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长治市农业合作史  1941-1994
长治市农业合作史  1941-1994

长治市农业合作史 1941-1994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长治市农业合作史编辑室编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203036421
  • 页数:32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反映我国早期革命先驱高君宇的革命一生的传记文学。
《长治市农业合作史 1941-1994》目录

第一编 农业劳动互助组 10

第一章 农业劳动互助组的兴起 10

第一节 农民中原有的劳动互助形式 11

第二节 农业劳动互助组的逐步兴起 15

第二章 农业劳动互助组的发展历程 19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农业劳动互助 19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农业劳动互助 23

第三节 恢复发展时期的农业劳动互助 25

第三章 农业劳动互助组织的主要形式和做法 28

第一节 临时性季节性的互助组 28

第二节 常年性定型的互助组 30

第三节 劳动互助社和各类互助合作社 32

第四章 农业劳动互助组巩固发展的环境与条件 34

第一节 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是互助组巩固发展的政治基础 35

第二节 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初步解放农村生产力是互助组巩固发展的物质基础 41

第三节 帮助农民克服个体经济局限和免遭阶级分化,是互助组巩固发展的客观依据 46

第四节 始终明确互助组的性质,坚持自愿、等价和民主原则,是互助组巩固发展的主观条件 48

第五章 农业劳动互助组的伟大作用和历史贡献 51

第一节 农业劳动互助组的伟大作用 51

第二节 农业劳动互助组的历史贡献 53

第二编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58

第六章 在激烈争论中率先试办成功十个初级社 58

第一节 试办初级社前老区农村的基本情况 59

第二节 赖若愚提出长治各县试办农业社的意见 61

第三节 试办农业社的构想和社的组建 63

第四节 农业社试办中的激烈争论 68

第五节 试办初级社的巨大成就 79

第七章 初级农业社由点到面稳步发展 84

第一节 初级社由点到面稳步发展的指导思想的确立 84

第二节 初级社稳步发展的概况 87

第三节 初级社的经营管理 91

第四节 初级社的整顿与巩固 97

第五节 初级社连年增产增收 104

第八章 农业初级合作化提前实现 105

第一节 农业初级合作化加速实现的背景 106

第二节 农业初级合作化后的农村形势 109

第三编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12

第九章 高级合作化的骤然来临 112

第一节 一冬实现了农业高级合作化 112

第二节 过快并社升级的种种原因 113

第三节 过快并社升级的不良后果 118

第十章 整顿巩固高级社健全管理体制 120

第一节 制订社章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121

第二节 合理解决遗留的经济问题 123

第三节 缩小社队规模,正确处理分社与联村社关系 125

第四节 坚持民主办社改进干部作风 128

第五节 改进劳动管理建立生产责任制 132

第一节 未起“退社风潮”,渐多“包产到户” 133

第十一章 农村社教中的“大辩论” 133

第二节 农村两条道路的“大辩论” 137

第三节 生产建设的“大辩论” 142

第四编 农村人民公社 145

第十二章 人民公社的建立与体制调整 145

第一节 人民公社化的历史背景 145

第二节 全地区不到一个月实现人民公社化 155

第三节 公社初期的主要特征和严重问题 158

第四节 人民公社体制的初步调整 163

第五节 庐山会议后纠“左”被迫中断与“三年困难时期” 170

第六节 重新转入纠“左”轨道与“三年调整时期” 179

第十三章 “四清”和“社教”运动对人民公社的正反作用 188

第一节 为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开展了“三清”运动 189

第二节 “三清”变“四清”,旨在“避免反革命复辟” 191

第三节 “四清”会战推行桃源、小站经验与贯彻《二十三条》 193

第四节 “四清”运动的积极作用和严重后果 199

第一节 “文革”初期全区的农村情况 202

第十四章 “十年文革”对人民公社的冲击和破坏 202

第二节 关于农村“文革”的指示下达后农村动乱日益加剧 204

第三节 调动农民进城武斗增加了农村不安定因素 206

第四节 “清队”、整党、“一打三反”造成大批冤假错案 208

第五节 “左”倾错误泛滥导致农业发展缓慢 209

第十五章 “农业学大寨”运动对人民公社的影响 213

第一节 全区农业劳模争相学大寨 214

第二节 “文革”前学大寨运动的积极效果 216

第三节 “文革”中学大寨运动走入岐途 221

第十六章 两年徘徊时期的人民公社 223

第一节 开始纠正“左”的错误及取得的初步效果 224

第二节 “左”的倾向仍然存在 228

第五编 农村合作经济体制改革 231

第十七章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普及 231

第一节 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创造体制改革前提 231

第二节 建立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 235

第三节 提倡“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进展不大 238

第四节 包产到劳、到户和包干到户迅速发展 240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普及 242

第六节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巨大成就 244

第十八章 政社分设与“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完善 249

第一节 “政社合一”制度的改革 249

第二节 “双层经营”体制的不断完善 252

第三节 农村合作经济指导机构的理顺和加强 266

第十九章 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 268

第一节 减少统派购品种和提高收购价格促进了生产发展 269

第二节 主要农产品收购合同制取代统派购制的正反效应 271

第三节 增加农业投入和价格上调使农业摆脱徘徊局面 272

第四节 流通体制改革的成就 273

第二十章 乡村集体企业的发展及其体制改革 274

第一节 三中全会前,乡、村集体企业发展的曲折历程 274

第二节 三中全会后,乡、村集体企业的迅速崛起 277

第三节 乡村集体企业的体制改革 279

附录一:有关农业合作历史统计资料 285

表一:基层组织情况 285

表二:农户、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 286

表三:农业合作化情况 287

表四:人民公社组织情况 289

表五:体制改革后村合作经济组织情况 289

表六:手工业合作化情况 290

表七:农村信用社机构人员情况 291

表八:农村供销社机构人员情况 292

表九:耕地面积 293

表十:主要农业机械年末拥有量 294

表十一:农业现代化情况 296

表十二:大牲畜、猪、羊年末数 298

表十三:社会粮食总产量情况 300

表十四:农业总产值 301

表十五:集体粮食分配情况 303

表十六:农村经济收益分配 304

附录二:农业劳模名录 306

1950年度 306

1952年度 306

1953年度 308

1954年度 309

1955年度 311

1957年度 314

1958年度 316

1961年度 317

1962年度 318

1964年度 320

1979年度 320

1981年度 323

1985年度 324

1989年度 325

1991年度 32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