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宪法学教程
宪法学教程

宪法学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吕泰峰主编
  • 出 版 社: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810182110
  • 页数:406 页
图书介绍:
《宪法学教程》目录

目 录 1

绪论 1

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 1

二、学习宪法学的意义 2

三、学习宪法学的方法 3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和特点 21 3

第一章 宪法的基本理论 7

第一节宪法的概念 7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7

第六节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26 9

二、宪法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11

三、宪法是阶级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18

四、资产阶级学者的宪法观 21

一、宪法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23

第二节宪法规范的特点 23

二、宪法规范的主要特点 25

第三节宪法的一般原则 29

一、宪法的分类 29

二、资本主义宪法的一般原则 32

三、社会主义宪法的一般原则 35

第四节宪法的作用 39

一、宪法对经济基础的作用 39

二、宪法对上层建筑其他组成部分的作用 40

第五节宪法实施的监督和保障 45

一、宪法监督和宪法解释 46

二、宪法监督的主要模式 48

三、宪法监督的主要方式 51

四、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53

五宪法实施的各种保障条件 57

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62

第一节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62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式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宪法产 62

生的经济基础 62

二、资产阶级专政政权的建立是资本主义宪法产生的政 63

治基础 63

三、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学说是资本主义宪法产生的 63

思想基础 63

第二节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68

一、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 68

二、社会主义宪法的发展 70

第三节 日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71

一、清朝末年、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制宪活动 72

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宪法 75

三、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76

第四节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78

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8

一、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 78

三、1975年宪法 81

四、1978年宪法 82

五、1982年宪法 83

第三章国家性质 89

第一节国家的阶级本质 89

一、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89

二、我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 95

会主义国家 95

三、爱国统一战线 99

第二节国家的经济基础 102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我国的基础 102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形式 106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13

四、公民个人财产权和继承权 117

五、国家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指导方针 118

要因素 123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决定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重 123

第三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23

二、社会主义的教育、科学和文化建设 127

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32

第四章国家形式 138

第一节政权组织形式 138

一、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性质的关系 139

二、两种不同类型的政权组织形式 142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47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发展 150

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53

第二节国家结构形式 155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分类 155

二、马列主义关于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观点 157

三、我国是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159

四、单一制国家结构的优越性 161

一、国旗和国徽 162

第三节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 162

二、国歌 164

三、首都 165

第五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69

一、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169

第一节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169

二、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人民性 171

三、宪法规定的权利是人民争取得来的 172

第二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76

一、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 176

二、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 181

三、公民的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 186

四、特定人的权利 190

第三节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94

一、履行义务是公民的责任 194

二、公民基本义务的主要内容 195

第四节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本质 199

一、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199

二、正确行使权利和自由 204

三、大力增强社会主义公民意识 206

第五节保护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209

第六章 中央国家机关 213

第一节 中央国家机关概述 213

二、中央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原则 219

三、中央国家机关体系的历史沿革 231

第二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 233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33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40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委员会 247

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49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255

一、我国设置国家主席的意义 255

二、国家主席的性质和地位 256

三、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257

四、国家主席的职权 257

五、国家主席职位的补缺 258

第四节国务院 259

一、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 259

二、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 260

三、国务院的职权 260

四、国务院的领导体制 261

五、国务院所属各部、各委员会 264

第五节中央军事委员会 267

一、国家设立中央军委的必要性 267

二、中央军委的性质和地位 267

三、中央军委的组成和任期 268

四、中央军委的领导体制和责任 269

第七章地方制度 271

第一节我国地方制度概述 271

一、地方制度的概念 271

二、我国地方制度的历史发展 272

三、我国的行政区划 273

四、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一般原则 277

五、我国地方制度的特点 280

第二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81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81

二、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86

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89

第三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92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 292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和历史发展 293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 294

四、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298

五、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99

第四节城市政权建设 300

一、我国城市政权的特点 300

二、新时期城市政权的发展 301

三、城市政权建设的重点 303

第五节基层政权建设 306

一、基层政权的重要性 306

二、健全乡、镇建制 307

三、基层政权建设的重点 308

第六节特别行政区 311

一、 “一国两制”是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指导方针 311

二、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 315

一、人民法院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322

第一节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 322

第八章司法制度 322

二、人民法院的组织系统和职权 323

三、人民法院的组成、任期和领导体制 326

四、人民法院的审级制度和审判工作原则 328

第二节人民检察院行使国家检察权 332

一、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332

二、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和职权 333

三、人民检察院的组成和任期 337

四、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和工作原则 338

第三节公安机关的司法职能 340

一、公安机关的性质和地位 340

二、公安机关的司法职能 341

三、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关系 345

第四节司法行政机关 347

一、司法行政机关的性质和地位 347

二、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 348

第九章选举制度 355

第一节选举制度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355

一、选举制度的概念 355

二、我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356

第二节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362

一、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362

二、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364

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365

四、秘密投票原则 366

五、选举权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 367

一、选举的组织 368

第三节我国选举的民主程序 368

二、选区划分 369

三、选民登记 370

四、代表候选人的提出 372

五、投票选举 373

六、对代表的监督、罢免和补选 375

第十章政党制度 378

第一节政党制度概述 378

一、关于政党 378

二、关于政党制度 382

三、各国宪法对政党制度的一些规定 385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87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领导力量 387

二、实行党政分开 389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391

一、中国历史形成的多党存在 391

二、各民主党派的进步发展 394

三、对民主党派的基本方针 395

四、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最高原则 396

第四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98

一、政协的性质和历史发展 398

二、政协的组织原则 400

三、人民政协的任务和作用 402

后记 4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