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牵引电机设计
牵引电机设计

牵引电机设计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苏)纳霍德金主编;李忠武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3
  • ISBN:15043·5298
  • 页数:497 页
图书介绍:
《牵引电机设计》目录

目录 1

第一篇 牵引电动机设计的一般问题和基本条件 1

第一章 当前牵引电机制造的任务和发展趋势 1

§1.1 牵引电机制造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 1

§1.2 干线电力机车和电动车辆用牵引电动机的工作条件 2

§1.3牵引电动机计算程序和最佳设计方案的选择 3

第二章 牵引电机的基本方程式、主要尺寸和经济指标 5

§2.1电机常数 5

§2.2电枢的单位负荷 6

§2.3计算极弧和计算极弧系数 9

§2.4转矩方程式 11

§2.5牵引电动机的重量和技术经济指标 11

§2.6电枢最佳理论槽宽 12

§2.7 网压和电动机端电压,电机的极数和每对极上的功率 14

§3.1牵引电动机的功率利用系数及其可调性 16

第三章 电力机车的功率利用和牵引电动机的调节性能 16

§3.2 电机的饱和系数及其计算要素 19

第四章 电动机电位稳定性及其保证措施 22

§4.1换向器环火及其产生原因 22

§4.2电动机电位稳定性准则 22

§4.3采用合理的主极极靴形状限制横轴电枢反应的畸变作用 23

§4.4任一极靴形状主极下任意点气隙的分析计算 25

§4.5等效计算气隙 26

§4.6确定最大片间电压值及其位置的基本关系式 27

§4.7有补偿绕组电机最大片间电压计算 33

第五章 电机空气间隔中的磁场图 36

§5.1绘制磁场图的理论基础 36

§5.2电机空载时空气间隔中磁场图的绘制 37

§5.3根据磁场图绘制电机空气隙中磁感应强度的分布曲线 38

§5.4根据磁场图确定计算极弧bδ和极弧系数αδ 38

§5.5用磁场图确定换向极计算极弧及其漏磁系数 39

§6.1设计牵引电动机的原始数据和初步概念 41

第二篇 直流牵引电动机的设计 41

第六章 原始数据、传动参数和电动机的主要尺寸 41

§6.2减速箱的传动比、电枢和换向器的直径及轴悬式电动机转速的确定 42

§6.3架承式电动机减速箱参数和电枢及换向器直径的确定 47

§6.4根据电动机轴向外形尺寸近似估算电枢铁心长度 50

第七章 电枢有效层的计算 53

§7.1 引言 53

§7.2电枢绕组类型和电动机的电流 53

§7.3计算电枢槽数及槽的尺寸和导体在槽中的布置,确定电枢铁心叠片段的长度 54

§7.4 电枢绕组的参数 60

§7.5均压线 63

第八章 电刷数量和尺寸的选择及换向器工作部分长度的确定 64

§8.1 电刷数量和尺寸的选择 64

§8.2换向器工作部分长度的确定 65

§9.1 引言 67

第九章 补偿绕组及其计算 67

§9.2补偿绕组的参数和磁势的确定 68

§9.3补偿绕组槽的尺寸及其分布和参数 70

第十章 稳定换向的计算 74

§10.1换向区宽度 74

§10.2计算电抗电势的先决条件 75

§10.3 用P.里赫捷尔法计算电抗电势 76

§10.4用P.里赫捷尔——M.卓恩法计算电抗电势的平均值 82

§10.5 用A.B.郁飞法计算平均电抗电势 85

第十一章 换向极的计算 88

§11.1横轴电枢反应 88

§11.2判断换向极磁路饱和程度的准则 89

§11.3换向极绕组磁势和匝数的初步确定 90

§11.4换向区中磁感应强度和磁通的确定 91

§11.5换向极磁路中的空气隙及其铁心尺寸的确定 91

§11.6换向极磁势,绕组的匝数和线圈的尺寸、重量及其电阻值的最终确定 94

§11.7换向极的磁特性 96

§11.8电动机换向强度的准则 97

第十二章 电动机磁路的计算 99

§12.1引言 99

§12.2绘制电机的磁路草图 99

§12.3电机磁路各钢段磁位降的确定 106

§12.4空气隙磁位降的确定 107

§12.5横轴电枢反应去磁磁势的计算 110

§12.6主极线圈的磁势及其参数 113

§12.7主极下空气隙参数的确定 115

第十三章 电动机的损耗和效率计算 117

§13.1电动机的效率 117

§13.2电动机中的主要损耗 117

§13.3负载时的附加损耗 118

§13.4机械损耗、通风损耗及电刷下过渡层的损耗 120

§14.1 电机磁化曲线的计算(空载特性) 121

第十四章 电动机工作特性的计算和绘制 121

§14.2速度特性和负载特性的计算 123

§14.3效率和转矩特性的计算 124

第十五章 按电机气隙磁场图计算电动机的特性 126

§15.1电磁计算中的基本假设 126

§15.2绘制空载时气隙中磁感应强度的分布曲线 126

§15.3绘制计算极弧和计算磁感应强度的关系曲线 127

§15.4电机特性的计算和绘制 129

§15.5电机负载时气隙中磁感应强度分布曲线的绘制 130

第三篇 牵引电动机的通风和发热计算 132

第十六章 通风计算 132

§16.1引言 132

§16.2冷却用风量的计算 132

§16.3 电机空气动力阻力及通风机所需风压头的计算 133

§16.4安装在电机内部的风扇叶轮的近似计算 136

§17.2牵引电动机发热计算中所用参数的确定 138

§17.1计算方法 138

第十七章 牵引电动机的发热计算 138

§17.3电枢槽部绕组温升的计算 139

§17.4磁极线圈温升的计算 141

§17.5补偿绕组温升的计算 143

第四篇 脉流牵引电动机的设计 146

第十八章 脉流牵引电动机的工作特点 146

§18.1 总论 146

§18.2换向区内各种现象的物理图解 147

§18.3电动机由脉流供电所带来的困难 150

第十九章 附加交流电势和附加损耗的计算方法以及改善换向的途径 151

§19.1 电枢换向元件中合成电势的交流分量 151

§19.2主极磁通交变分量的计算 151

§19.3主极磁势交变分量的计算 152

§19.4主极磁通交变分量路径中各段磁阻的计算 153

§19.5换向区中磁场交变分量的计算 158

§19.6换向磁路磁阻的计算 162

§19.7附加脉流损耗计算 165

§19.8设计的基本原则 166

§19.9改善换向的有效方法 168

第二十章 脉流牵引电动机计算示例 172

§20.1概述和原始数据 172

§20.2电枢有效层的计算 175

§20.3补偿绕组计算 180

§20.4磁路计算 182

§2 0.5直流换向及换向极计算 191

§20.6电流、磁通及电势交流分量的计算 195

§20.7电动机绕组发热计算 201

§20.8串激电动机电气机械特性计算 208

§20.9电动机的技术经济指标 215

§20.10电动机的悬挂与传动装置 215

§21.1 无槽电枢牵引电动机的特点 218

§21.2无槽电枢绕组型式的选择及有效层的结构 218

第二十一章 无槽电枢的非磁性有效层 218

第五篇 无槽电枢牵引电动机设计特点 218

§21.3非磁性有效带及电枢主要尺寸的确定 219

§21.4电磁负荷的选择 223

第二十二章 磁路计算 226

§22.1 磁路参数的选择及其草图的绘制 226

§22.2 电枢、主极铁心为正规长度时的计算特点 228

§22.3加长电枢和主极铁心对磁势及有效材料重量的影响 231

§22.4非磁性有效层中磁感应强度各分量的分布 234

第二十三章 换向及电位条件的特点 235

§23.1换向特点 235

§23.2稳态换向的计算 236

§23.3无补偿绕组电动机在稳态下的电位条件 238

第二十四章 损耗、温升和工作特性计算的特点 239

§24.1电动机中的损耗 239

§24.2发热计算 243

§24.3电气机械特性计算 244

第二十五章 无槽电枢脉流电动机计算特点示例 246

§25.1原始数据、电动机电枢和绕组的主要尺寸 246

§25.2磁路、换向及电位条件计算 250

§25.3功率损耗和温升计算及工作特性评价 253

第六篇 牵引电动机的过渡过程及其计算方法 255

第二十六章 过渡过程的一般特性 255

§26.1引言 255

§26.2牵引电动机在过渡过程时工作的复杂性 256

第二十七章 用模拟电子计算机计算电流的过渡过程 258

§27.1引言 258

§27.2计算课题、假设条件和计算用参数的确定方法 258

§27.3基本方程 261

§27.4模型方框图及其工作原理 263

§27.5电动机绕组的电感 265

§28.1概述 268

第二十八章 过渡过程分析结果在牵引电动机设计中的应用 268

§28.2过渡过程中部分换向参数的估算方法 270

第七篇 可控硅牵引电动机的设计 272

第二十九章 可控硅电动机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及其计算 272

§29.1结构上的突出特点 272

§29.2计算特点 273

第三十章 可控硅牵引电动机的计算示例 277

§30.1一般概念和原始数据 277

§30.2电枢有效层的计算 280

§30.3转子有效层的计算 286

§30.4磁路计算 291

§30.5电枢绕组的发热计算 297

§30.6转子绕组的发热计算 302

§30.7电抗的计算 305

§30.8损耗和效率的计算 309

§30.9电气机械特性的计算 311

§31.1异步电动机电压调幅和调频的理论基础 318

第八篇 异步牵引电动机的设计 318

第三十一章 异步牵引电动机与起动调速装置配套设计的特点 318

§31.2电压幅值及频率的最佳调节规律 321

§31.3调频异步牵引电动机工作的特点 324

§31.4电动机端电压和绕组电流以及高次谐波损耗 326

第三十二章 异步牵引电动机计算示例 330

§32.1设计任务书和主要计算数据的确定 330

§32.2定子有效层计算 333

§32.3转子有效层计算 337

§32.4磁路计算 343

§32.5感抗的计算 346

§32.6高次谐波电流及其产生的损耗 349

§32.7电动机在额定工况下的圆图 352

§32.8特性计算 357

§32.9调节方式的评价 360

§32.10定子绕组的发热计算 362

§33.1主要尺寸的确定 365

第九篇 牵引电动机零部件的机械计算 365

第三十三章 电动机轴的计算 365

§33.2轴的校核计算 369

第三十四章 电枢轴套及其与轴的配合计算 374

§34.1轴套的强度验算 374

§34.2轴套压装到轴上所需力的确定和对其转动的验算 375

第三十五章 换向器计算 377

§35.1钢套换向器概述 377

§35.2钢套换向器计算 378

§35.3换向器压圈机械强度计算 384

第三十六章 电枢绕组的固定 387

§36.1概述 387

§36.2槽楔及其计算 387

§36.3玻璃丝绑扎带及其计算 389

§36.4电枢绕组端接部分强度计算 390

§36.5无槽电枢绕组强度计算 391

§37.1可控硅电动机滑环配合的机械计算 396

第三十七章 转子部件及其绕组固定计算 396

§37.2可控硅电动机转子齿部强度计算 398

§37.3异步电动机的槽楔和短路环—箍环—导条组件的计算 399

第三十八章 电机磁极的固定 404

§38.1主极的固定 404

§38.2换向极的固定 406

第三十九章 电枢轴承和抱轴轴承的计算 408

§39.1概述 408

§39.2电枢轴承负荷的确定 408

§39.3滚动抱轴轴承上负荷的确定 411

§39.4滚动轴承的选择 413

第四十章 刷握弹簧 414

§40.1 引言 414

§40.2螺旋圆柱形拉力弹簧 414

§41.2轴悬式电动机结构示例 417

§41.1 引言 417

第四十一章 牵引电动机的结构型式 417

第十篇 牵引电动机的结构及其制造中所用的材料 417

§41.3架承式电动机的结构特点 422

第四十二章 电动机的结构部件及其制造中所采用的材料 425

§42.1 电动机的机座及与它相连接的零件 425

§42.2电枢 429

§42.3集流装置 432

§43.1高压辅助电机 434

第四十三章 直流辅助电机 434

第十一篇 电力机车用辅助电机的设计 434

§43.2低压辅助电机 439

第四十四章 交流辅助电机 440

§44.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条件 440

§44.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计算特点 442

§44.3异步劈相机的计算特点 444

§44.4异步电动机和劈相机的结构特点 451

§45.1原始数据和主要参数的选择 458

第四十五章 异步劈相机的计算示例 458

§45.2磁路计算 459

§45.3定子绕组参数 461

§45.4转子绕组参数 463

§45.5损耗的计算 464

§45.6向量图的绘制 465

附录1. 关于换向器式牵引电动机的电气机械特性的计算问题 468

附录2.磁化曲线 474

附录3. 硅钢片的比损耗曲线 478

附录4.绕组导线尺寸 479

附录5.绕组导线绝缘厚度 480

附录6. 电机用电刷尺寸 481

附录7. 齿轮传动和抱轴轴承的效率曲线 481

附录8. 电力机车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绕组数据 482

文献目录 485

主题词汇总 49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