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孙中山民生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孙中山民生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孙中山民生社会主义思想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贾乾初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6831420
  • 页数:21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民生社会主义演生的历史境况、民生社会主义的内容及其发展 、民生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 、科学社会主义视角下的民生社会主义 、民生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共两党对三民主义的不同阐 、民生社会主义之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地位。
《孙中山民生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与目的 4

第二节 现状及评价 6

第三节 方法与框架 21

第二章 艰难新知:民生社会主义演生的历史境况 25

第一节 晚明清初以来现代性的萌芽 25

一、现代性萌芽的问题 25

二、早期启蒙思想的现代性意味 27

三、沟口雄三的目光 30

第二节 中国人对资本主义的判断 31

一、《万国公报》对垄断组织的揭露 31

二、梁启超对资本主义矛盾的判断、剖析与考察 34

三、如何理解社会主义与大同理想的嫁接现象 38

第三节 早期国民党人对社会主义的探讨 40

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否定 42

三、超越同期孙中山思想的主张 47

第三章 与时偕行:民生社会主义的内容及其发展 50

第一节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生社会主义 51

一、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同情工农劳动阶级 55

二、提出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方法,强调“国利”和“民福” 57

三、“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59

四、民生主义基本纲领的提出 60

五、糅合“单税”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互助论” 63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生社会主义 67

一、欢迎十月革命,指出中国要“以俄为师” 73

二、提出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 76

三、民生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及其相互关系 79

四、实现民生社会主义理想目标的具体措施 82

第四章 大同与现代化:民生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 87

第一节 民生社会主义对大同传统的继承与改造 87

一、大同传统是中国特色的空想社会主义 89

二、孙中山对“大同”的继承和改造 97

三、孙中山对“均平”的继承和改造 102

第二节 民生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检视 106

一、机器对工人的压迫 106

二、资本主义是一种新型压迫制度 107

三、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冲突 108

四、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恶果 109

第三节 民生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诉求 112

一、孙中山关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总体构想 113

二、民生社会主义对西方式现代化的抵抗性思考 116

第五章 审视:科学社会主义视角下的民生社会主义 121

第一节 民生社会主义是一种“本土形态” 121

一、民生社会主义区别于科学社会主义 121

二、民生社会主义作为“本土形态”的社会主义 124

第二节 民生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吸纳与“拒绝” 128

一、民生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吸纳 130

二、民生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拒绝” 132

第三节 从列宁到毛泽东——科学社会主义对民生社会主义的两种审视语境 136

一、俄国经验——列宁的审视语境 136

二、中国革命实践——毛泽东的审视语境 139

第六章 辨析:民生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45

第一节 民生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资源 145

一、社会主义“本题说”与社会主义本质论 146

二、“节制资本”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148

三、“欲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开放论 151

四、对一种观点的辨析 157

第二节 民生社会主义的意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162

第七章 歧出:国、共两党对三民主义的不同阐释 165

第一节 三民主义儒家化的政治倾向及其现代化归宿 165

一、戴季陶的儒家化解释 165

二、蒋介石的儒家化解释 170

三、三民主义儒家化解释的政治倾向 173

四、三民主义儒家化解释的现代化归宿 175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及共产党人对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肯定 178

一、共产党人对三民主义的认识过程 178

二、共产党人对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肯定 185

三、新民主主义对三民主义的创造性发展与超越 187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革与民生社会主义价值的再发现 190

一、社会主义改革的民生指向 190

二、民生社会主义价值的再发现 193

第八章 重估:民生社会主义之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地位 197

第一节 民生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参照 198

一、现代化诉求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背景 199

二、民族主体性立场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重要鉴戒 200

三、民生社会主义的探索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提示了关注重点 202

第二节 民生社会主义的历史指向及其局限性 203

参考文献 207

后记 2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