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儒学近代之境  章太炎儒学思想研究
儒学近代之境  章太炎儒学思想研究

儒学近代之境 章太炎儒学思想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昭军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1497155
  • 页数:322 页
图书介绍:当下为数众多的论著,大多侧重于古代儒学和现代新儒学研究,而对在传统文化现代化历程上具有实践意义的近代时期的儒学则未给予足够重视。张昭军所著《儒学近代之境:章太炎儒学思想研究》一书,在这一方面做了有益尝试。章太炎是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学问博大庞杂,深奥难懂,有经学"殿军"之称,本书选择他的儒学思想为题来研究近代儒学,具有充分的代表性。《东方历史学术文库》由"东方历史研究出版基金"资助,先后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10年来,共出版专著60余部,内容包括中国以及中国以外的东方国家的历史、东西方关系史等。收入文库中的书有的着眼于社会史深度考察,如《清代中期婚姻冲突透析》;有的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如《犹太民族史上的东方一页: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上海犹太人》,给东方史学带来一股清新之风。本书是《东方历史学术文库》中的一部。本书对传统儒学思想既没有采取简单否定态度,也没有固守传统儒家的价值观念和指导思想,而是力图通过对这些问题重新加以阐释来批判、改造和重构以儒学为中心的民族文化,达到实现思想文化现代化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紧张关系。以点带面,观点公允是本书的
上一篇:曾子校释下一篇:韩国禅教史
《儒学近代之境 章太炎儒学思想研究》目录

第一章 章太炎儒学思想的学术渊源 1

第一节 承接传统儒学之统绪 1

一 清初诸大儒的经世思想 1

二 乾嘉学统 5

三 清代浙东学术 7

四 师友的影响 9

第二节 子学、佛学、西学的汇入 12

一 “摭拾诸子” 12

二 摄取佛学 16

三 “旁采远西” 20

第二章 章太炎儒学思想的演进历程 24

第一节 “谨守朴学”,“随顺旧义” 24

一 汉学启蒙 24

二 经学初创 26

第二节 从“与尊清者游”到“告谢本师” 37

一 利用儒学宣传变法维新 38

二 “陈说经义,判若冰炭” 43

三 论及学派,同而不和 47

四 “合中西之言以喻之” 53

第三节 “转俗成真”,趋于成熟 58

一 《訄书》重订 58

二 “上天以国粹付余” 61

三 以佛补儒,以庄证孔 65

第四节 “回真向俗”,“切于人事” 69

一 “复取《訄书》增删,更名《检论》” 71

二 《菿汉微言》:“回真向俗”“见谛转胜”之作 75

三 儒学更加“切于人事” 78

第五节 思想学术,自成体系 82

一 晚年对儒学价值的重视 90

二 晚年的儒学学术研究 93

第三章 章太炎对儒学的学术研究(上) 95

第一节 对儒学基本范畴的论述 95

一 “儒”、“儒家”与“经师” 95

二 “经”、“经学”与“儒学” 101

第二节 对儒家经学的研究 104

一 《春秋》《左传》研究 105

二 《周易》研究 120

三 《诗经》研究 136

四 《尚书》研究 145

五 三《礼》研究 149

第四章 章太炎对儒学的学术研究(下) 158

第一节 对儒学史的研究 158

一 先秦儒学研究 159

二 汉代儒学研究 175

三 魏晋南北朝儒学研究 179

四 宋明理学研究 186

五 清代儒学研究 206

第二节 儒学学术思想及其对学术转型的贡献 223

一 对儒学学术思想的发展 224

二 对儒学学术转型的贡献 235

第五章 章太炎对儒家思想的阐释 241

第一节 天人关系论 241

一 基本范畴的界定 241

二 对传统天道观的冲击 243

三 对人道观的改造 248

第二节 论儒家道德 253

一 对儒家道德消极因素的批判 254

二 对儒家优良道德的转化性继承 257

三 对儒家道德的“回归” 259

第三节 论儒学的宗教性问题 262

一 对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历史考察:儒学不是宗教 263

二 对儒学宗教性问题的现实回答:不能建立孔教 266

三 寻求价值重建的载体:建立新佛教 269

第六章 章太炎儒学思想与时代思潮 277

第一节 儒学思想与改良思潮 277

一 改良思潮对其儒学思想的影响 278

二 运用儒学批判改良思潮 279

第二节 儒学思想与革命思潮 282

一 从学理上批驳改良主义思想的依托今文经学的荒谬稽诞,阐扬革命才是传统经学的本质经义 284

二 从民族革命角度驳斥改良派保皇立宪主张,宣扬以“排满”“光复”为首义的种族革命思想 288

三 从民主革命角度驳斥改良派“尊孔”、“复辟”等封建主义思想,宣传“平等”、“民权”、“共和”的民主主义思想 291

第三节 儒学思想与五四新文化思潮 293

结语 298

主要参考文献和征引书目 305

后记 31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