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古代简史
中国古代简史

中国古代简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思恩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224015792
  • 页数:642 页
图书介绍:这部教材是为高等院校文科、师专和教育学院等中国古代史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
《中国古代简史》目录
标签:简史 主编

第一编原始社会 1

第一章 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群 1

第一节 中国的猿人 1

目录 1

一、元谋人、蓝田人 2

二、北京人 2

第二节 中国的智人 4

一、早期智人 4

二、晚期智人阶段的文化和氏族公社的产生 5

一、母系氏族公社的文化分布 8

第二章 氏族公社 8

第一节 母系氏族公社的形成与繁荣 8

二、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生活 9

三、母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组织和婚姻关系 12

四、图腾崇拜和原始艺术 14

第二节 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14

一、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 14

二、父系氏族公社的文化遗址 15

三、父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生活 17

四、父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组织和婚姻关系 18

五、私有制、阶级的出现原始社会的解体 19

六、部落联盟和联盟之间的战争关于原始社会的传说 20

第二编奴隶社会 23

第一章 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夏、商 23

第一节 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23

一、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23

二、夏朝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25

三、夏朝的灭亡 27

第二节 商朝奴隶制国家的发展 28

一、商朝的建立和盘庚迁殷 28

二、商朝的阶级结构和国家机构 29

三、商朝的社会经济 32

四、商朝的灭亡 34

五、商朝的文化艺术 36

第二章 强盛的奴隶制国家——西周 38

第一节 西周的建立及其统治 38

一、周朝的建立 38

二、分封制与宗法制 41

三、奴隶制国家的强盛 43

第二节 西周社会经济的发展 44

一、井田制度 44

二、社会经济的发展 45

一、西周后期的社会危机 48

第三节 西周的衰亡 48

二、厉王专利和国人暴动 50

三、宣王中兴和西周灭亡 50

第三章 奴隶社会的逐渐瓦解——春秋 52

第一节 诸侯争霸 52

一、王室衰微与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 52

二、霸主迭兴 53

三、弭兵运动 58

一、铁器、牛耕的出现与生产的发展 59

四、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 59

第二节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 59

二、土地私有的出现和井田制的瓦解 61

三、工商业的发展和私营手工业者的活跃 62

第三节 反抗奴隶主贵族统治的斗争 64

一、反抗奴隶主贵族的斗争 64

二、新兴地主阶级的夺权斗争 65

第四节 西周、春秋时期的文化 67

一、老子和《道德经》 67

二、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68

三、我国最早的文化典籍 69

四、《孙子兵法》 70

五、科学技术 71

第三编封建社会 74

第一章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形成 74

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和封建集权制度的形成 74

一、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74

二、封建集权制度的形成 79

第二节 战国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80

一、农业生产和水利事业的发展 81

二、手工业的发展 83

三、商业和都市 85

四、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 86

第三节 兼并战争和秦统一中国 88

一、齐魏争雄和徐州会盟 88

二、 “合纵”与“连横”的斗争 90

三、长平之战与赵国的衰落 93

四、秦统一中国 94

第四节 战国时期的文化 96

一、诸子百家 96

二、史学与文学艺术 102

三、科学技术 105

第二章 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08

第一节 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 108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08

二、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 111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115

第二节 秦朝末年的农民大起义 119

一、秦王朝的残暴统治 119

二、大泽乡起义和农民政权的建立 121

三、项梁、项羽起兵与巨鹿之战 123

四、刘邦八关与秦朝的灭亡 125

五、楚汉战争与西汉的建立 126

第三章 西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30

第一节 西汉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30

一、汉初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 130

二、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132

三、西汉的赋役制度 138

第二节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 140

一、“汉承秦制” 140

二、中央集权的初步加强 142

三、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45

一、西汉与匈奴的关系 150

第三节 西汉与周边各族的关系 150

二、西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154

三、西汉与其它少数民族的关系 159

第四节 王莽改制和绿林、赤眉起义 161

一、西汉后期社会危机的加剧 161

二、王莽改制 164

三、绿林、赤眉、铜马农民起义 168

四、东汉建立与统一中国 170

第一节 东汉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172

一、加强中央集权制 172

第四章 东汉的统治和黄巾起义 172

二、恢复生产的措施 175

三、东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177

四、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179

第二节 东汉民族关系的发展和对外关系 181

一、南匈奴和北匈奴 181

二、班超出使西域 182

三、羌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184

四、乌桓、鲜卑和东北各族 184

五、南方及西南各族 185

六、东汉对外关系的新发展 186

第三节 东汉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与阶级矛盾的尖锐化 187

一、外戚与宦官的专权 187

二、清议与党锢 191

三、桓灵的腐朽统治与阶级矛盾的尖锐化 194

第四节 黄巾大起义 196

一、张角与太平道 196

二、黄巾大起义 197

三、黑山黄巾与青徐黄巾 199

四、汉中的农民政权 200

五、黄巾起义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201

第五节 秦汉时期的文化 203

一、哲学和宗教 203

二、史学、文学、艺术 207

三、科学技术 212

第五章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短期统一 217

第一节 三国鼎立及其政治经济 217

一、军阀混战与曹操统一北方 217

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20

三、曹魏的政治和经济 226

四、诸葛亮治蜀 229

五、孙吴对江南的开发 232

一、西晋统一中国 234

第二节 西晋的短期统一 234

二、西晋的政治和经济 235

三、八王之乱 240

四、各族人民的反晋斗争与西晋的灭亡 241

第六章 十六国和东晋 247

第一节 北方各族的割据政权 247

一、十六国时期的混战 247

二、淝水之战后的北方 252

一、“王与马,共天下” 253

第二节 东晋 253

二、东晋的北伐 256

三、淝水之战 257

四、门阀政治的腐朽与农民起义 259

第七章 南朝和北朝 264

第一节 宋齐梁陈的更替 264

一、宋齐梁陈的更替 264

二、南朝的阶级关系 268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273

一、北魏的建立与统一北方 277

第二节 北朝黄河流域的各族大融合 277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278

三、北魏末年的各族人民起义 284

四、北魏的分裂与北周统一北方 286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291

一、哲学与宗教 291

二、史学、地理学与文学艺术 297

三、科学技术 303

第一节 隋朝的政治和经济 307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 307

第八章 隋朝的统一和隋末农民起义 307

二、隋朝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09

三、隋初发展经济的措施与社会经济的繁荣 311

四、隋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317

第二节 隋末农民大起义 320

一、隋炀帝的暴政 320

二、农民大起义 325

三、隋的灭亡 327

四、唐朝的建立与统一 331

一、唐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334

第一节 唐朝前期的政治 334

第九章 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 334

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338

三、武则天的统治 343

四、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347

第二节 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 350

一、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推行 350

二、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52

三、手工业的发展 353

四、城市、商业、交通 356

一、唐与东、西突厥的和战 358

第三节 唐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358

二、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的设置 360

三、唐与回纥的经济文化联系 361

四、靺鞨族与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的建立 362

五、唐与吐蕃关系的发展 363

六、唐与南诏的关系 364

第四节 唐朝的对外关系 367

一、唐朝的对外政策 367

二、唐和朝鲜、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 368

三、唐与印度的关系 371

四、唐与中亚、西亚各国的关系 373

第五节 唐朝后期的政治和经济 374

一、 “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形成 374

二、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 378

三、唐朝后期的社会经济 381

四、经济重心的南移 385

第六节 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389

一、唐末社会矛盾的尖锐化 389

二、农民起义的发生和经过 392

三、农民起义的失败和历史意义 397

一、宗教与哲学 400

第七节 隋唐时期的文化 400

二、文学与艺术 404

三、史学和经学 411

四、科学技术 413

第十章 五代十国、辽、北宋、夏的并立 417

第一节 五代十国和辽的建立 417

一、五代更替和十国割据 417

二、中原社会生产的残破和南方经济的发展 420

三、契丹的兴起和南侵 422

四、周世宗柴荣的改革 424

一、“陈桥兵变”与北宋的建立 425

第二节 北宋的统一及其与辽、夏的关系 425

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 426

三、北宋与辽的关系 427

四、西夏的建立与宋夏关系 429

第三节 北宋的阶级关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432

一、阶级关系与赋役制度 432

二、王小波李顺起义 434

三、社会经济的发展 435

第四节 王安石变法 440

一、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440

二、王安石变法 444

三、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 447

第五节 金的兴起和北宋灭亡 448

一、女真族的兴起和金朝的建立 448

二、辽的灭亡 450

三、靖康之变与北宋灭亡 451

第十一章 南宋与金的对峙 454

第一节 宋金和战与“绍兴和议” 454

一、南宋的建立和宋高宗的投降政策 454

二、北方义军的抗金斗争 458

三、钟相、杨么起义 459

四、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 462

五、“绍兴和议”与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464

第二节 对峙局面下的南宋社会 466

一、南宋经济的发展和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466

二、南宋的腐朽统治和人民的反抗斗争 470

第三节 金统治下的北方社会 471

一、金统治中原和女真族的封建化 471

二、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74

三、金的残暴统治与红袄军起义 475

一、铁木真和蒙古政权的建立 478

第十二章 元朝的大统一 478

第一节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 478

二、夏、金的灭亡 480

三、元朝建立和南宋军民的抗元斗争 483

四、元朝的疆域和大统一的历史意义 485

第二节 元朝的政治和经济 487

一、元朝的统治政策和政治制度 487

二、元朝的社会经济 491

三、民族歧视政策和阶级压迫 495

一、元末的腐朽统治和社会矛盾 498

第三节 红巾军大起义 498

二、红巾军起义 499

三、朱元璋势力的壮大 501

四、元末农民起义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503

第四节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504

一、哲学与宗教 504

二、史学 509

三、文学 512

四、科学技术 515

一、君主专制集权的加强 521

第十三章 明朝封建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 521

第一节 明朝前期的政治与经济 521

二、“靖难之役”与迁都北京 526

三、明朝前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528

四、明政府与边疆各族联系的加强 530

第二节 明中期的政治经济危机与张居正的改革 533

一、宦官专权与明中期的政治危机 533

二、土地集中和农民起义 535

三、张居正的改革 539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 541

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 541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544

三、城市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546

第四节 明朝的对外关系 547

一、郑和下西洋 547

二、倭寇之患与援朝战争 550

三、反对西方殖民者入侵的斗争 552

第五节 明末农民大起义 556

一、满族的兴起和清的建立 556

二、明后期社会矛盾的尖锐化 561

三、明末农民大起义 564

第十四章 清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572

第一节 清军入关和各地的抗清斗争 572

一、清军入关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572

二、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抗清斗争 574

三、南明军民的抗清斗争 576

四、江南广大军民的英勇抗清斗争 578

第二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 581

一、中央和地方的统治机构 581

三、法律措施 584

二、军事制度 584

四、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 585

第三节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587

一、削平三藩和统一台湾 587

二、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 590

三、“改土归流和对西南地区管理的加强 594

四、平定准噶尔叛乱,经略西北边疆 596

五、平定西藏叛乱和对西藏管理的加强 600

六、清代的疆域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602

一、恢复生产的各项措施 605

第四节 清朝前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605

二、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609

三、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613

第五节 清朝前期各族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616

一、社会矛盾的逐渐激化 616

二、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反抗斗争 618

三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 620

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文化 624

一、哲学 624

二、文学与艺术 631

三、考据学、历史学和文献汇编 635

四、科学技术 63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