救巨鹿,封臧荼为燕王 78

一、燕蓟地区的政治状况 79

建置、政区 79

刘邦灭臧荼,平定燕蓟 79

第二节 西汉时期的燕地蓟城 79

消灭异姓王卢绾 81

燕王刘旦谋反败露 82

统治阶级的骄奢、腐败 83

二、燕蓟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 85

人口、土地、农业 85

物产、工商业、交通 86

学术、文化、教育 87

三、燕蓟地区的农民反抗斗争及刘秀经营河北 89

农民的反抗斗争 89

铜马诸部北方农民军 90

刘秀经营河北及其兼并、镇压农民军 91

第三节 东汉时期的幽州蓟城 93

一、幽州蓟城的政治状况 93

建置、政区 93

灭渔阳彭宠 94

郭伋、张堪等人的治理 95

幽州割据与军阀混战 97

二、幽州蓟城的社会、经济、文化 98

人口、土地 98

经济发展 99

学术、文教 102

三、黄巾起义和幽蓟地区的农民战争 103

太平道的传播和起义准备 103

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 104

河北农民军诸部 105

一、同匈奴的关系与交往 106

第四节 秦汉时期蓟城、北部地区的民族关系 106

二、同乌桓、鲜卑的关系 109

三、与东北其他民族的来往 111

第三章 魏晋十六国北朝时期的幽州蓟城 112

第一节 魏晋时期的幽州蓟城 112

一、政治状况与民族关系 112

建置、区划、人口 112

魏、晋对北边的治理 114

屯田、安民 116

二、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 116

兴修水利 117

居庸地震,重修戾陵堰 118

文化、教育 119

三、西晋末年王浚在幽州的统治 120

王浚的升迁与政治野心 120

贪暴统治的孤立和瓦解 122

华芳墓的发掘和蓟城定位 123

一、刘琨与辽西鲜卑段匹?结盟 124

第二节 十六国时期幽蓟地区的形势和变化 124

二、后赵(石勒)占据下的幽州 126

三、前燕(慕容儁)建都蓟城 128

四、前秦(苻坚)占领幽州和苻重、苻洛之乱 131

五、后燕(慕容垂)重据幽州 133

第三节 北朝前期——北魏时的幽州蓟城 134

一、北魏占据幽州和统一北方 134

镇压反抗和统一北方 134

建置和政区 136

休养民力,恢复生产 137

二、社会经济、文化与民族 137

农业经济 138

手工业及商业 140

文化、教育 140

与库莫奚、契丹族的关系 142

三、北魏中、后期吏治的日益腐败和幽州人民的反魏斗争 143

吏治的腐败和社会矛盾尖锐化 143

杜洛周领导的幽州地区反魏斗争 145

东魏的幽州政区 147

北魏分裂后,北朝政权的更替 147

第四节 北朝后期——东魏、北齐、北周时的幽州蓟城 147

一、东魏、北齐占领下的幽州 147

北齐幽蓟政区的变迁 148

社会经济状况 149

北齐在幽州统治的衰败 150

二、东魏、北齐同北部诸族的关系 151

柔然 151

契丹 151

库莫奚 152

突厥 152

三、北周统一北方后的幽州 153

北周灭北齐,占据幽州 153

北周在幽州的短暂统治 154

在幽州同突厥的关系 155

建置、政区 157

一、隋朝对幽州的控制 157

第一节 隋统一后幽州的形势和变化 157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幽州 157

委重臣、名将为幽州总管 158

废幽州总管府,建立涿郡 158

二、大兴土木,出师辽东 159

东北边防与涿郡的作用 159

开凿永济渠,贯通大运河 159

修御道,建临朔宫 160

攻打高丽 161

三、隋末幽州(涿郡)人民的反抗斗争 162

社会矛盾激化 162

卢明月起义 163

王须拔、魏刀儿起义 163

高开道起义军 163

窦建德起义军的兴起 164

罗艺占据涿郡 164

蓟城附近的人民斗争 164

四、窦建德起义军攻打幽州 164

窦建德三攻幽州 165

第二节 唐代幽州的政治状况 166

一、建置沿革和政区变迁 166

地方建置 166

幽州 166

檀州、妫州 167

羁縻州县 168

幽州北边的相对稳定 169

二、唐前期幽州地位的上升 169

防御外敌,屏蔽中原 169

幽州地位的再次上升 170

河北地区的军事、政治中心 171

三、“安史之乱”在幽州爆发 172

安史之乱 172

安禄山叛,自称“雄武皇帝” 173

史思明称帝,以范阳为燕京 174

四、唐后期幽州的藩镇割据 175

河北三镇之一的幽州卢龙镇 175

叛军内讧及其覆灭 175

朱泚、朱滔及“四王二帝”之乱 176

刘怦、刘济治理幽州 177

幽州节帅互相攻杀和频繁更替 177

第三节 隋唐时期幽州的社会、经济、文化 179

一、幽州人口与幽州城 179

隋代幽州(涿郡) 人口的增长与流散 179

唐代幽州人口的恢复和繁盛 179

幽州城和子城 180

幽州城的方位 180

城市居民与里坊 181

二、幽州社会经济的繁荣 182

农业生产 182

河、海运输 184

手工业、商业 184

三、幽州教育文化的发展 188

官学与家学 188

诗人与幽州 189

音乐、绘画、杂技 190

四、寺院建筑和雕刻 191

云居寺和静琬刻经 191

寺院、佛塔、石雕刻 191

第四节 隋唐时期幽州的民族关系 192

一、隋代幽州与东突厥的关系 192

二、唐代幽州与北方、东北方诸族的关系 194

幽州北方诸族 194

幽州东北方诸族 196

三、迁居幽州的少数民族居民 198

第五节 五代时期幽州的形势和变化 200

一、后梁建立前后的幽州割据局面 200

刘仁恭霸占幽州 200

刘守光据幽州称帝,自立“大燕”政权 202

二、后唐在幽州的统治 203

周德威与契丹激战幽州 204

赵德钧治理幽州 206

契丹的兴起 209

一、契丹攻取幽燕的策略及幽州升为辽朝南京 209

第五章 辽代的南京(燕京) 209

第一节 契丹攻取幽燕及辽南京的建立 209

幽州对契丹早期发展的影响 210

契丹攻取幽州的策略 211

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辽朝升幽州为南京 212

二、辽南京的政区、建置与居民 213

政区、建置 213

居民户口 215

府城和皇城 216

三、辽南京城的规制与建设 216

街坊与市场 217

风景名胜 218

第二节 中原政权攻打燕京的三次战争及辽宋和战过程 219

一、周世宗攻打燕京的战争 219

辽初燕京形势 219

周世宗北伐收复三关之地 220

高梁河大战 221

宋初短暂的和平 221

二、宋辽高梁河之战 221

三、宋朝攻取幽燕的第二次战争——雍熙之役 222

承天后执政与休哥镇守南京 222

涿州之战 223

西路战斗与杨继业之死 224

一、因俗而治的政策 225

因俗而治 225

第三节 契丹对燕京的统治 225

四、“澶渊之盟”及其对燕京的影响 225

契丹双轨官制和燕云官吏设置 226

从辽南京留守看契丹汉化过程 226

二、燕京的豪门大族 227

豪门贵族 227

耶律氏家族 227

萧氏家族 228

韩知古——韩德让家族 228

王氏起义 229

社会矛盾加剧 229

三、燕京地区的农民起义 229

刘氏家族 229

韩延徽家族 229

李宜儿起义 230

杨从起义 230

董庞儿起义 231

四、宋金夹攻燕京和辽朝政治中心的南移 231

第四节 燕京地区的经济发展 232

一、辽朝对燕京的经济政策 232

幽燕地区的混合经济形态和辽朝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 232

燕京地区土地制度 234

赋税 234

二、农林与畜牧 235

农业与林木 235

畜牧与狩猎 237

三、手工业 237

丝织业 237

煮盐业 238

瓷器 238

四、商业贸易 239

燕京市场和贸易税收 239

辽宋贸易及沿边榷场 240

货币流通 240

五、交通运输 241

通往草原的交通线 241

萧太后运粮河及海运 242

燕京在辽朝早期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243

一、“学唐比宋”和燕京的儒学 243

第五节 辽燕京的文化 243

燕京的儒学与科举 245

二、燕京的佛教与寺院 246

燕京佛教发达的原因 246

建寺院、作佛事、刻经藏 247

由刻经推动起来的印刷业 248

佛教文化遗存 248

音韵文字学与《龙龛手鉴》 249

三、燕京地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2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