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编 经济与社会 3
第一章 帝国主义时代 3
垄断的形成和发展 4
土地问题与斯托雷平改革 10
战争对经济的影响 15
第二章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21
苏维埃政权最初采取的经济措施 21
粮食问题与战时共产主义 24
转向新经济政策 30
第三章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7
斯大林的工业化理论及其影响 37
比例失调,危机表面化 40
粮食收购危机 41
集体化运动之初 46
农业全盘集体化 47
纠偏措施 49
后果影响 51
第四章 战时经济和战后重建 56
经济转轨 57
恢复与重建 65
第五章 发展与体制的矛盾 72
有限度的调整 72
体制改革与15年赶超美国计划 77
农业领域新改革 83
柯西金改革及70年代的苏联经济 85
一步之遥与新技术革命 90
勃列日涅夫的农业发展战略及其失败 93
影子经济 98
第六章 艰难的跋涉 101
“加速战略” 102
“休克疗法” 122
第二编 政治 137
第一章 专制制度与立宪改造 137
向专制制度挑战 137
自由主义与专制主义联盟的瓦解 146
俄国立宪运动 148
第二章 革命和内战 154
二月革命 154
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164
战时政策 167
临时议会与武装起义 174
巩固新政权的斗争 180
红色恐怖与内站 183
一党制的形成 189
第三章 20~30年代的党和国家 193
新经济政策 196
列宁的反思 200
左翼反对派 206
反“右倾”运动 208
斯大林模式 210
大清洗 212
第四章 停滞与变革 217
赫鲁晓夫的崛起 223
斯大林遗产与苏共二十大 226
扫除异已与苏共二十二大 229
轻率的改革 234
十月“宫廷政变” 237
勃列日涅夫的稳定政策 239
亲斯大林情感的复活 244
不同政见活动 247
苏联政治衰败的出现 249
第五章 激进改革与全面危机 254
安德罗波夫的改革 254
戈尔巴乔夫公开性的影响 257
第六章 急剧的转变 274
政治对抗的加剧 274
“六一二”选举 277
“八一九”事件 278
苏共的崩溃 281
政体之争 282
新体制下的政党 286
迫于实力的外交选择 287
1996年选举 289
1998年政治危机 293
第三编 民族关系 297
第一章 旧帝国的崩溃 297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帝国 297
境内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 299
《四月提纲》与民族自决权 308
第二章 苏联的成立 311
苏维埃政权初期的民族政策 311
联邦制下的民族关系 315
围绕成立苏联的分歧 320
格鲁吉亚问题与列宁的最后几封信 324
第三章 理想与现实 330
20年代的民族政策 330
斯大林民族政策及其影响 337
民族政策的调整 343
民族接近政策的推行 347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民族关系 349
民族主义的复兴 352
第四章 苏联的解体 357
公开性与民族主义的爆发 357
波罗的海3国的冲击 362
分立主义的发展 367
苏联的死亡 370
第五章 俄罗斯与独联体 373
从无所作为到积极行为 373
军事一体化的努力 379
难以实现的经济一体化之梦 380
第四编 外交 387
第一章 衰落的大国 387
俄日关系与俄日战争 391
1907年俄美协定 397
波斯尼亚危机 398
俄国与两次巴尔干战争 400
第二章 走出孤立 404
退出战争 404
战胜武装干涉 406
输出革命的努力 407
从对抗走向和平共处 410
热那亚会议 412
走出孤立 417
改善邻国关系 421
三次对华宣言与《中俄解决县案大纲协定》 422
对中国革命运动的支持 427
20年代后半期的苏中关系 428
第三章 战略转折 432
谋求建立集体安全体系 432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其秘密附件 437
东方战线建立与苏德战争的爆发 440
第四章 在战争中崛起 446
卫国战争初的苏联外交 446
从德黑兰到雅尔塔 450
与英美分歧的扩大 454
走向冷战 459
第五章 缓和的历程 465
最初的变化 465
和平共处政策与波匈事件 468
第二次柏林危机 471
古巴导弹危机 474
重新走向缓和 476
越战升级与苏联外交新目标 477
侵捷事件 480
从尼克松上台到欧安全最后文件的签署 483
重新走向对抗 486
在苏中关系方面 490
第六章 探索与调整 494
新政治思维与苏联外交 494
苏美关系改善 496
苏联的对欧政策 500
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政策 505
最后二年苏联外交 508
面向西方的俄罗斯外交政策 511
面向东西方的“双头鹰战略” 513
北约东扩与俄罗斯外交的难题 515
第五编 军事 521
第一章 帝国的军队与战争 521
20世纪初的帝国实力与俄日战争 521
第二章 苏维埃政权的军事建设 533
红军的建立及早期的建设方针 533
从战争向和平过渡 541
二战前的苏军装备水平 545
第三章 从卫国战争到军事强国顶峰 550
战争初期 550
走向胜利 552
走向核时代 556
战略进攻力量发展 561
“新思维”与苏联红军的消亡 567
第四章 俄罗斯的军事政策 569
步履艰难的军事改革 569
难以逆料的前景 572
第六编 综合国力的变化 579
第一章 沙俄时代俄国的实力 579
第二章 苏联工业化计划的实施 584
第三章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情况 591
第一章 世纪初的思想和文化 601
“合法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影响 601
第七编 思想与文化 601
世纪之交自由主义思想的演变 607
文化教育的发展 610
卓越的科学成就 613
大家辈出的时代 615
多采的艺术世界 621
第二章 革命与文化 628
革命胜利初期的文化建设 628
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632
20年代的知识分子政策 635
20年代的教育与科学 638
第三章 斯大林模式与文化 642
斯大林的“新的看法”与“大转变” 642
斯大林模式的极端化及其影响 647
第四章 曲折的道路 654
“解冻思潮”与难以打破的坚冰 654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文化政策 659
后记 660
漫长的复兴之路 667
八月叛乱 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