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教学与研究](https://cover.qianqiantushu.cc/27/s6cf67e3.jpg)
![中国现代史教学与研究](https://cover.qianqiantushu.cc/27/s6cf67e3.jpg)
中国现代史教学与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柏福临,王作坤编著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60118232
- 页数:529 页
教学纲要 1
第一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5月—1923年12月) 1
目 录 1
第一节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 2
一、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日美帝国主义 2
加紧侵略中国 2
二、民族工业的蓬勃发展及新兴社会力量的壮大 5
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8
第二节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3
一、五四运动 13
二、直皖战争和粤桂战争 17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
一、华盛顿会议 23
第三节北洋军阀的混战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23
二、军阀混战和北洋政府的更迭 25
三、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29
四、工人运动高潮和农民运动的兴起 33
第四节文化思想战线上的论争 37
一、新文学运动的发展 37
二、反对封建复古派的斗争 39
三、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 42
第二章 国民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的覆灭 47
(1924年1月—1927年7月) 47
第一节北洋军阀势力的演变 48
一、孙传芳控制东南五省与吴佩孚再起 48
二、反奉倒段斗争与郭松龄的倒戈失败 50
三、张吴联手与三一八惨案 53
第二节第一次国共合作和革命运动的高涨 56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56
二、五卅运动 60
三、国民党的分化和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64
第三节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的发展 68
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68
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 74
第四节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81
一、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加紧干涉 81
二、蒋介石背叛革命 84
三、汪精卫集团叛变,国民革命失败 88
一、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斗争 92
第五节文化思想战线上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92
二、反对甲寅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斗争 95
第三章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和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割据(1927年8月—1931年9月) 100
第一节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101
一、宁汉合流与国民党各派系的纷争 101
二、新军阀北伐和东北易帜 105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107
第二节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11
与发展 111
一、八一南昌起义和各地武装起义 111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15
三、国统区革命力量的恢复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116
四、苏区土地革命的开展 119
五、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121
第三节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和中间政派 122
的活动 122
一、国民党新军阀的大混战 122
二、中间政治派别的活动 127
第四节国统区文化思想战线的斗争 131
一、左翼文化运动的兴起 131
二、文化围剿与反围剿 133
三、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问题的论战 137
第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和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1931年9月—1937年7月) 140
的斗争 141
一、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 141
第一节 日本武装侵略东北和全国抗日反蒋 141
二、国民党法西斯统治的加强 152
三、苏区革命的深入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159
第二节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169
初步形成 169
一、华北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69
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确定 174
三、日本与英美矛盾的扩大和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分化 179
四、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83
第三节文化界的抗日救亡运动 192
一、抗日救亡高潮中的文化界 192
二、“两个口号”的论争与文艺界统一战线的 196
形成 196
(1937年7月—1945年8月) 200
第五章抗日战争和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200
第一节全民族奋起抗战和两个战场的出现 201
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201
二、正面战场的抗战 209
三、敌后战场的开辟 215
第二节抗日相持阶段的到来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中的主要战场 222
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策略的变化 222
二、汪精卫集团投敌和汪伪政权的成立 226
三、相持阶段初期的正面战场,国民党的独裁、倒退和反共磨擦 229
四、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中的主要战场 234
五、中间派政治力量的结合,皖南事变,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 240
第三节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抗战 244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正面战场 244
二、解放区军民的艰苦抗战 249
三、日本帝国主义在占领区的经济掠夺和殖民统治 255
四、国民党统治的腐败和官僚资本的膨胀 260
五、制止国民党发动的反共高潮,解放区的恢复和发展 266
第四节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272
一、日军对豫湘桂的进攻与解放区军民的局部 272
反攻 272
二、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和国民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75
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与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280
四、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284
第五节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 288
一、抗战初期的文化运动高潮 288
二、文化思想战线上的争论和斗争 290
三、抗战时期文艺运动的新发展 294
第六章 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灭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296
的胜利(1945年9月——1949年10月) 296
第一节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卖国与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297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 297
二、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303
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停战协定,解放区军民加紧自卫战争的准备 312
第二节全面内战的爆发和国民党统治危机的、 314
加深 314
一、全面内战的爆发 314
二、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320
一、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328
的覆灭 328
第三节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和国民党南京政权 328
二、国民党统治区走向崩溃和国统区人民民主 335
运动的进一步高涨 335
三、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 340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47
第四节文化思想战线上的论争和成就 354
一、解放区新闻教育事业和历史科学的发展 354
二、文艺界对“主观论”的批评 356
三、人民文艺的成就 357
主要理论问题探索 360
一、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 360
相结合的产物 360
二、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366
三、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与共产国际的关系 373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形成 380
五、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86
六、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 392
统一战线的策略 392
七、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 398
的不断革命论 398
八、民主革命时期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 405
九、毛泽东军事思想 412
十、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 418
命转变的思想 418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共产国际的关系 426
教学重点问题研究 426
二、国共两党对农村土地问题的不同政策 432
三、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及其特点 440
四、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的对日外交 447
五、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具体政策的变化 454
六、爱国华侨在中国抗战中的贡献 462
七、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两面政策 470
八、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477
九、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和苏联的对华政策 484
十、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政治主张和经济 491
政策 491
十一、中国现代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498
(二)蔡元培 506
(一)每周评论 506
学习指导 506
一、基本概念的准确表述 506
(三)联省自治 507
(四)杨度 507
(五)北伐战争 507
(六)中村事件 508
(七)宁都起义 508
(八)珍珠桥惨案 508
(九)九一八事变 509
(十)左联 509
(十一)史量才 509
(十四)二七会议 510
(十二)两广事变 510
(十三)长城抗战 510
(十五)赣南会议 511
(十六)遵义会议 511
(十七)西安事变 512
(十八)满洲国 512
(十九)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513
(二十)五五宪草 513
(二十一)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513
(二十二)抗战建国纲领 514
(二十三)中国远征军 514
(二十六)宋哲元 515
(二十七)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515
(二十五)虹桥机场事件 515
(二十四)关东军 515
(二十八)军调部 516
(二十九)行宪国大 516
(三十)孟良崮战役 517
(三十一)《中国土地法大纲》 517
(三十二)《共同纲领》 517
二、典型例题 518
(一)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518
(二)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意义和教训是什么? 519
(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519
(四)试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520
(五)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是怎样的? 520
(六)试分析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 521
(七)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522
(八)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522
(九)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正式形成的?它有哪些特点? 522
(十)为什么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 523
中国? 523
(十一)怎样正确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524
(十二)试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 525
意义 525
(十三)为什么国民党反动统治迅速崩溃,中国革命能迅速取胜? 526
(十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是 527
什么? 527
(十五)试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 527
经验 527
后记 529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家畜百宝 猪、牛、羊、鸡的综合利用》山西省商业厅组织技术处编著 1959
- 《《道德经》200句》崇贤书院编著 2018
- 《高级英语阅读与听说教程》刘秀梅编著 201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看图自学吉他弹唱教程》陈飞编著 2019
- 《法语词汇认知联想记忆法》刘莲编著 2020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规范 技巧与案例 第3版 2020》文传浩,夏宇编著 2019
- 《流体力学》张扬军,彭杰,诸葛伟林编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