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黄河文化丛书  住行卷
黄河文化丛书  住行卷

黄河文化丛书 住行卷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士光,吴宏岐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224040592
  • 页数:46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黄河流域这一典型区域的住、行文化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介绍和剖析,既是为了更全面深入地阐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是为了在当今日益受到举世重视的城镇与交通建设事业中,更充分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黄河文化丛书 住行卷》目录

序一 季羡林 1

序二 钟敬文 1

序三 柴泽民 1

上篇 1

绪论 1

第一章 筚路蓝缕,以筑室庐——黄河流域居室的缘起和原始之居 15

第一节 从有巢氏说起 16

第二节 洞穴中的火光 19

第三节 仰韶人的智慧 23

一、穴居或半穴居建筑 25

二、地上建筑的崛起 28

第四节 龙山文化时期的居室 34

第二章 多姿多彩,土色土香——黄河流域的传统民居 38

第一节 黄土高坡窑洞风 39

一、窑洞探源 40

二、窑洞的类型与结构 42

三、窑洞评价 47

四、窑洞潜在意识构成 49

第二节 关中房子半边盖 54

第三节 民居瑰宝四合院 58

第四节 毡包帐篷牧民家 64

一、蒙古包 64

二、藏族帐篷 66

三、九杆帐房 67

第五节 其他传统民居 68

一、陇西板屋 68

二、藏族碉房 69

三、海东庄窠 71

四、平顶房 72

五、海带草房 73

第三章 聚族而居,结社成邑——黄河流域的传统村落 75

一、傍河而建的原始村落 76

第一节 村落的选定 76

二、井泉的凝聚作用 78

三、村址选择与风水理论 80

第二节 村落的构成 84

一、村落的层次与中心 84

二、从日中为市到市镇的产生 88

三、坞壁堡寨战时家 90

第三节 村社组织与乡梓情绪 91

一、乡村管理组织的演变 92

二、乡约组织的发展 95

三、浓浓乡梓情 98

第四章 建制规整的古代城市 101

第一节 四四方方的城 102

第二节 棋盘式的街道与里坊 113

第三节 从市场到会馆 125

第四节 城市绿化和风景游览区 133

第五节 官居:城市居住文化的透视 139

一、风水观念与卜居 140

二、论品排辈话官第 144

三、名山胜水构别墅 149

第六节 学校、书院和文庙 156

第七节 戏院与青楼 168

第五章 龙凤威仪壮皇居 177

第一节 大河上下多帝都 178

第二节 古都兴衰各有因 181

第三节 都城:皇家的四合院 192

第四节 皇皇帝居:人神一体的设计思想 196

第五节 帝王行宫和苑囿 209

第六章 现代化建设大潮中的民居、村镇与城市 219

第一节 现代民居的新变化与发展趋向 220

第二节 城市化进程中的村镇新貌 224

第三节 城市的改造与发展 229

第四节 古都的保护与建设 237

第一章 繁盛一时的古代水运交通 249

第一节 水上交通的萌生 249

下篇 249

一、上古时代沿河居民的水上交通 250

二、周武王渡孟津以伐纣 251

三、秦晋交好与泛舟之役 254

四、《禹贡》中记载的水上航线 255

第二节 水上交通的繁盛 259

一、大河滔滔济风帆 259

二、河济泗淮任行舟 264

三、汉唐国都长安与关中漕渠 270

四、大运河由东西向南北的转移 275

五、海上交通源远流长 281

第三节 水上交通的衰落 290

一、河床的淤浅与航道的萎缩 290

二、政治中心的转移与水运的衰退 297

第四节 别具特色的水上交通工具 304

一、船舶的祖先——独木舟 305

二、游牧经济的表征——皮制水运工具 307

三、漕船的演进 311

四、结构复杂的战船与楼船 315

五、天堑变通途——津渡与桥梁 322

第二章 联接全国的古代陆路交通 334

第一节 条条大道通长安 334

一、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335

二、秦汉时的驰道与直道 337

三、如临深渊的栈道 341

四、隋唐以长安为中心的驿道网 342

第二节 丝路之旅 345

一、张骞凿空 346

二、商贾与使节不绝于途 348

三、中西文化大交融 350

第三节 通向世界屋脊之路——唐蕃古道 352

第四节 雄关险隘真如铁 356

一、关中四塞 356

二、洛阳八关 365

三、高阙与鸡鹿塞 369

四、长城上的隘口 374

第五节 多种多样的陆路交通工具 384

一、中国古代车的起源 384

二、古代的战车 386

三、马车 387

四、牛车 390

五、太平车与平头车 392

六、舆辇与轿车 393

七、用牲畜驮运货物和人 397

第三章 行俗与行人 399

第一节 行俗 399

一、行俗探源 400

二、各地行俗的特点 403

第二节 行人 406

一、出巡之行 406

二、游学之行 409

三、宦游之行 412

四、求法之行 414

五、出使之行 418

第四章 古代交通管理与运输组织 420

第一节 交通管理 421

一、道路的维修 421

二、航道的整治 428

三、驿站、驿馆的设置 434

一、官方运输组织 442

第二节 运输组织 442

二、民间个体运输和商帮组织 450

第五章 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 455

第一节 欧亚大陆桥的开通 455

第二节 灵活机动的公路交通网 461

第三节 现代化的航空运输 464

第四节 蓬勃发展的水路短途运输 465

后记 46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