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当代俄国  强者的自我否定与超越
当代俄国  强者的自我否定与超越

当代俄国 强者的自我否定与超越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姚海,刘长江著(江苏省党校)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221052387
  • 页数:671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禹之谟下一篇:泰戈尔
《当代俄国 强者的自我否定与超越》目录

前言 1

第一编 经济与社会 3

第一章 帝国主义时代 3

垄断的形成和发展 4

土地问题与斯托雷平改革 10

战争对经济的影响 15

第二章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21

苏维埃政权最初采取的经济措施 21

粮食问题与战时共产主义 24

转向新经济政策 30

第三章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7

斯大林的工业化理论及其影响 37

比例失调,危机表面化 40

粮食收购危机 41

集体化运动之初 46

农业全盘集体化 47

纠偏措施 49

后果影响 51

第四章 战时经济和战后重建 56

经济转轨 57

恢复与重建 65

第五章 发展与体制的矛盾 72

有限度的调整 72

体制改革与15年赶超美国计划 77

农业领域新改革 83

柯西金改革及70年代的苏联经济 85

一步之遥与新技术革命 90

勃列日涅夫的农业发展战略及其失败 93

影子经济 98

第六章 艰难的跋涉 101

“加速战略” 102

“休克疗法” 122

第二编 政治 137

第一章 专制制度与立宪改造 137

向专制制度挑战 137

自由主义与专制主义联盟的瓦解 146

俄国立宪运动 148

第二章 革命和内战 154

二月革命 154

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164

战时政策 167

临时议会与武装起义 174

巩固新政权的斗争 180

红色恐怖与内站 183

一党制的形成 189

第三章 20~30年代的党和国家 193

新经济政策 196

列宁的反思 200

左翼反对派 206

反“右倾”运动 208

斯大林模式 210

大清洗 212

第四章 停滞与变革 217

赫鲁晓夫的崛起 223

斯大林遗产与苏共二十大 226

扫除异已与苏共二十二大 229

轻率的改革 234

十月“宫廷政变” 237

勃列日涅夫的稳定政策 239

亲斯大林情感的复活 244

不同政见活动 247

苏联政治衰败的出现 249

第五章 激进改革与全面危机 254

安德罗波夫的改革 254

戈尔巴乔夫公开性的影响 257

第六章 急剧的转变 274

政治对抗的加剧 274

“六一二”选举 277

“八一九”事件 278

苏共的崩溃 281

政体之争 282

新体制下的政党 286

迫于实力的外交选择 287

1996年选举 289

1998年政治危机 293

第三编 民族关系 297

第一章 旧帝国的崩溃 297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帝国 297

境内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 299

《四月提纲》与民族自决权 308

第二章 苏联的成立 311

苏维埃政权初期的民族政策 311

联邦制下的民族关系 315

围绕成立苏联的分歧 320

格鲁吉亚问题与列宁的最后几封信 324

第三章 理想与现实 330

20年代的民族政策 330

斯大林民族政策及其影响 337

民族政策的调整 343

民族接近政策的推行 347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民族关系 349

民族主义的复兴 352

第四章 苏联的解体 357

公开性与民族主义的爆发 357

波罗的海3国的冲击 362

分立主义的发展 367

苏联的死亡 370

第五章 俄罗斯与独联体 373

从无所作为到积极行为 373

军事一体化的努力 379

难以实现的经济一体化之梦 380

第四编 外交 387

第一章 衰落的大国 387

俄日关系与俄日战争 391

1907年俄美协定 397

波斯尼亚危机 398

俄国与两次巴尔干战争 400

第二章 走出孤立 404

退出战争 404

战胜武装干涉 406

输出革命的努力 407

从对抗走向和平共处 410

热那亚会议 412

走出孤立 417

改善邻国关系 421

三次对华宣言与《中俄解决县案大纲协定》 422

对中国革命运动的支持 427

20年代后半期的苏中关系 428

第三章 战略转折 432

谋求建立集体安全体系 432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其秘密附件 437

东方战线建立与苏德战争的爆发 440

第四章 在战争中崛起 446

卫国战争初的苏联外交 446

从德黑兰到雅尔塔 450

与英美分歧的扩大 454

走向冷战 459

第五章 缓和的历程 465

最初的变化 465

和平共处政策与波匈事件 468

第二次柏林危机 471

古巴导弹危机 474

重新走向缓和 476

越战升级与苏联外交新目标 477

侵捷事件 480

从尼克松上台到欧安全最后文件的签署 483

重新走向对抗 486

在苏中关系方面 490

第六章 探索与调整 494

新政治思维与苏联外交 494

苏美关系改善 496

苏联的对欧政策 500

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政策 505

最后二年苏联外交 508

面向西方的俄罗斯外交政策 511

面向东西方的“双头鹰战略” 513

北约东扩与俄罗斯外交的难题 515

第五编 军事 521

第一章 帝国的军队与战争 521

20世纪初的帝国实力与俄日战争 521

第二章 苏维埃政权的军事建设 533

红军的建立及早期的建设方针 533

从战争向和平过渡 541

二战前的苏军装备水平 545

第三章 从卫国战争到军事强国顶峰 550

战争初期 550

走向胜利 552

走向核时代 556

战略进攻力量发展 561

“新思维”与苏联红军的消亡 567

第四章 俄罗斯的军事政策 569

步履艰难的军事改革 569

难以逆料的前景 572

第六编 综合国力的变化 579

第一章 沙俄时代俄国的实力 579

第二章 苏联工业化计划的实施 584

第三章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情况 591

第一章 世纪初的思想和文化 601

“合法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影响 601

第七编 思想与文化 601

世纪之交自由主义思想的演变 607

文化教育的发展 610

卓越的科学成就 613

大家辈出的时代 615

多采的艺术世界 621

第二章 革命与文化 628

革命胜利初期的文化建设 628

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632

20年代的知识分子政策 635

20年代的教育与科学 638

第三章 斯大林模式与文化 642

斯大林的“新的看法”与“大转变” 642

斯大林模式的极端化及其影响 647

第四章 曲折的道路 654

“解冻思潮”与难以打破的坚冰 654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文化政策 659

后记 660

漫长的复兴之路 667

八月叛乱 16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