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社会心理学新编
社会心理学新编

社会心理学新编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孔令智,汪新建等著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205001013
  • 页数:491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统计学原理下一篇:社会学文集
《社会心理学新编》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 1

一、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1

二、关于研究对象的几种观点 2

三、对上述几种观点的分析 5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9

一、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 9

二、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 11

三、两种方向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14

第三节 美、苏、日社会心理学研究状况 17

一、美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状况 17

二、苏联社会心理学研究状况 20

三、日本社会心理学研究状况 24

第四节 我国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状况及研究课题 26

一、我国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状况 26

二、我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课题 28

第二章 研究方法 32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原则 32

一、客观性的原则 33

二、联系性原则 33

三、发展性原则 34

第二节 观察法和访谈法 34

一、观察法 34

二、访谈法 38

第三节 实验法和其他方法 42

一、实验法 42

二、其他诸种研究方法 46

第四节 研究步骤 49

一、选题阶段 49

二、计划阶段 50

三、实施阶段 51

四、总结阶段 52

第五节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54

一、实验者的倾向性 54

二、被试者的倾向性 56

三、研究结论的局限性 58

四、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59

第三章 社会化与人格 63

第一节 社会化 63

一、社会化的意义 63

二、社会化的条件 65

三、社会化的内容 68

四、社会化的几种理论 73

第二节 社会化与人格 79

一、什么是人格 79

二、影响人格形成的生理因素 82

三、社会化对人格的塑造 86

四、人格解组与改组 93

五、艾里克森人格形成及发展的理论 98

第三节 自我意识 101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102

二、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 104

三、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理论 106

一、认知者 110

第四章 印象和印象整饰 110

第一节 印象形成的要素 110

二、被认知者 113

三、交往情况 114

第二节 印象形成的特点和过程 115

一、印象形成的特点 115

二、印象形成的过程 119

三、刻板印象 121

第三节 认知偏差 124

一、首因效应 124

二、近因效应 125

三、光环效应 126

第四节 印象整饰 128

一、什么是印象整饰 128

五、仁慈效应 128

四、投射效应 128

二、印象整饰的作用 131

三、影响自我表现的诸因素 133

四、印象整饰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 136

第五章 行为归因 139

第一节 行为原因的类型及归因历程 139

一、行为原因的类型 139

二、归因历程 142

第二节 单线索的归因原则 144

一、扩大原则 144

二、打折扣原则 146

四、利害关系原则 147

三、非共同效果原则 147

五、人身涉及原则 148

第三节 多线索归因原则 148

一、凯利的归因原则 148

二、多线索归因原则的运用 150

第四节 归因偏差 152

一、非动机性偏差 152

二、动机性偏差 158

三、关于“公平世界”的信念 161

第六章 态度 163

第一节 态度的概述 163

一、态度和态度的要素 163

二、态度的特性 165

三、态度的机能 168

第二节 态度的测定 171

一、量表法 171

二、自由反应法 178

三、行为观察法 179

四、生理反应测量法 179

第三节 态度改变的理论 180

一、平衡理论 180

二、认知不协调理论 183

三、功能理论 188

四、态度变化的三个阶段理论 189

第四节 偏见 190

一、偏见和偏见的特征 190

二、偏见产生与持续的原因 192

三、偏见的消除 196

第七章 信息传播与说服 199

第一节 传播者与说服 201

一、传播者的可信性 201

二、传播者的动机 203

三、传播者的吸引力 204

第二节 传播信息与说服 206

一、信息的恐怖程度与说服力 206

二、传播信息的组织与说服力 208

第三节 信息传播方式与说服 212

一、私人方式与大众传播方式 212

二、重复的效果 214

一、群体对传播说服效果的干扰作用 216

第四节 群体在传播说服中的作用 216

二、群体对传播说服效果的促进作用 217

第五节 信息接收者与说服 219

一、信息接收者的态度与传播立场的差距 219

二、信息接收者本身的特点 223

第八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 226

第一节 群体的类型和结构 226

一、群体的含义和类型 226

二、群体的结构和功能 232

第二节 群体对个人活动的影响 237

一、社会促进和社会致弱 237

二、个人意识消退和社会顾虑 239

三、群体特征对个人活动的影响 242

第三节 群体规范和压力 245

一、群体规范的产生及其功能 245

二、群体压力的产生及其意义 249

第四节 群体凝聚力与士气 252

一、群体的凝聚力和测量 252

二、群体士气 259

第五节 群体决策及其问题 263

一、群体决策的过程和作用 263

二、冒险性转移 265

三、小集团意识 267

第九章 语言和非语言交际 271

第一节 语言的交际作用 272

一、个体语言交际能力的获得机制 273

二、语言的交际功能及过程模式 279

第二节 非语言交际及其分类 284

一、动态无声的交际 286

二、静态无声的交际 295

三、辅助语言和类语言 299

四、目光接触 301

第十章 人类的亲合行为 305

第一节 人和人之间的亲近行为 307

一、有关人类亲合行为的基本理论观点 307

二、人的恐惧和亲合倾向 313

第二节 人际吸引 318

一、人际吸引和强化原则 319

二、人际吸引的基本规律 322

一、爱情的定义和具体研究 332

第三节 爱慕 332

二、爱情形态的划分 334

三、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336

第十一章 侵犯行为 339

第一节 侵犯行为的确定 340

第二节 侵犯行为的生物学观 343

一、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344

二、习性学的本能观 347

三、侵犯的生物学因素 349

第三节 侵犯的习得理论 350

一、挫折一侵犯假说 351

二、宝宝玩偶实验和社会学习理论 354

三、侵犯行为和大众传播 358

四、挫折一侵犯假说和社会学习理论的分歧 360

第四节 影响侵犯行为的诸因素 362

一、宣泄 363

二、害怕惩罚或报复 365

三、提供非侵犯性榜样 365

四、替换和寻找替罪羊 366

第十二章 利他主义和亲社会行为 369

第一节 利他主义和亲社会行为的确定 370

一、利他主义和亲社会行为的区分 370

二、利他主义的生物学观 373

三、历史上有关利他主义的若干理论 375

第二节 利他行为的一般研究 379

一、利他行为的决定步骤 381

二、影响利他行为的诸因素 383

第三节 特殊情境中的利他行为 392

一、利他行为研究的经典性实验 392

二、旁观者效果 397

第十三章 社会影响 401

第一节 社会影响和相符行为 402

一、从众、顺从和服从 403

二、相符行为的经典性实验研究 407

第二节 影响相符行为产生的诸因素 416

一、相符行为产生的基本原因 416

二、从众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419

三、顺从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425

第三节 社会影响的实现方式 430

一、暗示 430

二、模仿 435

三、感染 439

四、时尚 441

第十四章 性别角色和性别角色差异 449

第一节 性、性别、性别角色及其研究 450

一、性、性别和性别角色 451

二、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 458

第二节 性别角色差异 463

一、个性和行为方面的性别差异 463

二、智能与成就方面的性别差异 470

第三节 性别角色差异的由来、发展和展望 478

一、米德对性别角色的跨文化研究 479

二、两种性别角色发展观的分歧 481

三、未来性别角色展望 48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