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傣族文化志
傣族文化志

傣族文化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世林,伍琼华著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36714068
  • 页数:446 页
图书介绍:
《傣族文化志》目录
标签:文化

第一章 文化与生态 1

第一节 生态环境与民族分布 2

一、环境的多样性与民族的适应性 2

二、立体生态与民族立体分布 3

三、民族迁徙与最佳生态环境选择 5

四、生态环境与村落社区布局 6

第二节 生态环境与民族关系 7

一、生态环境差异与民族差异 8

二、生态环境结构与民族市场 8

三、生态类型与经济互补 9

四、自然阻隔与“小国寡民”社会 10

第三节 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心理 11

一、生态与民族心理积淀 11

二、生态环境与民族性格 12

三、生态环境与民族的地域认同感 13

四、生态环境与民族的生态观 14

第四节 傣族的生态与傣族文化 15

一、傣族生态环境的特点和基本类型 15

二、傣族文化的特点及适应生态的表现 16

三、生活方式和宗教所表现的生态观 18

四、在生态适应中形成的傣族文化差异 19

第二章 生产与技能 21

第一节 主要生产活动 21

一、稻作农耕生产 22

二、家庭手工业生产 22

三、畜牧业和家庭副业生产 23

四、公益性的劳动和生产 24

第二节 生产组织及方式 25

一、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 25

二、生产中的互助组织 26

三、水利资源的分配和管理 27

四、劳动分工与生产集团 28

第三节 生产知识和技能 29

一、岁时节令与选种育种 30

二、耕作技术与备耕歇种 31

三、水利灌溉和田间管理 32

四、收割储藏和畜牧驯养 33

第四节 生产工具和效率 34

一、主要的生产工具 35

二、生产工具的制作与维修 36

三、劳动时间和工时 37

四、生产的效率与成果 38

第三章 工艺与制作 39

第一节 陶器制作和冶铸业 39

一、制陶的原料与工具 40

二、制陶的过程与技术 41

三、制银种类与技术 42

四、铁器的冶铸与发展 43

第二节 纺织和编织 44

一、史志中的纺织与原料 44

二、纺织的工具与傣锦 45

三、编织的器物与图案 46

四、编织的技术与器物装饰 47

第三节 造纸和纸伞 48

一、造纸的简史与原料 49

二、造纸的工序与用途 50

三、制伞的原料与技术 51

第四节 其他传统工艺 52

一、茶叶的采摘与制作 52

二、榨糖与熬盐的技术 54

三、紫梗与樟脑的采制 54

四、雕塑品种与工艺 55

第一节 傣族天文历法的产生 57

第四章 天文与历法 57

一、傣族天文历法的基本特点 58

二、傣族的生态与天文历法的产生 59

三、汉文化对傣族天文历法的影响 60

四、印度文化对傣族天文历法的影响 60

第二节 傣族的天文学知识 61

第三节 傣族的历法及其运用 63

一、傣历与汉历的比较 63

二、泼水节和傣历年 64

三、月份和纪日、时的方法 66

四、季节划分与农事安排 67

第四节 傣族天文历法的传承 68

一、傣族的天文历法文献 68

二、寺庙与天文历法的传承 69

三、民间的天文历法传承 70

第一节 医药的典籍与理论 72

第五章 医药与卫生 72

一、四塔五蕴的基本理论 73

二、佛经论藏中的医药理论 74

三、其他药典医药 75

四、民间流传的八大名方 76

第二节 神药两解——巫医的诊治习俗 76

一、巫医两解 77

二、神药两解 77

三、烟瘴地区的瘴疠 79

四、瘴疠的替罪羊“琵琶鬼” 79

第三节 药材的采集与研制 80

一、西双版纳的傣药与采制 81

二、德宏的傣药与采制 83

三、金平、元江的傣药与采制 83

四、傣药中的药用食物与采制 84

一、人体的卫生与保健 85

第四节 卫生观念与防疫 85

二、居室内外的卫生与清洁 86

三、饮用水的卫生与防护 87

四、各类传染病的流行与防疫 88

第六章 居室与建筑 90

第一节 建筑的类型与构成元素 90

一、优美灵巧的干栏式建筑 91

二、典雅富丽的佛寺建筑 92

三、厚重结实的平顶土掌房 93

第二节 建筑的过程与习俗 94

一、建房的准备与限制 94

二、建房习俗与步骤 95

三、新房的祝贺与拥有 96

第三节 居室的结构与分解 98

一、西双版纳竹楼的结构与分解 98

三、金平竹楼的结构与分解 100

二、德宏竹楼的结构与分解 100

四、村寨空间的结构与分解 101

第四节 居处划分与家庭制度 102

一、西双版纳地区的居处规则 103

二、德宏地区的居处规则 104

三、金平、元江地区的居处规则 105

四、建筑空间的协调与冲突化解 105

第七章 人口与生育 107

第一节 性别与年龄的构成情况 108

一、历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性别比 108

二、人口性别比的发展状况 108

三、呈扩张金字塔型的人口年龄结构 109

四、傣族育龄妇女的人口比重 111

第二节 生育状况与素质构成 111

一、分年龄组的生育率状况 112

二、生育胎次率与存活率状况 113

三、素质构成与生育行为 114

第三节 生育习俗与生殖行为 115

一、傣族的生殖崇拜 115

二、社会习俗与婚育行为 117

三、生育习俗 118

四、人口的限制与选择 119

第四节 生育观与生育健康 120

一、性禁忌与生育健康 120

二、孕育观与生育健康 120

三、生育禁忌与生育健康 121

四、护理与保健 122

第八章 社会与组织 125

第一节 社会经济形态 125

一、次生态的原始社会土地所有制 126

二、领主统治下的封建经济制度 127

三、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的过渡 129

四、封建地主经济形态 130

第二节 政权组织和社会结构 131

一、西双版纳型的政权组织和社会结构 131

二、德宏型的政权组织和社会结构 133

三、孟连、耿马型的政权组织和社会结构 134

四、元江型的政权组织和社会结构 135

第三节 村落社区组织 136

一、西双版纳型的村落社区组织 137

二、德宏型的村落和社区组织 138

三、耿马、孟连型的村落和社区组织 139

四、元江型的村落社区组织 140

第四节 社会群体集团 140

一、地缘群体和血缘群体 141

二、性别集团和年龄集团 142

三、业缘集团和经济集团 143

四、宗教集团和民间会社 144

第九章 财产与继承 146

第一节财产的形式和种类 146

一、家庭财产和社区财产 147

二、动产和不动产 148

三、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 149

第二节 财产的聚敛与分割 150

一、财产的原始获得 150

二、财产的继受获得 151

三、财产的分割及其特点 152

四、财产的聚敛和增长 153

第三节 财产的继承和转移 154

一、家族公社残余和家族继承制 155

二、长子继承和幼子继承 156

三、财产继承中的权利和义务 157

四、财产转移和地主经济的发展 158

第四节 财产的观念和法规 159

一、土地神赐和财产共享的观念 159

二、财产的积累和再生产观念 160

三、乡规民约中对公、私财产的保护 161

四、政府法令对统治阶级利益的维护 162

第十章 家庭与婚姻 164

第一节 家庭与家庭的构成 164

一、家庭的构成与类型 164

二、居住方式与财产继承 165

三、家庭关系及其扩展 166

四、家庭的构成与类型 168

第二节 亲属称谓 169

一、西双版纳傣族的亲属称谓 169

三、“比农”的划分及其作用 171

二、等级亲属称谓制 171

第三节 婚姻的形态与缔结形式 172

一、西双版纳傣族的婚姻及缔结 173

二、德宏傣族的婚姻及缔结 174

三、元江傣族的婚姻及缔结 175

四、新平傣族的婚姻及缔结 176

第四节 婚姻的规则与限制 177

一、等级婚 177

二、婚后居处 178

三、离异的处理 179

四、婚外性关系的处罚 180

第十一章 伦理与道德 182

第一节 社会关系与伦理观念 182

一、劳动关系中的伦理观 183

三、等级关系中的伦理观 184

二、婚姻关系中的伦理观 184

四、家庭关系中的伦理观 185

第二节 社会习俗与道德观念 186

一、个人行为中的道德观 186

二、社会行为中的道德观 188

三、宗教行为中的道德观 189

第三节 成文法规中的伦理道德 190

一、老傣文的法规典籍 190

二、《领主法律》的具体内容 190

三、勐规中的伦理道德标准 192

第四节 习惯法中的伦理道德 193

一、习惯法的出现与发展 193

二、村规与民约 194

三、习惯法的传扬 195

四、民间仲裁俗 196

第一节 命名的制度与组合 198

第十二章 命名与谱牒 198

一、乳名命取制度 199

二、教名的命取制度 200

三、还俗名的命取及以子名亲制 201

四、其他命取制度 202

第二节 命名仪式与名字禁忌 202

一、西双版纳傣族的命名仪式 203

二、金平傣族的命名仪式 204

四、名字禁忌 205

三、金沙江南岸傣族的命名仪式 205

第三节 谱牒的文字传承 206

一、西双版纳土司谱系文献 206

二、西双版纳土司谱系 207

三、南甸土司谱系 208

四、谱牒的文字传承功用 210

第四节 谱牒的口头传承 210

二、家族的内外关系及划分 211

一、“纳哈滚”中的家族 211

三、赶摆明亲与家谱口传 213

四、姓氏辈份与家谱承续 214

第十三章 交往与交通 215

第一节 与邻近各民族的交往 215

一、土司政权对各民族的统治 216

二、村社间的交往和社会联系 217

三、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18

四、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 219

第二节 与中原王朝及汉族的交往 220

一、历代中央王朝的经营和建置 220

二、与中原王朝的交往活动 222

三、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223

四、汉族移民对傣族社会的影响 224

第三节 与东南亚及印度的交往 225

一、共同的生态带和经济文化区 225

二、与东南亚国家的传统联系 226

三、与东南亚、印度的经济文化交流 227

四、对外交流与傣族文化的形成 229

第四节 对外交往的主要交通 230

一、主要的交通路线及商道 230

二、驿政设置和交通管理 231

三、主要的交通和运载工具 232

四、交通发展对傣族社会的影响 233

第十四章 交易与市场 234

第一节 交易与生态环境 234

一、交易的物质基础 235

二、交易的主要物品 236

三、交易的主要场所 237

四、交易与交通 238

一、交易的观念 239

第二节 交易与生活方式 239

二、交易的方式 240

三、交易的计算 241

四、交易的等价物 242

第三节 交易与社会关系 243

一、交易中的社会集团 243

二、交易中的民族关系 245

三、交易中的文化传递 245

四、交易与社会的发展 246

第四节 交易与市场的发展 247

一、交易的发展与市场的形成 248

二、立体市场与民族市场 249

三、市场的管理及法规 250

四、中心集市与近代城镇的形成 251

第十五章 冲突与战争 252

第一节 社区间的冲突和战争 252

一、远古部落间的冲突和战争 253

二、村寨间的冲突和纠纷 254

三、家族间的冲突和“血族复仇” 255

四、上层统治者之间的争斗 255

第二节 明朝三征麓川的战争 257

一、麓川的崛起 257

二、元朝的安抚措施 258

三、明朝的三次征讨 258

四、三征麓川的后果 259

第三节 邻国及外族的掠夺战争 260

一、缅族对西双版纳的掠夺 260

二、缅族对德宏地区的掠夺 261

三、近代帝国主义的入侵 262

四、各族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263

第四节 勐海与勐遮之间的斗争 264

一、战争的缘起 264

二、战争的经过 265

三、战争的性质 266

第十六章 语言与文字 267

第一节 语言的系属和结构 267

一、傣语的语言系属 267

二、傣族的基本支系 268

三、傣语的基本结构 269

四、傣语的亲属语言 270

第二节 语言的分类和表达 271

一、历史语言和现代语言 272

二、手势语言和委婉表达 273

三、性别语言和辈份语言 274

四、语言表达与文化心态 275

第三节 语言的交流与融合 276

一、文化交流与语言的借用 276

二、语言的发展与融合 277

三、傣语中的借用词汇 278

四、语词中的文化内函 279

第四节 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280

一、傣文的种类及特点 281

二、佛教与傣文的产生 282

三、傣文记述的历史资料 283

四、傣文与傣文化 284

第十七章 文学与艺术 286

第一节 傣族文学的形式和种类 286

一、口承文学与文字文学 287

二、神话和传说 288

三、歌谣和诗歌 289

四、谚语和俚语 290

第二节 傣族文学与傣族社会 290

一、傣族文学的历史分期 291

二、佛教对傣族文学的影响 292

三、傣族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293

四、傣族文学传承与傣文化发展 294

第三节 傣族艺术的形式 295

一、民居刻画和造型艺术 295

二、生活中的装饰艺术 296

三、崖画和壁画 297

四、音乐和舞蹈 298

第四节 傣族艺术与傣族文化 299

一、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300

二、色彩的选择与审美情趣 300

三、高度综合而年轻的傣剧 301

四、艺术与民族文化心理 302

第十八章 教育与传承 303

第一节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303

一、家庭教育的特点 304

二、家庭教育的内容 305

三、社会教育的形式 306

四、社会教育的功能 307

第二节 宗教文化和寺庙传承 308

一、宗教对傣族社会的影响 308

二、寺庙传承的基本形式 309

三、寺庙传承的基本内容 310

四、寺庙传承的特点和功能 311

第三节 传统文化传承的机制 312

一、以家庭为核心的亲亲强制 313

二、以村寨为单位的社会监督 314

三、在族际交往中强化自我意识 314

四、一切传承都伴随着宗教意识 315

第四节 学校教育和现代化 316

一、学校教育的开始 317

二、学校教育的发展 318

三、学校教育与传统教育 319

四、教育与现代化发展 320

第十九 章体育与竞技 322

第一节 体育与竞技的种类 322

一、滨水而居中的龙舟竞渡 323

二、与佛塔同生的堆沙 324

三、孔明灯与高升的燃放 324

四、其他体育与竞技 326

第二节 体育与竞技的衍化及分工 326

一、源于生产斗争的体育竞技 327

二、源于社交生活的体育竞技 328

三、源于宗教生活的体育竞技 329

四、源于战争生活的体育竞技 331

第三节 体育竞技中的歌舞艺术 332

一、象脚鼓舞 332

二、盾牌武舞 333

三、鼓乐 334

四、其他竞技表演 335

第四节 体育与竞技的综合功能 336

一、记录和再现生产力的发展情况 336

二、反映小乘佛教的传播及影响 337

三、体现战争历史及尚武精神 337

四、进行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 337

五、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 338

第二十章 文物与古迹 339

第一节 古遗址 339

一、新、旧石器时代遗址 340

二、古墓葬遗址 341

三、古城址、古建筑遗存 341

四、古驿道遗址 343

第二节 古建筑 344

一、寺观庙宇 344

二、亭台楼阁和祠堂 345

三、古塔 346

四、土司衙署 348

第三节 雕刻绘画 349

一、碑碣 349

二、摩崖题刻 350

三、崖画 351

四、壁画 352

第四节 其他文物 353

一、馆藏文物 353

二、近现代文物 354

三、古树木 354

四、溶洞、温泉 355

第二十一章 节日与民俗 356

第一节 节令和主要节日 356

一、农业生产与岁时民俗 357

二、节日时间的确定 358

三、内地傣族的主要节日 359

四、边疆傣族的主要节日 360

第二节 节日中的民俗 361

一、节日中的宗教活动 361

二、节日中的娱乐活动 362

三、节日中的服饰展示 363

四、节日中的饮食习俗 364

第三节 节日中的社会联系 365

一、亲朋好友的互往 365

二、节日交往的仪礼 366

三、赶摆与交易活动 367

四、婚恋与盖房建屋 368

第四节 节日民俗中的文化认同 369

一、节日活动中的社会集团认同 369

二、节日宗教祭祀中的精神联系 370

三、节日饮酒习俗中的感情联系 371

四、节日民俗与民族感情的维系 372

第二十二章 饮食与食俗 373

第一节熟食的原料与烹制 373

一、烤类食品 373

二、蒸煮类食品 375

三、油炸类食品 376

四、糯米制食品 377

第二节 生菜的原料与配制 378

一、凉拌类 378

二、腌制类 380

三、酱类 381

四、其他干菜 382

第三节 庆典食俗 382

一、小乘佛教庆典中的食俗 383

二、原始宗教庆典中的食俗 384

三、节日庆典中的食俗 385

第四节 其他食俗与食俗禁忌 386

一、居家食俗 386

二、婚宴食俗 388

三、丧礼食俗 389

四、食俗禁忌 389

第二十三章 宗教与巫术 391

第一节 宗教的区域类型及组织 391

一、西双版纳区域 392

二、德宏区域(包括耿马、孟定) 394

三、红河沿岸区域 395

四、金沙江沿岸散居傣族区域 395

第二节 小乘佛教的节日与活动 395

一、西双版纳区域的“赕” 395

二、德宏区域的“摆” 398

一、贝叶经的制作与刻写 400

第三节 佛教的经典与法规 400

二、西双版纳地区佛经的内容与分类 401

三、德宏地区佛经的内容与分类 403

第四节 祭祀行为与巫术行为 404

一、西双版纳地区寨级勐级神鬼的祭祀 404

二、德宏地区寨级勐级神鬼的祭祀 407

三、红河沿岸傣族的祭鼋 407

第一节 育儿习俗与成丁礼 409

第二十四章 生仪与葬礼 409

一、养育技术与个性培养 410

二、幼儿护理与能力锻炼 411

三、社会活动与角色意识 412

四、成年礼仪与权利获取 412

第二节 丧葬仪礼与规则 413

一、吊丧和停灵 414

二、出殡与安魂 415

四、其他葬仪 417

三、僧侣的葬仪 417

一、村社成员的角色分工 418

第三节 丧葬的组织与角色分工 418

二、家庭成员的角色分工 419

三、家眷成员的角色分工 420

四、家族组织与子权树立 421

第四节 葬仪中的彼岸世界 422

一、小乘佛教中的因果观 422

二、赕与摆的目的与追求 424

三、彼岸世界中的互利与宽容 426

第二十五章 文身与服饰 427

第一节 文身的缘起与解释 427

一、文献中的文身 427

二、文身传说与图案 429

三、文身缘起与目的 429

一、文身仪式与祖师祭拜 432

第二节 文身的方法与过程 432

二、文身过程与禁忌 433

三、文身工具与方法 434

四、染齿装饰与保健 435

第三节 服饰的地域类型与穿着 436

一、西双版纳类型 437

二、德宏类型 438

三、元江、新平类型 438

四、元阳、红河、金平类型 440

第四节 服饰的禁忌与标志 441

一、西双版纳傣族的服饰等级制度 441

二、德宏傣族的服饰等级制度 442

三、服饰的变换与行为规范 443

四、服饰的制作与技能传承 444

后记 44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