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外交科学概论
外交科学概论

外交科学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达人著
  • 出 版 社: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1937
  • ISBN:
  • 页数:434 页
图书介绍:
《外交科学概论》目录

第一章 外交之意义 1

第一节 外交之概念 1

第二节 外交之语源 3

第三节 外交之定义 4

第四节 外交之目的 6

第五节 外交之本质 8

第二章 外交科学之理论的体系 13

第一节 外交科学之定义 13

第二节 外交科学之体系 16

第三节 外交科学各部门之任务 19

第四节 外交科学之基础学问 21

第一项 外交之经济的基础 23

第二项 外交之政治的基础 26

第三项 外交之法律的基础 28

第四项 外交之历史的基础 30

第五项 外交之地理的基础 31

第三章 外交之史的发展 37

第一节 史观外交之重要 37

第二节 古代之外交 39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代之外交 42

第四节 宗教改革时代之外交 47

第五节 法国大革命时代之外交 50

第六节 维也纳会议时代之外交 51

第七节 产业革命时代之外交 54

第八节 欧洲大战前之外交 55

第九节 欧洲大战后之外交 58

第四章 外交方针及外交政策 67

第一节 外交方针与外交政策之区别 67

第二节 外交政策之特性 68

第三节 外交政策之运用 71

第四节 近代政策之种种 75

第一项 均势主义政策 76

一、均势主义之历史 76

二、均势主义之界说 77

三、均势主义之误用 78

四、均势主义之批评 80

第二项 同盟外交政策 82

一、我国古代之会盟 82

二、近代同盟外交之历史 84

三、同盟政策之种类 85

四、同盟政策之摈斥 87

第三项 国际孤立外交政策 89

一、孤立政策与势力均衡 89

二、小国之永久中立政策 89

三、英国之光荣孤立政策 90

四、美国之中立政策 90

第四项 泛民族主义政策 92

一、泛民族运动与外交 92

二、泛斯拉夫主义 93

三、泛日尔曼主义 94

四、汎美主义 95

五、泛土耳其主义 97

六、泛阿拉伯主义 98

七、泛伊斯拉姆主义 99

八、泛菲主义 100

九、泛拉丁主义 102

十、泛西班牙主义 103

十一、汎欧罗巴主义 104

十二、泛亚细亚主义 107

第五项 门罗主义政策 110

一、 门罗主义之内容 110

二、门罗主义发生之原因 113

三、门罗主义之演进 114

四、门罗主义与国际法 116

五、门罗主义之批评 118

第六项 海洋自由政策 121

一、 海洋自由之涵义 121

二、美国海洋政策 122

三、海洋自由之内容 124

四、海洋自由与英国 126

五、海洋自由与国际法规 128

六、海洋自由之修正 128

第七项 门户开放政策 132

一、门户开放政策之由来 132

二、门户开放政策产生之背景 133

三、门户开放政策之发展 139

四、门户开放与世界 142

第八项 经济外交政策 145

一、经济外交之意义 145

二、关税同盟政策 146

三、特惠关税政策 147

四、互惠条约 148

五、最惠国条款 149

六、国际货币政策 151

七、经济绝交 152

八、汇兑平衡税 153

第九项 国际文化外交政策 156

一、大战后外交之新思潮 156

二、法国国际文化事业部 157

三、德国文化事业部 158

四、各国文化事业之主要工作 159

第五章 外交主义之研究 162

第一节 外交之规范与主义 162

第二节 国际调协主义 163

第一项 国际协调与近代外交 163

第二项 国际协调之思想的渊源 164

第三项 欧洲与国际协调 167

第三节 民族自决主义 169

第一项 民族自决主义之诞生 169

第二项 威尔逊与列宁之民族自决论 171

第三项 民族自决之真价值 173

第四项 凡尔赛和约中之民族自决 174

第四节 不干涉主义 179

第一项 国际法中之不干涉主义 179

第二项 干涉之种类及事例 180

第三项 不干涉主义之渊源 181

第四项 战后之不干涉主义 182

第五节 不承认主义 185

第一项 不承认主义之来由 185

第二项 国联大会之决议案 187

第三项 违反之界限 188

第四项 不承认主义在国际法中之地位 189

第六章 外交机关之组织 191

第一节 外交机关之意义 191

第二节 中国外交部 193

第三节 日本外务省 198

第四节 法国外交部 200

第五节 英国外交部 204

第六节 德国外交父部 209

第七节 意大利外交部 211

第八节 苏联人民外交委员会 214

第九节 美国国务部 218

第七章 外交权及外交权之控制 223

第一节 外交权控制之意义 223

第二节 各国宪法上之外交权 225

第三节 条约缔结权 230

第四节 外交质问权 235

第五节 常设外交委员会 237

第八章 国际条约与外交 246

第一节 国际条约之概念 246

第二节 国际条约之种类 248

第三节 条约与国内法及国际法 251

第一项 条约与自由同意 251

第二项 条约与国内法 254

第三项 条约与第三国 256

第四节 国际条约与国联规约 257

第一项 条约之登记与公开外交 257

第二项 情势变迁与条约之再审查 261

第三项 国联规约之抵触问题 263

第九章 国际会议与外交 266

第一节 会议外交之史的发展 266

第二节 国际会议之种类 270

第三节 近代国际会议之特色 275

第四节 国际会议之诸问题 290

第十章 国际纷争之基本原因 296

第一节 国际纷争之概念 296

第二节 国际战争学说之派别 297

第三节 国际纷争与资本主义 303

第十一章 和平解决国际纷争之方法 325

第一节 近代战争之惨酷 325

第二节 国际纷争之性质及其方法 327

第三节 解决政治性的国际纷争之方法 328

第四节 解决法律性的国际纷争之方法 334

第五节 常设国际法庭 337

第十二章 现行防止战争之手段 343

第一节 防止战争之中心思潮 343

第二节 相互援助条约案 345

第三节 日内瓦和平议定书 347

第四节 罗加诺公约 349

第五节 防止战争一般议定书 351

第六节 被侵略国财政援助条约 353

第七节 非战公约 354

第八节 防止战争促进条约 357

第九节 不侵略条约及不侵略定义条约 358

第十节 集体安全与互助公约 361

第十三章 国际组织与国际行政 364

第一节 近代之国际组织 364

第二节 国际行政之发达 371

第三节 国际行政之范围 378

第四节 国际行政之问题 380

第十四章 国际立法与国际法典 394

第一节 国际立法之涵意 394

第二节 国际立法之发达 395

第三节 国际立法与国际法典之渊源 404

第四节 国际法典之编纂 410

附录 国际联会会规约 417

返回顶部