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启示 开放篇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耿志远主编;周发增编
- 出 版 社:天津:新蕾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30706780
- 页数:210 页
开放就进步繁荣 守旧就落后挨打——国情、世情、时代的主题 1
历史上的开放时代 12
穆天子的开拓事业 12
秦始皇求访海上仙山 14
汉武帝的开放政策 17
养蚕和丝织的外传 20
西汉的海上交通 22
平壤的汉代古墓 24
蜀布邛竹与身毒国 26
来自掸国的“幻人” 28
好客的隋炀帝 30
唐朝——开明的对外友好政策 32
唐朝文化的东播 35
唐朝文化的西传 37
唐朝廷中的“外籍”官员 40
唐朝的新罗诗人崔致远 43
十部乐中的外来成分 45
怛罗斯战役与中西文化交流 47
宋朝的市舶司机构 49
忽必烈大汗的外国客人 51
元代的海陆两路交通 54
华人对南洋的开发 56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中国文化热 58
明朝时的海禁 60
马嘎尔尼觐见乾隆的趣闻 63
历史上的开放城市 66
秦朝咸阳的规模 66
西汉长安——东方文化的中心 68
东汉都城洛阳的繁荣 71
从曹魏到北魏的洛阳城 73
东西学子汇集的唐长安城 76
“京师天下本,万国赴如水” ——元大都的盛况 78
明清北京的中外文化交流 81
东晋南朝的建康城 84
扬州——隋唐时期的外贸都市 87
历史上的南方大都会——广州 89
著名的“刺桐”城——泉州 91
泉州的阿拉伯人墓地 94
蒲氏家族在泉州城 96
宋元明州的对外贸易 99
吴越王城南宋都——杭州 101
天津的兴盛 103
古代上海的发展 105
澳门、香港的开埠 108
联结中西的丝绸之路 111
东西友谊之路 111
神奇的陶瓷之路 113
中国纸怎样走向世界 116
佛教之缘和古代中印友谊 118
茶道、花道与中日友谊 120
遣唐使的艰难航程 122
伊斯兰教的来华 124
犹太人和犹太教在古代中国 126
大秦景教碑和古代中国基督教 127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的杰出人物 130
“凿空”西域的张骞 130
经营西域30年的班超 133
早期来华的印度、中亚佛教使者 135
慧深发现美洲说 137
玄奘对中印文化交流的伟大贡献 140
鉴真在日本 142
晁衡在中国 144
唐朝的西行经历家杜环 146
苏莱曼东游中国记 148
元朝时期中国的旅行家 151
长春真人丘处机西游 152
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 154
非洲大游历家巴图泰的中国之行 156
鲜为人注意的日本“入元僧” 158
郑和以及他的随行者们 160
苏禄国王在中国 163
利玛窦的功劳 165
朱舜水在日本 167
闭关、开放与近代文明 170
“天朝上国”之梦 170
英舰炮口下的张惶失措 172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74
太平天国的对外开明政策 176
洋务派的功过 179
一次“非败而败”的战争 181
中国第一支海军舰队的覆灭 184
救国自强的“公车上书” 186
“猛睡狮,梦中醒,向天一吼” 188
第一批赴西方留学的人们 190
洋式学堂的兴办 193
中国近代海军的先驱者们 195
近代科学的开拓者 197
张謇和近代纺织业 199
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201
冯如的道路 203
五四时代开放思潮的激流 205
改革、开放——中国的希望 208
- 《课堂上听不到的历史传奇 世界政治军事名人 初中版》顾跃忠等编著 2015
- 《新编历史小丛书 祖逖北伐》何兹全著 2019
- 《多元与开放》赵国权著 2020
- 《中国历史讲话》熊十力著 2019
- 《刘知几和他的历史学》翦伯赞著 2019
- 《中国大运河历史文献集成 7》王云,李泉主编 2014
- 《新编历史小丛书 海瑞的故事》吴晗 2019
- 《韦伯的比较历史社会学今探》罗俊华责编;张翼飞,殷亚迪译者;(美)斯蒂芬·卡尔博格 2020
- 《吃 食物如何改变我们人类和全球历史》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 2020
- 《赵匡胤 长篇历史小说》金玉舟著 2000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云化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熊华平 2019
- 《新闻出版博物馆 总第33期》新闻出版博物馆 2018
- 《哈佛出版史》董唯责编;李广良,张琛译者;(美)马克斯·豪尔 2019
- 《天津砖刻艺术 手稿珍藏本》冯骥才 2019
- 《天津当代诗五家论》王士强著 2019
- 《新时代期刊编辑出版的理论与实践》吴厚庆 2019
- 《上海市订购苏联情报出版物联合目录与索引 1983》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1983
- 《中国骨干旅游高职院校教材编写出版项目 中国饮食文化》邵万宽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