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造实务全书
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造实务全书

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造实务全书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3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曹凤歧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801281039
  • 页数:1211 页
图书介绍:
《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造实务全书》目录

第一编 基础理论 3

第一章 股份经济 3

第一节 股份经济的起源与发展 3

一、股份经济 3

二、原始股份制阶段 3

三、近代股份制阶段 3

四、现代股份制阶段 5

五、二战后股份经济的新特点 6

(一)生产资本更加国际化 6

(二)股票发行大众化 6

(三)国有企业股份化 7

(四)股份公司更加复杂化 7

第二节 股份经济的特征 7

一、股份经济的基本特征 7

(一)联合性 7

(二)证券性 8

(三)分离性 8

(四)风险、投资性 8

二、股份经济的组织形式 8

(一)无限责任公司 8

(二)有限责任公司 8

(三)股份有限公司 9

(四)两合公司 9

(五)股份两合公司 9

三、股份经济的基本作用 9

(一)股份制促进了资本集中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9

(二)股份制实现了个人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优化 9

(三)股份制实现了有限责任的承担,成为分散投资风险的理想的企业形态 10

四、股份制与所有制 10

五、股份经济与承包租赁经济 10

六、股份制与现代企业 11

(一)明确财产关系,建立合理的科学的产权制度 12

(二)建立和健全企业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12

(三)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的企业组织形式 12

第三节 股份经济在中国 13

一、股份经济在中国的出现 13

二、解放初期股份经济的试行 13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股份经济的基本思想 14

四、中国发展股份经济的必要性 15

(一)股份制将产权分为终极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是确定企业所有制性质和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经营者的条件 15

(二)股份制的产权界定,有利于政企职责分开,促进企业行为合理化 15

(三)股份制的组织形式,有利于企业机制不断完善 16

五、中国股份经济的发展过程 17

六、中国股份经济所取得的成效 17

七、中国股份经济存在的问题 18

(一)产权界定不合理 18

(二)利益分配关系不顺 18

(三)股票缺乏风险性 18

(四)股份增值机制不健全 19

(五)企业组织机构职能紊化 19

第二章 有限责任公司 20

第一节 有限责任公司概述 20

一、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 20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历史沿革 21

三、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征 22

(一)股东的责任有限 22

(二)股东的人数较少 22

(三)公司不发行股票 22

(四)经营的封闭性 22

四、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23

第二节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 24

一、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条件 24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 25

三、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 25

四、有限责任公司出资证明书 26

五、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程序 27

第三节 有限责任公司的章程 28

一、有限责任公司章程的制订 28

二、有限责任公司章程的基本内容 28

第四节 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 29

一、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 29

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 29

三、有限责任公司经理 30

四、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 31

五、有限责任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的资格限制与义务 31

第五节 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会计 32

一、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 32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 32

第六节 有限责任公司的变更与终止 33

一、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的变更 33

二、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变更 33

三、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变更 34

四、有限责任公司的合并 34

五、有限责任公司的分立 34

六、有限责任公司的终止与清算 35

第七节 有限责任公习罚则 36

一、公司罚则 36

二、股东罚则 37

三、董事、监事、经理罚则 37

第八节 国有独资公司 38

一、国有独资公司概述 38

二、国有独资公司的设立与监督管理 39

三、国有独资公司的组织机构 39

第三章 股份有限公司 41

第一节 股份有限公司概述 41

一、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 41

二、股份有限公司的历史沿革 42

三、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征 43

(一)股东有下限无上限 43

(二)公司股份采取股票形式 43

(三)股票可以依法自由转让 43

(四)股东仅对债务负有限责任 44

四、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 44

第二节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方式 45

一、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方式概述 45

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46

三、定向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47

四、社会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47

第三节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 48

一、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条件 48

二、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 50

三、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 50

四、股份有限公司的创立大会 52

五、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登记 52

第四节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审批 53

一、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审批概述 53

二、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审批程序 54

第五节 股份有限公司的章程 55

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制订 55

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内容 55

第六节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和组织机构 56

一、股份有限公司股东 56

二、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 57

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58

四、股份有限公司经理 59

五、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 60

第七节 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及其发行 60

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发行 60

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的发行方式 61

三、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的发行价格 62

四、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股及条件 62

五、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与程序 63

六、中国股票发行的“三公”原则 64

七、股份有限公司增值股票和增值股票的发行 66

八、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名册 66

九、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 67

十、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承销 68

十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股的变更登记 69

第八节 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转让与股利 69

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概述 69

二、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转让 70

三、记名股票的挂失 71

四、股份有限公司股利概述 72

五、股份有限公司股利的分配方式与程序 73

第九节 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 73

一、上市公司的概念 73

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条件 74

三、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审批程序 75

四、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公告书 75

第十节 上市公司的收购与信息披露 76

一、收购、控股、控股公司的概念 76

二、上市公司收购的有关规定 77

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 78

四、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和分红派息公告 78

五、上市公司的其他重要信息披露 79

第十一节 股份有限公司的变更、终止和清算 80

一、股份有限公司的合并 80

二、股份有限公司的分立 80

三、股份有限公司的终止与清算 81

第十二节 股份有限公司罚则 82

一、公司罚则 82

二、发起人、股东罚则 83

三、董事、监事、经理罚则 83

第四章 股份公司的资本、股份和公司债 85

第一节 股份公司的资本 85

一、资本的含义 85

二、资本的三大原则 85

(一)资本确立原则 85

(二)资本充实原则 86

(三)资本不变原则 86

三、股份公司缩减资本 86

四、减资的程序 86

五、缩减资本的方法 87

(一)减少股份金额 87

(二)减少股份数额 87

(三)同时减少股份金额与股份数 87

六、股份公司增加资本 88

第二节 股份公司的股份 88

一、股份的含义 88

二、股份的特点 88

三、发行新股的程序 89

(一)董事会审定 89

(二)提出申请 89

(三)发行新股需要履行的登记手续 90

四、发行新股的方法 90

(一)有偿增资 90

(二)无偿增资 90

(三)有偿无偿并行增资 91

五、股份的转让 91

六、股份转让的限制 91

第三节 股份公司的公司债 92

一、公司债的概念 92

(一)公司债与公司债务的区别 92

(二)公司债与股份的区别 93

二、公司债的种类 93

(一)记名公司债和不记名公司债 93

(二)可转换公司债和非转换公司债 93

(三)无担保公司债和有担保公司债 94

三、公司债的发行和流通 94

四、公司债的消亡 95

第五章 股份公司的会计制度 96

一、会计原则 96

二、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96

(一)会计主体假设 96

(二)持续经营假设 97

(三)会计分期假设 98

(四)货币计量假设 99

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99

(一)客观性原则 99

(二)相关性原则 100

(三)可比性原则 101

(四)一致性原则 101

(五)及时性原则 102

(六)明晰性原则 102

(七)权责发生制原则 102

(八)配比原则 102

(九)谨慎性原则 103

(十)历史成本原则 103

(十一)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103

(十二)重要性原则 103

四、会计要素 104

(一)资产 104

(二)负债 104

(三)所有者权益 105

(四)收益 105

(五)费用 105

(六)利润 106

五、股份公司财务会计的结构模式 106

(一)历史成本原则 106

(二)权责发生制原则 107

(三)会计恒等式 107

(四)复式记帐法 108

(五)会计循环 109

六、企业股份制改造前资产评估的帐务处理 109

七、国有企业参股前的帐务处理 109

八、集体、私营企业参股前的帐务处理 110

九、组建股份公司吸收股份的会计处理 110

(一)国有企业资产折股的会计处理 110

(二)吸收集体企业参股的折股及会计处理 111

(三)向社会公众及企业职工发售股票的会计处理 111

十、股份公司股票发行的会计处理 112

(一)有面值股票发行的会计处理 112

(二)无面值股票发行的会计处理 113

(三)以非现金资产购股的会计处理 113

十一、认股权证的会计处理 113

十二、购股权证的会计处理 114

十三、短期股转换为普通股的会计处理 114

十四、长期债券转换为普通股的会计处理 115

十五、库存股票的会计处理 115

(一)面值法 115

(二)成本法 115

(三)库存股票中捐赠股票的会计处理 116

十六、股份公司合并的会计处理 116

十七、股份公司分立的会计处理 117

十八、股份公司库存现金的核算 117

(一)现金的总分类核算 118

(二)现金的序时核算 118

(三)现金的检查 118

十九、股份公司备用金的核算 118

(一)非定额备用金 119

(二)定额备用金 119

二十、股份公司银行存款的核算 119

(一)银行存款的总分类核算 119

(二)银行存款的序时核算 120

二十一、股份公司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120

(一)外埠存款的核算 121

(二)银行汇票存款的核算 121

(三)银行本票存款的核算 121

(四)在途资金的核算 121

(五)信用证存款的核算 122

(六)保函押金的核算 123

二十二、股份公司应收票据的核算 123

(一)收到票据的核算 123

(二)票据收回的核算 123

(三)票据拒付的核算 124

(四)票据贴现的核算 124

二十三、股份公司应收帐款的核算 124

(一)应收帐款发生或收回时的帐务处理 124

(二)坏帐损失的处理 125

二十四、股份公司短期投资的核算 126

(一)购入有价证券的核算 126

(二)出售有价证券的核算 127

(三)投资收益的核算 127

二十五、股份公司待摊费用的核算 127

二十六、股份公司债券投资的核算 127

(一)购入债券收到债券利息的核算 128

(二)长期投资折(溢)价的摊销 129

(三)投资收益的核算 129

(四)债券到期收回本息的核算 130

二十七、股份公司股票投资的核算 130

(一)股票购买的核算 130

(二)股利收入的核算 131

(三)出售股票的核算 132

二十八、股份公司其他投资的核算 132

(一)投出资金的核算 132

(二)投资收益的核算 133

(三)投资收回的核算 133

二十九、股份公司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 133

(一)现金购置 133

(二)赊购 133

(三)自建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134

(四)投资转入 134

(五)接受捐赠 134

(六)盘盈 134

三十、股份公司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134

三十一、股份公司固定资产修理的核算 135

(一)大修理的核算 135

(二)日常修理的核算 135

三十二、股份公司固定资产清理和清查的核算 135

三十三、股份公司无形资产的核算 136

(一)专利权和专有技术的核算 136

(二)场地使用权的核算 137

(三)商标权的核算 137

(四)著作权(版权)的核算 137

(五)商誉的核算 137

三十四、股份公司递延资产的核算 138

(一)开办费的核算 138

(二)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 138

三十五、股份公司应付金额确定的流动负债的核算 139

(一)短期借款 139

(二)应付帐款 139

(三)应付票据 139

(四)其他应付款 140

三十六、股份公司应付金额视经营情况而定的流动负债的核算 140

(一)应付工资 140

(二)职工福利费 141

(三)应付股利 141

(四)应交税金 142

(五)其他应交款 142

三十七、股份公司金额需估计的流动负债的核算 142

(一)预提费用 143

(二)待扣税金 143

(三)产品质量担保债务 143

三十八、股份公司长期借款的核算 144

三十九、股份公司债券发行的核算 144

四十、股份公司应付债券费用的处理 145

(一)发行费用的核算 145

(二)利息及折(溢)价摊销 145

四十一、股份公司长期应付款的核算 145

(一)应付引进设备价款 146

(二)应付融资租赁费的核算 146

四十二、股份公司股利的核算 146

(一)现金股利的核算 147

(二)股票股利的核算 147

四十三、股份公司产品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 148

(一)品种法 148

(二)分批法(定单法) 148

(三)分步法 149

四十四、股份公司期间费用的核算 150

(一)管理费用的核算 150

(二)财产费用的核算 150

(三)销售费用的核算 150

(四)进货费用的核算 151

四十五、股份公司营业收入的帐务处理 151

四十六、股份公司营业成本的结转 152

四十七、股份公司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帐务处理 153

(一)营业外收入的财务处理 153

(二)营业外支出的财务处理 153

四十八、股份公司投资收益的财务处理 153

四十九、股份公司利润的核算 154

五十、股份公司利润结转的帐务处理 154

五十一、股份公司利润分配的核算 155

(一)科目设置 156

(二)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 156

五十二、股份公司的会计报表 157

五十三、股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 158

(一)帐户式资产负债表 159

(二)报告式资产负债表 159

(三)中国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160

五十四、股份公司的利润表 161

(一)利润分配表 162

(二)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 163

五十五、股份公司的财务状况变动表 164

五十六、股份公司会计报表的分析 166

(一)趋势分析法 166

(二)结构分析法 166

(三)比率分析法 167

五十七、股份公司解散清算的会计处理 169

(一)帐户设置 169

(二)帐面净值法的会计处理 169

(三)重估价法的会计处理 169

(四)清理变卖法的会计处理 170

五十八、股份公司破产的会计处理 171

第二编 操作实务 175

第一章 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造的一般原理与操作方法 17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股份制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 175

(一)股份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175

(二)股份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175

(三)股份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 175

二、社会主义股份制的集资功能 175

三、资金配置功能 176

(一)股份制有强烈变动资本结构和资本投向的要求 176

(二)股份制能保证正确的资金投向 177

(三)股份制经济有利于风险投资 177

四、股份制企业完善的经营机制 177

(一)股份制企业的经营权是完整和独立的 177

(二)股份制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新动力和能力 177

(三)股份制企业的经营具有较强的灵活多变性 177

五、国际化经营的功能 178

六、股份制与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 178

(一)股份制可以实现政企职责分开,赋予企业以独立和完整的经营自主权 178

(二)股份制改革可以明确企业产权,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行效率和经营效率 179

(三)股份制企业可以有效地建立起企业内部制衡机制,完善企业的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 179

(四)对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和职工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制衡机制 180

(五)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相互关系、相互制约的组织机构,使各方面相互制衡 180

(六)通过公司立法、公司章程等法规条例,完善企业内部的制衡机构,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系 180

七、社会主义股份制的理论难点 180

八、中国股份制改造和股份制发展的简史 181

九、中国股份制改革试点的特点 182

十、中国股份制试点存在的问题 182

十一、中国股份制企业的股权结构模式 183

(一)按照投资主体的不同,中国股份制企业一般可设置四种股权,即国有股、法人股、个人股和外资股 183

(二)按资产所有制属性,中国股份制企业的股份可划分为三种股权,即国有资产股、集体资产股和非公有资产股 184

(三)按股东权益的不同,股份制企业的股份又可分别设置普通股和优先股 184

十二、现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主要目的 184

(一)承认企业具有法人所有权,明确企业所有者,并将其股东化 185

(二)通过股份制改造,对企业经营机制产生影响,改造中国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 185

(三)通过股份制改造,促进资源在社会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并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185

(四)企业股份制改造可以促进国家对企业的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 185

(五)通过股份制改造,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促进中国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筹集建设资金,引导消费基金转化为生产建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86

(六)通过股份制改造,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186

十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基本原则 186

(一)要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86

(二)要有利于国家产业政策的有效贯彻 186

(三)要有利于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187

(四)要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多种形式的股份制改造试点 187

(五)要按照股份制经济的基本规则办事,严格规范企业股份制改造 187

(六)要依据实践经验,谨慎、稳重地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 188

十四、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造的一般操作方法 188

(一)国家运用产业政策和宏观规划确定实行股份制的范围 188

(二)企业股份制改造的一般过程和程序 188

十五、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重要问题 189

(一)资产评估 189

(二)国有股的设置 190

第二章 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192

第一节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基本内容 192

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必要性 192

(一)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人格化代表虚置的问题,或称所有权缺位,实质就是国有资产的经营责任主体不明确 192

(二)国有企业的组织形态因国有资产产权关系封闭和缺乏横向流动性,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问题 192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思路 192

三、股份制是克服承包制不足、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的必由出路 193

(一)股份制与产权 193

(二)股份制与企业活力 194

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基本内涵 195

五、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外部条件 196

(一)加快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 196

(二)全面培育市场体系 196

(三)完善股份制企业的政策法规体系 196

(四)构建公有制股份企业法人制度 197

(五)逐步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97

(六)改造政府管理机构,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197

(七)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197

六、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途径和模式 198

七、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财产制度改造 200

(一)明确企业的所有者,将原始所有权转化为股权 200

(二)法人产权集中于股份企业的董事会 201

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财务制度改造 201

(一)资金筹集制度的建立 201

(二)资金运用制度的建立 201

(三)终止与清算的管理制度的建立 202

九、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组织管理机构的改造 202

(一)股份制企业的管理体制 203

(二)改造后的劳动人事制度 203

十、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分配制度改造 204

十一、承包责任制在中国企业体制改革中的地位及局限性 205

十二、承包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方法和模式 207

(一)股份承包制,也叫“多股一包” 208

(二)承包股份制,又称“外包内股” 208

十三、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实践中的难点 209

(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原有企业资产的评估问题 209

(二)关于国有股、企业集体股的设置及权益行使问题 209

(三)关于国有资产产权分割的问题 209

(四)关于股份投资的风险机制问题 210

十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典型实例 210

(一)上海飞乐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实例 210

(二)深圳万科企业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实例 212

第二节 控股公司组建的途径与方法 214

一、控股公司概述 215

(一)控股公司的概述 215

(二)控股公司的性质 216

(三)中国组建控股公司的意义 217

二、控股公司组建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218

(一)控股公司组建的原则 218

(二)控股公司设立的步骤和方法 222

三、控股公司组建的途径 224

(一)专业经济部门改组成为控股公司 224

(二)关于全国行业性总公司改组成为控股公司 228

(三)企业集团改组为控股公司 233

四、国内控股公司组建的典型实例 238

(一)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 238

(二)青岛益青实业总公司 242

第三节 股份制改造与国有资产的清产核资 245

一、资产清查 245

(一)资产清查的对象、原则和政策 245

(二)固定资产的清查 250

(三)流动资产的清查 253

(四)其他各项资产的清查 258

(五)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清查 262

(六)资产清查结果的分析与处理 267

二、资产价值重估 274

(一)资产价值重估的必要性、范围和作用 274

(二)资产价值重估的要求、方法和程序 277

(三)资产价值重估结果的分析与报告 285

三、资金核实 287

(一)资金核实的目的、要求和内容 287

(二)国有资本金的核定 290

四、清产核资报表 292

(一)清产核资报表的作用和特点 292

(二)清产核资报表的构成和指标体系 294

(三)清产核资基础表 299

(四)清产核资汇总表 302

(五)清产核资报表的编制、报送和汇总 313

(六)清产核资报表的分析 315

五、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 319

(一)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的建设 320

(二)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的建设 322

第四节 股份制改造与国有资产的评估 325

一、资产评估概述 325

(一)资产评估的概念 325

(二)资产评估的目的与功能 325

(三)资产评估的种类 327

(四)资产评估与清产核资的区别 328

二、资产评估的程序 329

(一)资产评估的申请立项 329

(二)资产评估的资产清查 336

(三)资产评估的评定估算 339

(四)资产评估报告 342

(五)验证确认 346

三、资产评估的方法 348

(一)资产业务与适用价格的匹配 348

(二)现行市价法 350

(三)重置成本法 354

(四)收益现值 360

(五)清算价格法 365

四、固定资产评估 367

(一)固定资产评估的范围及分类 367

(二)固定资产评估的特点 368

(三)固定资产评估的准备工作 369

(四)固定资产评估申报 370

(五)固定资产的质量鉴定及质量鉴定表 371

(六)固定资产评估中重置成本法及其应用 373

五、流动资产评估 382

(一)流动资产评估概述 382

(二)存货评估(上):原材料、燃料和库存商品的评估 386

(三)存货评估(中):在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 393

(四)存货评估(下):低值易耗品、包装物 397

(五)应收项目和待摊费用评估 399

六、房地产评估 401

(一)房地产评估对象的特点 401

(二)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评估 404

(三)房产价格的评估 410

七、有价证券、股票及其他资产的评估 417

(一)有价证券评估概述 417

(二)债券的评估 421

(三)股票的评估 423

(四)长期投资的评估 426

(五)在建工程资产和专项资产评估 428

八、无形资产评估 429

(一)无形资产评估的目的、对象及评估价格标准的确认 429

(二)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评估 431

(三)无形资产转让(投资)的评估 435

(四)比例收费率的评估 440

(五)多向出售时无形资产收益现值的评估 442

九、整体资产评估 443

(一)整体资产评估及其特点 443

(二)企业整体评估 444

(三)企业整体评估基本参数及其测定 446

(四)其他整体资产的评估 455

十、资源性资产评估 458

(一)自然资源及其特征 458

(二)影响自然资源价值的因素 459

(三)评估自然资源价值的基本原则 461

(四)土地资源的评估 462

(五)矿藏资源的评估 470

(六)森林资源的内涵和特点 474

(七)林木资源价值的评估 474

(八)水资源价值的评估 475

第五节 股份制改造与国有资产的产权登记 475

一、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意义 475

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性质 476

三、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范围和组织实施 476

(一)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范围 476

(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组织实施 478

四、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一般程序 479

(一)申请受理 479

(二)填报产权登记审查 480

(三)审核认定 481

(四)核发证书 482

五、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的种类 483

(一)产权登记表与资金信用证明 483

(二)年度检查表 484

(三)开办登记表 491

(四)变动登记表 494

(五)注销登记表 497

六、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与工商注册登记的衔接 501

(一)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与工商注册登记的关系 501

(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与工商注册登记在实际工作中的配合 503

第六节 股份制改造与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与产权纠纷 504

一、概述 504

(一)产权与产权界定 504

(二)国有资产产权界定 504

(三)产权纠纷 506

二、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 506

(一)概念和意义 506

(二)所有权界定的依据 508

(三)所有权界定应遵循的原则 509

(四)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 510

(五)集体企业中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 515

(六)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中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 518

(七)股份制、联营企业中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 519

三、全民单位之间的产权界定 519

四、产权界定的方法及组织实施 520

(一)产权界定的方法 520

(二)产权界定的组织实施 521

五、国有资产产权纠纷的处理 522

(一)产权纠纷的一般清理 522

(二)国有资产产权纠纷的处理 523

第七节 股份改造与国有企业产权转让与产权交易市场 523

一、企业产权转让概述 524

(一)产权转让的含义 524

(二)产权转让的形式 525

(三)产权转让与企业兼并的关系 527

(四)产权转让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528

(五)产权转让的标准 530

二、企业兼并 532

(一)企业兼并的概念 532

(二)企业兼并的动机 532

(三)企业兼并的程序 536

(四)企业兼并的交易价格 537

(五)企业兼并的财会处理 540

三、中国企业兼并的基本情况、问题及发展趋势 544

(一)中国企业兼并的基本情况 544

(二)中国企业兼并存在的问题 547

(三)中国企业兼并的发展趋势 549

四、公司股权转让的管理 550

(一)上市公司收购与兼并的规则 550

(二)国有股权转让管理 551

(三)上市公司的产权转让与非上市企业产权转让的区别 555

五、中国国有产权对外商的出售 556

(一)外商对中国国有企业的收购 556

(二)国有企业产权对外商的出售 559

六、企业兼并的中介与企业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 562

(一)企业兼并中介 562

(二)产权交易市场 564

第三章 企业集团的股份制改造 567

一、中国企业集团的发展及现状 567

二、企业集团概述 568

三、企业集团的特征 569

四、企业集团的作用 569

五、企业集团的类型 571

六、企业集团管理的规范化 571

七、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原因 572

八、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原则 575

(一)产权明晰原则 575

(二)互惠互利的原则 575

(三)平等自愿的原则 575

(四)鼓励竞争防止垄断的原则 575

九、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的优越性 576

十、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程序 576

(一)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576

(二)建立产权换位制度 577

(三)建立三统一的主体企业 577

(四)建立一批巩固、稳定、直接联合的企业 577

(五)建立众多具有广泛联系的参股企业 578

十一、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的途径 578

十二、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的具体方法 580

十三、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中的股权结构 580

十四、股份制企业集团的内部结构 582

十五、股份制企业集团的管理 584

十六、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的经济条件 585

十七、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的法律条件 587

十八、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中的注意事项 589

十九、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实例 592

第四章 中小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597

第一节 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意义 597

第二节 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有利条件 598

第三节 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重点 599

第四节 在中小企业推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600

一、搞好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 600

二、抓好四个关键环节,确保改革健康发展 600

三、深化配套改革,促进机制转换 601

四、切实加强股份制企业党的建设 601

第五节 关于小企业改制的具体形式 601

第六节 小企业股份制改造中需要慎重处理的若干实际问题 603

一、关于国有股、集体股的设置 603

二、关于产权的转让价格问题 603

三、关于职工社会保障基金的补偿和费用支付方法 605

四、关于土地使用权的处置方式问题 605

五、关于股权的分配问题 606

六、关于股权转让收入的处置问题 606

第七节 小企业民有化的实现问题与过渡形式 607

一、首要的实现问题在于认识的转变 607

二、“空壳租赁”是实现民有化的过渡形式 608

第五章 集体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609

第一节 中国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609

第二节 集体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10

一、产权关系模糊,不利于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 610

二、经营管理未能体现集体企业的本质特征 611

三、集体企业难以推行横向联合 611

第三节 集体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意义和作用 611

第四节 集体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具体途径 612

一、大集体企业股份制改造 612

二、小集体企业股份制改造 612

三、成立新的股份制集体企业 613

四、集体企业与其他企业联合组建股份制企业 613

五、国家向集体企业适当投资,也可以改造为股份制企业 614

六、承包经营责任制或租赁经营责任制集体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614

第五节 集体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几个注意事项 614

一、股份制集体企业的形式 614

二、对于国有股股权的保护 615

三、要防止化公为私现象 615

四、股份合作制 615

五、董事会、监事会和民主管理 616

第六节 集体企业股份制改造实例 616

一、深圳鸿基实业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实例 616

二、华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实例 616

三、深圳发展银行改造为股份制的实例 617

第六章 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造 618

第一节 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概述 618

一、股份制、合作制与股份合作制的区别 618

二、股份合作制与承包制的区别 619

三、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的股种 620

四、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现状及发展趋势 621

五、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性质 622

第二节 股份合作制的分类与模式 623

一、乡村集体企业改造型 623

二、个体、私营、联户企业转化型 626

三、社区股份合作制 627

四、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模式简介 627

第三节 乡镇股份合作制企业的会计核算与审计 629

一、乡镇股份合作制企业会计核算 629

二、乡镇股份合作制企业审计 644

第四节 乡镇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收益分配 647

一、股份合作制企业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 648

二、股份合作制企业收益分配的程序与比例 650

三、优先股与普通股的收益分配 652

四、股份合作制企业收益分配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654

第五节 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组织机构与运作 655

一、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 655

二、董事会 657

三、监事会 659

四、经理(厂长) 659

五、股份合作制企业组织机构运作特点 660

第六节 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操作实务 661

一、设立乡镇股份合作制企业的一般操作程序 661

二、一些难点问题的处理 665

第七章 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669

第一节 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基本情况 669

第二节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股份制改造的意义和作用 670

一、明确产权归属 670

二、促进资本社会化,增强透明度,提高管理水平 671

三、促进联合,发展社会生产力 671

第三节 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途径和方法 672

一、明确“假集体”企业的产权,将其改造为股份制企业 672

二、由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个人联合购买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组建一个股份制企业 672

三、个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联人事承包或租赁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组成股份制企业 673

四、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之间联合,组建股份制企业 673

五、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之间联营,组成股份制企业 673

第四节 个体、私营经济股份制改造中的注意事项 674

一、股份制企业的形式 674

二、股票发行的管理 674

三、公有股权益的保护 675

四、成立监事会 675

第八章 外资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676

第一节 中国外资企业的发展状况 676

第二节 外资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具体途径 676

一、中外合资、合作,设立股份制外资投资企业 676

二、两个以上外商在中国设立股份制外商投资企业 677

三、外商投资企业向国内发行股票,成立股份有限公司 677

四、国内企业向境外发行B股,设立有外资股的股份有限公司 677

第三节 外资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注意事项 678

一、股份制改造采取的企业形式 678

二、对外商投资企业向境内发行人民币一般股票的管理 678

三、向境外发行人民币特种股票的管理 679

第四节 深圳外资企业股份制改造实例 679

一、外资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类型 679

二、利用股票吸引外资的三种形式 680

第三编 经营管理 683

第一章 股份制企业的内部管理实务 683

第一节 计划管理 683

一、计划管理原则 683

二、经营方针策略 684

三、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 685

(一)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依据 685

(二)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686

(三)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程序 686

四、公司年度经营计划的编制 686

(一)年度经营计划的资料来源和编制依据 686

(二)年度经营计划的主要内容 687

(三)编制年度经营计划的程序 687

五、公司计划编制日程 687

六、公司经营计划的实施与控制 688

(一)按程序进行控制 688

(二)监督检查,及时控制 689

七、公司经营计划的调整 689

(一)滚动计划 689

(二)备用计划 689

第二节 统计管理 690

一、统计工作的基本过程 690

二、统计指标的设置 690

三、统计指标体系 691

四、统计工作组织 691

五、统计工作守则 692

(一)准确性 692

(二)及时性 692

(三)全面性 693

(四)时间上的连续性 693

六、统计报表的编制 693

(一)原始记录 693

(二)统计台帐 694

(三)统计报表 694

七、统计报表的审核 695

八、统计报表的检查 696

九、统计报表的管理 696

十、统计数字的管理 696

十一、经济活动分析 697

第三节 商品购销管理 697

一、商品采购计划的编制 697

(一)确定物资需要量 697

(二)期初库存和期末储备量的确定 699

(三)编制物资平衡表 699

二、商品的购进 699

(一)商品采购原则 699

(二)ABC分析法 700

(三)管理采购程序 700

三、产品收购管理 700

(一)产品收购的基本要求 700

(二)产品收购渠道 701

(三)产品收购的进货方式 701

四、委托加工商品管理 702

五、商品购进合同 702

六、商品批发销售管理 702

(一)批发销售的主要任务 702

(二)批发销售的主要方式 703

七、商品调拨管理 703

八、商品中转管理 704

九、购货方拒付货款及销售退回管理 704

第四节 仓储管理 705

一、商品验收入库 705

二、商品保管 705

三、商品出库 706

四、商品接运 706

五、商品发运 707

六、清仓盘点 707

七、库存量管理 707

第五节 设备、工具管理 709

一、设备的购置与使用 709

二、设备的维护 710

三、设备的修理 711

(一)计划预防修理制度 711

(二)保养修理制度 711

(三)预防维修制度 711

四、设备改造和更新 712

五、设备的日常管理 712

六、工具管理 713

第六节 财务管理 714

一、流动资金管理 714

(一)流动资金的内容及其构成 714

(二)货币资金管理 714

(三)结算资金管理 715

(四)存货资金管理 716

二、固定资金管理 718

(一)固定资产的分类和计价 718

(二)固定资产需用量的测算 718

(三)固定资产折旧管理 719

(四)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720

三、成本、费用管理 720

(一)成本费用管理的要求 721

(二)成本费用计划的编制 721

(三)成本费用控制 722

四、利润管理 723

(一)利润预测 723

(二)利润计划的编制 723

(三)利润分配 724

五、会计人员交接管理 724

六、内部经济核算 725

(一)内部经济核算的基础工作 725

(二)内部经济核算的组织 725

(三)经济核算的主要内容 726

七、财务分析 726

(一)变现能力比率 726

(二)负债比率 727

(三)资产周转比率 728

(四)获利能力比率 728

八、公司内部银行 729

(一)内部银行的主要职能 729

(二)内部银行的组建程序 729

(三)内部银行结算制度 730

(四)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 730

(五)内部银行信贷管理 731

(六)内部银行会计核算 731

九、会计档案管理 731

第七节 劳动人事管理 732

一、劳动人事管理原则 732

(一)科学管理的原则 732

(二)全面管理的原则 733

(三)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原则 733

二、劳动人事管理的内容 733

三、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制度 734

(一)职工招收和录用制度 734

(二)企业劳动用工制度 734

(三)职工调配制度 735

(四)职工辞退制度 735

(五)职工考核制度 735

四、劳动定额 736

(一)劳动定额的基本形式 736

(二)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 737

五、劳动定额管理 737

(一)正确确定劳动定额水平,进行劳动定额的平衡 737

(二)劳动定额的修改 737

(三)劳动定额的贯彻执行 738

六、定员管理 738

(一)定员管理的基本原则 738

(二)定员管理的主要内容 738

七、劳动保护管理 739

(一)劳动保护的内容 739

(二)劳动保护的组织 739

八、劳动纪律管理 740

(一)考勤制度 740

(二)工时纪律 740

第八节 经济合同管理 740

一、经济合同的类别 740

(一)按经济合同的内容来划分 740

(二)按经济合同的有效时间来划分 741

(三)按签订合同的不同单位来划分 741

二、经济合同的签订 742

(一)签订经济合同的基本原则 742

(二)经济合同签订的资格审核 742

(三)经济合同的主要内容 742

(四)经济合同订立的程序和方式 743

(五)无效经济合同 743

三、经济合同的代理签订 743

四、经济合同的履行 744

(一)经济合同履行的原则 744

(二)经济合同履行的程序 744

五、经济合同的担保 745

六、经济合同的变更或解除 745

(一)经济合同变更或解除的条件 745

(二)经济合同变更或解除的程序或方式 746

七、经济合同的纠纷 746

(一)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 746

(二)采用调解方法解决 746

(三)采用行政仲裁解决 746

(四)采用诉讼程序解决 747

八、经济合同的鉴证 747

(一)合同鉴证的主要内容 747

(二)办理鉴证的程序 747

九、经济合同的公证 747

十、合同档案的管理 748

(一)合同编号 748

(二)建立经济合同台帐 748

(三)经济合同的归档和保存 748

十一、公司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置 748

十二、经济合同的考核与奖惩 749

第九节 公共关系管理 750

一、公共关系心理 750

二、公共关系职能 750

(一)采集信息 751

(二)咨询建议 751

(三)传播沟通 751

(四)协调关系 751

(五)教育引导 751

三、企业形象 751

(一)构成企业形象的要素 752

(二)树立企业形象的途径 752

四、企业知名度 752

五、企业美誉度 753

六、公关政策 753

七、公关调查 754

(一)公关调查的主要内容 754

(二)公关调查方法 754

(三)公关调查的步骤 755

八、公关计划与实施 755

(一)公关计划的制定 755

(二)公关计划的实施 756

九、公关效果评价 756

十、公关突发事故处理 756

(一)掌握事故全貌 757

(二)对企业内部的对策 757

(三)对新闻界的对策 757

(四)对上级主管部门的对策 757

(五)对消费者的对策 757

(六)对社区居民的对策 757

十一、公关人员职业培训 757

(一)培训目标 758

(二)培训内容 758

(三)培训方式 758

十二、公关媒介 759

(一)大众传播媒介 759

(二)人际传播媒介 759

十三、顾客关系 760

十四、供应商关系 760

十五、经销商关系 760

十六、政府关系 761

十七、社区关系 761

十八、新闻媒介关系 762

十九、员工关系 763

二十、股东关系 764

第二章 股份制企业的外部管理实务 765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 765

一、公司登记主管机关及其职责 765

二、公司登记条件及审批程序 766

三、登记种类 768

(一)设立登记 768

(二)筹建登记 768

(三)变更登记 768

(四)注销登记 769

四、公告、年检和证照管理 769

五、公司年检制度 770

六、营业执照 770

七、对公司的监督管理 771

第二节 财政管理 773

一、财务管理 773

(一)公司资金管理 773

(二)国有资产管理 774

二、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775

三、会计事务管理 776

第三节 税务管理 776

一、税务登记 776

二、税务鉴定 777

三、纳税申报 777

四、税款征收 778

五、税务票据管理 778

六、税务稽查 780

(一)查帐方法 780

(二)查帐技术 780

(三)税务稽查形式 781

七、税务违章处理 781

(一)税务违章行为 781

(二)税务违章处理的政策界限 782

八、股份公司税种及其处理 783

(一)产品税 783

(二)增值税 784

(三)国有企业所得税 785

(四)私营企业所得税 786

(五)资源税 786

(六)建筑税 786

(七)关税 786

(八)印花税 787

九、合法避税 787

十、国内避税 787

(一)转让定价法 788

(二)成本法 790

(三)筹资法 790

(四)租赁法 791

(五)经济特区及税收优惠的利用 791

十一、税务转移 791

(一)税负转移的基本形式 791

(二)税负转移的基本方法 792

第四节 金融管理 792

一、贷款管理原则 792

二、国家贷款政策 793

三、贷款的对象和条件 793

四、贷款方式与管理 794

五、差别利率 795

六、公司贷款管理程序 795

七、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796

八、贷款损失管理 796

九、银行贷款呆帐准备金 796

十、外汇贷款 797

十一、外汇贷款的种类 797

十二、信贷制裁 797

十三、现金管理 798

十四、现金收入管理 798

十五、现金库存限额管理 799

十六、现金支出管理 799

十七、坐支现金管理 800

十八、采购资金管理 800

十九、现金管理的检查 800

二十、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的处罚 801

二十一、结算管理 802

二十二、转帐结算的原则和必备条件 802

二十三、转帐结算方式 802

二十四、银行汇票结算 802

二十五、商业承兑汇票结算 803

二十六、银行本票结算 803

二十七、支票结算 804

二十八、汇兑结算 804

二十九、委托收款结算 805

三十、信用卡结算 805

三十一、信用证结算 805

三十二、票据贴现 805

三十三、扣款顺序 806

三十四、结算制裁 806

三十五、外汇与汇率 806

三十六、人民币外汇牌价 806

三十七、外汇调剂中心 806

三十八、外汇买卖业务 807

三十九、外汇风险及防范 807

四十、外汇变动的原因及预测 807

四十一、外汇管制 808

四十二、出口结汇许可证 808

四十三、进口结汇许可证 809

四十四、进出口结汇制 809

四十五、外汇配额制 809

四十六、出口押汇 809

四十七、进口押汇 809

四十八、对企业的外汇管理 809

四十九、外汇担保 810

五十、套汇处罚 810

五十一、逃汇处罚 810

第五节 证券投资管理 811

一、证券投资 811

二、证券投资的风险计量与防范 811

三、证券投资程序 812

四、投资评估 812

五、投资的敏感性分析 813

六、证券投资组合 813

七、证券发行管理 814

八、证券交易管理 815

九、财务报告管理 816

十、公积金管理 816

第六节 劳动人事管理 817

一、劳动管理机构和职能 817

二、劳动就业 818

三、劳动力调配 818

四、工资、保险和福利管理 819

五、劳动合同及争议管理 820

六、人事管理机构及职能 822

第七节 经济合同管理 823

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公司经济合同的管理 823

二、业务主管部门对经济合同的管理 827

三、金融机关对经济合同的管理 828

四、违反经济合同的责任 829

五、违反工矿产品购销合同的责任 829

六、违反农副产品购销合同的责任 830

七、违反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的责任 830

八、建设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的违约责任 831

九、加工承揽合同的违约责任 831

十、运输合同的违约责任 832

十一、违反供电合同的责任 832

十二、违反仓储保管合同的责任 832

十三、违反财产租赁合同的责任 833

十四、违反借款合同的责任 833

十五、违反财产保险合同的责任 833

十六、违反科技协作合同的责任 834

第三章 股份制企业的国有股权管理 835

第一节 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态是股份公司制 835

一、产权关系清晰 835

二、企业行使法人财产权 835

三、出资者按出资额多少,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835

第二节 国有股权的设置 836

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组的主要环节 836

(一)学习有关政策法规,明确认识 836

(二)成立专门机构制定文件,统筹规划,组织实施 837

(三)组织发起人 839

(四)资产所有权界定、资产清查与评估 839

(五)办理审批手续 841

(六)认缴股份与募集股份 841

(七)召开创立大会 842

(八)办理公司登记注册 842

二、国有股权的设置 844

(一)国有股权设置的两种形式 844

(二)国有资产折股 844

(三)国有股权设置的审批 845

(四)股权结构 846

(五)国有股的持股单位 846

第三节 国有股权代表的管理 846

一、国有股权代表的职责 847

(一)神圣的新型职责 847

(二)忠诚原则 847

二、国有股权代表的委派 848

(一)国有股权代表的来源 848

(二)国有股权代表的委派方式 849

(三)国有股权代表的委派机构 850

三、国有股权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852

(一)国有股权代表的权利 852

(二)国有股权代表的义务 853

四、国有股权代表的管理 854

(一)国有股权代表的人选条件 854

(二)国有股权代表的报酬 855

(三)对国有股权代表的监督管理 856

第四节 国有股权的运作 856

一、国有股转让与上市的意义 856

(一)国有股不能上市所带来的问题 856

(二)国有股上市运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858

二、国有股转让与上市的条件 858

(一)国有股转让与上市的市场条件 859

(二)国有股转让与上市的制度条件 859

(三)国有股转让与上市的经济条件 861

三、国有股转让与上市的方式和方法 861

(一)上海、深圳两地对国有股转让与上市的探索 861

(二)国有股转让与上市的方式选择 862

(三)国有股转让与上市的程序和方法 863

(四)国有股转让与上市的配套措施 864

第五节 国有股权的收益管理 864

一、国有股东权益 864

(一)什么是股东权益 864

(二)国有股东权益的维护 866

二、国有股股利分配与交纳 867

(一)什么是股利 867

(二)国有股股利的分配 868

(三)国有股股利的收缴管理 868

三、国有股权收益的使用与管理 871

第四章 股份制企业的国有资产投资管理 874

第一节 国有资产投资的内容及其作用 874

第二节 国有资产投资主体 875

一、政府初始投资主体 875

二、法人投资主体 876

第三节 国有资产投资管理的任务和原则 876

一、国有资产投资管理的任务 876

(一)国有资产投资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投资资金的筹集 876

(二)国有资产投资管理的第二项重要任务是确定国有资产投资的规模和方向 877

(三)国有资产投资管理的第三项任务是对其投入产出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878

(四)国有资产投资管理的第四项任务是对投资回报的管理 878

二、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必须遵守的原则 878

(一)计划调控与市场调控相结合的原则 878

(二)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加强中央和省(直辖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两级宏观管理原则 879

(三)保护国家所有权的原则 879

第四节 国有资产投资资金的管理 882

一、财政预算投资资金管理 882

二、银行对国有资产投资贷款的管理 885

(一)银行基本建设贷款的组织 885

(二)银行技术改造贷款管理 886

三、自筹投资资金管理 887

四、借用外资的管理 887

第五节 国有资产投资立项管理 888

第六节 国有资产投资实施管理 889

一、投资计划的编制 889

二、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形式 890

(一)工程指挥部或筹建处 890

(二)企业兼管 890

(三)工程承包公司 890

三、投资包干 892

(一)投资包干的内容 892

(二)为了实现“五包”,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要创造条件,一般做到下列“五保” 892

(三)包干单位承担了包干责任,具有相应的权利 893

四、基本建设工程招标投标 893

(一)编制招标文件 894

(二)确定标底 894

(三)进行招标投标 894

(四)签订工程承包合同 894

第七节 国有资产投资效果的考核 895

一、宏观投资效果指标 896

(一)生产性投资效果系数 896

(二)生产性投资税利率 896

(三)建设周期 896

(四)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897

(五)未完工程占用率 897

(六)生产能力建成率 897

(七)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 898

(八)建设项目投产率 898

(九)产值流动资金率 898

(十)流动资金利税率 898

二、微观投资效果指标 898

(一)建设工期 899

(二)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年限 899

(三)单位生产能力投资 899

(四)新增固定资产产值率 899

(五)建设项目投资利税率 900

(六)流动资金周转率 900

第八节 国有资产投资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900

一、对中国传统国有资产投资管理体制的分析 900

(一)由于投资权与行政权合一,造成了条块分割、地区封锁的局面,妨碍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901

(二)由于投资权与行政权合一,必然导致“货到地头死”,资产难以流动 901

(三)投资权与行政权合一,还造成了投资管理主体多元并存的局面,不利于对国有资产投资实行专责化管理 902

(四)用行政集权和指令性计划手段管理国有资产投资,窒息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力 902

二、国有资产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索 902

三、构造国有资产投资产权管理新体制的基本思路 905

第五章 股份制企业的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管理 909

第一节 国有资产收益及其分配原则 909

一、国有资产收益 909

二、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的原则 910

(一)资产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 910

(二)经营成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910

(三)兼顾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的原则 910

(四)合理确定积累和消费的比例的原则 911

第二节 国有资产收益的分配、解缴和使用 911

一、国有资产收益的分配 911

(一)中国国有资产收益分配体制沿革 911

(二)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的几种形式 914

二、国有资产收益的收缴 916

(一)国有资产收益上缴的形式 916

(二)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 916

三、国有资产收益的使用 917

第六章 股份制企业集团的国有产权管理 919

第一节 企业集团国有产权的分层管理 919

一、企业集团国有产权管理与非集团性国有企业产权管理的比较 919

(一)资产经营方式的变革 919

(二)资产经营组织形式的变革 919

(三)资产经营规模与结构的变革 919

(四)资产产权关系的变革 920

(五)资产产权管理主体的变革 920

二、政府对国有企业集团的产权管理 920

三、母公司对成员企业的产权管理 922

四、企业集团产权管理的信息系统 923

(一)总量指标是反映企业集团产权经营总体状况的经营信息指标 923

(二)结构指标是反映企业集团产权经营活动内部各种结构关系的经营信息指标 924

第二节 企业集团国有资产的授权经营 924

一、企业集团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概念及其背景 924

二、授权经营的目的及内容 925

第四编 企业股份制改造相关法律法规 931

一、企业股份制改造相关法律 9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1985年) 9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1986年) 934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1986年) 9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1987年) 94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1988年) 94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1988年) 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79年通过、1990年修正) 9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1991年) 957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1982年通过、1993年修订) 96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1993年) 965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1981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